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尾松优良家系选择的适宜年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利用广西南宁地区林科所马尾松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试验11年历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年龄的家系方差分量、家系遗传力的变化.研究了年龄间的遗传相关和各年龄的相关信息量.估算了在一定选择强度下的遗传增益和选择效率.从遗传力、年龄间的相关程度以及早期选择的风险与效果考虑.马尾松种子园优良家系的选择可以在7~8年生时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半同胞子代遗传测定。[方法]对4年生子代测定林各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树高、胸径、材积的家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家系内差异不显著。平均树高家系遗传力为0.497,平均单株遗传力为0.128;平均胸径家系遗传力为0.599,平均单株遗传力为0.190。家系间树高、胸径遗传力中等以上,说明其变异主要受遗传控制。家系内遗传力较低,说明家系内变异受遗传控制影响较小。家系间树高、胸径、材积性状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不同家系间平均树高变异较大,为4.4~6.6 m;平均胸径总体差异较小,为6.7~11.0 cm;平均单株材积差异较小,为0.0103~0.035 0 m3,不同家系间的胸径生长量较树高生长量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差异大。树高和胸径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0.670%和25.050%。[结论]采用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的良种造林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油松优树半同胞家系子代遗传变异与选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中部种子区晋南豫北亚区的14~15年生油松的114个优树自由授粉家系单地点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冠幅3个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显著,家系内株间变异量是家系间变异量的6倍,树高家系遗传力0.6,胸径的家系遗传力最高0.64,冠幅的家系遗传力最小0.51,且3个性状的家系遗传力高于单株遗传力;对油松材积以25%的比例后向选择,油松种子园子代期望遗传增益为16%,高于前向选择,入选家系的育种值为0.99,显示出良好的育种前景.  相似文献   

4.
林建东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130-131,134
对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马尾松一代种子园42个家系1a生半同胞子代苗的生长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42个半同胞家系均具有较高的生长潜力,家系间苗高、地径生长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表明马尾松半同胞家系间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其苗高与地径家系遗传力较高,属强度遗传;以苗高、地径2个主要苗期生长性状,把42个家系划分为3种类型,为种子园留优去劣和营建改良代种子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产脂马尾松优树自由授粉子代林产脂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高产脂马尾松自由授粉子代林,多年的产脂力测定结果,发现有75%的高产脂马尾松家系的产脂力高于普通马尾松.从子代林家系间的遗传分析结果,家系遗传力为67.48%遗传变异系数为0.725,遗传增益为68.33%.经亲—子间产脂力的相关分析,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r=0.616,预测回归方程为y=0.732x-2.903,回归方程方差分析结果达到极显著性水平.通过高产脂马尾松幼年—成年期产脂力间的累年测算结果,发现子代林和成熟林间的相关系数,随树龄增大而提高,而幼年—成年期的选择差百分数,随子代林年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兰士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412-9414,9417
[目的]探讨樟子松生长动态规律,分析与评价家系子代的遗传效应.[方法]以樟子松天然群体家系子代为研究对象,在引种栽培与驯化的基础上,系统开展家系子代的生长节律、遗传变异、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分析,综合评价了遗传力和遗传增益等遗传参量的遗传效应.[结果]樟子松生态适应性和生态耦合性较强,可快速适应新的生态环境,但是群体间生长性状存在一定变异,其中树高性状变异较小,年均生长量变异较大,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0.81%和22.36%;樟子松群体的家系遗传力较强,遗传增益较高,遗传效应显著,树高、2013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3个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999、0.984和0.993,遗传增益分别为16.64%、19.57%和17.76%.[结论]推荐NGF为优异群体,群体内家系间遗传分化较小,遗传增益较高,生长潜力较大,具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党常顺  兰士波  宁晓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379-11380,11501
以黑穗醋栗半同胞家系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综合分析了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并以此为基础材料,系统进行了优良家系的选择。结果表明,家系间果实性状存在一定的变异,其中,果径变异较小,果穗质量变异较大,单果质量变异最大,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75%、32.36%和40.41%。果径和果穗质量的遗传力较强,遗传增益中等,遗传分化较小,遗传力分别为0.995和0.811,遗传增益分别为1.28%和9.67%,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确定RINI07为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不同家系在抗寒能力上的差异和筛选耐寒家系,对遭受2008年特大寒流袭击的不同试点1年生厚荚相思子代林进行田间寒害调查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家系均受到寒害影响,但两个地点试验林分的受害程度表现不同,大塘点受寒害严重,各家系平均寒害级值在2.67~4.00,平均寒害指数达92.3%;而钦州点受寒害较轻,平均寒害级值在0.60~1.93,平均寒害指数为26.0%。试点内家系间抗寒性差异极显著,家系内各株间变异量是家系间变异量的2~4倍,寒害级值的家系遗传力高于单株遗传力,抗寒性状呈强度遗传。试点间的寒害率和寒害指数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但家系的抗寒水平与主要生长因子间无显著相关关系,根据田间抗寒表现初步筛选出10个抗寒性强的家系,两个试点选出家系其抗寒性状寒害级值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可达10.23%和21.89%。  相似文献   

9.
水曲柳优树子代测定与家系选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生长性状和生物量性状,对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试验点的53个家系9年生水曲柳表型优树进行子代变异分析,深入探讨了水曲柳家系选育技术。结果表明:水曲柳家系间的树高、胸径、地径和材积的差异均极显著;家系间的树高、胸径、地径和材积的变异幅度均比较大;材积的家系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增益均高于其他生长性状,材积的家系遗传力为69.24%,遗传变异系数为38.98%,遗传增益为23.45%。从54个家系(包括当地对照种源)中按生长量高中低选取10个家系30个单株(包括当地水曲柳对照株)用于生物量分析和建立生物量与生长量的回归方程,进而得到其他参试家系的生物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家系间生物量差异极显著;生物量性状的家系遗传力(71.65%)、遗传变异系数(38.51%)、遗传增益(21.06%)均比较大。以生长量、生物量为指标对参试家系进行选择的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本试验分别选出了10个生长性状优良和10个生物量性状优良的家系,并进一步选出9个生长性状和生物量性状均优的家系,其树高生长量高于对照31.05%~59.82%,其材积生长量高于对照75.22%~246.08%,生物量超过当地对照的17.76%~176.24%。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半同胞家系子代林遗传增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北省京山县太子山林场管理局马尾松实生种子园子代半同胞家系16年生林分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和材积等生长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半同胞家系林木各生长因子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马尾松林木半同胞家系间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具选育潜力。16年生半同胞家系马尾松林分树高、胸径及材积遗传力分别为0.843 5,0.740 5及0.750 6。根据性状遗传力的大小,以树高、胸径和材积作为优良马尾松半同胞家系选择指标。采用10%入选率进行选优时,可选出9个优良半同胞家系,其树高、胸径和材积遗传增益分别可达13.37%、25.57%和51.53%。  相似文献   

11.
对大叶栎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冠径比外,树高、胸径、株材积、冠幅和冠高比家系间差异极显著,且家系遗传力都在0.50以上,说明家系间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大多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有利于对多性状进行综合选择,构建的综合选择指数方程为I=8.9527X1+2.9906X2+2111.6762X3+6.1398X4-9.3236X5;按10%的入选率选出2个优良家系,与家系平均值比较,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冠高比和冠径比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4.18%、23.33%、45.24%、23.25%、6.72%、-0.67%,与对照相比,以上性状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0.55%、28.89%、48.92%、21.97%、5.16%、-3.91%。  相似文献   

12.
对大叶栎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冠径比外,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和冠高比家系间差异极显著,且家系遗传力都在0.50以上,说明家系间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大多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有利于对多性状进行综合选择,构建的综合选择指数方程为I=8.9527X1+2.9906X2+2111.6762X3+6.1398X4-9.3236X5;按10%的入选率选出2个优良家系,与家系平均值比较,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冠高比和冠径比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4.18%、23.33%、45.24%、23.25%、6.72%、-0.67%,与对照相比,以上性状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0.55%、28.89%、48.92%、21.97%、5.16%、-3.91%.  相似文献   

13.
秃杉种源-家系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年生秃杉种源-家系试验表明,秃杉种源间、种源内家系生长性状差异显著。在遗传方差中,种源所占比例大于家系遗传方差,秃杉选择应优先选择种源,在此基础上选择家系。用主成分遗传指数得分值综合树高、胸径、材积性状评价种源,优良种源有贵州格、贵州交、贵州昂、云南龙陵、贵州丹,单株材积遗传增益为26.33%,实际增益为30.75%。秃杉种源没有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14.
杉木二层次联合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优良种源、优良杂交组合、优良家系中选择优良单株,共选出遗传型优良材料164株,其中109株亲本一般配合力优良者,作为第二代种子园的繁殖材料,平均遗传增益达55.1%,其余55株单株表现优异者选用为高级采穗圃的繁殖材料,平均遗传增益达70.2%。第一层次选择的结果表明:在三种不同的育种材料中,种源选择的增益(16.44%)>家系选择的增益(13.48%)>杂交组合的增益(10.64%)。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明显小于树高和胸径,可作为决定性状进行选择,较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5.
对杉木速生性进行联合选择结果表明:第1轮回选择中,基本群体内的表型选择(初选优树)、遗传测定林中的家系选择(逆选优树)和中选家系中的单株选择3个阶段的遗传变异都十分丰富,3阶段联合选择材积的遗传增益可达32.74%~42.13%.在杉木配合力第1轮回选择中,不同的选择方式其选择效应的大小是不同的,进行一般和特殊配合力交互轮回的效果较好,第3阶段选择的增益与选择强度有关,也与利用方式有关.优良单株出现在优良家系中的频率较大,在选择中也发现,有些家系的平均表现一般,但家系内有些个体表现优异.文中还探讨了杉木杂种优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油松优良家系多性状选择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0年生油松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对生长量、结实量和干形等性状指标进行了遗传主成分分析、遗传距离聚类分析、指数选择法分析及育种值综合评分法分析,比较了4种选择方法的特点。结果表明,利用遗传主成分分析可以综合评价油松家系遗传性状的优劣,为优良家系选择提供参考;遗传距离聚类分析可将在主成分值上具有相似特征的家系进行归类,根据选育目标选择相关类群;育种值综合评选法,能够反映家系的遗传本质差别,选择方法简单、直观;指数选择法选择效率高,被认为是评价多性状优良家系较理想的方法。将4种方法有机结合,能更全面地评价优良家系的综合表现,为优良家系的多性状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厚朴种源间、种源内家系及家系内个体间的遗传多样性,为厚朴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来自湖北、广西和浙江的厚朴种源间、半同胞家系间及家系内单株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3个种源材料遗传距离为0.048 2~0.128 4,广西资源和浙江景宁2个群体相似性较高。种群遗传多样性平均水平、总种群基因多样度、基因流分别为0.203 5、0.254 1、3.421 7。观测等位基因数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数分别为1.658 3和1.341 4;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值分别为0.203 5和0.308 7,其中湖北五峰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为0.225 8),浙江景宁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为0.173 9)。湖北五峰、广西资源、浙江景宁家系内遗传多样性分别为0.264 4、0.181 9、0.173 8,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415 4。[结论]湖北五峰种源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湖北五峰家系内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不同种源内家系之间的多样性指数及信息指数相差不多,说明在各自的生态环境中的变异水平相近。在厚朴良种选育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优良种源、优良家系与优良单株的配合选择。  相似文献   

18.
思茅松优树子代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弄清思茅松优树的遗传品质,测定了两组思茅松优树子代测定林各家系的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通直度、材积等性状.方差分析与遗传变异系数分析结果显示:家系间各生长性状有明显差异,思茅松各优树的遗传品质差别很大,其后代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子代测定林中大部分家系各性状表现明显优于对照,表明前期优树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从木麻黄第一层次的优良种源和优良家系中选择优良单株 ,并开展遗传测定 ,6年生时开展综合选择 ,从参试的 2 4个家系中选择出 5个优良家系或无性系 ,选择的平均遗传增益 ,树高为 56.40 % ,胸径为 66.1 5% ,材积为 1 63.98% .选择的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0.
油松优树子代遗传变异与选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来自油松中部种子区晋南豫北亚区的3个种源5~6年生的114个优树自由授粉家系单地点测定结果表明,3个种源在主干高和地径生长上无显著差异;树高生长的家系遗传率在0.6左右,家系内的平均表型变异系数为31.9%;近59%家系的主干高生长超过对照,1/3家系超过对照10%以上,最高的超过对照28%;有34个无性系主干高相对育种值超过0.20,16个超过0.10,按25%比例作后向选择,其子代预期遗传增益接近26%;中选优良家系的平均育种值在7.6%左右;家系结合家系内的预期选择增益在19%左右,其效果略低于后向选择.并讨论了选择技术,提出了发展多经济方向多树种的良种基地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