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鹅绦虫是一种扁平带状分节的白色蠕虫,新鲜虫体为灰黄白色。虫体由一个头节和许多体节(节片)构成,前面节片较小,后面节片宽大。是鹅的一种常见的危害最大的寄生虫病,成虫寄生在鹅的小肠中,虫卵被水中的中间宿主——剑水蚤吞食,并发育为感染性幼虫。幼鹅吞食剑水蚤后,感染性幼虫从蚤体逸出,头节吸附在肠粘膜上,19天便发育成  相似文献   

2.
鸭、鹅体内的寄生虫主要是矛形剑带绦虫、片形皱褶绦虫。其中剑带绦虫是广东省鹅鸭最常见的一种小肠寄生虫。它的成虫寄生在小肠内,虫体由1个头节和很多体节(节片)构成,长度从几cm至二三十cm不等。当虫卵被排出后,在水中被它的中间宿主——剑水蚤吞食并发育为感染性幼虫。鹅鸭吃了这种剑水蚤后感染发病。治疗①丙硫苯咪哩(抗蠕敏),按每kg体重用药30-40mg的比例,一次拌料投喂,驱虫率可达92%-11%。②吡喹酮,按每kg体重用药30-40mg的比例,一次拌料投喂,驱虫率可达95%-100%。③灭绦灵片(氯硝柳胺),按每kg体重用药50-60…  相似文献   

3.
鸟蛇线虫(鸭丝虫)病是严重损害幼鸭的疾病,我省广泛流行于岷江流域,其病原为四川鸟蛇线虫,本文报道了幼虫1~3期形态特征,又在我国首次发现雄虫,与本属其它5个种的雄虫不同,详细描述了雌虫形态,以8个种的剑水蚤作为中间宿主,整个发育过程共需36~40天,通过生活史和形态学研究,确定此虫为一新种。  相似文献   

4.
鹅鸭绦虫病的病原体为剑带绦虫和带壳绦虫,其中剑带绦虫是我省鹅、鸭最常见的一种小肠寄生虫,它的成虫寄生在小肠内,长度从几厘米到二三十厘米不等。当虫卵被排出后,在水中被它的中间宿主——剑水蚤吞食并发育为感染性幼虫。鹅鸭吃了这种剑水蚤后而感染发病。 (一)症状 成年鹅鸭感染发病后的症状较幼鹅鸭为轻。患病鹅鸭表现为消瘦、精神萎靡、离群静坐、翅膀下垂、脚软、走路摇晃、甩头、运动失调,两脚作划水动作,麻痹由两脚开始,发展到全身,向后坐或倒向一侧而死亡,排出的灰白色稀粪中常见乳白色绦虫节片。 (二)防治措施 (1)成年禽…  相似文献   

5.
犬眼虫病也称吸吮线虫病,是由结膜吸吮线虫寄生于犬眼而引起眼的机械性损伤,导致结膜炎和角膜炎。犬、猫、兔及人都可被结膜吸吮线虫感染。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的眼结膜和瞬膜下,产生的虫卵浮在泪液和眼分泌物中,当被某些蝇类舐食后,在蝇体内发育为感染性幼虫,并逐渐移行至蝇口器,再舐食宿主眼分泌物时,感染性幼虫侵入终末宿主的眼内逐渐发育成虫。  相似文献   

6.
嗜线虫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是目前发现的一种最具有动物胃肠道线虫病生物防治应用潜力的真菌。为了解该菌捕杀绵羊粪便中感染性幼虫效果与剂量的关系,为今后该制剂应用和质量检验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用不同剂量的厚垣孢子,分别以不经消化道直接加入感染羊粪便,或作添加剂通过饲喂进入消化道后采集直肠粪便,经培养检测感染性幼虫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嗜线虫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具有良好的捕杀胃肠道线虫感染性幼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制剂厚垣孢子4&#215;103/g剂量加入感染羊粪便,或以每天5&#215;105/kg体质量的剂量饲喂绵羊,可使粪便培养物中线虫感染性幼虫数减少83.6%~87.5%。  相似文献   

7.
1 鹅消化道寄生虫病 1.1 鹅绦虫病 1.1.1 发病特点 该疾病属蠕虫病,绦虫以剑水蚤为中间宿主,当鹅只食入含虫卵的剑水蚤后,在体内耗时30 d左右即可发育成似囊尾蚴,伴随肠道蠕动排出幼虫,并且在肠黏膜上附着头节,再耗时19 d左右发育为成虫.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用人工的方法培养了双管鲍杰线虫(Bourgelatia diducta Railliet,Henry andBauche,1919)的虫卵和幼虫。虫卵在培养液中孵化后,经第一、第二期幼虫,发育成为第三期幼虫,第三期幼虫具有感染性。说明双管鲍杰线虫的早期发育史,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同科其他线虫的早期发育史,有着相似的发育规律。 本实验在显微镜下,全面地观察了双管鲍杰线虫从虫卵至第三期幼虫在培养液中的发育情况,同时比较详细地描述了各期虫卵和幼虫的形态特征。 本实验还用人工培养的第三期幼虫经口作动物感染试验。感染后39~42天,幼虫在猪体内发育至性成熟,从而证实了双管鲍杰线虫的发育型为直接发育型。  相似文献   

9.
用人工感染捻转血矛线虫单一种试验羊粪便培养收集感染性幼虫。经0.06%和0.08%次氯酸钠脱鞘,脱鞘率可达90%以上,慢速致冷后幼虫的存活率为64.5%。加入冷冻保护剂不能提高冷冻感染性幼虫的存活率。用正常的感染性幼虫感染试验羊后第17d即可查到虫卵,剖杀后成虫的回收率为2.6%,而相同数量的冷冻保藏的感染性幼虫感染后第21d才查到虫卵,成虫回收率为0.8%。表明冷冻保藏后的感染性幼虫发育受阻,成  相似文献   

10.
鸭丝虫病是严重危害幼鸭健康的寄生虫病,主要侵害一月龄的幼鸭,该病在广东很多地区广泛流行,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用中药“了哥王”进行治疗,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病因主要是幼鸭在水中吞食了寄生有鸭丝虫幼虫的蚤后,感染性幼虫从蚤体中逸出,移行到鸭的下颌处或腿部皮下组织中,形成包囊。 (二)症状幼鸭出现瘤样的包囊,包内有缠绕难分的丝虫,状如白色粗丝;患鸭呼吸、吞咽困难,叫声嘶哑;寄生于腿部皮  相似文献   

11.
确定角蝇各龄期幼虫体内的斯氏副柔线虫(Parabronema skrjabini)幼虫。通过大量剖检角蝇各龄期幼虫,收集其体内的线虫幼虫,经扩增测序获得ITS基因序列,利用DNAStar 5.0软件,将其与斯氏副柔线虫成虫的ITS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角蝇Ⅰ、Ⅱ、Ⅲ期幼虫体内的线虫幼虫确为斯氏副柔线虫幼虫。该研究结果不但为鉴定角蝇各龄期幼虫体内的斯氏副柔线虫幼虫提供了简易准确的方法,而且也为弄清斯氏副柔线虫在其传播媒介角蝇体内的发育过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研究寄生性线虫的滞育机制,参照Adams(1986)的方法,通过瘤胃灌注,将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性三期幼虫攻入绵羊体内,对绵羊进行处理后,获得捻转血矛线虫滞育虫体。滞育虫体发育程度一致,虫体长(1 067±97)μm(n=18),肠道细胞中含有大量棒状结晶块;性腺开始发育,出现雌驱器原基;颈部出现颈乳突。通过温度检测分析,温度可能不是滞育现象的主要刺激因素。棒状结晶块可以被DAPI特异性着色,其成分可能含有核酸。本试验将为进一步研究捻转血矛线虫的滞育机制及其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牛新蛔虫病常常通过胎盘内感染的方式侵害牛,母牛采食进感染性的虫卵后,蛔虫幼虫自卵壳内逸出,穿过肠粘膜进入母牛体内,潜伏于组织中。当母牛妊娠时,幼虫移行穿过胎盘感染胎儿并在胎儿体内移行到消化道,寄生于小肠内。犊牛出生后10~42 d,新蛔虫发育成熟后排出虫卵,虫卵可随粪便散布到外界、发育成感染性幼虫。这种感染性幼虫在晚间和阴雨天及多雾的天气会爬到草叶及食槽上等,被牛食入后而继续  相似文献   

14.
嗜线虫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防制绵羊胃肠道线虫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 30只 4~ 6月龄羊分为 2组 ,分别在各自的围栏草场中放牧。用毛圆线虫和血矛线虫为主的第 3期幼虫对所有羊只人工感染 2次后 ,一组羊按每千克体重 1× 10 6 个的剂量每天饲喂嗜线虫真菌的厚垣孢子制剂 ;另一组羊作对照 ,仅饲喂等量的上述制剂基质——小麦。第 2次人工感染后 8周 ,2组羊粪便 EPG基本相近 ,但与对照组相比较 ,真菌组粪便培养物中感染性幼虫减少了 6 9.7% ;草场草样中感染性幼虫数也较对照组减少 6 7.8%。再把以上 2组羊驱虫后分别放养于上述围栏草场 ,8周后真菌组羊粪便 EPG较对照组减少 87.3% ;草场感染性幼虫也较对照组减少82 .6 %。上述结果显示 ,嗜线虫真菌 Duddingtonia flagrans在绵羊胃肠道寄生性线虫病生物防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羊蠕虫病指寄生在羊体内的吸虫、绦虫和线虫。吸虫、绦虫和少数线虫属于生物源性寄生虫,需要通过中间宿主的参与实现寄生虫病的感染、传播和流行。寄生虫病在新疆呈地方性流行,绝大多种类的线虫属于土源性寄生虫,即虫卵排出体外后,污染牧草、土壤和饮水,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很快发育为感染性幼虫,被动物吞食后,发生传播流行。线虫病在南北疆农牧区广泛流行。这些寄生虫通过吸取羊只血液、吸收  相似文献   

16.
1病原 胎生网尾线虫为牛的肺线虫,是引起犊牛和成年牛寄生虫性肺炎和细支气管肺炎的病因。肺线虫成虫寄生在气管和细支气管,成年雌虫产的虫卵在气管内或在排出之前的粪便中孵化,发育为第3期感染性幼虫仅需5天,  相似文献   

17.
正羊片形吸虫是主要寄生在羊的肝脏胆管中,呈扁平片状,灰红褐色,大小为(21~41)mm×(9~14)mm。成虫在羊的胆管内排除大量的虫卵,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由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孵出毛蚴,进入水中,遇中间宿主(淡水螺丝)时,钻入其体内,发育为胞蚴、雷呦和尾蚴,尾蚴自螺体逸出后,附着在水草上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囊呦,羊吃了这些水草后,幼虫  相似文献   

18.
采用寄生虫学直接检查法、贝尔曼氏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对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试验点的牧草、露水和绵羊粪便进行了胃肠道线虫感染性幼虫和虫卵的检查,结合试验点的部分气象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试验点气温下降,牧草及露水中的感染性幼虫的数量也随之下降至零,至翌年春末夏初时感染性幼虫才再次出现;而每年夏秋季节,草场中的温度和湿度均较适宜,感染性幼虫数量也达到最多,判定夏秋季节为草场放牧牛羊胃肠道线虫病的主要感染阶段。  相似文献   

19.
刚出壳的小鸭 ,饲养管理不好 ,病、死率很高 ,本人认为要养好小鸭必须在管理中抓好以下 10个关键。1 及时开食 雏鸭出壳 12 h内 ,绒毛未干 ,身体软弱 ,活动能力差 ,腹腔还剩有胚胎期未吸收完的蛋黄 ,可以维持其生命。 12 h后 ,绒毛已干 ,活泼好动 ,常“嘎嘎”乱叫 ,应在 12~ 2 4 h开食为好。2 先饮水后开食 先饮水可补充鸭出壳时体内所耗去的水分 ,促进肠道蠕动 ,排除胎粪 ,促进新陈代谢 ,加速吸收体内剩余的蛋黄 ,初次饮水 ,在水中加入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 ,还可以起到肠道消毒作用。3 喂全价粉料 雏鸭生长发育快 ,一个月的体重 ,就…  相似文献   

20.
绵羊毛圆科线虫卵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情况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寄生于绵羊体内的优势虫种细颈线虫、奥斯特线虫、捻转血矛线虫、马歇尔线虫等毛圆科线虫卵在不同环境中的发育能力;研究了细颈线虫卵在相对湿度100%,0、3、5、10、15、20、25、30、35℃共9个不同温度梯度的发育率和发育周期;并对毛圆科线虫卵在-17~-25℃自然冷冻环境中的发育情况和幼虫在干燥环境中的抗干旱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细颈线虫卵在20℃、相对湿度100%的条件下发育率最高,发育周期最短;毛圆科线虫卵在-25~0℃环境中不发育,也不死亡;毛圆科线虫的幼虫在无水分的干燥环境中可存活100d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