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文作者全面概述了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前景。其内容包括远洋渔业的类型、经营方式、渔具渔法、发展动向以及作业渔场可行性选择等。最后作者结合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情况,提出可开发远洋渔业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1979年10月,台湾省制订了发展远洋渔业的六年计划。到1985年,远洋渔业产量将由37万吨增至70万吨。发展远洋渔业的重点是开发新渔业及新渔场,其中尤着重于200海里以外的公海渔业,也包括南极磷虾渔业的开发。六年内将用3.4亿美元修建渔港,5.7亿美元建造150余艘远洋渔船,  相似文献   

3.
论山东省金枪鱼远洋渔业的渔场去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山东省金枪鱼远洋渔业的去向,从资源状况和入渔条件考虑,认为太平洋中西部,西非水域,印度洋等,应作为山东省金枪鱼远洋渔业渔场开发的重点。1993年鉴定认为,本研究为山东省远洋渔业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新途径,作为软科学研究成果居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发展远洋渔业,做好后备渔场和技术储备,上海开创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在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协会等领导和支持下,将派开利号轮于2010年1月至6月赴南极实施探  相似文献   

5.
为响应国家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远洋渔业的目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远洋渔业科技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了"十四五"上海市远洋渔业科技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重大任务,提出在"十四五"期间,上海市远洋渔业科技发展应通过产学研用联盟进行协同创新,重点在远洋渔业资源分布和渔场形成机制的基础研究、远洋渔业捕捞与加工的关键技术及装备体系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下的远洋渔业资源评估前沿问题研究、现代化远洋渔业专业渔船的标准化体系等若干关键技术和基础前沿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志性成果,为增强对远洋渔业资源的认知能力、开发能力、利用能力、掌控能力提供支撑,增强科技贡献率,向远洋渔业强省(市)迈进。  相似文献   

6.
1985年3月,我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从福建马尾港起航,经过几十天的艰苦航行,终于成功进入大西洋西非海域渔场,随即与几内亚、比绍等西非国家开展远洋渔业合作,实现了我国远洋渔业"零"的突破,开启了我国远洋渔业发展新时代。30年来,远洋渔业在主张我国公海权益,促进国际交往、减轻国内渔业资源压力、丰富城乡居民餐桌、提高国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身利长期从事远洋渔业发展战略研究和管理,是我国远洋渔业的开拓者之一,经历了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许多重要时刻。在纪念中国远洋渔业发展30年之际,我们就30年来我国远洋渔业发展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当前面临的挑战、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对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刘身利董事长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7.
毛里塔尼亚渔场捕捞头足类渔具改进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远洋渔业发展较快,特别是西非拖网渔业,已成为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非拖网渔业主要以章鱼、鱿鱼等头足类为捕捞对象,但是海域辽阔的西非各国,渔场环境和渔获主要品种比重不尽相同。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地设计、调整、改进渔具,提高渔获量,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毛里塔尼亚海区的生产实际,结合渔场环境特点,主捕头足类,对应用渔具的改进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总结经验,以促进西非远洋渔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远洋渔业的概念和发展远洋渔业的目的与意义入手,对我国远洋渔业近40年来的行业发展进行了简要梳理。通过总结远洋渔业行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新形势下我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条件,提出该行业未来发展的应对策略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向好,远洋渔业企业陆续复工复产,远洋渔船也大批开赴远洋渔场生产作业。为进一步加强远洋渔业安全管理,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远洋渔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将公海渔船作业区与沿岸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外部界限的安全缓冲距离由3海里调整为1海里,严禁越线进入缓冲区捕捞。  相似文献   

10.
俞平 《海洋渔业》1987,9(1):3-6
<正> 我国的远洋渔业经过多年的酝酿、探索和准备,终于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1983年以来,我国先后派出多批考察组去国外考察渔场资源、洽谈购买远洋渔船、商讨合作捕鱼的可能性。目前,我国的大型拖网加工渔船已开始在西北太平洋进行试验性生产,通过独资、合资、购买捕鱼许可证等各种形式,开始在西非和伊朗等海域进行远洋渔业生产,这标志着我国远洋渔业已揭开了新的一页。我国的远洋渔业今后如何发展?我国的远洋  相似文献   

11.
渔业动态     
韩战略性扶持远洋渔业 韩国海洋水产部为了战略性扶持远洋渔业,正在研究在海洋水产开发院(KMI)内新设远洋渔业的政策研究专门机构。 韩国海洋水产部主要由国立水产振兴院对渔场形成及产量走势调查等、实施科学性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开发海洋,振兴舟山”和国务院关于“积级发展远洋渔业”的指示,充分发挥舟山市海洋渔业的技术设备、和劳力资源的优势,增创外汇,减轻国内渔场的捕捞强度,保护近海渔业资源,舟山市政府着手筹建远洋渔业总公司,  相似文献   

13.
根据舟山新吉利远洋渔业有限公司与宁波远洋渔业公司共4艘调查船的调查资料,结合表温数据,对2008年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滑柔鱼产量分布与表温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的主汛期为3—5月,作业渔场主要在45&#176;-47&#176;S、60&#176;W以西、阿根廷专属经济区线以东海域。作业渔场的产量分布与表温存在一定的关系,1-6月份的适宜表温为6.0~14.0℃,其月间变化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与2000年、2003年相比,2008年的主要作业渔场明显偏南,这主要与其表温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我国外海渔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我国海洋捕捞业发展开劈了新渔场、新资源、新的作业万式。但在发展外海远洋渔业过程中也潜伏着危机,一些渔船违反国家及国际有关规定,做出一些有损国家形象,影响与他国友好关系的事,渔场毗邻国家对此反应强烈。特别是今年6月舟渔621号鱿鱼钓船在北太平洋色丹岛附近被俄罗斯炮艇炮击;9月鲁石渔1089、1090号,鲁荣渔1261、1262号被韩国地方检察厅以侵入韩国领海非法捕鱼罪向地方法院起诉;9月舟渔643、  相似文献   

15.
台湾省远洋金枪鱼渔业的现状及发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洋金枪鱼渔业一向是台湾省最具规模的远洋渔业之一,其产量产值均居首位。据报道,1993年金枪鱼渔获占其远洋渔业总产量的57.2%,与鱿鱼合计产值约占85.8%。作业渔场遍布世界三大洋,绝大多数渔获直接销往国外。近年来由于资源的长期开发、渔业规模的持续扩张,以及入渔费的增加、劳力短缺、作业渔场的缩小等原因,其获利已大不如以前,因而其远洋金枪鱼渔业的发展已呈现停滞甚至衰退现象。  相似文献   

16.
杨弛 《海洋渔业》1986,8(3):140-141
<正> 考虑波兰远洋渔业是否继续发展,需要有一个充分的社会经济依据。由于经营远洋渔业的客观条件严重恶化,要在传统的资源水域进行作业的困难增加了,因为这些渔区已处在沿海国司法权管辖之下。这就使波兰渔船必须去更远的新的渔场捕捞,但某些水域资源的利用价值较低,再加上燃料价格的提高,美国水域内禁止捕鱼,福克兰群岛又发生了冲突,确实给波兰远洋渔业的经营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渔业的现状和展望(1)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西太平洋金枪鱼渔业的现状,较详细概述最近几年鲣鱼、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和长鳍金枪鱼的渔获量变化和渔场分布,主要远洋渔业国家和地区四种作业方式的生产情况。提供国内远洋渔业公司参考。  相似文献   

18.
要重视抓好远洋渔业涉外管理和从业人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务义 《齐鲁渔业》2008,25(7):59-60
我国远洋渔业自1985年走出国门开发西非渔场已经23年了。目前,我国在外海从事捕捞作业渔船达1800多艘,分布30多个国家,随船员工达4万多人,年运回渔获90多万吨,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增加了渔工收入,繁荣了渔区经济,且在政治、外交和维护我国的海洋渔业权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伴随着远洋渔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最近几年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发展情况和太平洋沿岸国家金枪鱼延绳钓生产现状,重点叙说了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捕捞的几个主要种类的渔场分布、产量变化动态和发展趋势,为我国远洋渔业单位进行金枪鱼延绳钓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内捕捞业正面临着资源衰退和渔场缩小的双重压力:一方面,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不仅优质鱼类资源量锐减,而且鱼等低值鱼资源也已开发利用过度;另一方面,中日、中韩渔业协定实施在即,我国渔船在黄海、东海传统渔场的生产将受到很大限制,作业渔场至少减少1/3以上。这两方面的压力,不仅可能导致捕捞业滑坡,而且水产品冷藏加工、鲜销直运出口、塑料绳网制造、渔需物资供应、渔船修造等相关产业也可能受到很大冲击。可见,发展远洋渔业已成为当务之急,迫在眉睫。 远洋渔业是集劳务、外贸、渔业于一体的综合对外投资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