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瓦氏黄颡鱼属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又名江黄颡鱼。俗称嘎子、呀子、硬角黄腊丁、郎丝江颡等。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水系,是长江和珠江及其支流的重要经济鱼类。生长快、个体大、经济价值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养殖前景。湖北省水产研究所1998年开展瓦氏黄颡鱼的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研究,1999年人工繁殖获得初步成功,以后该鱼的人工繁殖地点和规模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2.
孔雀鱼的友好邻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9年王卫民[1]报道了黄颡鱼规模人工繁殖后,南北各地关于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的报道相继涌现[2~6]],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开始走向生产,其中尤以张国强等[4]繁殖工作较详细,以后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得以普遍展开[7、8].我们也曾连年进行了大规模繁殖及苗种培育生产,综合上述文献及自身工作,将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要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3.
瓦氏黄颡鱼夏花集约化、规模化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氏黄颡鱼的夏花培育是指将卵黄苗育成2.5~3.0cm规格苗种的过程,是瓦氏黄颡鱼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成败的关键.目前采用大塘培育瓦氏黄颡鱼夏花成活率低,通常仅30%左右;虽然采用小水体、高密度、全人工投喂浮游动物培育瓦氏黄颡鱼夏花是一种成功的培育方式,但有时受到饵料生物来源限制,影响培育规模和数量,成为制约瓦氏黄颡鱼养殖的主要障碍.2003~2004年,我们在武汉市东西湖基地开展了集约化、规模化培育瓦氏黄颡鱼夏花试验研究.试验突破传统的浮游生物及肥水下池方式,采用水泥池微流水增氧与全价粉状配合饲料饲喂相结合方式,取得平均成活率96.7%,一次批量生产50万尾以上的成果,现将试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刘安民  李跃辉 《内陆水产》2002,27(10):10-10
肥坨黄颡鱼Pseqdobagrusvachelli(Richarh-son),又称瓦氏黄颡鱼、肥坨,是科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的一种。2龄鱼体重可达150~400克,最大个体达1500克。该鱼味道鲜美,肉质细嫩,无肌间刺,无腥味,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及水域污染等原因,黄颡鱼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为合理开发这种优质种质资源,我们开展了肥坨黄颡鱼的人工繁殖试验。1材料和方法1.1亲鱼收集2001年12月在岳阳渔都选购一批肥坨黄颡鱼亲本,用氧气灌车输氧运输。雌性个体100~200克,雄性个体在400克以上,鱼体健壮,无病…  相似文献   

5.
在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很多地区难以取得规格整齐的黄颡鱼苗,阻碍了黄颡鱼的大批量生产,致使很多地方市场上黄颡鱼供不应求。笔者在2000~2002年这几年内经过试验,基本上掌握了黄颡鱼的人工繁殖与鱼苗培育技术,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一、黄颡鱼的人工繁殖1.亲鱼的选择要求选择体表光滑、体色鲜艳、无病无伤、体质健壮的黄颡鱼作亲鱼,雌性体重每尾在100克以上,雄性每尾在150克以上。倘若是从市场收购来的,用3%~4%的食盐水浸泡4~5分钟,而且要先进行驯食,强化培育之后方可进行人工催产。2.人工催产雌雄鉴别:雄性体型较长大,只有一个泄殖孔。而雌性…  相似文献   

6.
瓦氏黄颡鱼[Peltobagrus vochelli(Richardson)]是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生长最快的种类。具有广泛的人工养殖推广前景。1999年至2004年,我们在瓦氏黄颡鱼大规模人工繁殖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种方式的夏花苗种培育生产性试验,现将在龙感湖盛氏渔场的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黄颡鱼属小型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深受消费者欢迎。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的捕捞,天然产量逐年减少。而市场需求却在增加,这极大地刺激了黄颡鱼养殖业的发展。黄颡鱼的苗种生产已由采捕天然苗种向全人工繁殖过渡,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日趋成熟,针对这一养殖现状,通过对选择优质亲本,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生长快速、抗病、味美、安全的转基因黄颡鱼新品种,对提高黄颡鱼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瓦氏黄颡鱼又名江颡、油丫、江丫等,该品种生长速度快,个体大,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该鱼主要生活于长江中,鱼种来源紧张,并且规模化繁殖很少。故我们于1999年开始对该鱼进行了繁殖试验,已繁育夏花129万尾。现将人工繁殖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一、品种概况(一)育种过程1.亲本来源长江流域梁子湖的黄颡鱼野生群体,长江流域岳阳段至武汉段的瓦氏黄颡鱼野生群体为选育亲本。2.技术路线以生长优势为主要选育指标,用经连续三代选育的黄颡鱼雌鱼与连续两代选育的瓦氏黄颡鱼雄鱼经杂交制种,培育出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技术路线见图1。3.培育过程(1)黄颡鱼群体选育过程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颡鱼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高,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主要名优鱼类之一。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于2005~2007年承担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达的“黄颡鱼规模化养殖”项目(BJZH2005150),开展了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研究,并取得了成功,达到了批量育苗规模。现将其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1.
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连续三年对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进行了系列研究 ,结果显示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的杂交与黄颡鱼自交相比 ,卵的受精率要高 ,而孵化率、出苗率没有明显差异 ,说明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之间进行杂交不存在繁殖障碍或繁殖障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瓦氏黄颡鱼人工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瓦氏黄颡鱼又名江黄颡、硬角黄腊丁、郎丝江颡、嗄呀子等。主要分布于长江及其支流中,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科、黄颡鱼属,是该属中个体最大的一个种。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少肌间刺,备受广大养殖户及消费者的青睐。为了满足广大养殖户对瓦氏黄颡鱼苗种的迫切需求, 5月中旬我们开始试繁,先后催产 3批共 46组亲鱼,共获幼鱼 18.6万余尾,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亲鱼收集与培育 1.1.1亲鱼收集 1998年 11月从长江选购 1批瓦氏黄颡鱼亲本,用帆布袋充氧运输。雌性个体重一般在 250~ 360 g之间,雄性个体均…  相似文献   

13.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干支流及附属水体中,以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优良养殖品种,可在全国大部分内陆水域推广养殖。近年来,由于江河天然捕捞逐年减少,因此开展黄颡鱼的人工繁殖与菌种培育研究意义尤其重要。我县地处长江边上,亲鱼来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近两年来对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的反复试验研究,初步掌握了黄颡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总结了黄颡鱼在人工繁殖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末,全国各地先后开展了关于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和试验,随着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的成熟和规模化生产的发展,黄颡鱼的池塘主养也得以普通展开.……  相似文献   

15.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隶属于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干支流及附属水体中,是江河、湖泊中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黄颡鱼为底栖鱼类,对环境适应性强,耐低氧,适温范围0~38℃,杂食性,可食配合饲料,抗病能力强。随着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发展黄颡鱼人工繁殖和养殖,前景十分广阔。为此,我们于2002年在省淡水良种场进行了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并获得成功。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瓦氏黄颡鱼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氏黄颡鱼是近年来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淡水养殖新品种。本文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归纳研究,对瓦氏黄颡鱼的基础生物学、繁殖生物学、生态、毒性试验、食性及营养、人工养殖技术等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前景。  相似文献   

17.
<正>为促使黄颡鱼养殖品种更新换代,有力地提升黄颡鱼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我市承担了2013年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重大项目"黄颡鱼养殖技术推广",重点对全雄黄颡鱼规模化繁育进行了探索和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现将全雄黄颡鱼人繁情况介绍如下:一、亲鱼的来源与选择1.亲本来源超雄黄颡鱼父本由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母本选取太湖、滆湖野生黄颡鱼,  相似文献   

18.
池养瓦氏黄颡鱼全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5月12日-6月5日,以自繁自育的2龄瓦氏黄颡鱼作亲本,开展大批量全人工繁殖,共催产亲鱼163.8kg,其中雌亲鱼87.5kg,679尾,雄亲鱼76.3kg,323尾。人工产卵率99%,自行产卵率为88%,共产卵约156万粒,平均受精率为54%,孵化率为44%,孵出鱼苗37.8万尾。  相似文献   

19.
瓦氏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vachelli (Richardson)又名江鱼尝、江黄颡鱼等 ,是鲇形目、鱼尝科、黄颡鱼属中个体最大的种类 ,常见成体多在 0 15~ 0 4kg ,最大可达 1kg。该鱼肉质特别细嫩 ,味道鲜美无腥味 ,无肌间刺 ,历来深受消费者喜爱。瓦氏黄颡鱼在我国分布较广 ,除黑龙江、青藏高原和台湾外 ,其它地区的河流水系中均有分布。但以长江干、支流和通江湖泊中出产最多 ,其它水系出产较少。长期以来 ,市场销售的瓦氏黄颡鱼一直来源于天然捕捞 ,上市量有限 ,满足不了消费需要。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瓦氏黄颡鱼资…  相似文献   

20.
利用鄱阳湖黄颡鱼母本91kg,瓦氏黄颡鱼父本3尾开展杂交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实验,获得受精卵360万粒,产卵黄苗200万尾,受精率达60.6%,孵化率达9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