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为明确科尔沁沙地适宜种植苜蓿秋眠级和刈割次数,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以不同秋眠级的6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刈割2次、3次和4次对产量、品质和越冬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刈割次数的增加,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越冬率逐渐降低;秋眠级1~3级苜蓿品种年刈割3次总产量最高,秋眠级4~5级苜蓿品种年刈割4次总产量最高;不同刈割次数各茬次间苜蓿品质不同。综合分析得出,在科尔沁沙地灌溉苜蓿种植区,选择秋眠级1~4级的苜蓿品种,年刈割2~3次为宜。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秋末是否应该刈割及最佳刈割时期的争议,对秋末不同时期刈割处理和未刈割的8个紫花苜蓿品种根颈中非结构碳氮物质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不同时期刈割的紫花苜蓿根颈中含量(P<0.05);土壤冻融交替期(11月1日),秋末晚割(10月15日)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未刈割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土壤封冻期(12月1日),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不同时期刈割根颈中含量,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晚割(10月15日)均显著低于未刈割根颈中含量(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10月1日刈割均显著低于未刈割根颈中含量(P<0.05),且10月1日刈割后苜蓿根颈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经过“增长-降低-稳定”过程。两时期测定结果不同,可能与刈割后苜蓿再生长有关;未刈割与刈割处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间根颈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C/N显著大于不同时期刈割处理的根颈中C/N。初步结论为:科尔沁地区冬季寒冷、降雪少,秋末刈割导致地上碳水化合物无法向根系运输,且刈割后苜蓿再生长消耗根系营养物质。为确保紫花苜蓿安全越冬保障苜蓿根系中积累大量储藏物质,不适宜秋末敏感期刈割或选择种植刈割后根颈中C/N高的紫花苜蓿品种如东苜1号等。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适合晋北地区的多年生紫花苜蓿栽培技术,本文研究了有机肥施量和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牧草产量、粗蛋白含量、中性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有机肥处理下,随刈割次数增多,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均得到提高和改善,但是在15000kg/hm~2和22500kg/hm~2有机肥处理下,刈割3次和4次在产量和粗蛋白含量上没有显著差异;在不同刈割次数处理下,紫花苜蓿的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均随着有机肥施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中性及酸性洗涤纤维均随着有机肥施量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但15000kg/hm~2和22500kg/hm~2有机肥处理在各产量指标和营养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在紫花苜蓿种植的第三年宜采用刈割3次、施有机肥15000kg/hm~2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4.
2013~2015年,在宁夏3个区域以6个不同秋眠级的紫花苜蓿品种作为供试材料,从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方面研究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对不同刈割处理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相同秋季刈割制度下,同一苜蓿品种在宁夏不同生态区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单株鲜重和干草产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三地排序是吴忠盐池彭阳;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在同一生态区的生产性能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秋眠级为4级和5级的苜蓿品种适宜在引黄灌区种植,秋眠级为3级和4级的苜蓿品种适宜在扬黄灌区种植,秋眠级为2级和3级的苜蓿品种适宜在雨养农业区种植。(2)不同秋季刈割制度下,吴忠适宜在10月20号左右进行最后一次刈割;盐池适宜在9月30号左右刈割;彭阳适宜在9月10号左右刈割。  相似文献   

5.
不同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紫花苜蓿品质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紫花苜蓿的最佳刈割模式,本研究在紫花苜蓿返青后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不同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下紫花苜蓿的生物产量和营养品质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现蕾期和初花期具有较高的粗蛋白质和较低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其相对饲喂价值较盛花期分别提高了12.57%和15.66%(P0.05);(2)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紫花苜蓿干物质产量下降但营养品质增加,在7.5 cm和10.0 cm显著高于5.0 cm和2.5 cm,前二者相对饲喂价值分别较2.5 cm提高了5.84%和8.16%(P0.05);(3)无论是现蕾期、初花期还是盛花期刈割苜蓿,不同的茬次之间品质差异均较大,其中以第一茬苜蓿品质最佳;(4)结合产业化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要求,以现蕾期5.0 cm留茬和初花期7.5 cm留茬较合理。  相似文献   

6.
2012~2015年,在海河平原区以2个苜蓿品种为材料,设置2种刈割制度,每种刈割制度下设置3种刈割次数,从苜蓿各茬次产草量、饲用品质以及农艺性状等方面研究适宜海河平原区苜蓿生产的合理刈割制度。试验结果显示:末次刈割时间确定情况下年刈割5次时产草量和粗蛋白产量最高,年刈割5次处理时产草量和年刈割4次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年刈割6次处理,而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年刈割4次和年刈割6次处理。两个品种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RFV值)均随着刈割次数增加而逐渐升高,饲用品质更优,表现趋势一致。综合考虑苜蓿产草量、粗蛋白产量和饲用品质,海河平原区苜蓿生产以年刈割5次为宜,建议第1茬草刈割在现蕾期,一般在5月上、中旬进行,第2茬草刈割间隔为30d,而第3茬、第4茬和第5茬草刈割间隔为40d,此种刈割方式为该地区苜蓿优质高产的合理刈割制度。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北部苜蓿种植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适宜刈割时间,本研究采用在不同生长度日(growing degree-days,GDD)刈割紫花苜蓿的方法,研究了第1次和第3次刈割时间对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产量、品质、越冬的影响,同时对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与苜蓿抗寒性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大于650 GDD以后进行第1次刈割,会显著降低第2次刈割的干草产量;第1次刈割GDD与粗蛋白含量、相对饲喂价值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第2次刈割后GDD相关性不显著。综上所述,在科尔沁沙地,适宜在610~650 GDD进行第1次刈割,9月初前完成末次刈割。  相似文献   

8.
施肥与刈割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甘肃省兰州市秦王川地区研究了4个施肥处理(ck、N0P、N1P、N2P)和2个刈割次数处理(3次、4次)对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各茬株高和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施肥水平下,甘农3号刈割4次年鲜、干草产量均比刈割3次的高,陇东苜蓿刈割4次年鲜草产量比刈割3次高,但刈割3次年干草产量比刈割4次的高。甘农3号在N2P和刈割4次处理下鲜草和干草产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61 611kg/hm2和15 117kg/hm2;陇东苜蓿在N2P和刈割4次处理下鲜草产量达到最高,为39 178kg/hm2,在N2P和3次刈割处理下干草产量达到最高,为11 217kg/hm2。在试验地区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均以N2P处理的株高和干草产量达最高。  相似文献   

9.
刈割周期、施肥量对坚尼草产草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6个月的研究结果表明,每次刈割后追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坚尼草的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刈割周期以40-60d为宜。刈次间干草产量差异不显著,但粗蛋白质含量随着刈割周期的延长而显著下降。参试的3个坚尼草品种干草产量之间差异极显著,但粗蛋白质含量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刈割次数对肇东苜蓿生产能力影响的综合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辉  刘荣  刘惠青  崔国文 《草业科学》2010,27(4):144-148
刈割是苜蓿的主要利用方式,刈割次数不仅影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当年草产量及营养价值,而且对其安全越冬和持久利用具有重要的影响。肇东苜蓿是哈尔滨地区苜蓿主栽品种,确定合理的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的生产有重要意义。对肇东苜蓿进行了连续2年的不同刈割次数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种植第2、3年的肇东苜蓿的最优刈割次数是2006年(种植第2年)刈割2次,2007年(种植第3年)刈割2次;肇东苜蓿2006年(种植第2年)刈割次数与2年间总生产能力呈显著负相关,并且起了最主要和最直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4份苜蓿材料在3个生态区的营养成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生长在武威、榆中、天水3个生态区的4份苜蓿材料清水紫花苜蓿、陇东紫花苜蓿、野生黄花苜蓿和甘农2号杂花苜蓿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同一苜蓿材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在不同生态区呈显著差异。武威生态区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镁、P等指标含量都较其他2个生态区高,说明外界环境因素对苜蓿的营养成分含量的高低具有主导作用;4份苜...  相似文献   

12.
在武威黄羊镇和兰州永登地区,以20个紫花苜蓿不同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连续两年对其在初花期的干草产量、株高、茎叶比、鲜干比、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灰分、粗脂肪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皇后”在黄羊镇和永登地区干草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8.15和7.78 t/hm2;“甘农4号”在黄羊镇地区株高最高(102.44 cm),“驯鹿”在永登地区株高最高(96.44 cm);“陇东苜蓿”在黄羊镇地区粗蛋白含量最高(18.08%),“陇中苜蓿”在永登地区最高(17.91%);“苜蓿王”在黄羊镇地区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31.19%),而“太阳神”、“柏拉图”在永登地区并列最低(33.99%);“苜蓿王”在黄羊镇地区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39.08%),“北极星”在永登地区最低(42.96%)。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苜蓿王”、 “甘农4号”、“陇东苜蓿”、“北极星”在黄羊镇地区综合表现优异;永登地区“柏拉图”、“皇后”、 “苜蓿王”、 “北极星”综合表现优异,这些品种在上述各地区分别具有较高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苜蓿品种营养价值评定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江玉林  卢欣石 《草业科学》1995,12(2):25-28,31
从能量产量、粗蛋白质产量,可消化干物质产量和致膨胀特性等方面对已通过审定的23个我国苜蓿栽培品种的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河西苜蓿,准格尔苜蓿,陇东苜蓿,肇东苜蓿的饲用价值最好,而公衣1号和草原1号苜蓿较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收割茬次对紫花苜蓿产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选取了3个紫花苜蓿品种(新牧1号、新牧2号、当地苜蓿),分别年收割三茬,并测定其单位面积鲜重、干重,测定常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新牧2号和当地苜蓿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显著高于新牧1号紫花苜蓿(P<0.05)。新牧1号、新牧2号和当地紫花苜蓿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钙含量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第一茬的营养价值优于第二茬和第三茬。总体来看,新牧2号紫花苜蓿产量和营养价值优于新牧1号紫花苜蓿。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4个苜蓿品种 HA-3、Ta、M8、Ja 无性系在大田蓟马持续为害后茎叶中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受蓟马为害后,4个苜蓿无性系品种叶片中的粗蛋白、粗脂肪和可消化蛋白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粗灰分含量升高,且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 〈0.05),HA-3和 Ta 苜蓿叶片无氮浸出物含量降低,M8和 Ja 叶片中的升高。在茎中,4种苜蓿无性系的粗蛋白、粗灰分和可消化蛋白含量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P 〈0.05);粗脂肪含量降低,与对照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含量降低,显著低于对照(P 〈0.05)。HA-3苜蓿无性系在多个牧草品质指标中表现最佳,耐害性最佳,而 Ja 苜蓿最差。  相似文献   

16.
选用3个品种(肇东、龙牧801和龙牧803)、3个不同生育期(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的紫花苜蓿,研究不同生育期与品种对苜蓿营养价值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粗蛋白质(CP)含量、粗灰分(CA)含量、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瘤胃有效降解率及快速降解组分(a组分)含量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降低;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CP的慢速降解组分(b组分)含量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升高;肇东和龙牧803的CP含量、NDF有效降解率极显著高于龙牧801(P<0.01);ADF含量、CP有效降解率按肇东、龙牧801、龙牧803顺序显著降低(P<0.05);生育期与品种对CP含量、CA含量及CP、NDF有效降解率均有明显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6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粗蛋白、粗脂肪、钙、磷、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其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个苜蓿(品)种中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是龙牧806(M.sativa cv.Longmu 806),最低的是龙牧801(M.sativa cv.Longmu 801);粗脂肪含量最高的是龙牧801,最低的是龙牧806;钙含量最高的是龙牧806,最低的是龙牧801;磷含量最高的是龙牧803(M.sativa cv.Longmu 803)和黄花苜蓿(M.falcata),最低的是杂花苜蓿(M.varia);粗灰分含量最高的是龙牧801,最低的是肇东苜蓿(M.sativa cv.Zhaodong);产量最高的是龙牧801,最低的是龙牧806。相关分析表明,不同苜蓿(品)种同一指标间差异不显著。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主要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表明,6个苜蓿(品)种营养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肇东苜蓿、杂花苜蓿、龙牧803、龙牧801、龙牧806和黄花苜蓿。本研究结果可对今后苜蓿的引种与选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刈割后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叶、茎、根和根际土浸提液对生菜(Lactuca sativa)化感作用的影响,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鉴定刈割与未刈割之间五节芒叶片中次生代谢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浸提液对生菜种子萌发、胚根长、子叶长、子叶宽、鲜重影响差异较大,其中五节芒叶片浸提液显著抑制生菜胚根的生长,刈割后五节芒化感效应指数比未刈割增加2~8倍;次生代谢物质组分分离后,发现抑制生菜生长的次生代谢物质主要是有机酸类物质;GC-MS总离子流图显示刈割组波峰数量明显增多,并且各峰峰度最大值高于对照1.35~5.15倍,说明刈割后五节芒叶片中次生代谢物质种类及其含量明显增加。刈割后五节芒叶片新出现3种次生代谢物质,多种次生代谢物质的相对含量明显增加,其中植物竞争类次生代谢物质(棕榈酸、亚油酸、豆甾醇)和抑制天敌次生代谢物质(反-乌头酸)相对含量增幅较大,这些次生代谢物质可能是五节芒应对刈割胁迫的化学防御物质。  相似文献   

19.
氮磷钾配比施肥对敖汉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32个氮磷钾施肥配比处理组合对赤峰地区敖汉苜蓿(Medicage sativa cv.Aohan)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苜蓿第1年的产量(P<0.05),苜蓿产量从2.90 t·ha-1提高至3.16 t·ha-1,但施用氮肥对于紫花苜蓿第2年产量的提高幅度较小。磷肥和钾肥处理下敖汉苜蓿的产量差异显著(P<0.05),而钾肥施入量对苜蓿产量的效果则没有氮肥与磷肥明显。施氮肥可以使苜蓿粗蛋白质含量从17.75%提高至18.74%。施磷肥和钾肥也可以提高苜蓿粗蛋白含量,磷肥处理下产量差异显著(P<0.05),但钾肥处理下差异并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