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角菱背网蝽(Eteoneus angulatusDrake et Maa)属半翅目网蝽科、网蝽亚科,是危害泡桐的重要害虫。为了有效地控制其为害,我们于1979年初至1981年初,在湖南省零陵地区林科所对它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总结如下:一、分布和为害角菱背网蝽在湖南零陵地区,长沙市不少地方造成危害,在福建南平市也发现此虫为害泡桐。为害时,成虫、若虫刺吸泡桐的叶、叶柄、枝梢和嫩茎的汁液。受害叶面呈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斑点,叶背呈褐色斑点。虫口密度大时,一张叶片上有成虫或若虫数  相似文献   

2.
对武义县板栗林中为害较为严重的淡娇异蝽30多年的观察和防治试验表明,淡娇异蝽1年1代,以卵越冬,越冬卵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孵化,4月上中旬若虫开始为害嫩梢,5月中旬至6月上旬陆续进入成虫期,10月底或11月初开始产卵越冬;若虫发育历期34~61 d,3龄若虫对板栗危害最严重;成虫历期145~213 d;卵期102~135 d;无公害防治采取刮除卵块,石硫合剂喷雾,2.5%的溴氰菊酯、10%吡虫啉防治淡娇异蝽药效最好。  相似文献   

3.
华南冠网蝽严重危害樟树 ,在湖南省衡阳地区 1年发生 6代 ,以卵越冬。越冬卵 4月上中旬开始孵化 ,成虫 4月下旬出现。末代成虫终现期为 1 2月上旬或中旬。化学防治适期为越冬代若虫期。在早春造林时清除越冬卵可有效控制该虫的危害与传播  相似文献   

4.
泡桐网蝽Eteonus angulatus Drake et Mao是泡桐的重要害虫之一。成虫及若虫喜群集在较老的叶片背面吸食汁液。植株被害后,生长不良。在江西南昌一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泡桐枯枝的空腔内、树皮下、挂在树杈上的枯叶和蛛网中越冬。其各代发生期和各虫态历期基本上搞清。因成虫寿命较长,故自4月下旬,至11月下旬,即泡桐的整个生长季节中,皆可见各种虫态,但以7—9月发生数量较多,为害最烈。成虫和若虫喜在4—15年生的中龄泡桐上为害,幼苗和老树基本上不见被害,荫蔽处的树受害较重。成虫不甚活泼,具有假死性。卵多散产于叶背近叶柄的主脉和第1次分脉交界处的组织内,上面覆盖着黑褐色粘性分泌物。雌虫每次产卵5—16枚,产卵量31—64枚。该虫现仅知分布于福建和江西。为防止其扩展蔓延,应加强检疫;在发生地,如遇发生密度很大时,应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5.
衡阳地区华南冠网蝽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冠网蝽严重危害樟树,在湖南省衡阳地区1年发生6代,以卵越冬。越冬卵4月上中旬开始孵化,成虫4月下旬出现。末代成虫终现期为12月上旬或中旬。化学防治适期为越冬代若虫期。在早春造林时清除越冬卵可有效控制该虫的危害与传播。  相似文献   

6.
九寨沟中华松针蚧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松针蚧Sonsaucoccus sinensis (Chen)在九寨沟主要危害油松,也危害其他松类。该虫1 a发生1代,主要以2龄若虫在松针上越冬;3月下旬雄若虫老熟,出壳结茧化蛹,5月上旬成虫羽化交配,6月上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若虫孵化,发育至2龄于10月下旬开始越冬。年发生动态分越冬代为害、初孵若虫为害和虫口自然消减3个时期;发生为害程度与温度、湿度、海拔、坡向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方翅网蝽主要危害悬铃木属园林植物,是重要林木检疫害虫。为了摸清方翅网蝽在郑州的年生活史和在郑州市的发生危害情况,连续两年开展了调查。调查发现,方翅网蝽在郑州1 a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4月中下旬出蛰,5月中旬始见第1代若虫,9月中旬至10月下旬第4代成虫陆续越冬。从第2代开始出现世代重叠现象。方翅网蝽在郑州市区的北环以北和西高新技术开发区发生严重,其他地方目前未见发生。郑州市所辖县市中除了新密市未发现该虫危害,其他几个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竹巨股长蝽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竹巨股长蝽Macropes bambusiphilus Zheng在浙江省一年1代,以成虫在竹林地表落叶下越冬。越冬成虫3月底至4月初上竹,5月中旬开始产卵,下旬出现若虫,若虫5龄,历期约1个月,6月底出现当年成虫。成、若虫主要生活在小枝竹箨、竹花竹箨及竹小峰危害产生的虫苞叶鞘中。  相似文献   

9.
杜鹃花为常绿小花灌木,近年来多被用作色块地被植物大片栽植。密度大,这就为杜鹃冠网蝽等主要害虫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杜鹃冠网蝽的危害症状。杜鹃冠网蝽属半翅目网蝽科,以若虫和成虫危害杜鹃花的叶片。若虫和成虫静伏于叶背,用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使叶片背面呈锈黄色并诱发锈病;叶片正面出现白色斑点,失去了原有的绿色,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植株生长缓慢或不开花;危害严重的叶片大量脱落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杜鹃花的观赏价值。二、杜鹃冠网蝽的生活史。杜鹃冠网蝽1年发生多代(约10代),世代重叠无明显越冬现象,几乎全年均可危害…  相似文献   

10.
合欢害虫日本纽绵蚧观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纽绵蚧严重为害合欢的正常生长发育,该虫1年1代,以老熟若虫或雌成虫在树枝上越冬,6月上旬为孵化盛期,6月下旬喷施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能有效控制种群数量,种群自然消长随5~6月份降水量的增加而呈负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昆明市园林植物常见网蝽种类,于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对昆明市主要公园、小区、道路、学校等公共区域进行网蝽种类调查。结果表明,有5种网蝽危害,分别是危害桂花的星菱背网蝽,危害香樟、云南樟、檫树等樟科植物的华南冠网蝽,危害杜鹃的杜鹃冠网蝽,危害大叶樟、檫树的长脊冠网蝽以及危害滇润楠的阿萨姆冠网蝽。调查首次发现了华南冠网蝽和阿萨姆冠网蝽在昆明的分布。暂未发现检疫性害虫悬铃木方翅网蝽。  相似文献   

12.
林间调查发现,高山榕盲蝽若虫及成虫以刺吸式口器群集于叶片取食,叶片被害处形成红褐色针头大小的坏死点,受害严重时,斑点连成一片,形成花斑,甚至全叶失绿变白。珠三角地区高山榕盲蝽发生普遍,该虫对高山榕株危害率达100%,叶片危害率高达80%以上。高山榕盲蝽自然种群性别比例为1∶0.33(237∶78)。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解剖榕盲蝽雌雄成虫发现:雌虫腹部较粗壮,腹部末端椭圆形,有少量刚毛分布。腹部末端有一细长"羊角状"黑褐色斑纹。雄虫腹部狭长,末端呈锤状。雄成虫腹部末端两侧对称黑斑间有一大一小倒三角形浅褐色斑。雄虫阳基侧突尖锥状。  相似文献   

13.
在湛江室内和室外对锥盾菱猎蝽进行了观察研究,记述了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捕食量。结果表明,锥盾菱猎蝽在湛江1年发生2代,以5龄若虫越冬;平均历期第一代为131.5d,越冬代为210.5d.若虫或成虫每天可捕食1~2龄马尾松毛虫幼虫1~6头。  相似文献   

14.
褐角肩网蝽为害板栗,在岳西县一年发生三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土块和石缝内越冬。防治该虫可用80%敌敌畏、90%晶体敌百虫和50%乐果杀死幼虫或在冬季烧死枯枝落叶内的成虫。  相似文献   

15.
角菱背网蝽Eteoneus angulatus Drake et Maa.是泡桐的一大食叶害虫,国内分布在福建、江西等省。陇南成县是全省泡桐产区之一,1983年该虫害发生以来,为害日趋严重,已蔓延成灾。本文研究了该害虫在成县地区的发生发展规律、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为尽快控制其害、保护泡桐生产成果提供了防治依据。角菱背网蝽在成县地区一年发生4代,成虫为害平均天数46天,每虫日平均为害造成叶片枯斑量3.48mm~2,为害率16.7%。除为害泡桐外,也发现为害山楂。在不同林分条件下虫口密度和为害程度差异明显。冬季修枝抚育并喷洒波美5度石硫合剂预防效果好,化学药剂防治以2.5%敌杀死乳油5000倍液喷洒杀虫效果达97.97%。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观察,研究了樟颈曼盲蝽Mansoniella cinnamomi的形态特征、生物习性以及危害症状等。结果表明,樟颈曼盲蝽在黄山市屯溪区一年发生4~5代,危害高峰期为每年8,9月份,以卵在叶柄、叶主脉及嫩梢皮层内越冬。其主要危害树种为樟Cinnamomum camphora,以成虫和若虫在樟叶片背面刺吸为害,造成大量落叶,阻碍了樟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7.
白蜡绵粉蚧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蜡绵粉蚧 Phenacoccus fraxinus主要为害白蜡树 F raxinus sp.,在西宁市 1年 1代 ,以 2龄若虫越冬。化学防治适期为 3月下旬至 4月上旬雌虫成虫期 ,用 4 0 %氧化乐果或天王星 2 0 0 0倍液均匀喷洒 ,杀虫效果 93%以上 ,可有效控制该虫的危害与传播  相似文献   

18.
木岑管木虱Syringilla humeosa(Loginova)是危害花曲柳的重要吸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危害。该虫在辽宁抚顺地区1 a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每年5月上旬,成虫开始补充营养,5月中旬交配产卵。若虫共5龄,危害期持续90余d。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1 200倍液进行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黄杨并盾蚧Pinnaspis buxi(Bouche)在西安地区危害大叶黄杨十分严重。该虫一年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大叶黄杨枝叶上越冬。第1代若虫期发生在5月上中旬,第2代若虫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在防治上应加强检疫和管理;1龄若虫期用40%氧化乐果,能有效地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20.
杜鹃冠网蝽是严重危害杜鹃的害虫之一,以成虫和若虫密集在叶背吸食汁液,使叶片提前脱落,影响杜鹃的生长和观赏价值。珠三角地区杜鹃冠网蝽发生普遍,株被害率达100%,叶片受害率常在80%以上。杜鹃叶片受害后叶片正面出现针点状的失绿斑点,严重时,斑点连成一片,形成苍白花斑。杜鹃冠网蝽成虫雌雄性别的主要鉴别特征是雌虫腹部较宽,末端呈纺缍状,雄虫腹部较细,末端呈缍状。杜鹃冠网蝽自然种群性别比例为雌雄比1∶0.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