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应用曲姬蜂生物防治樟子松种实害虫球果象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深入研究了樟子松种实害虫球果象甲的发生及曲姬蜂繁育情况下,科学的确定了防治时间和方法,科学的确定了天敌曲姬蜂的投放量,并经两年的防治效果调查,看到球果含蜂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达到了34.6%,证实利用天敌曲姬蜂生物防治樟子松球果害虫樟子松球果象甲是一科学有效的好途径,可以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球果象甲寄生性天敌昆虫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红花尔基林业局樟子松林内,樟子松球果象甲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类有姬蜂科9种、茧蜂科6种、小蜂科3种和双翅目1种,寄生率约27.2%。其中曲姬蜂占绝对优势,为樟子松球果象甲的优势寄生蜂,约占寄生蜂总数的88.3%。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球果象甲天敌曲姬蜂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实验室和室外观察调查,准确的描述了曲姬蜂成虫、卵、幼虫及蛹的形态特征,对曲姬蜂的生物学特性作出了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同时经过我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何俊华教授的鉴定,确定了三种主要的天敌曲姬蜂密点曲姬蜂Scambus(Scambus)punctatus Wang et Yue,1995、细蚀结姬蜂Exestuberis gracilis Wang et Yue,1995、具瘤爱姬蜂Exerister roborator(Fabricius,1793)。在深入观察研究曲姬蜂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对曲姬蜂的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明确了天敌曲姬蜂与寄主樟子松球果象甲的发生发展规律,为指导应用曲姬蜂生物防治樟子松球果象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曲姬蜂防治樟子松球果象甲红花尔基林业局森防站樟子松球果象甲在红花尔基林区普遍发生,个别地区危害十分严重,该虫在二年生球果上产卵孵化,以幼虫蛀入球果内部危害,常常导致球果干枯脱落,给樟子松的种子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70年代初期,我站经过长期观测...  相似文献   

5.
3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樟子松球果象甲成虫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中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800倍液和0.5%藜芦碱可溶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效果更好,室内和林间防治效果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球果害虫寄生性天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红花尔基地区沙地樟子松球害虫等寄生性天敌已知16种。姬蜂科7种,茧蜂科4种,小蜂总科5种。其中,对樟子松球果害虫种群密度影响最大的是曲姬蜂Scambus sudeticus、密点曲姬蜂S.punctatus、短角曲姬蜂S.brevicornis、宽颊曲姬蜂S.eurygenys。报道了主要种类的生物学。  相似文献   

7.
紅花尔基林业局,是著名的樟子松种子生产基地。为保证种子丰收,1982年以来与东北业大学、呼盟林科所等单位协作,积极开展种子害虫的防治和研究。1987年,他们承担的科研项目“樟子松球果害虫象甲及其天敌曲姬蜂利用的研究”获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8.
分别对毛竹林采用施放苦参碱·烟碱烟剂、喷施白僵菌粉剂及苏云金杆菌粉剂等3种生物药剂,进行两色绿刺蛾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林间施用3种药剂后10 d,两色绿刺蛾防治效果分别达95.23%、87.89%、89.34%,防治效果明显,表明该3种药剂均可单一或综合使用于两色绿刺蛾幼虫的防治,其中以施放苦参碱·烟碱烟剂对两色绿刺蛾幼虫表现出死亡率高、死亡速度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几种主要害虫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是我国较珍贵树种之一,有抗寒、耐旱、耐瘠薄等优良特胜。随着内蒙古地区樟子松林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的问题也随之日趋严重。现将樟子松几种主要病虫的防治方法作一介绍: 1、樟子松球果象甲樟子松球果象甲又名樟子松木蠹象,属鞘翅目,象鼻虫科。它是危害樟子松球  相似文献   

10.
樟子松几种主要虫害防治方法贾翠萍樟子松是我国较珍贵树种之一,有抗寒、耐旱、耐瘠薄等优良特性。我区樟子松林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的问题也随之日趋严重。笔者特将樟子松几种主要虫害的防治方法作一介绍,供生产部门参考。一、樟子松球果象甲樟子松球果象甲又名樟子松...  相似文献   

11.
王远 《森林工程》2002,18(2):25-26
随着科学与工业现代化的发展,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工程项目规模日趋壮大,专业化分工协作日益加强,管理活动愈来愈复杂,对管理组织化程度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管理系统就是指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全部系统要素进行优化组合,设计出最优化的组合方案,并实施科学的计划、组织、协调,使之具有自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最佳输出功能的有机实体。在建设管理过程严格进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并与现代化技术结合。  相似文献   

12.
智能控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智能控制的产生背景以及智能控制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几种典型的智能控制技术,并提出了一些对智能控制的发展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钉螺是流行中国的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唯一的中间宿主,灭螺能有效减少血吸虫病的传播。目前,关于灭螺技术的研究取得积极进展,高效、安全、环保的生物生态防治方法是今后的主要方向。笔者综述了钉螺生物生态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进一步对生物生态灭螺技术进行了展望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YP1.0-A遥控跑车及其遥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P1.0-A是我国第三代全自动遥控跑车,具有利用液压制动取代半自动跑车在索道线路中的止动器,具有在索道沿线任意点停留、自动起落钩的优越性。通过对YP1.0-A遥控跑车主要技术参数、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进行系统分析,对遥控系统进行设计,包括电源、遥控电路、发射与接收控制等,提高了遥控系统的灵敏度、精确度和简便性,更有利于实现遥控跑车在工程应用中生产安全和联合作业,提高遥控索道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5.
吕鹏程 《林业调查规划》2005,30(2):90-92,96
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监理的重点为质量、投资、进度3大控制,其监理的方法有旁站、巡回、跟踪、阅看报告、勘察丈量、定期不定期检查、见证取样、提前示范、拍照录像、平行检验等。并以云南省林木种苗基地行政用房为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榆蓝叶甲成、幼虫无公害农药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灭幼脲-Ⅲ号、阿维菌素、B t剂和杀虫环4种无公害农药防治榆蓝叶甲效果理想。杀虫率均在95%以上。同时提出了营林措施、药物防治、机械防治、保护利用天敌等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柳树根朽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树根朽病是一种严重为害柳树正常生长的根部病害。在进行抑制柳树根朽病药剂筛选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抑菌效果较好的三福美、硫酸铜、三唑酮、百菌清、二硫化碳、十三吗啉、防病促生剂等药剂用于柳树根朽病的防治试验,配合土壤消毒、更换客土、设置隔离物等措施,结果表明二硫化碳、十三吗啉、三唑酮防效较好,通过防治能明显延缓垂柳发病死亡时间。通过试验发现哈茨木霉对柳树根醑朽病病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可用于柳树根朽病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8.
在产品质量控制点中应用统计过程控制技术,通过控制图分析过程的稳定性,对过程存在的异常因素进行预警,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分析稳定过程能力满足技术要求的程度,并对过程质量进行评价,以使生产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of using single neuron adaptive PID control for adjusting system or servo system to implement timber drying process control, which combines the thought of parameter adaptive PID control and the character of neural network on exactly describing nonlinear and uncertainty dynamic process organically. The method implements functions of adaptive and self-leaming by adjusting weighting parameters. Adaptive neural network can make some output trail given hoping value to decouple in static state. The simulation result indicates the validity, veracity and robustness of the method used in the timber dry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20.
将模糊控制理论引入电流变悬置发动机振动控制中,通过对发动机振动系统的简单建模,采用模糊控制策略对发动机振动进行研究,并应用Matlab对普通液压悬置和电流变液悬置发动机振动系统进行联合仿真建模。结果表明,电流变液悬置发动机采用模糊控制后比普通液压悬置隔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