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泳对来自太湖稻区的10个水稻稻瘟病菌株和2个禾本科杂草瘟菌的可溶性蛋白及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供试菌株菌体可溶性蛋白可呈现16~25条电泳谱带,其中在Rf值为0.23,0.33,0.44的3条谱带为122个菌株所共有,没有发现生理小种特异性谱带。对12个菌株α-酯酶同工酶的分析表明,在所有菌株同工酶谱带中可分辩出具有不同迁移率的12条谱带,据此可将菌株分为8个不同的同工酶谱带类型。同时表明,α-酯酶同工酶在太湖稻区稻瘟病菌中存在丰富的多态性,但其谱带类型与病菌生理小种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研究澳洲大蠊(PeriplanetaaustralasiaeFab.)三个发育阶段酯酶同工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变化,并分别测定了发育三阶段和成虫头、胸、腹、脚胆碱酯酶活性。结果发现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酯酶同工酶酶谱各有特征。从卵到二龄幼虫发育过程中表现最大活性的同工酶的酶带位置各不相同。胆碱酯酶(CHE)活性在卵、一龄、二龄幼虫中以一龄幼虫活性最高,成虫中以头部活性最高、腹部活性最小  相似文献   

3.
从日本进境大豆种子中检出大豆疫病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秀兰  种焱 《植物检疫》1997,11(4):235-235
从日本进境大豆种子中检出大豆疫病菌高秀兰种焱李文利陈洪俊(北京动植物检疫局100029)1997年1月7日,在国际邮件交换局截留的1袋大豆种子中(4个品种,710g),检查出了大豆疫病菌Phytophthoramegaperma(Drechs.)f....  相似文献   

4.
寄主植物对棉铃虫酯酶同功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型电泳法,分析了取食5种不同寄生植物的棉铃虫酯酶同功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酶谱上,取食不同植物的棉铃虫体内的酯酶同功酶差异显著,酶带数和酶活性强弱均有不同;羧酸酯酶带数和酶活性高于胆碱酯酶。试验结果还证实了寄主植物中存在某种(待测)物质,诱导棉铃虫体内代谢发生变化。羧酸酯酶是参与这一代谢变化的主要水解酶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亚致死剂量苏云金杆菌蜡螟亚种对大蜡螟幼虫以及幼虫肠道、血淋巴酯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B.t.晶体处理后大蜡螟整体幼虫和肠道酯酶比活力均下降,同功酶谱无明显变化;血淋巴酯酶同功酶活力及同功酶谱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酯酶在小菜蛾Plutelaxylostela抗药性中的作用。离体酯酶活力测定表明,抗性品系(GZ)幼虫的羧酸酯酶活力是敏感品系(SS)的1.4倍,故羧酸酯酶在抗性品系(GZ)抗药性的作用不大;酸性和碱性磷酸酯酶在抗性和敏感品系的幼虫中差异很小,幼虫的酸性和碱性磷酸酯酶电泳酶谱没有差异。幼虫酯酶同工酶电泳分析显示Est-1位点的C基因的频率随着抗性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基因型的多态性也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亚致死剂量苏去杆菌蜡螟亚种对大蜡螟幼虫以及幼虫肠道、血淋巴酯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B.t.晶体处理后大蜡螟整体幼虫和肠道酯酶比活力均下降,同功酶谱无明显变化;血淋巴酯酶同功酶活力及同功酶谱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稻区杂草上的梨孢菌与稻瘟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发现的稻曲病菌白化菌株其分生孢子座白色,厚垣孢子表面光滑,大小为3.5-6.0×3.5-6.8μm。在麦芽糖-稻芽浸渍液中可产生较多的分生孢子。pH值为6时生长最好。普通培养基中加入几种供试碳源和氮源均有利于菌落生长,以蔗糖为碳源,浓度为2%或以L-天门冬酰胺为氮源浓度为0.2%~0.3%时时其菌落生长有促进作用。培养过程中可产生对稻种萌发有抑制作用的毒素,而固体培养时产毒能力高于液体培养。白化菌株回接到水稻上可重新产生白色稻曲球。该菌和稻曲病菌的酯酶同功酶和RAPD扩增谱带明显不同。可见白化菌株具有独立于稻曲病菌的新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9.
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同功酶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首次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10个生理小种进行了酯酶等5种同功酶及可溶性蛋白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供试小种间存在着同功酶表型异质性。小种间相似系数在0.22~0.96之间,且分析出4号小种与其它小种亲缘关系最远,具有特殊的遗传背景。进一步从生化角度证明灰斑病菌致病力有一定的差异。同时建议制定一套同功酶标准图谱作为生产上监测生理小种毒力变异工作的辅助性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以来自粟不同生态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22份优异种质进行对白发病菌〔Sclerosporagraminicola(Sac.)Schrot.〕20个生理小种68个菌株抗谱的测定,同时用各生态区菌株对本区粟品种进行抗性关系的研究,其中抗50%小种的品种有332、龙谷25变、张农12、大红袍、大同北郊、七月黄、大青苗、紫杆黄谷和西城白9个,具有广谱抗性而在本生态区亦表现抗病性强的品种有332、龙谷25变、张农12等,选出的广谱抗性品种将为粟抗白发病育种、优良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抗性机理的深化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1.
捕食线虫真菌酯酶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5个属14个种共33株捕食线虫真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了酯酶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质谱分析。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谱带少,但各属的特征谱带是明显的,在同属不同种之间,多数种都有自已的特征谱带与其它种相区别,同种不同菌株间没有明显差异;蛋白质谱带较多,在每个属中均有1~2条特征谱带,属间的谱带差异明显,同属不同种和同种不同菌株间蛋白质谱带都表现出多型性。  相似文献   

12.
挑选美国进境的黄大豆中变色、皱缩和腐烂等症状的病籽粒进行分离培养,获得1株纯化的间座壳属真菌Duc-0530,该菌株菌落初期白色平铺,气生菌丝少,培养后期背面中央呈黑褐色。病菌α型分生孢子无色透明、光滑、纺锤形至椭圆形,无隔膜,有2个油球,大小为(5~5.8)~(6.5~7.5)μm×(2~2.3)~3.0μm(平均5.86μm×2.54μm)。利用真菌5个基因片段(ITS、β-tubulin、EF-1α、HIS和CAL)的通用引物对菌株Duc-0530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发现该菌株的5个基因的序列与GenBank中Diaporthe ueckerae的同源性高,达到98%~100%。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菌株Duc-0530与D. ueckerae以自展支持率100%聚集在同一分支。该菌株接种大豆和甜瓜出现茎基部位溃疡,叶片呈变褐皱缩症状。根据上述检测结果,将菌株Duc-0530鉴定为D. ueckerae。该病菌是国际上大豆生产中新发危险性病菌,为我国口岸在美国大豆中的首次截获报道。  相似文献   

13.
稻纹枯菌酯酶同工酶、可溶性蛋白及致病力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稻纹枯菌25个菌株分别进行了致病力测定、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而酯酶同工酶图谱却有较强的一致性,它们的主酶带基本相同,但在副酶带上反映出一定的同工酶表型异质性,表现为带的数目及着色深浅的不同;可溶性蛋白图谱比酯酶同工酶图谱表现出更多的多样性,大多数致病力较强的菌株都有l~2条特征谱带,而且它们的谱带数目比弱毒力菌株的多出3~5条.  相似文献   

14.
1988~1993年在北京用采自中国4个谷子生态区白发病菌〔Sclerosporagraminicola(Sacc.)Schrot.〕标样,以新创造的单病株(系)卵孢子菌土种子包衣接种法研究了我国粟白发病菌的生理小种。结果显示,白发病菌株与粟品种间有强互作反应,说明粟白发病菌的致病力有特异性。经选择,确定三三二、西城白、大青苗、柳条青和189等5个品种为一套适宜于测试粟白发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品种。根据68个参试菌株在5个鉴别品种上的反应特征,初步将我国白发病菌区分为6群20个生理小种,并明确了各小种在各生态区的分布,我国4个谷子生态区中,黄土高原病菌小种类群最多,致病力也较强  相似文献   

15.
利用苹果轮纹病菌敏感菌株TS1和抗戊唑醇突变体UV-TS1-10进行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及酯酶同工酶图谱等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经不同浓度药剂处理0~24h,抗性突变体UV-TS1-10体内PAL活性一直高于敏感菌株TS1,两者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1.5h达到最高值;抗药突变体UV-TS1-10体内POD活力也高于TS1,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4h达到最高值时两菌株活力差异最大;UV-TS1-10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为TS1的1.3倍,同一菌株在不同浓度戊唑醇处理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不大,稳定性好;抗药突变体UV-TS1-10比敏感菌株TS1的酯酶同工酶图谱少了一条Rf=0.33的谱带,多了Rf=0.14的特征性谱带,表明抗戊唑醇突变体UV-TS1-10其生理生化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以研究敏、抗菌株间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为基础,探讨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可能的抗性机制,为科学地指导生产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芦笋茎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月梅  梁训义 《植物检疫》1995,9(5):262-265
浙江各地发生的芦笋茎枯病,其病原菌为Phomopsisasparagi(Sacc.)Bubk,但存在培养性状类型不同的菌株。经测定菌落扩展最适温度,绝大多数菌株为25℃、少数菌株为30℃;在PDA培养基,菌株间的菌落扩展快慢与早期分生孢子器形成数量呈负相关趋势。菌落扩展慢的PA一1菌株,在30℃培养条件下的pH5、pH6和oH8的PDA培养基,易发生扇形角变。该病菌在偏酸性PDA培养基、OA培养基和PDAAsp(20%)培养基,有促进该病菌培养早期的分生孢子器形成。  相似文献   

17.
棉花黑果病菌(DiplodiagosypinaCooke)分生孢子和菌丝均可在病铃上越冬。放置室外的病铃分生孢子存活率较低;1998年3、4、5月检查分别为12.5%、3.8%和1.2%。5月份检查,室外病铃菌丝存活率可达30%。病菌孢子和菌丝在室内的存活率均比室外高。恶霜灵锰锌500倍液对棉黑果病菌孢子和菌丝的抑制率分别达77.3%和90.8%。  相似文献   

18.
阿魏菇的酯酶同工酶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阿魏菇和糙皮侧耳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法,进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野生和栽培的阿魏菇酯酶同工酶谱相同,酶活性稳定,E2、E3酶带活性强,是阿魏菇的特征带,可作为种的鉴别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玉米灰斑病菌的可溶性蛋白质及同工酶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采自北方玉米主产区的23个玉米灰斑病菌菌株进行可溶性蛋白质和同工酶电泳图谱分析及聚类分析,从蛋白质和酶学的多态性水平上分析玉米灰斑病菌的生理分化特征.研究表明,玉米灰斑病菌在可溶性蛋白质和SOD、MDH、PPO、POD、EST、CAT等的同工酶谱存在差异,不同菌株之间某些同工酶谱带数和同一迁移率谱带的亮度和色泽差异非常显著,说明菌株间的多态性可在同工酶水平上得到反映.研究还发现,来自不同地区的菌株同工酶谱带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反映出病菌同工酶的变异与地理位置关系不密切,也表明该病菌可能具有较广泛的地域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王圆  吴品珊 《植物检疫》1994,8(3):129-134
在玉米霜霉菌(Peronosclerosporaspp.)中,P.sorghi可随高粱种子(尤其是带颖壳的),P.philippinensis与P.sacchari可随甘蔗插条远距离传播。初步分析我国各地发病可能性为:黄淮平原零星发生,长江以南湿热地区发生可能性大,热带亚热带地区适于发病。应有针对性实施检疫,防止国内病菌蔓延及国外病菌传入,注意选育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