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袋栽珊瑚状猴头采用不同开口出菇方式,考察原基形成时间、原基数量、成菇采收时间、产量,珊瑚状猴头外观品质,筛选出珊瑚状猴头的最佳出菇方式为袋口划口立式出菇,原基分化集中,原基形成时间为开口后第5天,育菇成熟时间为16d,头潮菇每包平均产量为190g,菇体朵形整齐,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2.
袋栽平菇时,一般都将塑料筒的两端套上颈圈塞上棉塞,也有将料筒两端用绳扎紧进行发菌。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袋栽平菇两端颈口不塞棉塞效果更好。(一)试验方法:用纯棉籽壳生料拌0.2%的多菌灵,含水量约60%,用普通塑料袋装料接种。采用层播法,使料的两端和中间都有一层菌种。试验分成ABC 三组,每组25袋,共75袋。A 组,接好种的袋子,两端用绳扎紧;B 组,接好种的袋口,套上颈圈加  相似文献   

3.
王敏强 《食用菌》2008,30(1):43-44
当前,鸡腿菇栽培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1种是铺料畦式发菌,覆土出菇。这种方法的不足是:菌丝不容易完全吃透料,感染率高,头潮菇死菇率高,结果造成营养的大量消耗,产量低。第2种是将发酵后的栽培料装入12cm×28cm的聚丙烯袋中发菌,菌丝吃料完全后,脱袋直接入畦,或将菌棒从中间折断入畦,覆土出菇。该种方法的优点是:感染率低,头潮菇死菇率低,产量相对较高。不足是:栽培袋口径小,装料少,费工费时。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从鸡腿菇栽培方法对产量的影响入手,作了大量的对比研究。大胆地提出利用大口径短袋(经筛选以25cm×35cm规格的料袋效果最好,发好的菌棒高度正好与畦床深度一致)栽培鸡腿菇,取得了很大成功。既控制了栽培料的感染率,同时又提高了栽培料的利用率,使鸡腿菇的产量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袋栽猴头菇已相当普遍,但常规栽培猴头菇柄蒂长,菇形稍差,畸形率较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制作猴头高效颈圈,进行了不同封袋口方式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设计 培养基为98%的棉子壳,2%石膏粉,每袋装料300g。设三种封口方式:A.塑料袋为17×37cm,袋口套猴头高效颈圈(由打包带粘接而成,  相似文献   

5.
杨大林 《蔬菜》2003,(11):26-26
平菇袋栽时,培养料的含水量一般以调为65 %左右为宜,此种标准的含水量可满足菌丝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但进入出菇期后,因菌丝生长阶段已消耗掉一定水分,同时空气蒸发也消耗掉部分水分,使得出菇时料内水分已降低不少,只可勉强供给头潮菇生长之所需。但头潮菇采收后,培养料内的水分已被子实体生长时大量消耗,加上是塑料袋袋栽,平时的水分管理根本无法补充到料内去,如不及时向料内补充水分,二潮菇的养分积累和原基分化将严重受阻,长出的菇体菌盖小而薄,菌柄细而长,枯燥无光泽,产量与质量大幅下降。实践证明,平菇产量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关键因素在…  相似文献   

6.
代料栽培平菇,不论是垛袋垒菌墙还是脱袋床架栽,都不如阳畦不脱袋高产,具体做法:先按常规整地做阳畦,把发好的菌袋用小刀竖直每隔scm划15cm长一刀.底端解开绳挽至与料面平,上端把袋口从扎绳处剪去,似开非开即行。然后竖直摆在阳畦上,袋间隔约hm,依次摆完,空隙填营养土,菌袋上胃Zcm厚言养土,这样无论是增加营养,还是提高湿度都比较容易。试验表明,这样种植比全脱袋的产量高。袋栽平菇阳畦不脱袋出菇高产技术@孙启风!山东金乡化雨南马村孙武庄 272204~~  相似文献   

7.
鲁林胜 《食用菌》2002,24(4):42-42
袋栽平菇接种后一般需 2 5~ 30天菌丝才能长满袋 ,发菌时间越长感染杂菌的机会就越多 ,生产周期也较长。为了缩短发菌时间 ,减少杂菌污染和加快出菇时间 ,提高经济效益 ,笔者试验成功了一种简易快速发菌法 ,现向菇友们介绍如下 :培养料 (熟料 )装袋后 ,采用两头接种。在料袋的两头先后用尖棒 (直径 2~ 3cm、长约 30 cm)从袋头的中心分别打洞 ,深度为料袋的一半以上 ,然后向棒孔中播入适量菌种 ,在袋头的料面也放少量菌种 ,套好颈圈并把袋口拉紧 ,用一层纸和橡皮筋封口 ,再将另一头以同样方法接好种 ,即可发菌。发菌要根据气温情况排袋。气…  相似文献   

8.
袋栽平菇开袋方法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袋栽平菇生产中普遍都是在菌丝长满袋后撕去袋口薄膜,将出菇面曝露在空气中进行出菇管理,这种开袋方法从理论上说好象是正确的,因为通气可以促进菌丝分化产生原基,但从实践表明这方法不利原基分化,影响产量提高,因为原基分化需要比较大的空气湿度,空气湿度对原基分化的影响远远大于气体的影响,而棚内很难长时间保持理想的空气湿度。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种原基满口开袋法,它不但可缩短原基分化时间,且可提高原基的成菇率,显著提高产量。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方法 供试菌株为紫孢平菇。栽培料为棉子皮100%,另加0.1%二胺、5%石灰,料水比为1∶1.6。用18×40cm的聚乙烯塑料袋装料栽培,接种量10%。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0袋,每组用棉于皮均为375kg。菌丝长满袋后,两组同时放在一个栽培棚中,为了消除栽培棚中不同位置造成的小环境的不同产生的误差,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相间排列,即一排对照组,一排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普通开袋法,即入棚后就将袋口撕去,进行喷水管理;实验组入棚后采用原基满  相似文献   

9.
利用塑料袋生料栽培平菇,方法简单,管理方便,菌料不易破碎,很适合城乡居民家庭和企业工厂化栽培。这种栽培方式美中不足之处是:常因料起热升温烧菌导致栽培失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长期探索研究,试验成功一种“平菇生料空心不加塞袋栽法”,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有效地防止因料温高烧菌现象,而且由于利于通风供氧,菌丝生长特别迅速、健壮、浓白,菇体厚嫩肥大,头潮菇生物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袋栽平菇方法,在出菇期要将袋口薄膜挽起,笔者在多年的平菇生产中发现,这样分化的菇蕾多达几十到几百个,能长成菇的一般也有20~40个,子实体成熟后的单丛菇总重仅300~500g,菇体个小、盖薄,商品价值低。为此,我们对出菇方法进行了如下改进: 出菇期只解去袋口两端的绳,并向外拉动袋口形成一个小孔隙。这样缩小了出菇面,限制了菇蕾的过多发生,单丛菇个体数仅5~15个,而单丛菇总重也能达到300~500g,菇体个大、盖肥厚、质优,商品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袋栽平菇较为普及,成功的把握性也大,但生物学效率一般仅在80%左右.袋栽产量不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袋中央严重失水所致.因为平时喷水都只能喷在袋两头表层料面,袋中央长期得不到水分补充,这样势必造成后期出菇困难,影响产量.我们针对这一问题,采用补水器对中央部位进行补液,保证了中央部位的湿度,同时也给菌丝补充了营养,从而达到出菇快、多出菇、菇质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金针菇栽培以往都是待菌丝长满袋,就移至栽培室提高湿度开袋出菇。这种开袋方式子实体整齐度较差,基部分蘖受抑制,且不能全部成活,从而会影响质量和产量。笔者改进了这种传统开袋方式,先松开袋口棉塞,待菇蕾形成后,再拿掉套环,把袋口拉开下折至离料面3cm 处,以增加通风量,待子实体长齐至袋口后,再拉直袋口,覆盖上报纸,金针菇的产量和质量都会明显提高。(一)材料供试菌株为FL8203。母种培养基为PDA。原种培养基为蔗渣73%、麸皮25%、碳酸钙1%、蔗糖1%、磷酸二氢钾0.2%,水为干料的2倍。(二)方法①料拌匀后装袋,每个标准袋(14.5×28cm)装干料200g,常压灭菌100℃保持10小时,灭菌后无菌操作接种,1瓶原种接20袋。②设常规开袋(处理1)和改进式开袋(处理2)两个处理,每个处理20袋。③接种后置25℃下保湿培养,菌龄为55天。④栽培袋置17~18℃的空调室让其出菇,并保持空间湿度90%以上。每天通风一次。⑤子实体菌柄色泽为浅黄至金黄色,柄长10~15cm,菇盖2/3内卷,菇盖直径0.5~1.5cm,符合制罐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分别采用不同直径的打孔器打孔进行试验,观察菌丝长势、污染情况、出菇情况.计算生物学效率。结果表明:利用发酵料栽培平菇,采用2cm直径的工具打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2019,(6)
对新科106、新科107、新科108三个平菇品种出菇菌袋进行2~4℃不同时间的冷刺激后出菇试验,结果三个品种现蕾时间均提前,出菇整齐度、现蕾数量和头潮菇的产量明显提高。综合考虑冷刺激效果、成本,新科106冷刺激4 d效果最佳,新科107、新科108均冷刺激3 d效果最佳。试验结果对工厂化平菇生产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发酵料加短时间高温灭菌处理技术,栽培、观测北京地区9个平菇品种的发菌情况、出菇情况、子实体形态及产量。结果表明,灰美2发菌快,子实体颜色好,产量较高,适宜晚秋栽培;8105出菇快,产量高,适宜秋季栽培;平菇009,发菌较慢,产量较低,但韧性好,菌盖厚,适宜早秋栽培。抗3单菇最重,650菌盖直径最大。  相似文献   

16.
以袋栽平菇为试验材料,研究输液式补水方法对平菇产量、单丛重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袋栽平菇通过输液式补水处理后总产量增加。补水处理从4潮菇开始产量明显增加,其中以第1潮菇采收后补水10min/d的增产效果最好,达到18.5%。(2)输液式补水处理后,从第4潮菇开始可明显提高单丛菇重,但各处理间单丛菇重的差异不明显。在平菇的采收后期,通过输液式补水所产出菇的感官品质明显较对照(不补水)好。(3)每天对平菇茵袋直接输入10mL的水分即能提高平菇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一般袋栽平菇,都是在出现原基后解口再行出菇管理。可是有些发满菌的菌袋进入菇房后给了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却迟迟不现原基,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到了点滴经验,现介绍如下:把发好菌的菌袋轻轻松动袋口塞(但不解开),改善供氧条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芯、醋糟为栽培料,对新引进的12个平菇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以玉米芯、醋糟为栽培料的平菇春栽优良品种。结果表明:"黑平8号""早秋508""科佳1号""早秋615"等4个品种发菌快,菌丝强壮,菇形菇色美,韧性好,产量高,适宜在晋南地区春季出菇,可作为当地春季主栽品种。"小白平"菇色纯白,产量高,宜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19.
王金前 《食用菌》2006,28(2):55-55
夏季来临、气温不断走高、部分春栽平菇停止生长.这时可去除残菇、暂停供水,待料面充分干燥后扎紧口,在原菇棚内堆码越夏。长度高矮可根据场地自行设定。但.沿颁留出不低于20cm的垛距。纵向两端对准门窗以便通风。上面加盖遮阳网或树稍。入秋后打开袋口注水出菇,产量依然很高。  相似文献   

20.
碧全植物健生素是台湾碧端企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植物营养液,其突出作用是活化农作物,具有强株、增产、提高品质、提早成熟的功能。针对其对菇类的作用,我们于1990年4月份在平菇生产上加以利用,结果表明:碧全液喷洒平菇,其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一、栽培方式:栽培平菇的原料为棉籽壳,加入2%含量为25%的多菌灵,装入塑料袋中,每袋装干料1.25公斤,供试品种为辽平80。二、喷洒方法:栽培菌袋长满菌丝后,移至出菇房,解开袋口,增加菇房湿度,同时采用不同浓度的碧全液对菌袋两端进行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