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鳍金枪鱼是东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中的主要渔获种类之一。根据1975-2004年东太平洋(30°N~25°S,75°W~145°W)黄鳍金枪鱼围网生产统计资料和相应年份的Nino3区的指数,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ENSO现象与黄鳍金枪鱼资源丰度及时空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ENSO现象对东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围网资源丰度及时空分布有显著影响,在大部分厄尔尼诺年时,黄鳍金枪鱼围网作业重心会向东、向北移;而拉尼娜年则向西移。Nino3指数与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存在负相关关系。此外,黄鳍金枪鱼围网作业重心在年内也呈现出规律性变化,春夏季向西、向北移;秋冬季向东、向南移。春夏季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高于秋冬季。  相似文献   

2.
作者以收集了大量金枪鱼延绳钓渔船资料的基础上,对其总布置、主尺度、快速性及船员配备等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一些数据供设计中参考,同时提出加强对金枪鱼延绳钓渔船的研究,将有利于发展金枪鱼远洋渔业。  相似文献   

3.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渔获组成及叉长与体重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西太平洋海区是世界金枪鱼围网作业的主要渔场之一[1]。目前从事生产的金枪鱼围网船约160艘[2]。据统计,2003年该海区的金枪鱼围网渔业总产量为117.28×104t,占其金枪鱼总产量的60%[3]。我国大陆地区金枪鱼围网渔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渔船已由2001年的1艘发展到2004年的8艘  相似文献   

4.
溶解氧垂直结构是影响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垂直活动的重要因素,为了解中西太平洋围网黄鳍金枪鱼渔场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围网渔业生产的影响,基于WOA18溶解氧三维数据集和中西太平洋2008-2017年间围网黄鳍金枪鱼渔业的生产数据,分析渔场区溶解氧浓度的垂直结构特征及其与渔获量(catch p...  相似文献   

5.
中西太平洋海区是世界金枪鱼围网作业的主要渔场之一[1]。目前从事生产的金枪鱼围网船约160艘[2]。据统计,2003年该海区的金枪鱼围网渔业总产量为117.28×104t,占其金枪鱼总产量的60%[3]。我国大陆地区金枪鱼围网渔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渔船已由2001年的1艘发展到2004年的8艘  相似文献   

6.
温跃层特性与金枪鱼表层渔业的捕捞成功率有关,但温跃层特性随海域与季节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对于捕捞成功率的影响也不同。分析了中西太平洋我国金枪鱼围网船队作业渔场的温跃层特性,并结合海上实测的围网沉降性能与对应的生产资料,探讨了金枪鱼围网捕获成功率与温跃层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调查期间91.2%的网次所对应的温跃层顶界深度超过100 m,温跃层顶界深度较深是该海域渔场温跃层的重要特征;(2)围网最大沉降深度的95%置信区间为[185.0, 197.8] m,渔场温跃层顶界深度的95%置信区间为[146.0, 158.3] m,网具穿越温跃层顶界后继续沉降的深度的95%置信区间为[34.3, 44.0] m;(3)相关分析表明,本研究中金枪鱼围网的捕获成功率与温跃层特性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这可能是由于当地渔场较深的温跃层顶界深度使得目标鱼种在网具到达温跃层之前拥有充分的逃逸时间和空间,从而导致温跃层内急剧变化的温度梯度失去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7.
水平鱼探仪在金枪鱼围网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用来发现和监测鱼群,目前的水平鱼探仪通常没有预测鱼群速度和评估鱼群数量的功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水平鱼探仪影像的金枪鱼跟踪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系统和鱼群跟踪软件,通过声学图像处理提取目标鱼群坐标,使用交互式多模型(IMM)算法和联合概率数据关联(JPDA)算法跟踪鱼群运动状态,实现金枪鱼游泳速度和运动方向的实时预测和显示.了解金枪鱼的逃逸速度,可以及时控制网位网形防止鱼群逃脱.该系统已经安装在一艘金枪鱼围网渔船上并记录海上真实数据,试图在原位进行鱼群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南沙群岛春季灯光围网渔业资源调查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10年4月和5月,采用灯光围网作业在南沙群岛的永暑、赤瓜、美济、安塘、华阳和南薰等6座珊瑚礁水域及礼乐滩和西南渔场进行了2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灯光围网主要渔获品种为蓝圆鲹、鸢乌贼、扁舵鲣、裸狐鲣、珍鲹和金枪鱼类等品种,最高产量5.05 t,单位网次产量CPUE为1.256 t/net,渔获率约154.95 kg/h。永暑礁和赤瓜礁水域产量最高,且各个礁区、各月份渔获差异显著,金枪鱼类主要集中在永暑礁与赤瓜礁附近海域,在其他海域没有捕获,还需在不同水域和季节加强调查。  相似文献   

9.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渔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宇 《世界农业》2002,(12):23-25
中西太平洋(WCPO)的金枪鱼渔业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太平洋国家在沿海水域作业的小型的、手工作业,以及在太平洋国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水域的大型的、工业围网、竿钓和延绳钓作业。金枪鱼渔业的主要目标种类是鲣(Katsuwonuspelamis)、黄鳍金枪鱼(Thunnusalbacares)、大眼金枪鱼(T.obesus)和长鳍金枪鱼(T.alalunga)。一、中西太平洋的金枪鱼渔获量自1991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渔获量比较稳定以后,从1998年以来,在WCPO中,4种主要金枪鱼(鲣、黄鳍、大眼和长鳍金枪鱼)的年渔获量明显增加。2000年在WCPO,金枪…  相似文献   

10.
日本金枪鱼市场研究农业部远洋渔业发展研究中心王宇在过去的20年里,日本金枪鱼渔获量维持在较高水平,每年约30万t。1996年日本金枪鱼产量下降到28万t,为20年来产量最低的一年。产量下降的原因很多,很多科学家认为围网渔获量减少不是由于资源量减少造成...  相似文献   

11.
马妍  谢晶  周然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6):624-628
随着对海洋鱼类的研究开发,人们意识到海水鱼类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例如含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等,于是越来越倾向于食用海水鱼类。海水鱼类的保鲜技术主要有低温保鲜、化学和生物保鲜、高压保鲜、气调保鲜、辐照保鲜、臭氧保鲜等,通过逐一对其进行介绍,最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便为海水鱼类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几何形态测量学为基于笛卡尔地标点的形状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较完整地保留原始样本的形态信息,并配合使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对形态数据进行分析,目前已广泛应用至包括鱼类生态学在内的诸多领域中。本文简要概述了几何形态测量学的发展、重要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在鱼类生态学中的研究进展。几何形态测量学在鱼类生态学领域中的应用可概括为环境对个体发育的影响、适应辐射、功能形态与生态等三个方面。分析结果认为,几何形态测量学能够在生态学研究中较为细致地反映形态差异并配合后续数据分析,但仍需加强理论研究和技术手段开发。该方法在反映功能形态、结合系统发育、多角度或三维形态分析等方面均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3.
徐立蒲  张振国  曹欢  王姝 《北京农业》2012,(18):105-107
北京地区水产养殖鱼类中发生病毒病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病毒独特的生物特性及鱼类特定的水生环境特点,使得鱼类病毒病在预防与治疗方面存在很大的难度,所以防控工作非常重要。概述鱼类病毒病发病的主要特点,对病原种类及北京地区需要重点防控的疾病进行了归纳,提出鱼类病毒病应采用的主要防控技术措施,以防止北京地区养殖鱼类病毒病的蔓延流行。  相似文献   

14.
人工鱼群算法(AFSA)是一种新提出的新型仿生优化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自然选择与遗传机理的随机搜索与优化方法。聚类在数据挖掘、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等很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聚类问题实质是一个全局优化问题。将遗传算法中的选择和变异融合到人工鱼群算法,提出一种人工鱼群算法与遗传算法的融合算法,并应用于求解聚类问题,结果该算法保持了AFSA算法简单、易实现的特点,仿真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鱼类免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酸疫苗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疫苗,它克服了传统疫苗所存在的一些缺陷,具有许多传统疫苗不可比拟的优点。有关核酸疫苗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科技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作者综述了核酸疫苗的研究背景、构建过程、作用机理以及疫苗本身具有的优缺点等,同时,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鱼类DNA疫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进展,探讨了鱼用DNA疫苗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由于拖网作业时选择性比较差,在捕捞目标种类的同时产生大量的副渔获物和抛弃,为此,世界上渔业发达国家在虾拖网和底层鱼拖网中,开发研究了副渔获物分离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践证明,拖网分离栅能够有效地提高拖网作业的选择性,降低副渔获物和抛弃,保护渔业资源,因此,许多国家通过立法使其被强制使用。文中笔者介绍了国外在分离栅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今后中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系统调查了东洞庭湖鱼类寄生虫区系,42种鱼类的寄生虫共有117种,分别隶属于38科50属9纲23目,较详细地研究了该区系寄生虫对寄主的感染情况及其在鱼体的分布频率,可为湖区的鱼病防治和有关寄生虫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Homeward sound     
Despite spending weeks at sea as larvae, potentially scattered over many kilometers, young coral reef fish find suitable settlement habitat and in some cases return to their natal reefs. We report that some dominant families of larval reef fish use the sounds made by fish and shrimp resident on reefs to help them locate and settle on reefs and that some fish groups use specific components of the reef sound to guide their behavior. These findings could offer potential for active management of reef fisheries.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鱼类的保护愈发受到重视。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上海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发展定位为世界级生态岛。崇明岛河网密布,鱼类资源众多,而违规捕捞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崇明岛鱼类资源。鱼类多样性是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评估崇明岛内鱼类资源、揭示鱼类多样性对崇明生态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首次结合环境DNA技术与传统捕捞手段探究崇明岛内河鱼类多样性。于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崇明岛内河设置了24个采样位点,每个季度进行了1次采样调查。共检出13个目级阶元的78种鱼类,其中鲤形目最多,约占44%。基于捕获鱼类样本计算的全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08,基于环境DNA数据计算的全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为2.96,表明崇明岛具有较丰富的鱼类多样性。两种方法计检测出共同的优势种为鳊 Parabramis pekinensis、似鳊 Pseudobrama simoni,、麦穗鱼 Pseudorasbora parva、子陵吻虾虎鱼 Rhinogobius giurinus、大鳍鱊 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表明崇明岛内河鱼类群落结构由淡水鱼类主导。主坐标分析和PERMANOVA检验结果显示东-西部群落鱼类组成存在差异(R2=0.1012,P=0.0276)。研究结果亦表明环境DNA技术可以作为传统鱼类资源调查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本研究为崇明岛内河鱼类资源现存状况、合理利用及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Efficient fish feeding is currently one of biggest challenges in aquaculture to enhance the production of fish quality and quantity. In this review, an information fusion approach was used to integrate multi-sensor and computer vision techniques to make fish feeding more efficient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 fusion is a well-known technology that has been used in different field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ics, image processing, computer vision, sensors an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nformation fusion in aquaculture is a growing field of research that is used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an “industrialized” ecosystem. This review study surveys different fish feeding systems using multi-sensor data fusion, computer vision technology, and different food intake models. In addition, different fish behavior monitoring techniques are discussed, and the parameters of water, pH, dissolved oxygen, turbidity, temperature etc., necessary for the fish feeding process, are examined. Moreover, the different waste management and fish disease diagnosis techniques using different technologies, expert systems and modeling are also review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