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针对华南地区大豆田杂草防除问题,采用种子库诱萌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法,研究田间杂草种子库的预测方法,筛选最佳化学防除方案.结果表明:杂草种子库共有杂草7科10属,主要分布在0~ 10 cm的土层,总出草量为6 861株·m-2.田间实际出草种类为6科9属,实际出草量平均为208株·m-2,占土壤杂草种子库总量的3.03%;6种除草剂都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其中7.5%禾阔灵乳油的防除效果最佳,能有效防除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以及阔叶杂草,药后45 d鲜重防效仍达到70.7%~72.4%,可使大豆增产20.5%~ 34.5%.  相似文献   

2.
窄行平作密植大豆田杂草的危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除草是窄行平作密植大豆田唯一的杂草防除方式,草害水平和除草时期将直接影响化学除草的经济效益.研究不同杂草发生密度及与大豆共生时期对窄行平作密植栽培模式下大豆产量的影响,以明确窄行平作密植大豆田杂草化学防除的适宜时期和草害水平,提高化学除草的效益.利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调查了窄行平作密植大豆田杂草的危害特点.结果表明:野燕麦发生密度(x)与大豆收益(y)之间的曲线关系为y=2267.2Ln(x)-4934.2,野燕麦的理论密度阈限为10.75株·m-2;苍耳发生密度为6株·m-2时,与大豆全生育期共生使大豆减产61.1%.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近年黑龙江垦区大豆田杂草发生的类型、危害特点、杂草种群变化和趋势、常用的杂草防除技术措施,提出利用现有的化学除草剂,科学合理运用化学防除技术,有效降低大豆田化学除草时发生的药害问题的综合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齐广  陈申宽 《大豆科技》2002,(4):9-9,22
选用7种除草剂,采用大区对比法设计,于大豆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结果表明,应用广乙合剂、乙草胺可以有效防除田间稗草,对阔叶杂草也有较好的防除效果,豆施乐和灭草特对阔叶杂草防效较好,但对稗草的防除效果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5.
由于夏大豆生长期气温高.雨水充足.有利于杂草的发生和生长.近几年.鲁南及鲁西南地区大豆田杂草发生逐年加重,杂草种类多、危害重,一般减产20%~50%,成为制约当地夏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对夏大豆田杂草发生情况、发生特点以及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多次进行药剂试验.总结出一套夏大豆田间杂草综合防除技术。  相似文献   

6.
张洪进  张夕林 《大豆科学》1992,11(3):273-276
草害是造成大豆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试验通过系统观察大豆田杂草消长规律,对大豆播后不同时期人工除草的保产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大豆田杂草有两个发草高峰,出现时间分别在大豆播后18~30天和37~48天。大豆田杂草防除临界期为大豆播后18~30天,在此期内除草一次,保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大豆田杂草的种群组成及其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农田杂草种群及其分布的研究是杂草防除的基础。只有查清各地农田的杂草种类,并根据各自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土壤类型作物地中出现频率、发生数量和危害程度,区分出农田常发性杂草和非常发性杂草,确定出各地的主要杂草种类和群落类型,才能制定出正确适宜的防除措施,有效地控制杂草危害。  相似文献   

8.
2001-2002年应用研究表明,4%喷特乳油可有效防除大豆田难治杂草马唐,防除效果达90%以上。还可兼防稗草、狗尾草、野黍等禾本科杂草,对大豆没有药害,并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目前新疆棉田杂草发生情况和防除的基本状况,对新疆棉田杂草防除中常用的化学防除、农业防除、人工防除等措施进行总结分析,梳理棉田杂草防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棉田杂草高效防除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实现棉花轻简化栽培的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豆不同耕作方法对化学除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种不同耕作方法化学除草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春耕茬作业后进行土壤处理的除草剂防除效果差;深松作业后进行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对深根性杂草无效;而深翻作业配以土壤处理,对大豆田杂革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江苏金坛水稻田杂草发生危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江苏金坛稻麦轮作制水稻田杂草组成、发生等危害特点,于2014年10月调查不同区域、不同管理措施的90块水稻田。结果显示:金坛地区水稻田有12科21属23种杂草,其中外来入侵杂草2种;优势杂草种为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水苋菜(Ammannia baccifera)、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多花水苋(Ammannia multiflora)。  相似文献   

12.
采用倒置“W”9点取样法对新疆亚麻主栽区——伊犁地区亚麻田进行了杂草调查。结果表明伊犁地区亚麻田的杂草有15科26种,单子叶杂草狗尾草、稗草、野燕麦,双子叶杂草灰绿藜、卷茎蓼的相对多度在20以上,是亚麻田杂草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3.
瑞泽金水灵55%干悬浮剂80g/667m2(毒砂、肥)均匀撒施于插秧缓苗后,稗草2叶期前施药,可有效地防除稻田中的稗草、扁秆藨草、慈菇、雨久花、鸭舌草、异型莎草、碎米莎草等禾本科、阔叶及种子繁殖的莎草科杂草。防效达90%左右,是目前较理想的水稻田一次性除草剂。  相似文献   

14.
钱希 《大豆科学》1992,11(2):166-172
苏北垦区豆田杂草分属15科,36属,41种,恶性杂草有稗,苍耳等9种。在大豆整个生育期间通常出现1~2个萌发高峰,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7月下旬。杂草种子于8~10月成熟。种子在土壤中的埋深及出苗期,直接影响杂草的出苗和繁殖。杂草与大豆的相互竞争,以在大豆播种一个月后最为剧烈。0~2cm和6~25cm耕层中贮葳的杂草种子最多。  相似文献   

15.
江苏中部轻型栽培稻田杂草群落特征及草害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七级目测法”结合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对江苏中部的扬州、泰州和南通3个地区6种不同栽培模式稻田的杂草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揭示经多年轻型栽培的稻田杂草群落结构及杂草危害特点。在轻型栽培稻田中共发现杂草36种,隶属于18个科33个属。其中,杂草种类较多的科依次为禾本科、莎草科、菊科、玄参科、泽泻科、千屈菜科等。在3个地区皆表现出较高的优势度和发生频率的杂草有4种:稗、水苋菜、鳢肠和千金子,其发生频率都达到或接近100%。然而,地区间草害水平存在差异,扬州地区的杂草危害最重,泰州地区次之,南通地区相对最轻。不同的稻作模式皆对应着不同的优势杂草。机插秧模式中优势度值与发生频率皆较高的杂草为鸭舌草、水苋菜;麦套稻模式中,主要的优势杂草包括水苋菜、马唐、鸭舌草、半边莲等;抛秧稻田中为稗、鸭舌草、水苋菜等;水直播稻作模式下是稗、水苋菜、鸭舌草等;旱直播模式中为稗、水苋菜、千金子等。与传统的手工插秧相比,轻型栽培稻作模式下的杂草群落中,不仅物种丰富度高,而且优势度也高。6种稻作模式杂草危害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传统手工插秧<机插秧<抛秧<水直播<旱直播<麦套稻。  相似文献   

16.
农威豆田防除杂草的安全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德银 《大豆科学》2000,19(1):85-89
5%农威EC是一种低毒、高效、广谱,具有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苗后茎叶处理的豆田除草剂。防除禾本科杂草防效达95%以上,对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防效一般大于85%,一次性施药,麦茬免耕种植夏大豆,省工省时。按每公顷剂量675ml于傍晚施药,其轻微药害7天后即可恢复,不伤害大豆植株,并增产5-10%,不污染环境,药效期40天左右,不影响下茬作物,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在当前农业生产上属少有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适宜五寨县莜麦田的除草剂。[方法]以二甲四氯、苯磺隆和2,4-D丁酯为供试药剂,通过调查五寨县莜麦田杂草种类和数量,研究3种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及对莜麦产量的影响。[结果]五寨县莜麦田杂草主要有狗尾草、稗草、碱草、茅草、禾草、芒草、雀麦草等1年生禾本科杂草,灰菜、苋菜、胡舌芽等1年生藜科杂草,以及菊科杂草甜苣、苦苣和苍耳、田旋花、酸地柳等;使用传统的人工锄草灭草和增产效果最好;化学除草剂2,4-D丁酯稀释1500~2000倍除草效果较好,分别较喷施二甲四氯、苯磺隆增产4.62%和3.82%。[结论]采用先使用化学除草剂,再人工锄草,或后期拔大草模式除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水稻品种抑制杂草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江苏主栽水稻品种5个,以及具有化感特性的PI312777和华抗草78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比各水稻品种与稗草、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生态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扬稻6号和PI312777对杂草发生株数的抑制率达70%~80%,扬稻6号、徐稻4号和PI312777对杂草干质量抑制率超过80%,具有良好的抑制杂草萌发、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作用。 同时,供试水稻品种对稗草地下部的抑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稗草地上部的抑制效果,对稗草整株干质量的抑制率与对稗草地上部干质量抑制率呈相同趋势。  相似文献   

19.
湿润直播稻田杂草出苗动态与发生规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1996~1997年在浙江嘉兴调查了湿润直播稻田杂草出苗动态和发生规律,并比较了直播与移栽,早稻、单季晚稻与连作晚稻直播,翻耕与免耕直播间杂草发生差异。湿润直播稻田杂草以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节节菜、陌上菜为主,其次有通泉草、丁香蓼、水芹。禾本科、莎草科和阔叶杂草种类数分别占25.0%、18.8%和56.2%,出苗数量分别占11.2%、11.6%和77.2%。单季晚稻直播田稗草、千金子发生重于其他直播田,直播田稗草和千金子数量明显高于移栽田。直播田杂草于播种后3~4 d陆续出苗,1~3周达到高峰。连作晚稻直播田播后6~8周出现明显的第二个出苗高峰。以阔叶杂草为绝对优势的翻耕直播田杂草发生重于免耕田。直播田杂草数量自然消长呈现与出苗动态相同的趋势。直播田杂草发生以稗草、千金子、丁香蓼较早,节节菜、陌上菜、通泉草次之,异型莎草和水芹较迟。稗草、千金子及其他几种主要杂草出苗高峰均呈单峰状态,而节节菜、陌上菜在连作晚稻直播田的出苗则为双峰。  相似文献   

20.
对氟磺·稀禾啶乳油对大豆田杂草的除草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0.8%的氟磺·稀禾啶乳油能有效防除大豆田的稗草、藜、苋、苘麻,防效为90、3%以上,对刺菜的防效为85%左右;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大豆安全,且增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