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倪进玉  林克翠 《河北渔业》2000,(5):28-29,45
<正> 随着河蟹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河蟹养殖主产区的病害也不断增多,特别是池塘、稻田和高密度养殖水体。藻类着生症、纤毛虫病和颤抖病,严重摧残着河蟹的正常生长,给养殖者带来很大的损失,甚至绝收。笔者1999年在安徽无为调查时,发现一户1200m~2的蟹池患颤抖病,到11月底只收4只成蟹。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养殖、试验和研究,总结出用中西药内服,物理和化学方法共用,预防和治疗河蟹颤抖病,收到一定的效果。现浅谈该病的发生及治  相似文献   

2.
呼肠孤病毒引起河蟹颤抖病的人工感染与药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995年发现河蟹“颤抖病” (或称“抖抖病” )以来,到 1999年止,全国各河蟹养殖主要省区均发生了颤抖病的报道。刚开始发现颤抖病时,以池塘河蟹精养池发病为多,流行季节在 5~ 10月,高发季节在 6~ 9月,主要危害 2龄蟹;至今,除池塘精养池仍发病外,其它不同养殖方式下的养殖河蟹也有发病,只是池塘精养池的发病率最高, 1龄蟹发病现象也很严重,流行季节呈明显延长,从 4月到 11月均有发病,高发季节在 5~ 10月,具明显的暴发特征,疫区损失严重。国外对蟹类病毒已有一定研究,但不涉及中华绒螯蟹〖 1、 2、 3、 4、 5〗,国内…  相似文献   

3.
马文平 《科学养鱼》2007,(10):56-56
近几年河蟹颤抖病仍保持较高的发病率,病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病毒侵害这种类型发病的河蟹多数在六月底七月初出现症状,八月份最严重,每天每亩池塘会死3~5只,高的可达10只左右,进入九月份随气温降低死亡减少。一般池塘水草茂盛、水质良好、喂养得当,河蟹就长得较快、个体较大,七月初发病时河蟹均重就能达50多克,越迟出现症状的河蟹比附近池塘蟹越大。病蟹体表干净,鳃  相似文献   

4.
正河蟹在天然环境中很少发生病害,但随着池塘养殖河蟹规模的不断扩大,放养密度增加,产量提高,河蟹疾病的发生也不断增加。池塘河蟹养殖,一般1月下旬至3月上旬放养扣蟹,10月开始回捕,现将扣蟹养成商品蟹过程中的病害及主要防治技术作一介绍,供大家参考。一、病毒性疾病最典型的是河蟹的"颤抖病"。病蟹反应迟钝,行动迟缓,螯足的握力减弱,吃食减少以致不  相似文献   

5.
《科学养鱼》2001,(8):48-48
当前,水生生物已进入旺盛的生长期,各种水体致病菌大量繁殖,河蟹病害发生越来越多,特别是河蟹颤抖病在各养殖区域已开始大规模暴发,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90%以上,死亡率在70%以上,损失惨重,综合防治河蟹颤抖病已成为蟹农的当务之急。为此,我们针对河蟹颤抖病发生的病因,采取一些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一、发病情况该病在水质较肥、污染比较严重的池塘,特别是在水质突然变化(如暴雨、水温突然升高或降低等)情况下最易发生,主要危害成蟹。该病流行时间长,从3月至11月均有发生,尤其是夏秋两季最为流行,其中…  相似文献   

6.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河蟹病害发生的高峰期,这段时间最易发的三种河蟹病害有黑鳃病、水肿病、颤抖病。根据笔者近几年来的实践,在防治方法上,坚持内服外用相结合,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治疗方法总结如下。一、黑鳃病1.症状:病蟹的鳃丝暗灰色或黑色,易浮头,严重时全部变黑,病蟹行动  相似文献   

7.
河蟹颤抖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魏泽能 《淡水渔业》1999,29(11):16-17
近年来我省河蟹养殖发展迅猛,池塘和稻田养殖面积达20万亩。但自1997年开始,我省池塘和稻田养蟹地区规模性地暴发河蟹颤抖病,流行时间长、区域广。有些地区发病蟹池面积占到养殖面积的60%~70%,并呈逐年蔓延的趋势。对此,为摸清该病的发病情况,探索发病规律,为该病的防治技术研究提供依据,我们于1997~1998年结合病害防治,对我省各地区发生的河蟹“颤抖病”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方法与内容1-1 调查方法我们主要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进行。1997年5~10月以巢湖地区、芜湖市…  相似文献   

8.
采用江苏省气象观测站和河蟹生态环境监测站数据,基于以隶属度等技术构建的河蟹闷热灾害、高温热害评估模型,分析2020年河蟹减产原因.结果表明:2020年43 d超长梅雨是河蟹减产的主要气象因素;闷热灾害日数7~17d,蟹塘溶解氧质量浓度持续偏低,生态环境恶化,影响河蟹正常生长,病害重,病死率高;8月持续高温和9月上旬偏高...  相似文献   

9.
河蟹健康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卫境 《淡水渔业》2002,32(2):25-27
近年来 ,河蟹颤抖病、蟹奴病等病害的暴发较为严重。 1999年 ,江苏部分地区的河蟹生产曾因颤抖病的暴发而损失惨重 ,有些生产单位几乎全军覆没。对此 ,去年以来 ,在省、市、县各级水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 ,各地河蟹生产逐步开始了健康养殖的试验示范 ,并且成效显著。笔者就河蟹健康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小结如下 :1 严把蟹种关1 1 品种要纯正 目前我国养殖的河蟹主要来自三大水系 ,即长江水系、辽河水系及瓯江水系。实践证明 ,不同水系的河蟹 ,只有在各自水系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区域生长优势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1 1 1 长江水系蟹种的…  相似文献   

10.
许步劭 《科学养鱼》2000,(11):34-34
我国天然蟹苗逐年减少,且不稳定,已不能适应河蟹养殖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增养殖主要依靠天然海水人工育苗,也有一部分在内地靠人工配制海水育苗, 1999年河蟹苗种生产已达到 180吨以上。在河蟹养殖生产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河蟹养殖病害问题日趋突出,成蟹养殖的颤抖病造成经济损失 20亿~ 30亿元。在蟹苗生产过程中,河蟹真菌病还没有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其实它对苗种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河蟹颤抖病。   1994~ 1995年在江苏省启东市吕泗港刚开始河蟹人工繁殖时发现在幼体上寄生一种真菌,虽采用孔雀石绿、福尔马…  相似文献   

11.
2003年9月从黑龙江省绥芬河采捕绥芬河河蟹亲蟹,2004年5月14日至7月5日,选择雌亲蟹400只、雄亲蟹180只,在辽宁省盘锦市荣兴农场天宇三和水产有限公司试验场进行人工繁殖,共培育蟹苗(大眼幼体)80kg.  相似文献   

12.
周丽彬 《水产养殖》2009,30(9):42-43
每年7月、8月份是河蟹病害发生的高峰期,这段时间最易发生的几类河蟹病害有烂鳃病、水肿病、颤抖病等。根据笔者近几年实践,在防治方法上坚持内服外用相结合,所用药物均为泰州市春达动物药业饲料有限公司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河蟹土池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为了研究北方河蟹士池人工育苗技术,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水产研究室于1990年5月5日~6月11日在盘锦市大洼县于树农场对虾养殖场新开挖的土池中进行了河蟹人工育苗试验。试验面积450m~2,培育出大眼幼体20万只计1.25kg,折亩产1.865kg。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地连续发生河蟹颤抖病,病蟹的症状为:停止摄食,静伏于池塘的水边或岸上,步足发抖,一旦发病,一般先死大蟹,后死小蟹,常引起河蟹的规模死亡。一,发病特点池塘清整不同,发病程度不同。既不清整,又不消毒、淤泥较厚的池塘发病较重苗种来源不同,发病程度不同。购买本地蟹苗养硝的河蟹发病轻,从外地尤其是病害高发地协_购进的蟹苗发病较重水质不同,发病程度不同。水质肥而活的池塘发病轻,而水质老化、恶化的池塘发病较重,尤其是业硝酸盐高的水体病况更重。该病有蔓延的趋势。起初是每年8月份部分养殖地区也发病,主要危害二龄大规格河蟹,现在4一10月份各地都有病害发生,危害各种规格的河蟹。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又称脱乙酰甲壳素聚氨基葡萄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后的产物,化学名称为(1,4)-2-氨基-2-脱氧-β-D-葡聚糖,其分子结构与纤维素相似,呈直链状,极性强,易结晶。经辐射降解脱乙酰化处理改性后的低分子量壳聚糖,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可被溶菌酶溶解,可生物降解,其代谢产物无毒,且能被生物体完全吸收等独特的理化特性。为探索低分子量壳聚糖对提高河蟹抗病力和免疫机能等方面的作用效果,我们于2005年4~9月进行了低分子量壳聚糖在河蟹病害防治中的应用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河蟹颤抖病是由病原体寄生在蟹的白细胞及神经与肌肉的传导系统中,导致河蟹肢体颤抖、瘫痪、死亡的一种毁灭性疾病。由于病原体在体内潜伏,未发病时肉眼无法识别。一旦发病后病蟹便不摄食,药物无法进入体内,基本上治疗无效,所以对此病只能靠预防。笔者近几年在河蟹疾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苏州市吴中区水产养殖业发达,是河蟹养殖老区,蟹农养殖经验丰富、技术水平较高,但是令广大养殖户担心的是河蟹颤抖病似有卷土重来之势。2018年8月至11月,吴中区临湖镇现代渔业示范园、东山镇俞家厍、车坊镇澄湖养殖场共16个蟹塘先后发生程度不一的河蟹颤抖病病例。我们对疑似颤抖病的病蟹进行细菌学检测,同时送样到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采用中华绒螯蟹螺原体PCR检测方法(SC/T 7220-2015)检测是否存在螺原体。本文报道2018年吴中区河蟹颤抖病发病现状的调查结果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病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河蟹池塘养殖技术,我们在1994年进行了池塘饲养河蟹的试验与推广。1 蟹池条件 南丰永联特种场,河蟹池塘面积为9538平方米,其中幼蟹培育池为1267平方米;南沙长山综合养殖场河蟹池塘面积为10672平方米,其中幼蟹培育池为2668平方米;以上两场位于长江边,沙质土壤,水质良好。西张水产场河蟹池塘面积为4329平方米,其中幼蟹培育池为1207平方米,位于本市南片内陆地带,粘土,水质较好,池底淤泥10~20厘米。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以下简称河蟹),河蟹颤抖病是对其养殖危害最大的重大流行病,自从1994年发现以来,每年都是各地的河蟹养殖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尽管近年来河蟹颤抖病发生有减缓趋势,但局部地区仍有大面积暴发,死亡率仍可高达50%以上,给河蟹养殖造成巨大损失。经过多年的系列研究,已证实螺原体是引发河蟹颤抖病的主要病原,该病原也是水产新型病原,已经被国际上正式命名为  相似文献   

20.
宋长太 《内陆水产》1998,23(10):27-27
在河蟹生长旺盛时期,常常出现规格在100g/只左右的“黄蟹”大批死亡的现象。据调查,造成死亡的原因主要是河蟹着毛病、颤抖病和蜕壳不遂症三病并发,其发病率高达20%-40%,尤以放养上年大规格幼蟹(即“扣蟹”)的发病率最高。1997年7月16日,我县大纵湖乡北宋村宋某承包的蟹塘发生大批死蟹,笔者前去调查诊治。据了解,该池塘为滩面四周挖沟筑堆的“提水养鱼”水面,面积133hm~2,四周沟占总面积的15%,深1.8m,滩面水深0.8m,此塘已养鱼3年,鱼虾蟹混养2年,沟中积存淤泥有0.5m厚。年初在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