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西瓜细菌性果腐病及其检疫对策侯建雄方雯霞(兰州动植物检疫局730000)(国家动植物检疫局100026)西瓜细菌性果腐病(BacterialFruitBlotchofWatermelon,以下简称BFBW)是一种能引起西瓜苗病、叶病和果实腐烂的种传...  相似文献   

2.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发生在甜瓜、西瓜等葫芦科植物上的一种严重的世界性病害,此病是典型的种传细菌性病害,病原为嗜酸菌属西瓜种(Acidovorax citrulli)。本文围绕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分离检测、致病机理、遗传多样性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阐明了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连江县是福州市西瓜主要产区,每年种植西瓜130 hm2,西瓜细菌性叶斑病及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是本县西瓜的主要病害.西瓜细菌性叶斑病在本县发生普遍,病株率20%~100%,严重影响西瓜生产.  相似文献   

4.
采用含毒介质法对引起甜瓜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 of melon)的病原菌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进行了室内药效测定,评价测定的8种药剂对海南省5个甜瓜主栽区(昌江县、东方市、乐东县、陵水县和三亚市)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8种药剂对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各不相同,且相同药剂对不同地区的病原菌抑菌效果也不同,其中,噻霉酮对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抗生素类药剂的抑菌效果普遍较好,如农用链霉素、中生菌素和春雷霉素,而氢氧化铜和琥胶肥酸铜等铜制剂室内效果最差。该试验筛选的对西瓜嗜酸菌(A.citrulli)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可为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的西瓜细菌性病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是近两年由国外传入的一种新病害,根据其症状有人称之为西瓜细菌性果腐病或西瓜水浸病。这种病害曾在美国东南沿海西瓜产区大流行,造成大面积瓜田被毁。近几年在我国东北、西北西瓜产区陆续发生,1990年在我国西瓜主要产区河北、山西两省的一些地区也发现了此病,其主要发生在由台湾引进的新红宝西瓜品种上,蔓延迅速,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利用叠氮溴化丙锭与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PMA-PCR),建立了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活细胞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当PMA浓度为0.5 mg/m L时,对活细胞DNA的PCR扩增无影响,最低检测浓度为1×104cfu/m L。当样品中死亡细胞浓度低于107 cfu/m L时,PMA可抑制死亡细胞DNA的PCR扩增;当死亡细胞浓度为1×107cfu/m L时,PMA失去效果。该方法适用于低浓度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病菌活细胞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按照FAO的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第2号——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对进境西瓜进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最终提出15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其中在我国已局部分布的有甜瓜枯萎病菌、甜瓜球腔菌、黄瓜绿斑驳病毒、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条纹瓜叶甲、甜瓜绢叶螟;在我国尚未见报道的有果实蝇属、西瓜船象、寡鬃实蝇和甜瓜坏死斑病毒。本文对其分布、寄主和危害特性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8.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世界范围的检疫性细菌病害,病原菌为西瓜嗜酸菌,带菌种子为主要侵染源。病原细菌在寄主表面的定殖能力与其致病能力关系密切,而趋化性是决定定殖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不同物质对西瓜嗜酸菌趋化性的影响对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毛细管法,研究了碳源、氨基酸、有机酸及其他物质对西瓜嗜酸菌趋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测碳源中,麦芽糖、葡萄糖、乳糖、蔗糖和半乳糖均显著促进西瓜嗜酸菌的趋化性;所测氨基酸中,L-精氨酸、L-天冬氨酸、L-组氨酸、L-谷氨酸、L-亮氨酸、L-缬氨酸、L-谷氨酰胺和L-丙氨酸显著促进西瓜嗜酸菌的趋化性;所测有机酸中,琥珀酸、半乳糖醛酸和酒石酸显著促进西瓜嗜酸菌的趋化性;氯化钠、硫酸镁等对西瓜嗜酸菌的趋化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是近几年在霞浦县西瓜上发生的1种新病害。具有发病快、防治难、为害重等特点。因其致病的特殊性和某些客观因素限制,几年来,该病的发生难以控制,对本县西瓜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笔者将近年来田间调查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西瓜细菌性果斑病于2002年6月在本县盐田、沙江、洲洋3个乡(镇)首次发现,发生面积约12hm2。近年来迅速扩展到长春、崇儒、柏洋、牙城等7个主产西瓜的乡(镇),年发生面积120~200hm2,染病瓜地西瓜产量损失30%~100%,造成毁灭性为害。2病害症状幼苗子叶发病,叶背面呈现水渍状斑点,并沿主脉逐渐发展为黑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目前我国西瓜生产中西瓜蔓枯病、细菌性果斑病、黄瓜绿斑驳病毒病等重要的种传病害,阐述了其发生与危害;讨论了国内外在病原物种子传带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比较种子健康传统检测技术与现代分子检测技术的优点与局限性;总结现有的种子处理方法,最后提出了尚未明确和亟须研究的问题,为西瓜种传病害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快速免疫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种子携带的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进行简单抽提和纯化,不经过DNA提取而以病原菌为模板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对带菌种子提取液采用直接PCR法最低检出限为3600个细菌/mL,而免疫PCR最低检出限可达到600个细菌/mL.免疫PCR法可以有效富集病原后再扩增,方便快速,成本低,灵敏度高,适用于种子携带微量的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高抗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西瓜资源,以24份西瓜品种资源为试材,采用苗期喷雾接种法分别接种分离自甜瓜上的瓜类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菌株pslb96和ZZ-1,鉴定各品种资源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苗期抗性。结果表明,24份西瓜品种资源中未发现有对2株菌株表现免疫的材料,有7份资源对菌株pslb96表现高抗,12份资源对菌株ZZ-1表现高抗;9份资源对菌株pslb96表现中感或感病,7份资源对菌株ZZ-1表现中感和感病;对2株菌株均表现高抗的品种资源有野生型种质资源A9及商品种华欣、申蜜968、申选958和申抗988,占总品种资源的20.83%。部分品种资源A4、A13和申蜜7号对菌株pslb96和ZZ-1的抗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表明相同寄主来源的2株不同菌株致病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侯建雄 《植物检疫》1995,9(4):226-227
浅谈西瓜细菌性果腐病及其检疫侯建雄(兰州动植物检疫局730030)1989年春天,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西瓜田中发现了一种能引起西瓜果实腐烂的细菌性病害。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这种病害在南卡罗来纳州、北卡罗来纳州、马里兰州、德拉瓦州、印地安纳州、阿肯色州、...  相似文献   

14.
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综合治理指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80年代新疆和内蒙古哈密瓜开始发生细菌性果斑病犤Acidovoraxavenaesubsp.citrulliWillemsetal.1992(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Pseudomonaspseudoalcaligenessubsp.cit-rulliSchaadetal.1978(类产碱假单胞菌西瓜亚种)犦。已经证明哈密瓜种子带果斑病病菌,并通过雨水等传播。该病为害叶片和果实。病菌侵染瓜条,使瓜条失去商品价值。一般生产田发病率45%~100%。该病在新疆和内蒙古发生为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并有上升趋势,对我国的哈密瓜及其他葫芦科作物的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已经成为限制和阻碍哈密瓜进一步发展的首要障碍。本病属于新…  相似文献   

15.
药剂处理种子防治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药剂处理带菌种子防治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研究表明,以3%盐酸处理种子防效果最好,其次是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和新植霉素。用3%盐酸处理哈密瓜种子15min,水洗后,再用600倍加瑞农浸种处理过夜后播种,对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具较好防效。  相似文献   

16.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西甜瓜等葫芦科作物上的一种检疫性病害,本文从病害的发生历史、传播及流行特点等方面综述了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在我国的发生现状,提出了政府部门、种子种苗生产单位和种植户应共同采取措施对病害进行综合防控,以防止病害进一步传播扩散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生防菌株BW-6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瓜细菌性果斑病是由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Schaad et al.)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本研究以西瓜嗜酸菌为指示菌,采集97个土样,采用土壤稀释平板法和对峙培养进行拮抗菌的分离和筛选,获得19株细菌可以抑制西瓜嗜酸菌生长。通过离体叶片、盆栽试验进行生测,BW-6菌株对甜瓜果斑病的生防效果最好,且比较稳定,防效达80.3%。在甜瓜叶面进行室外定殖试验表明,BW-6菌株可以在甜瓜叶面上大量定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菌数逐渐减少。根据菌株BW-6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综合考察,鉴定其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ohn)。  相似文献   

18.
<正>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是近年来暴发流行的一种瓜类病害,也是我国对内对外检疫性重大植物病害。该病由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Aac)引起,具有发病快、危害广、损失重、防治难的特点,一旦发生往往给瓜产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据报道[1],2007年新疆石河子市温室栽培的西瓜叶片上曾获得一株对Aac有  相似文献   

19.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瓜类作物上重要的种传细菌性病害,其病原菌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种子种苗带菌是病害长距离传播的重要来源,种子种苗的快速检测对病害综合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寄主的差异西瓜噬酸菌分为两个组,Ⅱ组菌株比Ⅰ组菌株具有更高的铜制剂敏感性,因此,西瓜噬酸菌的分组检测可为病害田间防治中铜制剂的精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化学农药的过量施用。本研究筛选了现有的西瓜噬酸菌种间特异性引物和种内分组特异引物,建立并优化了一个多重PCR体系,实现了通过一步试验,就能够准确将西瓜噬酸菌与近缘种和其他植物病原细菌区分开来,并直接鉴定到西瓜噬酸菌不同组。该多重体系可以从带菌种子浸泡液和感病植物组织研磨液中直接检测到西瓜噬酸菌的不同组,且稳定性好,具有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是由类产碱假单胞菌西瓜亚种〔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subsp. citrulli (Schaad et al. 1978)〕所引起,1992年该病菌改名为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 (Willems et al. 1992) 〕。革兰氏阴性菌,属rRNA组I。不产生荧光和其他色素,单根极生鞭毛,严格好氧。不产生精氨酸水解酶,能在41℃下生长,但不能在4℃生长,明胶液化力弱,氧化酶和2-酮葡糖酸试验阳性。利用葡萄糖和蔗糖作碳源结果不一致;但利用β-丙氨酸、柠檬酸盐、乙醇、乙醇胺、果糖、L-亮氨酸和D-丝氨酸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