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栎空腔瘿蜂(膜翅目:瘿蜂科)危害栓皮栎及麻栎的重要害虫,该虫形成虫瘿并在虫瘿内取食危害,隐蔽性强,导致对其进行化学防治非常困难,而用寄生性天敌进行防治可能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本研究旨在明确栎空腔瘿蜂虫瘿内天敌的种类和生物特性,为进一步利用天敌防治栎空腔瘿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通过对栎空腔瘿蜂越冬期和生长期虫瘿进行田间调查和室内解剖,调查虫瘿内天敌种类及其优势天敌生活史和行为特性。【结果】栎空腔瘿蜂虫瘿内主要有3种优势天敌,均以幼虫在无性虫瘿内越冬。长尾小蜂Torymus sp. 1年发生2代,越冬成虫5月上旬开始出现,产卵于无性虫瘿内,7月上旬第1代成虫出现;广肩小蜂1年发生2代,越冬成虫5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产卵于无性虫瘿内,6月下旬第1代成虫羽化;金小蜂1年发生3代,越冬成虫4月上旬羽化,成虫产卵于有性虫瘿内,第1代成虫5月上旬羽化,成虫羽化后将卵产于无性虫瘿内,第2代成虫6月下旬开始羽化。【结论】栎空腔瘿蜂虫瘿内主要优势天敌为长尾小蜂、广肩小蜂和金小蜂,可作为栎空腔瘿蜂幼虫生物防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姚艳霞  赵岱  杨忠岐 《林业科学》2007,43(10):83-86
通过野外采集寄主虫瘿进行室内饲养观察与适时林间采集虫瘿进行解剖分析,研究瘿孔象刻腹小蜂的生物学及其与寄主的关系.结果表明:瘿孔象刻腹小蜂在山东济南与北京两地均1年发生2代,以幼虫单个外寄生于赵氏瘿孔象4~5龄幼虫,以老熟幼虫在虫瘿内被其杀死的寄主尸体旁越冬,翌年5月下旬成虫羽化寻找新的虫瘿进行产卵.其整个生活史均在虫瘿内完成.在山东济南的寄生率为13.7%,在北京仅第2代寄生率达30.7%.而且,因其寄主赵氏瘿孔象1年只发生1代,瘿孔象可连续寄生2次寄主幼虫,对赵氏瘿孔象的种群数量具明显的抑制作用,是生物防治这种害虫的优势天敌.  相似文献   

3.
玫瑰犁瘿蜂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玫瑰犁瘿蜂是兰州苦水玫瑰上发生的一种新害虫,传播速度快,危害重。玫瑰犁瘿蜂主要为害植株新芽产生刺状瘿瘤,影响花蕾产量。玫瑰犁瘿蜂在兰州1 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虫瘿内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产卵于玫瑰新芽上,5月上旬幼虫孵化产生虫瘿,1个虫瘿内有1条幼虫。目前仅发现玫瑰犁瘿蜂为害苦水玫瑰,有长刺型和短刺型两种不同形态的虫瘿,单寄生和多寄生两种寄生性天敌。  相似文献   

4.
中华松梢蚧(Matsucoccus sinensis Chen)又称松针蚧,是以若虫寄生在松树针叶上的一种害虫,在本省宁波地区分布较广,它刺吸树液,危害松树。该虫每年发生一代,雌虫终生隐藏在无肢若虫蜕壳里,交尾后雌虫在壳里边产卵边向前收缩,给防治带来了困难。1981至1983年我们对松梢蚧卵期的两种天敌——松蚧瘿蚊(Lestcdiplosis SP.)和牯岭草岭(Chrysopa kulingensis Navas)作了初步观察。据观察松蚧瘿蚊一年发生一代。  相似文献   

5.
<正>1枸杞瘿螨1.1发生规律枸杞瘿螨主要危害枸杞叶片、嫩枝、花蕾及幼果,刺激受害组织形成虫瘿,螨在虫瘿内寄生、繁殖和为害。花蕾、萼片、嫩枝、果实上的虫瘿形态和叶上的相同。虫瘿在嫩枝上危害性更大,对新抽出的嫩枝条、嫩叶危害尤为严重,可导致枝条不能正常生长、叶小,不能开花结果,直到干枯。枸杞瘿螨可在枸杞的整个生长期内持续发生。精河县枸杞受瘿螨为害十分严重,代数不清。枸杞瘿螨以老熟雌成螨在枸杞的当年生枝条及2年生枝条  相似文献   

6.
《林业实用技术》2021,(9):60-62
通过测量虫瘿长径、短径、厚度和质量,统计虫瘿内瘿螨(Aceria pallida keifer)数量,分析黑果枸杞(Lycium rathenicum Murr)瘿螨虫瘿与螨量的关系,以期建立虫瘿大小与瘿内螨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为科学防治瘿螨危害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虫瘿长径在2.1~3.0 mm区间、短径在1.1~2.0 mm区间、厚度在1.6~2.0 mm区间时瘿螨的数量最多。虫瘿的长径、短径、厚度和质量与瘿内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质量与瘿内螨量高度相关。虫瘿质量与瘿内螨量关系的回归方程y=13.86x+8.23,可作为估算瘿内螨量的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明中国栓皮栎上瘿蜂虫瘿内寄生蜂昆虫种类,2019至2022年调查了我国栓皮栎上不同形态瘿蜂虫瘿中寄生蜂分布,为生物防治瘿蜂昆虫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采集栓皮栎上的瘿蜂虫瘿,进行室内寄生蜂饲养,对我国栓皮栎上不同类型瘿蜂虫瘿内的寄生蜂昆虫种类进行分类与鉴定。[结果]调查了我国栓皮栎上12种形态瘿蜂虫瘿内的寄生蜂共计有9科17属26种,其中包括5个中国新记录种,并介绍其分布情况。[结论]本文记录了栓皮栎上瘿蜂虫瘿内的26种寄生蜂及其分布情况,以及其对应的虫瘿形态,并获得了虫瘿与寄生蜂的彩色照片。  相似文献   

8.
榉树枝毡蚧Eriococcus abeliceae Kuwana在上海部分地区首次发生,严重危害榉树Zelkova serrata的健康生长。为有效控制虫害发生,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等,结果表明:榉树枝毡蚧在上海地区1 a发生1代,以2龄雌若虫及雄蛹越冬。3月上旬始见雄成虫,3月中下旬为羽化高峰期。5月上旬受精的雌成虫开始孕卵,5月中旬达到产卵盛期,每雌平均产卵265粒。6月上旬卵开始孵化,6月中旬至下旬达到孵化盛期,但孵化不整齐,可持续到7月初。8月底第1次蜕皮进入2龄,9月底雄若虫蜕皮变成预蛹,7~8 d后进入蛹期,10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  相似文献   

9.
神农架松干蚧Matsucoccus shennongiaensis Young et Lu,是神农架林区华山松干部上发现的一个新种,是危害华山松的重要害虫,分布鄂西华山松林区。每年发生1代,以1龄寄生若虫在华山松皮层下或寄生在树干上的地衣下越冬。若虫群集吮吸树液,被害部皮层逐渐腐烂,并流出大量树脂,由此衰败致死;蚧害的衰弱木易为华山松大小蠹Denclroctonus arnadi Tsai etli等次期性害虫侵入,加速林木死亡。纯林和阴蔽潮湿环境有利于干蚧的发生。瘿蚊科的两种幼虫,有些地方对于干蚧卵的捕食率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两种竹瘿小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广肩小蜂和竹长小蜂是竹要瘿小蜂类的优势种。研究表明广肩小蜂1a一代,以蛹在虫内越科:成虫2月中旬至4月中旬羽化,3月下旬至4月下旬出瘿,产卵于萌动支芽基部的节间内并形成虫瘿,在虫瘿内完成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幼虫发生期4月下旬-9月中旬,5龄,以虫瘿组织为禽。  相似文献   

11.
额济纳胡杨林保护区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一道强大生态防线。近年来,受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影响,胡杨林开始严重退化,而最近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量的农业活动和频繁的放牧在不断侵扰着胡杨林的生态环境,不仅对胡杨林生境的水分与养分条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更导致了胡杨密度、胸径等种群特征产生较大的差异,强烈的人为干扰活动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必然会加剧胡杨种群更新与维持的困难。建议尽快开展控制放牧与农业活动等相应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额济纳荒漠绿洲环境容量与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额济纳荒漠绿洲生态环境的变迁经历了一个复杂且漫长的时期,伴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进程和人工绿洲建设的过程,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荒漠河岸林植被退化、水质恶化等情况严重。本文通过对绿洲水资源、土地资源、植被资源的系统分析,以“以水定地”、“水土平衡”的生态考核原则对绿洲环境容量进行评价。并对绿洲开发利用作了环境影响评价。提出了额济纳荒源绿洲水资源利用及其生态经济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3.
额济纳绿洲天然胡杨光合速率与其叶水势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额济纳绿洲天然胡杨为研究对象,选择绿洲内典型天然胡杨林型,针对不同年龄和径级的胡杨,选择固定样木,对其光合速率和叶水势进行了同步测定,对二者的基本规律和相关关系进行了科学分析。结果表明:胡杨的水势由低到高的规律是中径级树>小径级树>大径级树,整个白天内出现一个最低值范围,而光合速率由高到低的规律也同样是中径级树>小径级树>大径级树,但日变化为在中午的前后出现两个高峰期,中午时分存在"午休"现象;不同年龄和径级的胡杨其光合速率与叶水势的相关关系为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天然胡杨林为主体的绿洲生态系统、物种基因库和戈壁绿洲景观为主要目标,属于戈壁绿洲特殊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文章详细论述了保护区概况、资源概况、森林资源特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生长于额济纳旗(极端干旱区)的特征植物多枝柽柳的枝条和根系中的植物多酚含量的研究发现:柽柳根系中的缩合单宁含量明显高于枝条中的含量,而且其含量在不同径级的根系中也有较大的差别,含量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减少;就总酚含量来说,中根(Ф2—10mm)部分的含量较高,其它部位的含量接近。更为重要的是,植物体内的多酚含量与其土壤中的水分含量的相关性较强,表现为多酚含量与土壤中含水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负相关,这一点在多枝柳的根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我们推测,植物多酚在植物抵抗水分胁迫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植物维持其体内的正常生理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为干扰对额济纳胡杨林群落组成及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额济纳绿洲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一道强大的生态防线。但由于水资源匮乏和人为干扰影响,绿洲中胡杨林已严重退化。我们认为人为干扰会对胡杨群落的组成和更新造成影响。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从人为干扰角度对额济纳不同地区胡杨群落进行了分类和排序。结果表明:人为干扰会影响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和根孽幼苗生长情况;林下物种多样性主要受旅游干扰影响,并与总干扰强度的关系遵循"中度干扰假说";根孽幼苗生长情况与放牧干扰呈负相关,当根孽幼苗数多的时候,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御外界干扰对其生长状况的影响;适度的人为干扰可以增加物种多样性,但要保证胡杨林的繁殖更新,需要以消除放牧干扰影响为前提。  相似文献   

17.
The dynamic environments in riparian zones support a variety of life-history strategies, which constitute a fundamental mechanism for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biodiversity in riparian forest ecosystems.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 of life-history strategies on biodiversity, we investigated community-level divers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environmental variability in the riparian Populus euphratica forests of the Ejina Oasis. Communities were divided into 14 associations on the basis of their species importance values. The Simpson’s index, Shannon-Wiener index, Pielou’s evenness index and the regional Whittaker’s index were applied to calculate community diversity. An ordination of the sample plots was carried out by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A). Biodiversity was relatively low across the entire study area, but there was high community diversity (βw = 8.09) due to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habitats in different plots. In addition, w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odiversity and sever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water availability, community components and soil conditions. We conclude that the heterogeneity of soil and water availability drives community diversity patterns in riparian zones and that community-level diversity favors the maintenance of species diversity in the P. euphratica forests in the Ejina Oasis.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额济纳胡杨林因人为及自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其面积及数量急剧下降,由建国初的5.07万hm^2锐减到2.93万hm^2。为了保护这一乡土招牌树种,额济纳旗不断加强胡杨培育力度,积极探索胡杨的繁殖技术与方法,以期扩大居延绿洲面积。为此额济纳旗利用胡杨自然落种出苗优于人工育苗这一特性,进行了河漫滩胡杨自然落种育苗试验,并取得了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荒漠植物对极端干旱环境的响应,对额济纳绿洲胡杨5个叶功能性状及其对水土异质性的响应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胡杨叶功能性状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幅度,变异系数最大的为比叶面积;比叶面积与叶片厚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叶氮、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是反映胡杨适应干旱环境的关键指标;地下水与土壤含水率对胡杨叶性状解释率最高,表明水分是胡杨叶性状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通过合理的分水措施对胡杨种群进行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20.
褛裳夜蛾是危害胡杨的一种食叶害虫,以幼虫取食嫩芽、嫩叶为害。该虫在额济纳旗天然胡杨林区一年发生一代,幼虫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孵化,孵化不整齐,幼虫3龄,危害期45 d左右,成虫趋光性强、飞翔能力强、寿命长,虫态重叠明显。该虫发生受温度、林相、立地条件等环境影响。防治试验表明:在幼虫期机动喷雾进行无公害防治,效果较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捕虫量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