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兴国  张英 《科学养鱼》2007,(12):21-21
越冬期管理是池塘养殖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搞好冬季池塘管理,对提高越冬鱼虾蟹的成活率,确保渔业生产经济效益十分重要。我们一般把冬季管理分为越冬前期(农历的霜降至大雪)和越冬期(农历的冬至至立春)管理两个阶段,其关键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正> 由于春放鱼种模式和成鱼市场两种因素的制约,大部分鱼种、成鱼需要自然越冬。因此,越冬管理是池塘养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高度重视并推广成功的越冬经验,保证鱼类安全越冬。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了精养池塘越冬前和越冬期主要的管理方法及技术措施,能够保证单产1500kg池塘鱼类安全越冬,越冬成活率达到100%。具体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杰贞 《齐鲁渔业》2014,(12):32-33
经过多年的探索,河蟹良种培育体系已逐渐完善,但由于我国北方冬季气温偏低,越冬期长,多年来池塘河蟹蟹种冬季安全管理问题仍是困扰广大北方养殖户的难题,因此,做好池塘河蟹蟹种越冬期间管理,提高蟹种越冬成活率,对于河蟹养殖来说至关重要。下面分别从蟹种越冬池的选择、蟹池水质调控、蟹种冬季喂养、蟹种疾病预防等几方面介绍蟹种冬季安全管理的几点措施:河蟹作为变温动物,其体温主要取决于环境水温,在较低气温下蟹种容易冻伤甚至死亡,因此蟹种越冬池的选择很重要。  相似文献   

4.
团头鲂是北方地区池塘养殖的主要对象,市场需求量很大,为了保障供应,每年有相当部分种鱼和成鱼在池塘越冬.但北方地区冬季严寒,常发生越冬死鱼现象.所以规范化、廉价的、易操作的越冬技术相当重要.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团头鲂越冬技术,供广大养殖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入冬后刺参微量摄食或停食,处于半休眠或休眠状态,抵抗力下降。搞好池塘刺参的冬季管理,对保证刺参安全越冬、提高越冬成活率至关重要。笔者结合近年来从事剌参养殖科研与生产的实践,总结出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进入冬季以后,天气寒冷,鱼类便进入了越冬期。我国北方地区池塘养殖每年封冰期都在5个月左右,最大冰厚可达80 ̄100cm。由于在越冬期内鱼类很少摄食或停止摄食,新陈代谢水平降低,抗病力明显下降,所以,鱼类养殖应当加强越冬期的管理,避免由于管理不善而引起的越冬鱼类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1越冬池的选择和清整越冬池最好选择背风向阳不渗水的池塘,面积在1hm2左右为宜,靠近水源,底泥不超过20cm,保证越冬池冰下有效水深在1.5m左右。选好的池塘,每公顷用750 ̄1500kg生石灰或60 ̄70kg的漂白粉干法彻底清塘,晾晒3 ̄5d。如果原塘…  相似文献   

7.
李玉凤 《黑龙江水产》2006,(5):23-23,25
北方地区池塘养鱼的越冬问题是养鱼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北方地区的越冬期长达半年之久,到了冬季由于池塘水面结冰,鱼类在冰下水中进入休眠状态不吃食,只靠消耗体内的脂肪来维持生命,所以要采取正确的安全越冬方法和措施,才能减少越冬鱼类的死亡和经济损失。笔者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对鱼类安全越冬提出一点体会和看法,仅供渔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8.
汪锇铭 《内陆水产》2001,26(1):32-32
鱼种在进入冬季后,随着水温的下降,其新陈代谢作用逐渐减弱,食欲也相应减退,体质变得较虚弱,易遭敌害生物的攻击和致病菌的侵袭,严重影响了池塘鱼种的越冬成活率。因此,如何保证亲鱼顺利越冬,是池塘养鱼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提高池塘鱼种越冬成活率的成功经验。1培育体质健壮的优良鱼种越冬前期就应加强对池塘鱼种的饲养管理工作,对吃食性鱼投喂高质量的饵料,如谷芽、麦芽、营养全价的商品饵料,而滤食性鱼种应通过培肥水质,使池塘水体中有丰富的饵料生物,以满足鱼种摄食的需要;其次是调…  相似文献   

9.
池塘养殖鱼类的越冬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冬季池塘水温较低。鱼类摄食较少,其生长速度也随之缓慢。往往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鱼“不吃不喝”,放松了管理。导致第二年开春销售放养时。苗种成活率低,鱼遍体鳞伤,病害流行,损失严重。造成病害的主要原因:一是越冬鱼池和越冬鱼体没有严格清塘消毒,使大量的病原体带入越冬水体。二是越冬鱼类肥满度过低,体质虚弱,抗病力差。三是在拉网并塘操作时鱼体损伤严重。四是越冬鱼密度过大。所以鱼类越冬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鱼类的越冬成活率和降低损伤程度呢?现介绍一下其越冬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池塘鱼类冬季饲养管理一直是我县渔业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人们片面地认为进入冬季水温降低,鱼类处于休眠状态,停止摄食,因而放弃了饲养管理。其实,冬季该做的事很多,如越冬前的强化饲养、越冬前苗种池、亲鱼池的并塘越冬、池塘的饲养管理、成鱼起捕前准备、市场销售情况调查以及冬闲池塘维护等工作。现将冬季池塘管理技术简单介绍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树林 《内陆水产》1993,(12):20-20
冬季来临,当水温降到10℃以下时,河蟹就很少摄食或不摄食,蜇伏在池埂或池底洞穴中,处于休眠状态或半休眠状态,很少活动。为了使河蟹能够安全越冬,除了改善河蟹越冬的池塘环境外,还有必要加强河蟹越冬管理和制订提高河蟹越冬成活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进入冬季后,气温、水温降低,池塘中的鱼类大部分都进入了冬眠期。一些养鱼户错误地认为冬季鱼塘管理基本上没有多少事情可做。其实,冬季的池塘管理也不能掉以轻心。热带鱼、虾类要进入越冬保种期,苗种和亲鱼要准备并塘越冬,成鱼起捕工作也将全面展开。养鱼户还应对空闲鱼塘进行修整并及时补放鱼种,为下年的渔业生产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做到“冬闲塘不闲”。  相似文献   

13.
黄爱华  徐娟 《水产养殖》2012,33(2):32-33
进入冬季后,气温、水温降低,池塘中的鱼类大部分都进入了冬眠期。一些养鱼户错误地认为冬季鱼塘管理基本上没有多少事情可做。其实,冬季的池塘管理也不能掉以轻心。热带鱼、虾类要进入越冬保种期,苗种和亲鱼要准备并塘越冬,成鱼起捕工作也将全面展开。养鱼户还应对空闲鱼塘进行修整并及时补放鱼种,为下一年的渔业生产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做到“冬闲塘不闲”。  相似文献   

14.
池塘鱼类越冬期长达3~5个月,越冬期管理是池塘养殖的重要环节,须引起高度重视。主要越冬管理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点:一、强化越冬饲养3~5个月的越冬期,若不进行强化饲养,会造成鱼体体重下降、体质变弱等现象。很多研究资料表明,饥饿期间不少鱼类会动用糖原、脂肪和蛋白质等贮存的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饥饿首先消耗的物质是脂肪和糖原,对蛋白质的利用较少,  相似文献   

15.
李维平  王占德 《淡水渔业》2000,30(11):10-11
陕西省神木县红碱淖渔场地处毛乌素沙漠的高寒地区 ,冬季气候寒冷 ,池塘冰层厚度达 5 0cm左右 ,特别是鱼类在漫长的 6个月越冬中 ,有近 5个月的冰封期 ,长时间的越冬 ,鲤鱼种能量消耗大。 1 999年冬采取原池肥水越冬不并塘 ,并加强越冬期管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越冬池塘条件越冬池塘要求避风向阳 ,池塘无漏水渗水现象 ,水深保持在 1 80cm以上 ,池底淤泥浅 ,有机物少。2 越冬期管理2 1 鲤鱼种越冬密度 为了使鲤鱼种在越冬期安全越冬 ,合理的密度是提高成活率的有效措施。根据作者经验 ,越冬池底淤泥和有机物较少的池塘 ,每亩放…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海参的人工养殖规模日益扩大,越冬期管理一直是困扰养殖业者的一个主要问题.东北地区冬季结冰期长、冰层厚,化冰后海参常出现肿嘴、化皮现象.如何使池塘养殖海参安全越冬成为养殖业者和水产技术推广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谢刚  海波 《内陆水产》2008,33(2):15-16
冬季水温低,光照寡,养鱼池塘水中浮游植物少,产氧能力差,鱼类因摄食和活动少而体质相列较弱,对安全越冬和生长都有较大影响。为使鱼类冬季的安全和生长,冬季养鱼池塘的水质调控和管理要掌握以下几个技巧:  相似文献   

18.
罗非鱼在池塘中的低温越冬技术黄谚谚,赵建培(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福州350007)(福州市郊区水产技术推广站,350011)福州地区罗非鱼越冬以往多利用温泉越冬,水温一般保持在20±2℃(在此温度下,罗非鱼能够继续生长)。这种越冬方式需消耗大量的能源...  相似文献   

19.
由于北方冬季水温较低,池养刺参冬季生长缓慢或不生长,秋季采捕池养刺参进行室内越冬养殖具有生长速度快、周期短、成活率高、病害易于控制、管理简便等优点。现将秋季采捕池养刺参进行室内越冬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兴礼 《齐鲁渔业》2007,24(12):37-38
在冬季,除大型水库、江河、较深的湖泊很少发生越冬死鱼外,一些中小型水域和池塘常常发生不同程度的死鱼现象,据统计,历年鱼类越冬死亡率高达20%以上,因此,鱼类安全越冬问题,是水产养殖业一个重要问题。实践证明要使鱼类安全越冬,必须掌握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