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日益发展,平菇由熟料栽培发展为生料栽培——原料经过处理后播种发菌。生料栽培平菇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在菌丝生长阶段有效地防止杂菌污染,使平菇菌丝得以迅速生长,并占领整个菌床的培养料。常与平菇菌丝争夺养料的竞争性杂菌如绿霉、青霉、毛霉、根霉、曲霉、链孢霉等,其一旦发生,短时间内便大量繁殖,占领料面并向内部蔓延,与平菇菌丝争夺营养,分泌毒素,抑制其生长,导致局部甚至整个菌床污染而造成栽培失败。因此,生料栽培平菇防杂菌污染是个关键性的问题,在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19,(6)
<正>平菇栽培料堆制诱发灭菌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研究成功的一项栽培料绿霉污染控制技术[1]。当时,以棉籽壳为原料栽培平菇,用多菌灵来抑制杂菌孢子萌发和生长,其效果受杂菌基数、温度的影响很大。越夏存放的棉籽壳中杂菌种类多、基数大,若发菌时气温偏高或发菌垛内高温,提高了料  相似文献   

3.
吴凤林 《食用菌》2007,29(4):52-52
目前生料发酵栽培平菇较普遍,但是有不少菇农因发酵方法不当造成接种后发菌慢、延长了发菌时间,造成绿霉和各种杂菌污染,造成栽培失败。为此笔者根据菇农常用的几种发酵方法和本人自配发酵方法做了比较试验,试图找出一种栽培平菇的较佳方法,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成品率的高低,是袋栽香菇成败的关键.袋料接种多在夏季高温期进行,此时香菇菌丝的生活力相对较低,杂菌生长繁殖较快,如果掌握不当,常常会导致毁灭性的损失.因此,在香菇接种发菌期,首先要搞好环境卫生,减少杂菌基数,创造一个有利于香菇菌丝生长而不利于杂菌繁殖的环境。根据我地菇农的经验,归纳起来要把好七个关。(一)把好季节关接种过早,气温偏高,易污染杂菌,成品率低;接种过迟,脱袋时气温低,不利菌筒转色,影响秋菇的产量。一般掌握在当地气温低于28℃时开始接种为好。在我区以8月下旬~9月底接种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黑木耳代料栽培由于极易污染杂菌,因而生产发展不快。近两年来,盐城市有不少菇农和菌种场试种黑木耳,多数因杂菌污染而失败。我们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在袋栽黑木耳防杂菌污染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1987年6月8~20日,共生产1120袋(17×33厘米聚丙烯袋),其中青霉和水霉污染的仅32袋,没有出现链孢霉污染。菌丝50~55天发到袋底,成品率97%。其中污染杂菌的29袋重新灭菌接种,发菌正常,实际只报废3袋。现将防污技术要点简介如下:发菌栽培期避开高温梅雨季节我地区袋栽黑木耳一般都安排在7月中旬,此时正值梅雨高温期,空气湿度常达90%左右,气温有时达32~34℃,杂菌污染率高,一旦发生链孢霉污染,很可能导致绝收(?)椐我们试验(?)秋耳袋栽可提早到5  相似文献   

6.
小集锦     
《食用菌》1993,(4)
栽培平菇如何防止杂菌污染生料栽培平菇,成败的关键在发菌,而发菌的成功在于防止杂菌污染。目前对杂菌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一)选择新鲜培养料棉子壳是栽培平菇的优良原料,但一定要选新鲜、短绒多的棉子壳。淋雨受潮、变质的棉子壳不能用。因这种棉子壳带有大量杂菌。棉绒多的棉子壳栽培菇类产量高。  相似文献   

7.
生料栽培平菇防杂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慈桐 《食用菌》2002,24(5):33-34
生料栽培平菇,培养料不需高温灭菌,既节省能源、劳力,又阵低了成本。但杂菌污染机会多,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杂菌污染,造成严重损失、笔者经过多年研究与分析,总结出一套用生料栽培平菇防治杂菌污染的措施。1 培养料选择与处理1.1 培养料的选择 生料栽培平菇的培养料,应选择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原料。1.2 阳光暴晒处理 培养料在使用前,要置阳光下暴晒2~3天杀菌。笔者曾进行原料不暴晒、暴晒2天、暴晒3天后栽培试验,结果发菌时期杂菌污染率分别为14%、5%和2%。证明原料经暴晒2~3天栽培,杂菌污染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利用棉子壳,玉米芯等生料栽培平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菇农乐于接受.但在发菌期易为杂菌污染导致失败.为了确保栽培成功,近年来我们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对生料栽培平菇的技术进行探讨.从实践中发现,生料栽培平菇成功与否在于发菌期,只要发菌期平菇菌丝能迅速地占领培养料,形成优势,杂菌即表现不出来,就算成功了.反之,发菌期平菇菌丝在培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地袋栽平菇生产发展很快,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人,多数菇农采取提前装袋发菌,安排在高温季节发菌,由于掌握不好高温发菌的关键技术,而导致大面积污染,这必然会影响产量.笔者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在高温下袋装平菇防杂菌污染技术,成功率达100%.本文介绍的是1995年9月1日投料,至1996年5月20日结束的实验结果.1培养料配制 配方为棉子壳100kg,麸皮5kg,复合  相似文献   

10.
用棉子壳发酵料栽培平菇,是防止杂菌污染的有效途径。目前有关棉子壳培养料发酵技术的介绍和报道较少,或不详细,菇农应用掌握困难,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为此,我们进行了棉子壳培养料发酵技术的探讨,首先从促进高温微生物的活动入手,使料堆升温快(在24小时内达到65℃以上);温度高(发酵过程中料温保持在70℃以上);发酵时间短(发酵全程仅4天5夜);料质量好(用于栽培平菇污染少,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现将其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杂菌污染是生料栽培平菇的一大威胁,它不但影响平菇产量,甚至使培养料成批报废,造成严重损失。近三年来,我进行了防止杂菌污染试验和示范,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一)注意环境卫生。室内栽培平菇,铺料前床架、墙壁、地面要喷洒500倍多菌灵或5%甲醛消毒。阳畦栽培平菇,先在畦内撒上一层石灰或敌百虫粉,防止蚯蚓、蚂蚁、蜗牛等直接为害或传播杂菌。栽培场所应保持空气新鲜,阳畦栽培更应经常适时适量通风,避免高温高湿滋生杂菌。采菇期间要及  相似文献   

12.
栽培食用菌最棘手的问题是杂菌污染,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污染特别严重.下面是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几项在31~32℃的高温季节发菌防污措施. (一)阳畦处理选持水性好、无污染源的地带做畦,畦为东西走向,深15cm,宽lm,长5m。两畦间挖深25cm的水沟。  相似文献   

13.
鲁林胜 《食用菌》2002,24(4):42-42
袋栽平菇接种后一般需 2 5~ 30天菌丝才能长满袋 ,发菌时间越长感染杂菌的机会就越多 ,生产周期也较长。为了缩短发菌时间 ,减少杂菌污染和加快出菇时间 ,提高经济效益 ,笔者试验成功了一种简易快速发菌法 ,现向菇友们介绍如下 :培养料 (熟料 )装袋后 ,采用两头接种。在料袋的两头先后用尖棒 (直径 2~ 3cm、长约 30 cm)从袋头的中心分别打洞 ,深度为料袋的一半以上 ,然后向棒孔中播入适量菌种 ,在袋头的料面也放少量菌种 ,套好颈圈并把袋口拉紧 ,用一层纸和橡皮筋封口 ,再将另一头以同样方法接好种 ,即可发菌。发菌要根据气温情况排袋。气…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省种植的平菇面积迅速在扩大,裁培期也越来越长,至使病虫害的种类日趋增多,危害亦越来越重,其中威胁较大的是杂菌污染问题.为了探讨平菇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有效地控制杂菌污染,我所于1986至1987年先后在高温(外界气温31.5~38.5℃)条件下进行了平菇防杂菌污染试验,现将初步结果简报如下:(一)试验材料供试菌种为佛罗里达平菇.母种培养基为PDA,二、三级种均为纯棉籽皮培养基。培养料为干燥、无霉变的纯棉籽皮。栽培容器为40×26×0.025cm 的聚乙烯塑料袋。(二)试验方法每袋装干料1000克,于7月20和21日播种,每个处理5袋,2次重复,一组置27~34℃的地上室培养,另一组置19~21.5℃的地下室培养。栽培袋均单层排放,菌丝长满袋后移入半地下棚内出菇。  相似文献   

15.
段木栽培平菇,传统方法是钻孔穴播,花工多,劳动强度大,发菌慢,杂菌污染率高。为此,笔者于1984年进行了段木栽平菇撒播接种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简介如下。材料和方法供试平菇母种系从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  相似文献   

16.
“烧堆”又叫“烧菌”、“烧料”,它是平菇菌丝培养阶段较为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尤以夏秋高温季节发生率最高。“烧堆”除见于瓶、袋菌种培养阶段外,绝大多数是在栽培发菌期发生。“烧堆”时基料内温度通常可达37~45℃,结果造成菌丝体灼伤、死亡和消失,与此同时,还会使栽培菌床上各种杂菌蔓延,鬼伞大量发生,基料变色变质,从而导致种植失败。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黑木耳袋栽中大量发生杂菌侵染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为此,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以往栽培黑木耳杂菌污染的最大特点是:刚接种好的袋子处于高温(25~28℃)状态,加之发菌期间种块萌发较慢(一般需6—8天),因而在袋内料面最易被侵染。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中高温型微生物发酵棉子壳栽培平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奋勇  林晖虹 《食用菌》2004,26(3):20-20
棉子壳接种发酵微生物经50小时后,接种平菇菌种,菇筒不仅无杂菌污染,而且菌丝生长良好,只需19天就长满菌筒,提早了出菇时间,其产量与对照的熟料相比,差异不显著。该技术简化栽培工艺,有利于平菇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是一个高温季节的地区,夏季气温高达30℃以上,而且高温时间很长,每年只能在10月以后至次年的3月前栽培平菇,高温严重地影响了海南岛平菇生产的发展。为了解决海南岛高温季节栽培平菇的难题,笔者进行了多年的平菇品比和栽培试验,筛选并试栽成功了高温侧耳831菌株。现将试验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武黎阳 《食用菌》2002,24(1):15-15
夏秋季气温高杂菌繁殖快 ,栽培平菇最大困难是如何控制杂菌污染坏料。笔者采取了一些抑杂和缩短发菌期措施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这些技术叙述如下以期和菇友们共同探讨。1 巧加石灰 我县栽培平菇一般用玉米芯 ,且经过发酵后使用 ,但一般的发酵料还难以在夏秋季栽培成功 ,因此我参考别人经验在料中加入 5 %的石灰经过发酵后可以在 7天内抑止杂菌大量发生。2 加大接种量 我县采用的出菇袋一般为 2 2~ 2 4 cm扁宽的塑料袋 ,夏秋季栽培改用成扁宽 2 0~ 2 2 cm,长5 0 cm袋。分 5层装菌种 ,每层 3块 ,每块比核桃大些装4层料 ,每袋用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