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栗瘿蜂 1年发生 1代 ,以初龄幼虫在被害芽内越冬 ,翌年树液流动时开始为害 ,被害芽 4月上旬形成虫瘿 ;5月下旬为化蛹高峰期 ,6月上旬为成虫脱瘤高峰期。在我市栗瘿蜂约 10年暴发 1次 ,大发生时可持续 2~ 3年 ,然后自然“消退”。影响栗瘿蜂消长的主导因子是寄生性天敌 ,中华长尾小蜂是主要天敌种群 ,益害比可作为预测栗瘿蜂发生和防治的指标。对栗瘿蜂的防治 ,应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导、利用化学防治调控益害比的综合防治措施。试验证明 :物候期多小孔计量树干注药法 ,能有效、安全、经济地控制栗瘿蜂的大发生 ,是以生物防治为主导的必要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2.
栗瘿蜂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栗瘿蜂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并从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栗瘿蜂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锥栗栗瘿蜂在福建政和县大面积发生,逐年递增,造成锥栗产量大幅度减产,严重影响了锥栗产业的发展。总结了栗瘿蜂发生的现状。提出采取多种防治对策,以降低栗瘿蜂危害程度,提高锥栗产量。  相似文献   

4.
栗瘿蜂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是河北省迁安市北部山区重点栽培的树种,也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近3年来,迁安市板栗栗瘿蜂发生非常严重,给迁安市的板栗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为此,我们邀请了全国著名板栗专家孔德军,对栗瘿蜂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详细讲解。现结合迂安市的具体情况将栗瘿蜂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栗瘿蜂在宣威市普遍发生,通过调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提出预测防治对策,以为降低栗瘿蜂危害程度、提高板栗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栗瘿蜂在宣威市普遍发生,通过调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提出预测防治对策,以为降低栗瘿蜂危害程度、提高板栗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栗瘿蜂是锥栗栽培中发生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虫害之一。该文分析栗瘿蜂在建瓯锥栗上的为害特点、形态特征及其发生规律,并提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锥栗抗栗瘿蜂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未受栗瘿蜂为害和受害2种条件下不同抗栗瘿蜂性锥栗品种叶片的PAL活性,研究锥栗抗栗瘿蜂与PAL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未受栗瘿蜂为害时,抗、感品种PAL活性无明显差异;栗瘿蜂的为害胁迫可诱导抗栗瘿蜂品种PAL活性提高,感虫品种不产生诱导反应.  相似文献   

9.
栗瘿蜂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瘿蜂属膜翅目瘿蜂科,又称栗瘤蜂,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屏南县山地综合开发规模的逐年扩大,锥栗栽培面积逐年增多,而广大果农缺乏栗瘿蜂的科学防治知识,以致造成该虫发生面积、危害程度逐年加剧。据调查统计,一般损失产量20%-30%,多者损失40%-50%(表1),已成为制约栗树生产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此笔者1998—2005年对该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观察和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栗瘿蜂是一种专门危害板栗的害虫,对板栗的生长影响较大,甚至造成部分地区出现绝收情况,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栗瘿蜂对板栗的芽危害较大,通常在芽内取食,限制芽的生长,同时在初期阶段不容易被发现。近年来栗瘿蜂灾害呈现出严重的趋势,不仅影响板栗的产量,还造成其品质降低,因此应加强重视力度,针对栗瘿蜂发生规律进行针对性防治,以促使我国板栗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栗瘿蜂又叫栗瘤蜂,属膜翅目瘿蜂科,是板栗主要害虫之一,在陕西省山阳县1年发生1代,以初龄幼虫在芽内越冬。次年4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幼虫在瘤体内取食,4月下旬起开始化蛹,并逐渐羽化,6月上旬成虫咬破瘤体开始出飞。6月中、下旬达到羽化盛期,成虫产卵时以产卵管刺入芽体内,产于芽内幼嫩组织中,8月初孵化出幼虫。通过调查,笔者将山阳县栗瘿蜂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总结如后。1栗瘿蜂对板栗危害调查  相似文献   

12.
板栗主要害虫剪枝象,栗实象、栗瘿蜂对板栗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对剪枝象和栗实象采用全生境土壤药剂处理法防效显,对栗瘿蜂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保护利用天敌为主导,辅以化学防治,能有效地控制其大发生。  相似文献   

13.
蒯春兰  方世云 《农技服务》2011,28(10):1452-1453
阐述了繁昌县板栗主要病害(板栗疫病、白粉病和栗炭疽病)及虫害(栗瘿蜂、栗实象、剪枝象和桃蛀螟)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农技服务》2020,(1):52-53
介绍了新沂市板栗常见的栗瘿蜂、透翅蛾、红蜘蛛、栗实象发生特点及主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栗瘿蜂是危害板栗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板栗种植面积的扩大,其发生较多,危害严重,影响了板栗产量和质量,致使果农受到极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本文特将栗瘿蜂的分布与危害、生活习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及防治技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对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林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虫口密度随板栗林龄的递增而逐渐上升.间种了农作物的板栗林的栗瘿蜂虫口密度较低.在任何虫口密度下,栗瘿蜂在林间均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其聚集度随着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大.栗瘿蜂虫口密度在单株树树冠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在内外层或上下层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双对角线、单对角线、平行线和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均可作为栗瘿蜂虫口数量的调查方法.采用Iwao方法求出了最适抽样数和列出了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17.
栗瘤蜂属膜翅目瘿蜂科。栗瘤蜂是为害板栗的主要害虫之一。栗树的枝芽被害后,可形成瘤状虫瘤,严重影响抽生新梢和开花结果。受害严重时满株枯枝枯叶,树势衰弱,产量低微,甚至绝收,以后若干年产量也不易恢复。笔者通过近几年在镇安县定点对该虫的试验与观测,将栗瘤蜂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技术总结如后。  相似文献   

18.
栗瘿蜂在板栗林的分布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林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虫口密度随板栗林龄的递增而逐渐上升.间种了农作物的板栗林的栗瘿蜂虫口密度较低.在任何虫口密度下,栗瘿蜂在林间均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其聚集度随着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大.栗瘿蜂虫口密度在单株树树冠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在内外层或上下层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双对角线、单对角线、平行线和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均可作为栗瘿蜂虫口数量的调查方法,采用Iwao方法求出了最适抽样数和列出了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19.
板栗是贵州省都匀市的重要果树,种植面积超过1 333.33 hm2。栗瘿蜂在都匀市各乡镇板栗种植区每年均有发生,面积约133.33 hm2,发生严重的年份,栗树受害率达90%,对该市的板栗生产造成了较重的危害。为此,对该市栗瘿蜂发生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包括人工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2001年至2002年,对栗瘿蜂在重庆地区的生物学、生态学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栗瘿蜂1年发生1代,在芽组织内形成的小室中以初龄幼虫越冬,次年2月中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并于2月下旬开始形成虫瘿.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进入化蛹盛期,5月上旬开始羽化,6月上旬进入羽化盛期.羽化后出瘿营孤雌生殖,产卵于寄主芽内,幼虫孵化后在芽内越冬.栗瘿蜂的发生期与板栗物候期之间关系密切:越冬幼虫随栗树萌芽开始活动取食,随着栗叶的展开瘿瘤逐渐形成,板栗雄花初花期是栗瘿蜂化蛹盛期,末花期达到羽化盛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