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探究贝加尔雅罗鱼的胚胎发育规律,提高苗种生产效率,本文对贝加尔雅罗鱼的受精卵形态、胚胎发育过程和破膜仔鱼形态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贝加尔雅罗鱼胚胎发育经过受精卵、囊胚、原肠、尾芽、发眼等阶段;(2)贝加尔雅罗鱼发眼期的平均孵化积温为187.0℃·d,破膜期的平均孵化积温为246.4℃·d;(3)加强贝加尔雅罗鱼发眼期前的孵化管理是提高贝加尔雅罗鱼苗种生产效率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3种水温下凹目白鲑受精卵孵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温3℃为凹目白鲑卵适宜受精温度,受精率可达37.2%。孵化水温为3℃时受精卵成活率和发眼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当孵化水温达到10℃时,受精卵全部死亡。因此,该鱼受精卵发育的水温应在3℃左右。  相似文献   

3.
盐碱池塘养殖达里湖瓦氏雅罗鱼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15万粒瓦氏雅罗鱼受精卵移植到呼和浩特市"2814"项目区的盐碱池塘,以研究其在盐碱池塘环境下的养殖技术与生长速度。经过120d的养殖,其生长速度比在达里湖自然生长要快2~3倍,这为内蒙古自治区在池塘养殖上增加了一个新的优良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4.
《科学种养》2012,(11):61-62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是山东省最大的淡水渔业基地,每年仅用于水产养殖的四大家鱼鱼苗需求量在30亿尾以上。但是,由于气候原因,微山县鱼苗催产孵化季节比安徽、江苏等地晚1周左右。为了满足本地鱼苗需求,保障渔业养殖生产,微山县渔业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实践,获得了比较成熟的鱼类抗低温催产技术,并投入使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5.
<正>三、苗种培育1.鱼苗培育受精卵移至孵化池后,在第四天就会孵化出幼苗,第五天鱼苗基本出齐。幼苗生长很快,天然饵料很难达到营养需求,因此,从第四天起就要往池内泼洒豆浆,既能为鱼苗补充营养,又可起到培肥水质、加快天然饵料生长和繁殖的作用。具体方法:将大豆用清水浸泡至表皮光滑、无皱纹,掺入熟鸡蛋打成浆,向池内泼洒,每亩用大豆2~4千克、鸡蛋3~5个。如浆液太稠,可用清水稀释,力求泼洒均匀,覆盖全池,1周后即可投喂粉状饲料,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要达到45%以上。  相似文献   

6.
达里湖东北雅罗鱼的种群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在东北雅罗鱼的繁殖季节、生长季节采集的材料鱼的形态特征、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达里湖东北雅罗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存在资源衰退和捕捞过度的问题,捕捞规格应为体长大于17cm,体重大于83g.依据测量分析结果推算出东北雅罗鱼体长生长、体重生长与年龄的拟合方程.研究出该湖主要限制因子是其水体中过高的总碱度和pH值以及Ca2+的严重缺乏.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的胚胎发育、仔鱼形态发育及饵料转变进行了观察研究,详细描述了胚胎发育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鞍带石斑鱼受精卵在水温29±0.5 ℃、静水微充气、盐度30的孵化条件下,经过18 h 30 min仔鱼开始孵化出膜。胚胎发育过程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5.0~30.0 ℃和盐度33.0 ~35.0的室外水泥池进行初孵仔鱼的培育试验,仔鱼在孵化出膜后72h开口摄食。4日龄仔鱼的卵黄囊几乎完全消失,开始摄食原生动物;从5日龄开始,摄食行为明显,摄食原生动物和小轮虫; 8日龄仔鱼逐渐转向摄食桡足类,兼食少量的轮虫;13日龄后,仔鱼的饵料以桡足类成体为主,摄食量大;经过21天培育进入稚鱼期。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封闭循环水养殖条件下水质参数变化对水体和养殖对象肌肉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57.9±0.87)g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试验对象,在模拟实际工况的小型循环水系统中养殖60天,通过控制不同水质因子包括碱度、溶解氧和固体总悬浮颗粒物(TSS)水平的高低,观察其最后对水体和鱼体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碱度对水中Cu、Zn浓度及试验鱼肌肉中Zn含量有显著影响,溶解氧对水中Cu浓度及试验鱼肌肉中Cu、Zn含量有显著影响,而TSS水平高低对水体和鱼肌肉重金属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试验期间,试验鱼可食用部分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9.
微山湖鲤鱼在南四湖区俗称“四鼻大鲤鱼”,以其生长快、繁育率高、生产较多而久负盛名。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捕捞过度等诸多原因,微山湖鲤鱼资源衰退,个体偏小,群体产量低。笔者在微山县傅村水产苗种繁育场进行了微山湖鲤鱼人工无公害繁育试验,催产亲鱼18组,获得受精卵260万粒,孵出鱼苗204万尾,出塘乌仔130万尾,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杂交东方鲀(菊黄♀×暗纹♂)胚胎孵化和早期仔鱼生长发育最适宜的盐度条件,比较其在0、5‰、10‰、15‰、20‰、25‰、30‰、35‰、40‰、45‰等10个盐度梯度下,杂交东方鲀的受精卵发育和仔鱼生长情况。结果显示:杂交东方鲀受精卵在5‰~45‰盐度范围内均可孵化,适宜盐度为15‰~35‰,孵出期(y)与孵化时间(x)的存在着非线性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1245.366+15.543x-0.048x2(R2=0.911)。仔鱼生长的最适盐度范围为15‰~30‰,在该范围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东方鲀受精卵发育与仔鱼生长的适宜盐度为15‰~30‰,在该盐度范围内,杂交东方鲀能正常的发育生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优质抗病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1不同栽插密度在云南温暖粳稻区的牟定县和温凉粳稻区的大理市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滇杂31在温暖粳稻区的栽插密度以30.0万丛/hm2,2苗/丛产量最高,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温凉粳稻区的栽插密度以45.0万丛/hm2,2苗/丛产量最高,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优质抗病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1不同栽插密度在云南温暖粳稻区的牟定县和温凉粳稻区的大理市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滇杂31在温暖粳稻区的栽插密度以30.0万丛/hm2,2苗/丛产量最高,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温凉粳稻区的栽插密度以45.0万丛/ hm2,2苗/丛产量最高,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三种金银木抗性生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伶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208-211
摘要:为了探索长绿期金银木、普通绿叶金银木和红叶金银木的抗性强弱,以不同种金银木为试验材料,分别在4、5、7、11月取样,系统测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等指标,初步了解了3种金银木的渗透调节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自然生长状态下,长绿期金银木和红叶金银木均表现出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长绿期金银木保护酶活性较红叶金银木和金银木强。  相似文献   

14.
复方中草药对施氏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适用于施氏鲟养殖的优良中草药免疫增强剂,以3种复方中草药为材料,开展其对施氏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将1+龄施氏鲟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2个平行,每个平行200尾。试验组和对照组按照体质量的2.5%每天分别投喂添加复方中草药的饲料和全价基础饲料,连续饲喂35天。停饲24 h后,采集试验鱼血清、肝、脾、肾等组织,对各组织中补体(C3、C4)含量、溶菌酶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施氏鲟血清中C3、C4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复方三组C3、C4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方三组血清中溶菌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方一、二组血清中溶菌酶含量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肝、脾中溶菌酶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变化(P>0.05);复方一、复方三组血清中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试验组脾中NOS的活性较对照组均有上升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嗜水气单胞菌攻毒试验表明,相较于对照组,3种复方中草药组施氏鲟成活率均升高。因此,自组复方三能有效增强施氏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是一种适用于施氏鲟的优良中草药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15.
李扬  石娟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5):55-60
海藻糖葡萄糖和小分子多元醇在昆虫滞育及接受低温刺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小分子多元醇及海藻糖和葡萄糖含量变化能从一定程度反映昆虫的生理状况。通过气相色谱测定舞毒蛾整个滞育阶段海藻糖、葡萄糖、甘油、甘露醇、山梨醇、肌醇6种重要物质含量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海藻糖浓度升高再下降,冷处理30天时达到峰值(273.5±19.34) μg/mL,将低温处理150天的卵放入25℃后,海藻糖含量大幅下降。葡萄糖在试验开始时含量升高,但是低温刺激后又急剧下降,此后仅略有起伏,舞毒蛾卵放入25℃后,与海藻糖不同葡萄糖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试验中肌醇含量不断升高;甘露醇在滞育前期含量缓慢升高,但是低温刺激60天之后含量逐步下降;山梨醇含量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含量波动较大;甘油含量先是大幅升高然后下降,低温刺激后含量又反而升高。从葡萄糖、海藻糖以及小分子多元醇变化趋势看,以舞毒蛾卵内化学物质变化作为卵滞育开始或解除的标准并不可靠。试验期间,舞毒蛾卵肌醇含量一直升高,而其他5种化学物质都经历先升高随后持续下降的过程,说明在滞育期间卵内仍进行活跃的代谢活动;低温刺激后,平均卵重并没有发生剧烈的变化,同时试验中几种物质含量是先升高再降低,此时卵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3种小分子多元醇在试验初期含量先升高后下降,低温刺激之后含量又进一步升高,但是随着低温刺激的继续,含量又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多元醇在特定条件下仍可以转化为糖类为代谢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亲本组合的罗非鱼的繁殖性能及对其子代雄性率的影响,以尼罗罗非鱼为母本,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进行2次杂交试验。第一次实验选择尼罗900尾,奥利亚310尾进行杂交制种,结果每尾尼罗罗非鱼平均产苗量为139.5尾,杂交苗雄性率为93.3%。第二次实验在原亲本中选出尼罗270尾,奥利亚195尾,按不同雌雄比例(A组2:1,B组1.5:1和C组1:1)进行杂交制种,结果:C组平均每尾尼罗罗非鱼的产苗量(166.2尾)多于B组(137.0尾)和A组(109.7尾)(P<0.01)。C组杂交组合后代雄性率(97.1%)与B组(95.2%)和A组(94.1%)差异极显著(P<0.01)。雌雄比例1:1是生产高雄性尼奥苗的最佳组合,本实验结果对尼奥杂交罗非鱼苗制种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腐败皮蛋水晶肠中分离出4种主要的腐败菌,利用6种防腐剂对腐败菌进行了抑菌试验,挑选出"高效防腐剂"与乳酸链球菌素(Nisin)2种防腐剂效果最佳,其完全抑菌质量分数分别是0.30%和0.03%。复配试验表明,二者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质量分数为0.02%的Nisin与0.20%的高效防霉剂,可以完全抑制腐败菌的生长,加入皮蛋水晶肠中质量分数为0.150%和0.015%的Nisin时,可以使保存时间延长4倍。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亚生态烟区烤烟对δ13C值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由于经纬度及海拔等地理要素差异对烤烟种植产生的影响,选择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和祥云县、玉溪市红塔区为试验点,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为试验材料,对比分析3地气候条件,δ^13C、光合色素、抗性生理特征及化学成分等指标。结果表明,制约烤烟种植的气候要素尤以气温为甚,弥渡与祥云相比,光合色素差异不明显,类黄酮含量及δ^13C较高,比叶重差异显著;对比1生理特征变化趋势与对比2类似。从化学成分协调性比较,弥渡烟叶的化学成分较好,祥云及大营街次之,但2地较为接近。对3地烟叶与植烟土壤δ^13C的比值进行排序,以弥渡的比值最大,说明弥渡的生态环境最有利于‘红大’的种植。研究以δ^13C值为核心,从一个侧面初步解析了‘红大’品种得以在大理州广泛种植的生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研究中药复方添加剂对施氏鲟的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在水温17 ℃条件下,采用投喂饲料的方式研究了复方A(茵陈、板蓝根等)、复方B(三七、大黄等)、复方C(甘草、金银花等)对1+龄施氏鲟的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组200尾施氏鲟,三种中药复方分别按照2.0 %、1.0 %、2.5 %的质量比以液体的形式添加到基础饲料中。每天按照鱼体质量的2.5 %投喂制备的饲料,投喂等量的基础饲料作为对照组,连续饲养35天。待饲养结束后,每组取15尾施氏鲟,尾静脉采血,与采集的肝脏组织一同被检测。测定施氏鲟的血清、肝脏中活性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复方A肝脏中白蛋白(ALB)含量高于对照组,其血清中ALB含量低于对照组。B组血清中ALB含量高于对照组,并且C组血清中ALB含量低于对照组但高于A组。A组肝脏中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LB/GLB)高于对照组。A组血清中尿素氮(BUN)含量低于对照组,B组和C组血清中BUN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A组和C组血清中肌酐(CREA)含量低于对照组。B组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高于对照组。B组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组和C组血清中LDH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综上,说明复方B和复方C可能对机体造成一定损伤,需进一步研究适宜的给药剂量。而复方A按照原药占饲料2.0 %的质量比添加进饲料,对肝脏及肾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有助于提高施氏鲟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