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优化盐酸咪唑苯脲复乳制剂的配方和乳化条件,首先通过单因素筛选试验,确定最佳油相和乳化剂的种类、浓度及油水比例、乳化条件确定初乳制备条件;再通过选择不同外水相乳化剂、外水相与初乳体积比、内水相稳定剂与用量以及乳化条件,确定复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选择白油作为油相、10%的OP-10为乳化剂、油相和水相比例7∶3,乳化温度为40℃,乳化时间为3 min,乳化速度为10000 rpm时为制备乳剂的最佳条件;选择7%浓度的外水相乳化剂,外水相与初乳体积比为5∶5,选择10%明胶液稳定剂,采用25℃、1 min、4000 rpm的乳化条件制备的复乳制剂效果最佳,研究初步获得了盐酸咪唑苯脲复乳制剂配方和乳化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各种影响油乳剂乳液疫苗稳定性的因素。从物化性质方面指出了混合乳化剂的HLB值与浓度、油水相比、助悬剂(硬脂酸铝)的浓度等对油乳剂乳液疫苗稳定性的影响;又从仪器和操作指标方面指出了仪器乳化强度、乳化时间、制备方式等对油乳剂疫苗稳定性的影响。结合乳状液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总结出适合油乳剂灭活疫苗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如离心破乳法、静置高温或冷冻沉降法、电导率法、相对分布法等。  相似文献   

3.
为制备甲基丁香酚微乳,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通过考察,甲基丁香酚在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油相中的溶解性,并通过滴定法绘制伪三元相图优化空白微乳处方,进而考察载药微乳的外观、结构类型、形态、粒径及稳定性.结果显示,优选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油相分别为RH40、异丙醇和油酸乙酯,其比例6∶3∶1时,制备的5%甲基丁香酚微乳为O/W型,外观澄清透明,透射电镜下呈圆球形,平均粒径18.2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018,在离心、热贮和冷藏条件下及常温长期保存时均无分层现象.表明甲基丁香酚微乳易于制备,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4.
研制伊维菌素微乳剂,并对其特性、稳定性进行评定。依据伊维菌素的溶解度,选择适宜的油相和表面活性剂;依据维持微乳体系稳定性的能力,筛选助表面活性剂;利用伪三元相图,确定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值),筛选伊维菌素微乳剂的配方,并进行微乳的特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伊维菌素微乳剂各组分质量分数为伊维菌素5%(50 mg/mL)、油6.79%、乳化剂13.58%、辅助乳化剂54.27%、超纯水20.36%,运动黏度为610.50 mm~2/s,动力黏度为714.28 mPa·s,乳滴平均粒径为6.30nm,光照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等证实,微乳剂外观性状未见异常变化,药物含量符合质量规定,伊维菌素微乳剂稳定性良好,说明伊维菌素微乳剂是一种稳定性良好的制剂。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制成伊维菌素纳米乳制剂,试验建立了由油酸乙酯、Cremophor RH-40为乳化剂、Transcutol.V、纯化水组成的空白纳米乳体系,选取适宜比例的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将伊维菌素溶于其中,通过逐滴加水的方式,可形成2%以上浓度的伊维菌素纳米乳剂。试验以粒度、黏度、电导率、折光率、有效药物含量为对象,考察了1%伊维菌素纳米乳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结果表明:1%伊维菌素纳米乳的配方为,伊维菌素1%、油酸乙酯2.2%、Cremophor RH-40 14.8%、Transcutol.V5%、纯化水77%。这种伊维菌素微乳理化性质稳定,可保持1年以上。说明该制剂理化指标合格,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氟苯尼考纳米乳制备及其抑菌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制备氟苯尼考纳米乳并了解其抑菌效果,本试验进行了处方筛选、物理性质考察、抑菌圈试验,通过测定氟苯尼考在多种油相中的溶解度,确定最佳油相;再以乳化剂-助乳化剂(Smix)体积比Kv值及Smix-油相体积比为考察指标,结合伪三元相图筛选最佳处方组成;利用染色法鉴别纳米乳类型,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纳米乳微观形态;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度分布、Zeta电位;采用离心及长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经抑菌圈试验观察氟苯尼考纳米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微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橄榄油为最佳油相,EL-40为最佳乳化剂,丙三醇为最佳助乳化剂,优选的Smix体积比Kv值为2.0,Smix-油相体积比为8:2。氟苯尼考纳米乳最佳处方组成为:氟苯尼考120 mg,N,N-二甲基甲酰胺0.1 mL,橄榄油2 mL,EL-40 5.7 mL,丙三醇2.3 mL,水6 mL。氟苯尼考纳米乳为水包油(O/W)型,外观呈球形,大小均匀无黏连,平均粒径28 nm,粒径呈正态分布,Zeta电位为-0.454 mV,经离心试验及长期试验样品稳定,对4种常见菌体外抑菌效果强于同浓度氟苯尼考溶液。本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纳米乳制备方法简单、可行,且纳米乳稳定,抑菌效果良好,在畜牧养殖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制备氟苯尼考纳米乳并了解其抑菌效果,本试验进行了处方筛选、物理性质考察、抑菌圈试验,通过测定氟苯尼考在多种油相中的溶解度,确定最佳油相;再以乳化剂-助乳化剂(Smix)体积比Kv值及Smix-油相体积比为考察指标,结合伪三元相图筛选最佳处方组成;利用染色法鉴别纳米乳类型,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纳米乳微观形态;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度分布、Zeta电位;采用离心及长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经抑菌圈试验观察氟苯尼考纳米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微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橄榄油为最佳油相,EL-40为最佳乳化剂,丙三醇为最佳助乳化剂,优选的Smix体积比Kv值为2.0,Smix-油相体积比为8∶2。氟苯尼考纳米乳最佳处方组成为:氟苯尼考120mg,N,N-二甲基甲酰胺0.1mL,橄榄油2mL,EL-40 5.7mL,丙三醇2.3mL,水6mL。氟苯尼考纳米乳为水包油(O/W)型,外观呈球形,大小均匀无黏连,平均粒径28nm,粒径呈正态分布,Zeta电位为-0.454mV,经离心试验及长期试验样品稳定,对4种常见菌体外抑菌效果强于同浓度氟苯尼考溶液。本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纳米乳制备方法简单、可行,且纳米乳稳定,抑菌效果良好,在畜牧养殖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寻找适合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细胞源)油包水剂型疫苗的破乳方法,进而能够快速、有效的提取疫苗中的水相,通过析出的水相,尝试进行一些关于疫苗质量的试验,寻找合适的破乳方法并进行检测方法的运用。破乳采用三种方法进行对比,即:冻融法、水浴法、丙酮沉淀法,提取的水相进行细菌内毒素测定和红细胞凝集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冻融的方法能够提取水相,而水浴方法和丙酮沉淀方法未出现水相析出,故采用冻融的方法更适合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细胞源)油包水剂型水相的析出并且操作简便。对提取的水相进行细菌内毒素测定和红细胞凝集试验:细菌内毒素测定结果均小于10 EU/m L,与乳化前半成品细菌内毒素测定结果相一致。通过乳化前半成品的红细胞凝集试验结果和乳化后破乳析出水相的细胞凝集试验结果对比,无明显变化,符合乳化时水相各组分配比情况,通过两组试验说明乳化后灭活病毒细菌内毒素未增加,HA效价无变化,疫苗仍保持良好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乳化剂的用量、外水相与初乳体积比及一些药用辅料进行筛选,确定了盐酸咪唑苯脲W/O/W型复乳的基础处方,并对处方进行了质量评定。最终确定了初乳中乳化剂OP-10的最佳用量为处方量的10%,外水相中乳化剂泊洛沙姆188的用量为7%,蜂胶的最佳用量为处方量的5%,明胶为稳定剂,最佳外水相与初乳比例为5∶5。制备的盐酸咪唑苯脲W/O/W型复乳,稳定性较好,常温放置1个月未见分层,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包封率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查影响金英黄归液透皮剂的因素及透过效果,本试验将基质配方、乳化剂、温度作为可变因素,选用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研究影响金英黄归液透皮剂制备的因素,采用离心试验、耐寒耐热试验、加速试验考查其稳定性,应用透皮扩散池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其透过率.结果显示,基质配方、乳化剂、温度对透皮剂分层时间和性能的影响不显著(P>0.05),其影响顺序为基质用量>温度>乳化剂用量,在耐寒耐热、离心和加速试验中未见分层破乳、霉败、色泽和均匀性改变等现象,其稳定性良好;其透过率为15.1 μg/cm2·h,这将为生产上制备透过率好稳定的金英黄归液透皮剂提供良好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1.
以明胶为原料,采用乳化冷凝法制备替米考星明胶微球,探讨主药与明胶的投料比、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交联剂用量四个因素对明胶微球载药量、包封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替米考星0.3 g,50%戊二醛2 mL,司班80 0.75 mL,液体石蜡50 mL,25%明胶溶液12 mL;载药量为7.11%,包封率为52.27%;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大小均匀。说明该工艺可行,扩大了替米考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乳化条件对饲用大豆粉末油脂乳化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获得最佳的饲用大豆粉末油脂乳化工艺参数,分别进行了乳化剂的配比、乳化剂的含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壁材比(壳聚糖∶麦芽糊精)和壁材含量6个因素对饲用大豆粉末油脂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各单因素最佳工艺参数分别为:单甘酯与蔗糖酯的质量比1∶9,乳化剂含量1%,乳化温度70℃,乳化时间10min,壁材含量15%,壁材比1∶5。另外,对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壁材比和壁材含量的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乳化工艺参数组合为乳化温度60℃,乳化时间10min,壁材含量10%,壁材比1∶10。  相似文献   

13.
康萍  马春霞 《饲料研究》2007,(12):75-77
乳化剂又称去污剂,是两亲分子,在油水混合物中疏水部分被吸引到油,亲水部分被吸引到水,在油水界面处形成单分子层。由于乳化剂是可溶性脂,当浓度增加时,在水中倾向于形成微团,亲水部分朝外,疏水部分则聚集在中心,。搅拌油水混合物时,大堆的油可分散成细小微滴,如果无乳化剂,油滴就会很快聚集成原来的油层,然而在乳化剂存在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豆油添加乳化剂与两种乳化油粉在断奶仔猪中的使用效果及经济效益,选用180头仔猪,进行为期31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豆油组仔猪平均日增重和采食量均显著高于乳化油粉A组(P0.05),但与乳化油粉B组差异不显著。豆油组经济效益优于两种油粉组。  相似文献   

15.
<正>澳大利亚研究人员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研究了乳滴大小、冷却速率、乳化剂类型对含有乳基成分的乳脂乳化液结晶特性的影响(发表于2014年2月Food Chemistry)。无水乳脂及其片段(硬脂酸甘油酯和三油酸甘油脂)与浓缩乳清蛋白、酪蛋白酸钠、Tween-80乳化后,进行均质,以期生产出含不同粒径脂肪球的乳状液(0.13~3.10μm)。颗粒大小、冷却速度和乳化剂类型都影响乳状液中脂肪的结晶性能。一般来说,降低平均液滴的大小可导致乳化脂肪的结晶温度降低,并且结晶温度为液滴大小的指数函数。因此,粒度对结晶温度的影响在次微米范围更明显。电子显微镜也验证了这种粒子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16.
生产饲用大豆粉末油脂乳化工艺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饲用大豆粉末油脂进行乳化剂的配比、乳化剂的含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壁材比(壳聚糖:麦芽糊精)和壁材含量这6个因素对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的单因素试验研究。得到各单因素最佳工艺参数。之后进行对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壁材比和壁材含量的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获得最佳乳化工艺参数组合为乳化温度60℃,乳化时间10min,壁材含量10%,壁材比1:10。  相似文献   

17.
为方便乙酰甲喹的临床使用,提高乙酰甲喹的生物利用度,本实验使用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水制备了乙酰甲喹纳米乳。结果显示,乙酰甲喹纳米乳为黄色澄明液体,粒径区间在30~50nm,在稀释试验和高速离心试验及长期放置条件下,未见乳液分层、破乳和药物析出现象,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制备恩诺沙星纳米乳并确定其抑菌效果,试验采用低能乳化法中的相转变法制备恩诺沙星纳米乳,对制备的恩诺沙星纳米乳进行了乳液类型的判定、形态观察、粒径分布测定,研究存放时间、存放温度对制备的恩诺沙星纳米乳外观状态及粒径的影响,以及测定恩诺沙星纳米乳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以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为油相、聚氧乙烯蓖麻油-40 (EL-40)为表面活性剂、乙酸为助表面活性剂,纯化水为水相制备的水包油(O/W)型恩诺沙星纳米乳外观澄清、透明,电镜下观察恩诺沙星纳米乳粒子呈圆球形,分布均匀,不粘连;粒径范围为10~100 nm,粒径大小在纳米乳标准范围内,乳液多分散系数(PDI)为0.192;8 000 r/min离心15 min不分层,乳液性质稳定;10%恩诺沙星纳米乳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72,2.71,3.82 cm, 10%恩诺沙星可溶性粉为2.73,1.30,2.84 cm, 10%恩诺沙星溶液为3.55,2.56,3.64 cm; 10%恩诺沙星纳米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抑菌效果较好,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0.062 5μg/mL,对大肠...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制备莫能菌素淀粉微球,掩盖莫能菌素原料药的不良嗅味,降低药物毒性,扩大应用范围,试验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微球,以主药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双重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确定莫能菌素淀粉微球的影响因素,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经平行试验验证重复性。用扫描电镜观察莫能菌素淀粉微球的外观、结构。结果表明:影响因素顺序从大到小:莫能菌素与淀粉的投料质量比、反应时间、乳化剂的用量、交联剂的用量;最佳制备工艺:淀粉4 g、莫能菌素0. 2 g、交联剂1. 2 g、乳化剂1 g、反应时间40 min。制得微球载药量为3. 27%,包封率为84. 34%。制得的淀粉微球为白色粉末,微球呈球形或类球形、分散均匀、粘连少、表面粗糙、有孔隙。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乳化剂以及添加乳化油替代不同比例油脂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饲养对比试验法,选用1日龄健康罗斯308肉仔鸡5 600只,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只。结果表明:日粮中外加油脂分别减少10%、20%,添加100、120 g/t乳化剂,可以使1~21日龄肉仔鸡料重比分别降低0.14%、0.21%;21~42日龄肉仔鸡料重比分别降低了1.18%、0.10%1;~42日龄肉仔鸡料重比分别降低0.92%0、.11%。减少日粮中外加油脂10%、添加100 g/t乳化剂,显著提高了日增重。日粮中90%和80%的外加油脂制备成乳化油后代替原来全部油脂,显著提高了肉鸡日增重和出栏体重,降低料重比。与对照组相比,1~21日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3.53%3、.14%,料重比分别降低1.12%、0.49%;21~42日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2.75%、2.50%,料重比分别降低1.53%、1.03%;1~42日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3.00%2、.71%,料重比分别降低1.47%、0.82%。一定程度上减少日粮外加油脂,添加乳化剂或者乳化油可以改善肉鸡生产性能,并且乳化油效果优于直接添加乳化剂。替代10%日粮外加油脂后添加100 g/t乳化剂,以及90%外加油脂制备成乳化油替代原来全部油脂为适宜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