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近几年在日照市及周边地区该病发生率非常普遍 ,多发生在 1~ 5周龄或 1 0周龄之内的鸡 ,发病率高 ,死亡率 40 %~ 60 %。该病除有呼吸道型传支的症状外 ,以肾脏肿大、苍白 ,肾小管、输尿管扩张 ,充满尿酸盐 ,表面呈花斑状为主要特征。1 发病及流行情况在临床病例中 ,发病率可达 5 0 % ,发病日龄多在 1~ 5周龄 ,一般以 40日龄以内的雏鸡多发。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 ,但以冬、春季节多发。2 临床症状雏鸡感染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后 ,初始只表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 ,有时只有在夜间安静…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发病.以1~4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笔者就一起蛋鸡雏鸡发生的"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发病,以1~4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能引起肾脏损伤。2013年9月,某养殖场13日龄雏鸡出现呼吸道症状和腹泻症状,使用恩诺沙星等抗生素不见效果,病程约10d左右,发病率达到65%,死亡率达到37%。剖检可见肾脏明显肿胀,整个肾脏显著突出并呈花斑状,输尿管内充满尿酸盐使输尿管呈白线状,剪开肾脏和输尿管后均见有白色尿酸盐流出;泄殖腔内充满白色稀便。取濒死鸡回实验室进行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初步确诊为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1材料1.1病料采取具有典型病变的肾脏。1.2试剂  相似文献   

4.
中草药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呼吸道病,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多见于冬季和15~40日龄的雏鸡,传染快、死亡率高.以气管啰音、咳嗽和打喷嚏为主要特征,雏鸡伴有流涕、产蛋鸡产蛋量下降和蛋品质差等.  相似文献   

5.
本病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及变异株引起的鸡急性、高度接触呼吸道传染病。各种日龄的鸡均易感,42日龄以下的雏鸡易感,49日龄以后的鸡感染后很少表现明显症状。病鸡主要表现为咳嗽、打喷嚏和发生气管锣音。雏鸡流鼻液,成年鸡除有呼吸道症状外,还表现产蛋减少,产薄壳蛋、砂壳蛋、褪色蛋,畸形蛋增多,蛋清稀薄与蛋黄分离。由于病毒侵害器官的差异,临床上常分为呼吸型、肾型、腺胃型和生殖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本文主要介绍一例呼吸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治。  相似文献   

6.
利用鸡胚分离法从发生肾变病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鸡分离嗜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X株,该病毒株能引起鸡胚发育受阻,鸡胚和雏鸡肾脏肿大、输尿管尿酸盐沉积,能被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型血清部分中和,初步研究表明是一个新的毒株。通过SPF鸡胚连续传代,获得了嗜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毒株X 93。结果显示,X株经过鸡胚传代,对鸡胚的致死率由原代的0上升到90代的82%;在每0.1 mL鸡胚中的病毒含量由原代的10^5.0E ID50上升到90代的10^7.8E ID50;对3日龄SPF雏鸡的致病率和致死率分别由40代时的70.0%和40.0%下降到90代时的0值;与X 93接种鸡一同饲养的实验鸡全部健康存活;X 93回归雏鸡连传5代,未见毒力返强现象。  相似文献   

7.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20世纪90年代以来,本病在国内相继暴发,在肉鸡群中大面积流行,死亡率高达15%~40%,给养鸡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西昌市郊某鸡场882肉用型雏鸡从7日龄开始出现呼吸症状,17日龄开始死亡,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病原分离与鉴定及人工感染实验,确诊为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8.
鸡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肾型毒株引起的雏鸡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多见于3~7周龄雏鸡,最早见于4日龄。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又因患病雏鸡发病时排白色稀便,部分病鸡表现甩头、呼吸啰音等症状,临床上易被误认为是鸡白痢、慢性呼吸道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等,而大量投服氟哌酸、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或抗法氏囊病药物等。不仅延误了控制该病的时机,而且加大了肾脏负担,肾功能进一步受到损害,使病情更加严重,进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鸡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简称鸡肾传支)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肾型毒株引起的雏鸡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多见于3~7周龄雏鸡,最早见于4日龄。本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又因患病雏鸡发病时排白色稀便,部分病鸡表现甩头、呼吸哕音等症状,临床上易被误认为鸡白痢、慢性呼吸道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等,而大量投服氟哌酸、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或抗法氏囊病药物等。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冠状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该病各种日龄肉仔鸡均可发生,临床以呼吸型和肾型为主,主要侵害雏鸡和肉仔鸡.  相似文献   

11.
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综合防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肾型IB),是由IBV(肾变病型毒株)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两相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近几年肉鸡肾型IB发病率明显增加.有的地区流行严重,给肉鸡饲养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肾型IB主要发生于20~50日龄肉鸡,多数病例发生在20~30日龄左右.一般病状出现后3~5天开始死亡,死亡率可达20%~30%,低温条件下,最适合肾型IB的生存与流行.因此,秋冬季节是肾型IB主要发病期和流行期.本病除因管理不善、消毒措施不力等使鸡自然感染发病外,种鸡带毒、种蛋污染造成疫病垂直传播已成为发病的祸根.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各品种、各日龄的鸡都可感染,雏鸡发病严重,寒冷季节多发。根据感染毒株血清型不同、亲嗜部位不同,病鸡临诊症状表现多样,分为呼吸道型、生殖型、肾型、肠型等。其中生殖型传支近几年发病率逐年增加,表现产蛋鸡群无产蛋高峰,输卵管内积水,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受到大家重视,希望通过下面的介绍给广大养殖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各种年龄的鸡。发病率较高,1~40日龄的雏鸡发病严重,死亡率也高。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使其生理机能发生障碍。临床表现分为呼吸型:咳嗽、打喷嚏、气管哕音、  相似文献   

14.
黄树霞 《中国家禽》2003,25(23):47-48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分为:呼吸型、肾型、腺胃型、生殖道型、肠型。1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此病于1931年在美国北达科他州被发现,主要见于雏鸡,临床上以呼吸道为主。1.1流行特点自然仅感染鸡,各日龄均易感。6周龄以下易感性最高,7-23龄周感染无明显症状。通过呼吸道传播,污染的蛋、饲料、饮水、用具。可传播,消化道也可传播。病鸡康复后仍带毒,排毒5~15周。1.2临床症状人工感染潜伏期18~36小时,自然感染时间长,有母抗的达6天。多在5周以下发病,几乎全群发病。①雏鸡的症状初期流泪,咳嗽,流鼻液,喷嚏,呼吸费力,伸颈张口呼吸。白天不明…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支气管炎为冠状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该病各种日龄鸡均可发生,临床上以呼吸型和肾型较为多发。主要侵害肉仔鸡和雏鸡。该病发病急、传播快,几乎在同一时间内所有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雏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简称"肾传支")在我县、区及农村流行一直比较严重,不仅发病面积广泛,而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给养鸡业造成很大危害。鸡肾传支主要发生于2个月以内的雏鸡群,其中以10~40日龄雏鸡最易感染,鸡群发病日龄越小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春天气寒冷、气候突变时多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的三起珍珠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以下称为IB)引起的病变分别以肺脏、腺胃、肾脏相对严重 ,其发病日龄为4日龄~120日龄 ,发病高峰期一周的死亡率(以下称为“周死亡率”)为4.75 %~60.00 %。IB是珍珠鸡的主要传染性疾病之一 ,珍珠鸡养殖企业 (户 )应重视对IB的预防。IB一度成为鸡继新城疫后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并且因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能引起鸡的呼吸道型、肾型、腺胃型等病变 ,血清型众多 ,相互之间交叉免疫性差 ,给本病的防制带来了很大困难。珍珠鸡抵抗力较强 ,传染病的发生比鸡、山鸡少而轻 ,但养…  相似文献   

18.
雏鸡早期感染了传支病毒后,由于输卵管的发育受到抑制,到成年鸡后则成为不产蛋的"假母鸡". 1 临床症状 通常情况下,雏鸡发生肾型传支病的日龄多为30~40日龄,但也有在10日龄左右发生,发病率高达50%~70%,死亡率30%~50%左右.发病时,在短暂的几天有不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以后症状逐渐加剧,病鸡食欲减退,饮欲增加,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翅下垂,腹泻物含大量尿酸盐.一般从发病到第7天,出现死亡增加;第10~12天后死亡又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中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目前发生多、流行范围较广的疾病。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成年鸡很少发病,雏鸡发病率、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的病毒分离物,是来源于天津地区某鸡场暴发的28日龄病鸡。此毒株对SPF雏鸡几乎100%感染发病,死亡率达30%~90%,此毒有很强的亲肾组织性,引起肾病变肿大、苍白、斑驳状,肾小管和输尿管有尿酸盐沉积。对SPF鸡胚感染率98%~100%,可致鸡胚侏儒化、卷曲等特征性病变。在10日龄SPF鸡胚连传10代后,其毒价可达106.5EID50/0.1ml。鸡胚毒不凝集鸡红细胞,可干扰NDV血凝素的生成,而其本身又可被AEV所干扰,能加速气管纤毛止动效应,电镜观察呈圆形或多样性,边缘不整,表面有纤突的病毒粒子,直径约100mm。病毒中和试验进行血清学鉴定,此毒对Gray株、Holte株和澳大利亚T株的中和保护率均低于50%,而对M41株则高于50%,此毒株具备冠状病毒的主要特征,定名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嗜肾性病毒X株”(Nephropathogenic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StrainX)——NIBV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