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筛选旱作麦区高产、优质、高效品种的小麦.【方法】在山西省闻喜县选择12个品种的小麦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土壤水分、干物质量、籽粒蛋白含量及产量.【结果】‘洛旱6号’成熟期植株各器官干物质量最高.‘晋麦92’‘运旱20410’‘洛旱6号’为高产稳产品种,‘运旱618’‘运旱719’‘洛旱13号’‘长6359’‘长6697’为低产品种.与低产品种相比,‘晋麦92’‘运旱20410’‘洛旱6号’分别增产42%、38%、42%,‘晋麦92’‘运旱20410’的平均穗数高23%,穗粒数高24%,‘洛旱6号’的千粒质量高45%;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高34%、56%、24%,且‘晋麦92’‘运旱20410’在降水较少的年份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低产品种间差异更大.此外,通过聚类分析,‘晋麦92’‘运旱20410’为高产高蛋白品种.【结论】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方面综合考虑,‘晋麦92’‘运旱20410’是适宜该区种植的,具有一定的抗旱性、高产、优质、高效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通过旱棚和大田对12个旱地小麦品种进行了抗旱鉴定和水分利用效率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按照抗旱指数将12个品种分为4个类型:运旱23-35、运旱22-33属于极强类型;西农928、运旱21-30、洛旱2号、临旱51329、长6359和晋麦47属于中等类型;运旱20410、衡水7228属于弱类型;临旱51241、洛麦9769属于极弱类型。筛选出水分高效利用抗旱品种运旱23-35、运旱22-33、临旱51329、晋麦47等4个品种。  相似文献   

3.
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山西旱地小麦品种的抗旱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2个旱地主栽品种(系)为试材,通过旱棚和大田不同水分处理,利用抗旱指数(DI)、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束缚水、光合速率五项指标,应用隶属函数方法对测定的指标进行抗旱性分析和综合评价,为小麦的抗旱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小麦品种抗旱性可划分为4个类型:运旱805、运旱115和运旱719是强抗旱品种,运旱116、运旱20410、运旱js01和运旱102为抗旱品种;运旱618、晋麦47号和晋麦79号为中等抗旱品种;勇南2号和舜麦306为弱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4.
对2013—2014年度灵台县引进的14个冬小麦品种(系)的性状采用权重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以中麦175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综合性状分值最低,为1.25,较对照品种晋麦47低1.70;西农1043、运旱22-33、运旱719、西农928综合性状分值较低,分别为1.84、1.92、2.14、2.19,较对照品种晋麦47分别低1.38、1.30、1.08、1.03。这5个品种(系)适宜在灵台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旱地冬小麦小行距稀播综合技术示范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晋南旱地小麦生产面临的产量低而不稳的技术问题,2013—2014年在山西省洪洞县刘家垣镇西义村示范了"旱地冬小麦小行距稀播综合技术"。结果显示,应用小行距稀播技术的4个小麦品种(运旱618、长8744、临丰3号和晋麦47号)在返青期单株分蘖数和次生根数均显著高于常规种植,临丰3号、晋麦47号和长8744的单株分蘖数、大分蘖数及次生根数在返青期还显著高于地膜覆盖;示范田株高、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等农艺性状与地膜覆盖持平或略高,显著高于常规种植,表现出较好的群体协调性。应用小行距稀播技术的4个小麦品种理论产量从高到低为运旱618长8744晋麦47号临丰3号,其中前3个小麦品种平均产量地膜覆盖产量常规种植产量。田间实打实收测产可知,示范田平均公顷产量为6 532.5 kg,比非示范田公顷产量(4 884 kg)增产33.7%。总体来看,应用小行距稀播综合技术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增加分蘖数和次生根、提高旱地小麦抗逆能力、促进群体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稳产增产。  相似文献   

6.
晋麦92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临优6148为母本、晋麦33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的小麦品种。201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2010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3 507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0.2%。2011—2012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 275.5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4.2%。晋麦92号高产稳产,优质强筋,适宜在黄淮冬麦区的山西南部、陕西宝鸡旱地和河南旱薄地种植。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旱地小麦育种组选育的运旱20410小麦新品种通过审定。该品种属冬性、中早熟、优质、抗旱、高产。参加山西省南部早地区试及生产示范试验,年型气候为平偏旱和严重干旱及倒春寒年型,分别比对照晋麦47增产7%和6.9%,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品质分析达强筋小麦品种标准。适宜我国黄淮旱薄地种植。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旱地小麦育种组选育的运旱20410小麦新品种通过审定。该品种属冬性、中早熟、优质、抗旱、高产。参加山西省南部早地区试及生产示范试验,年型气候为平偏旱和严重干旱及倒春寒年型,分别比对照晋麦47增产7%和6.9%,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品质分析达强筋小麦品种标准。适宜我国黄淮旱薄地种植。  相似文献   

9.
不同小麦品种发芽期水分胁迫生理响应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19.2%的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24 h,比较了2个小麦品种运旱20410(耐旱品种)和临远3158(水地品种)在发芽期芽和根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发芽期水分胁迫24 h后,运旱20410芽与根的相对电导率比对照分别增加了3.38%和6.72%,临远3158芽和根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3.75%和21.58%;运旱20410芽和根中的丙二醛含量也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9.80%和52.27%,临远3158芽和根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4.70%和25.58%;而且2个小麦品种芽和根中的脯氨酸含量在水分胁迫下均大幅增加,运旱20410分别达到未胁迫的5.51倍和5.80倍,而临远3158也为未胁迫的3.24倍和1.85倍。与水地品种临远3158相比,旱地品种运旱20410的脯氨酸积累更迅速,丙二醛含量和电导率的增加量相对也更少,干旱胁迫对该品种细胞膜破坏性相对更小,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更强,更加耐旱。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宜晋南旱垣种植的抗旱节水、丰产性和生态适应性好的品种,于2006-2009年在山西晋南的临汾和襄汾两个试验基地开展了小麦品种生态适应性及抗旱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运旱2233、长6359、长6878、晋麦47号和临旱51329具有较好的抗旱节水、丰产性和生态适应性;雨养条件下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及抗旱指数鉴定方法可作为本区小麦抗旱性鉴定的简单实用指标和方法。该项研究为晋南及黄淮麦区旱地小麦品种合理利用和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旱生型高产冬小麦品种及其选育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晋麦33号、临旱88-3、晋麦47号、临旱93—5等几个在黄淮麦区旱地区试中表现突出的旱地冬小麦新品种的特性与遗传组成,提出了黄土高原旱生型高产冬小麦品种的育种策略与模式,即把抗逆性育种与高光效株型的改良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小麦秆黑粉病持续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秆黑粉病曾是中国北方麦区主要病害,近年病情回升、局部为害严重。为持续控制该病严重流行造成的毁灭性灾害,本研究采用品种抗病性鉴定和药剂多点试验结果多重比较的方法,从目前推广品种(系)资源207 份材料中,鉴选出高抗和中抗品种,‘晋麦31’、‘晋麦32’、‘晋麦33’、‘临优145’、‘临抗20’、‘运旱618’、‘运94-32’、‘豫麦57’、‘烟农19’、‘郑麦9023’、‘冀麦32’等11 个;利用3 地区不同生态条件多重复鉴定分析方法,试验出可替代五氯硝基苯的拌种药剂类型有三唑醇、粉锈宁、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安克锰锌等5 种。研究结果证明,采用药剂拌种和选用抗病品种相结合的防治措施,可持续控制小麦秆黑粉病的流行为害。  相似文献   

13.
小麦新品种运旱22-33高产稳产性及抗逆广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详细全面地了解小麦新品种运旱22-33的生产特性,以多年多点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对运旱22-33的高产稳产性、抗逆适应性、产量结构以及品质与对照品种(晋麦47号)的比较分析,证明该品种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和适应性广的特点,是一个优良旱地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小麦晚播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现阶段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提供可以高产稳产的晚播小麦品种,选择了一些小麦品种进行了不同播期、播量的产量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选用适合晚播的小麦优良品种晋麦66号,结合适当的栽培管理措施,完全可以达到高产稳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不同冬小麦品种(系)光合及荧光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冬小麦品种晋麦47、杂交品系2912、07DZ24和07DZ29为试材,在田间条件下,从光合日变化和光响应曲线角度研究各品种(系)开花期旗叶的光合参数及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晋麦47和07DZ29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2912和07DZ24呈双峰曲线,且07DZ29的Pn高于其他品种(系)。晋麦47和2912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日变化呈双峰曲线,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日变化呈"V"型;07DZ24和07DZ29的ETR日变化呈单峰曲线,Yield日变化呈"W"型,说明这2个品系利用光能效率较高。07DZ29光响应曲线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最大,其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中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产量(AQY)和光合有效辐射区间(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的差值)也高于其他品种(系),表现出明显的光合优势,但其叶片、叶鞘和茎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系)。2912光响应曲线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均最小,其光饱和曲线特征参数中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产量(AQY)和光合有效辐射区间也明显小于其他品种(系),表现出较弱的光合潜力,然而,其叶和叶鞘单位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却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系)。  相似文献   

16.
黄淮旱作麦区主栽小麦品种需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黄淮旱作区主栽小麦品种的需水特性,选取黄淮地区大面积推广的3个旱作小麦品种,对其在不同灌水条件下的需水特性、株高、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灌水条件下,3个小麦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以洛旱6号最高,为1.31kg/m3;洛旱6号、晋麦47不灌水的条件下能取得较高产量,洛旱7号在灌1水的条件下产量最高。因此,洛旱6号适宜旱肥地麦田种植,洛旱7号适宜在灌区种植,晋麦47适宜旱薄地麦田种植。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新品种晋麦86号(原名汾4858)是以晋麦62号为母本、97水3205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育成.在2006-2008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高水肥区域试验中,2 a折合平均产量5 908.5 kg/hm2,比对照品种京冬8号增产11.9%;在2007-2008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高水肥生产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5 911.5 kg/hm2,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14.8%.2008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4.49%、湿面筋30.30%,沉降值19.00 mL,形成时间2.2 min,稳定时间1.2 min.适宜在山西省中部及我国北方冬麦区高水肥地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深入地揭示小麦抗麦红吸浆虫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在田间虫圃对1562份小麦品种(系)损失率鉴定结果的基础上,取47份年度间鉴定抗性结果较为一致的材料,按损失率大小,由小到大排列起来,利用19对多态性SSR标记检测了参试材料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19对SSR标记在47份不同抗性品种中检测到104个等位基因,能够将所有品种区分开来,每对引物可以检测到3-8个等位基因,平均5.47个。47个小麦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从0.40~0.95不等,平均为0.71。高抗品种间遗传距离平均为0.66(0.40-0.95);中抗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平均为0.69(0.46~0.90);感虫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平均为0.69(0.53-0.95);高感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平均为0.68(0.41~0.90)。SSR标记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0.74处将供试材料分为6大类群。抗虫品种晋麦65号单独聚为一类,同其余品种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可作为新的抗源用于抗虫育种,并在吸浆虫发生地块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超级小麦育种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前山西省超级冬小麦类型有3种,即:高产生理型、高效生态型、高值专用型,产量指标为10 000kg/hm2。产量性状和光合生理性状是决定品种产量潜力的关键性状,超级小麦育种重点应进行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穗粒重、花后21~31 d平均光合速率、花后30 d绿叶面积、灌浆高峰期单穗平均日增重、灌浆高峰持续时间、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等9个性状的遗传改良。集优交配法是选育超级小麦新品种的有效育种技术。为了适应超级育种的纵深发展要求,要加强光合生理特性、性状遗传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和超级小麦大穗材料创新工作,同时要进行育种技术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