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8 毫秒
1.
樱桃球坚蚧Eulecanium cerasorum是上海首次发现的新害虫,孕卵率高、繁殖能力强,具有快速扩散和蔓延的趋势。为有效控制虫害发生,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等。结果表明:樱桃球坚蚧在上海地区1 a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枝条上越冬,翌年4月上旬始见雄成虫,终见于5月上旬,4月下旬为雄成虫羽化高峰期。受精的雌成虫孕卵数为2970~11 160粒/雌,平均6323粒/雌,卵持续期为45 d。4月中旬开始产卵,5月中旬卵开始孵化,5月下旬为孵化盛期;6月中旬若虫蜕皮进入2龄期后雌雄分化,10月上旬进入越冬状态。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5%啶虫脒乳油等3种无公害药剂防治1龄若虫,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效果最好,施药后10 d校正死亡率91%以上,杀虫效果明显高于吡蚜酮和啶虫脒。  相似文献   

2.
朝鲜球坚蚧在赤峰北部的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表明,该虫在林西县1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蜡质覆盖物下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出蜇并蜕皮进入3龄若虫期;雌雄成虫出现于5月中旬,雌雄性比为1∶1.25;雌成虫于5月下旬开始产卵,平均产卵量为714粒。当年若虫出现在6月初至7中旬,到10月上旬以2龄进入越冬状态。该虫对1~6年生山杏枝条均有危害,但主要危害2或3年生枝条。5月是该害虫危害严重的时期,应抓住越冬若虫出蛰进入3龄后迁移以及初孵若虫寻找寄生位置的阶段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3.
草履蚧每年1代,1月下旬越冬,卵在0℃以上就可孵化.初龄若虫2月中旬上树后,定居在1年生枝条上芽眼旁、叶痕处或1~2年生枝条交界处吸取树液危害.2龄若虫4月上旬出现,3龄若虫4月中旬出现.4月底雌雄成虫交尾后,雄虫死去,雌虫减少取食,下树潜入土中或老树皮产卵30~50粒,以卵越冬.不同时期的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4.
榉树枝毡蚧Eriococcus abeliceae Kuwana在上海部分地区首次发生,严重危害榉树Zelkova serrata的健康生长。为有效控制虫害发生,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等,结果表明:榉树枝毡蚧在上海地区1 a发生1代,以2龄雌若虫及雄蛹越冬。3月上旬始见雄成虫,3月中下旬为羽化高峰期。5月上旬受精的雌成虫开始孕卵,5月中旬达到产卵盛期,每雌平均产卵265粒。6月上旬卵开始孵化,6月中旬至下旬达到孵化盛期,但孵化不整齐,可持续到7月初。8月底第1次蜕皮进入2龄,9月底雄若虫蜕皮变成预蛹,7~8 d后进入蛹期,10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  相似文献   

5.
佛州龟蜡蚧Ceroplastes floridensis Comstock是严重危害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的重要害虫。该虫在福建尤溪1 a发生2代,以第2代孕卵雌成虫越冬,少量以未孕卵雌成虫和3龄若虫越冬。第1代雌虫产卵、孵化盛期分别为8月上旬和8月下旬;第2代雌虫产卵、孵化盛期分别为4月中旬和5月上、中旬。孤雌生殖。第1,2代雌虫平均产卵量分别为222.8,145.6粒,卵平均孵化率为93.8%和95.5%。1龄若虫期和成虫孕卵前期是防治的有利时机,防治的最适时间为每年的5月中旬,最迟不超过7月中旬。  相似文献   

6.
中华松针蚧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松针蚧在云南宣威1 a发生1代,危害云南松,以2龄无肢若虫在针叶上越冬,3龄雄若虫3月上旬出现,并爬出蚧壳结茧化蛹,雄成虫4月上旬—5月中旬羽化,雌成虫4月上旬出现,4月中旬开始产卵,初孵若虫5月下旬—7月中旬孵化涌散。3月中旬、4月下旬、6月中旬为该虫最佳化学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7.
方明刚 《中国森林病虫》2007,26(5):23-25,34
华栗绛蚧是板栗枝干上的主要刺吸性害虫之一。该虫1 a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越冬后的2龄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板栗枝干上刺吸寄主汁液危害。成虫期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行两性生殖,存在孤雌生殖,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3 975粒。若虫在5月上旬孵化,5月末达盛期。用10%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在越冬若虫膨大期进行喷杀效果好。黑缘红瓢虫、绛蚧跳小蜂和芽枝状芽孢霉菌是控制虫口密度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8.
紫薇绒蚧又名石榴绒蚧,主要危害紫薇、石榴,是城市园林观赏树木的主要害虫之一,以雌成虫及若虫危害紫薇的嫩枝,受害轻者树势衰弱,严重时枝条上布满虫体刺吸植物汁液,并导致煤污病,造成紫薇黄叶、落叶,枝条干枯。近几年,紫薇绒蚧在我区紫薇树上发生严重。据调查,一般株害率在60%~70%,严重的株害率达100%,极大的影响了紫薇树的生长及观赏价值。一、发生规律紫薇绒蚧在本地1年发生2代,以第2代的2龄幼虫在紫薇枝条皮缝皮下或空蜡囊中越冬。次年3月中下旬越冬若虫开始取食发育,4月中旬雌雄明显分化,4月底5月初雄虫羽化,交尾后死亡,5月中旬雌虫开始产卵,5月下旬进入产卵盛期,卵期5~7天,6月上旬为卵孵盛期。若虫孵化后,在枝干树皮缝隙及不光滑的部位定居,7~8天后进入2龄期,2龄若虫在枝干上寻找幼嫩部位定居。7月中旬出现第1代成虫,8月上中旬进入2代若虫孵化盛期,10月下旬以2龄若虫越冬。二、防治措施紫薇绒蚧成虫有蜡质分泌物,药剂防治效果差。因此,必须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和发生规律,抓住关键时间,进行综合防治。一是加强检疫,调运苗木时要严格检疫,防止紫薇绒蚧蔓延。二是结合冬季修剪,彻底剪除带虫枝条,消灭越冬虫源。三是在紫薇树发芽...  相似文献   

9.
草履蚧生物学生态学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履蚧在河南焦作1年发生1代,以卵在卵囊内于土中越冬,少绩在附近墙缝、石块下等处越冬,1月下旬开始孵化。4月中旬始见雌、雄成虫.4月下旬雌、雄成虫交尾高峰期,雌虫平均产卵量64粒。发现5种天敌。  相似文献   

10.
蚱蝉每5年一代,以卵和若虫在枝条和土中越冬。卵期260—340d,6月中下旬孵化。若虫四龄,老熟若虫7月初出土羽化,7月中下旬达盛期。成虫7月中旬产卵为害,8月上旬达盛期。成虫寿命45—60d,雌雄比1:1。其危害与树种、树龄、气候等关系密切。防治措施:利用天敌,选择抗蝉害树种,修剪卵枝,于林下喷施农药,浇灌氨水,人工捕捉出土若虫等。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解决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与春蚕养殖之间的矛盾,探索了“飞防”与“养蚕”错时安排的方法,即6月3-10日飞防效果最好,飞防后虫口减退率可达到99.45%、有虫株率仅为0.17%;使用26%阿维·灭幼脲(900 g·hm^-2)飞防后虫口减退率99.36%,有虫株率为0.83%,效果明显;最佳飞防时间为10∶00前。  相似文献   

12.
余广超 《广东园林》2010,32(1):43-46
花桃是一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园林树种,从古至今一直深受人们的青睐。近年来它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因此需要保护好花桃品种资源的多样性,明确其品种的分类。文章通过山东省泰安市的花桃品种调查,对花桃的观赏特性和分类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编制常见花桃品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3.
抢救濒危古树、维护古树健康长期以来是城市林业和森林文化领域所关注的重要课题。2013年春季,通过对山东泰安岱庙内处于濒危状态的银杏古树实施"多点靠接"技术处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古树健康状况,又一次证实了该项技术方法在古树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人对于健康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康复花园日益成为广受关注的园林形式。其设计理念是通过自然与人文环境建设实现人体从生理到精神的全方面健康。文中通过解析康复花园内涵和分析康复花园的功能与作用机理,结合人体从生理到精神的不同层次需求,归纳总结出现代康复花园规划设计的方法模型,并通过现实案例——山东泰安金陡山岳麓康复花园规划设计讨论了其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花绒寄甲防治锈色粒肩天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室内在器皿内和半自然条件下,利用花绒寄甲对锈色粒肩天牛进行寄生性试验,最佳效果分别达80%和86.67%。林间在山东泰安、聊城等地选取5处被锈色粒肩天牛危害的国槐行道树作为试验地,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卵块对锈色粒肩天牛幼虫进行生物防治试验。以天敌释放前后被害株虫口数为依据,对花绒寄甲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林间各处理最佳防治效果为:单纯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卵块后,株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2.23%和71.67%,同时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及卵块时,其株虫口减退率为82.64%。但3者间差异不显著。林间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和卵块,对锈色粒肩天牛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在山东省是一重要的干果树种.自2004年起,山东泰安、济南、潍坊、临沂等地相继发生一种新的叶部病害,板栗感病后,叶片上产生褐色的斑点,随后病斑迅速扩大,呈不规则大面积干枯,9月中、下旬开始大量落叶,10月中、下旬二次发芽抽稍,新发枝稍冬季枯死,极易诱发板栗疫病,引起树木整株死亡.近年来,该病逐年加重.2006年对泰安市徂徕山林场600hm2板栗林调查,发病率为100%,800余株10~15年生板栗树死亡,2007年死亡9000余株,减产近12万kg.为控制该病害的危害,生产上迫切需要确诊出该病害及病原,2006-2009年,笔者对该病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旨在为研究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Orchids have been used as a source of medicine for millennia to treat different diseases and ailments including tuberculosis, paralysis, stomach disorders, chest pain, arthritis, syphilis, jaundice, cholera, acidity, eczema, tumour, piles, boils, inflammations, menstrual disorder, spermatorrhea, leucoderma, diahorrhea, muscular pain, blood dysentery, hepatitis, dyspepsia, bone fractures, rheumatism, asthma, malaria, earache,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wounds and sores. Besides, many orchidaceous preparations are used as emetic, purgative, aphrodisiac, vermifuge, bronchodilator, sex stimulator, contraceptive, cooling agent and remedies in scorpion sting and snake bite. Some of the preparations are supposed to have miraculous curative properties but rare scientific demonstration available which is a primary requirement for clinical implementations. Incredible diversity, high alkaloids and glycosides content, research on orchids is full of potential. Meanwhile, some novel compounds and drugs, both in phytochem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point of view have been reported from orchids. Linking of the indigenous knowledge to the modern research activities will help to discover new drugs much more effective than contemporary synthetic medicines. The present study reviews the traditional therapeutic uses of orchids with its recent advances in pharmacological investigations that would b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plant drug researches, especially in orchids.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述了中国松叶蜂昆虫两新种,马尾松吉松叶蜂和油松吉松叶蜂。文中附有形态特征图4幅。  相似文献   

19.
C、N、P元素的养分循环过程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键因素。以广西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桉树幼龄林(1a)、中龄林(2a)、近熟林(3a)、成熟林(5a)、过熟林(8a)叶—凋落物—土壤的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内在联系,探讨林龄对桉树人工林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桉树人工林叶、土壤呈现高C低N、P的元素格局,凋落物呈现高C、P低N的元素格局;叶的C、N、P含量从幼龄林到近熟林呈先增后减趋势,反映桉树人工林早期对养分需求旺盛,随年龄增大需求减小。2)不同林龄叶C、N、P差异显著(P<0.05),凋落物与土壤的N、P、C∶N、C∶P、N∶P均差异显著(P<0.05),凋落物C∶P与叶N∶P、C∶P显著正相关(P<0.05),凋落物N∶P与叶的C∶P、N∶P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凋落物养分源自叶,土壤与叶的C、N、P均不相关。3)与叶相比,凋落物中N、P含量偏低,C∶N、C∶P偏高;土壤C∶P、N∶P偏低,说明土壤P素分解较快,可适时施以磷肥来弥补土壤速效磷的不足;土壤C∶N偏高表明土壤有机质具有较慢的矿化作用。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叶N∶P<14,生长过程受N限制;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凋落物分解的主要限制性元素是N,而幼龄林凋落物分解的主要限制性元素是P。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记述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鳞翅目粉蝶科已知19种,包括斑缘豆粉蝶Colias erate Esper、北黎豆粉蝶Colias viluiensis Men、黑缘豆粉蝶Colias palaeno Linnaeus、黎明豆粉蝶Colias aurora Esp、北方豆粉蝶Colias melinos Ev、兴安豆粉蝶Colias tychede Boeber、橙黄豆粉蝶Colias fieldii Menetries、镏金豆粉蝶Colias chrysoheme Esper、绢粉蝶Aporia crataegiL、菜粉蝶Pieris rapaeL、东方菜粉蝶Pieris canidia Sparrman、暗脉粉蝶Pieris napiL、黑纹粉蝶Pieris melete Menetries、云粉蝶Pontia daplidiceL、绿云粉蝶Pontia chloridice Hubner、钩粉蝶Gonepteryx rhamniL、尖钩粉蝶Gonepteryx aspsiaMen、莫氏小粉蝶Leptidea morsei Fenton和突角小粉蝶Leptidea amurensis Mentries。并对其形态特征、习性、寄主和分布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