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使用大载荷油动植保无人机对棕榈树进行喷施作业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探讨了植保无人机喷洒参数对棕榈树上雾滴沉积的影响。以大载荷油动植保无人机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正交试验, 考察了3个因素: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和喷头流量。经过试验比较, 当喷头流量为3.4 L/min、作业高度为3 m、作业速度为3 m/s时, 雾滴沉积密度和均匀性最佳。其中, 喷头流量对雾滴沉积密度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作业高度和作业速度; 在穿透性方面, 喷头流量为3.4 L/min、作业高度为4 m、作业速度为4 m/s和喷头流量为4.2 L/min、作业高度为4 m、作业速度为3 m/s, 其雾滴的穿透性较强, 分别为15.83%和30.01%。影响雾滴沉积穿透性的因素依次为喷头流量、作业高度和作业速度。本试验对大载荷油动植保无人机在棕榈树合理喷施和提高喷施效果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小麦不同生育期单旋翼植保无人机施药作业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小麦不同生育期与不同病虫害的单旋翼植保无人机施药作业参数,以CE20型电动单旋翼植保无人机为对象,分别在返青期、齐穗期与盛花期对作业速度、作业高度和喷施流量进行优选试验。经对比分析作业喷幅、雾滴覆盖率变异系数与雾滴穿透率,筛选B5(作业速度4 m/s、作业高度2 m、喷施流量2 L/min)与B9(作业速度3 m/s、作业高度1.5 m、喷施流量2 L/min)为较优作业参数组合。在小麦返青期,当作业参数组合为B5时,有效喷幅为5.75 m,雾滴覆盖率变异系数为26.2%,综合作业效率最高,达36.8 hm2/d。在小麦齐穗期,B5与B9作业参数组合的雾滴穿透率分别为46.7%和60.1%,综合作业效率分别为36.8 hm2/d和26.02 hm2/d;施药前,当小麦蚜数量小于800头/百株时,B5和B9作业参数组合施药后7 d防治效果均为92.37%以上,当小麦蚜数量大于800头/百株时,B9作业参数组合的防治效果高于B5作业参数组合;施药前,当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小于5.00时,B5和B9作业参数组合施药后14 d防治效果均为81.86%以上,当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大于5.00时,B9作业参数组合的防治效果高于B5作业参数组合。在小麦盛花期,B5与B9作业参数组合的雾滴穿透率分别为43.8%和55.1%;施药前,当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小于5.00时,B5和B9作业参数组合防治效果均为86.65%以上,当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大于5.00时,B9作业参数组合的防治效果高于B5作业参数组合;B5和B9作业参数组合施药后20 d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差异不大。在小麦齐穗期与盛花期施药参数选择时需结合田间实际病虫害发生情况,当病虫害等级较低时,选择作业效率更高的B5作为较优的作业参数组合,当病虫害等级较高时,选择雾滴穿透性更高的B9作为较优的参数。  相似文献   

3.
两种植保无人机对火龙果冠层的作业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飞行作业参数对植保无人机喷雾雾滴在火龙果冠层沉积分布规律的影响,明确植保无人机作业时雾滴的最佳分布效果,通过采用飞行高度、飞行速度、航线方向3个因素的3个水平正交试验,综合分析T16多旋翼和F5A电动单旋翼2种植保无人机在不同作业参数下在火龙果冠层的雾滴密度和覆盖率。结果表明:在相同喷施量情况下,影响这2种植保无人机雾滴分布的主次因素不一致,影响T16多旋翼植保无人机雾滴分布的主次因素依次为作业高度、作业速度、航线方向;影响F5A电动单旋翼植保无人机雾滴分布的主次因素依次为作业速度、作业高度、航线方向。优化了2种植保无人机在火龙冠层的作业参数,T16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最佳作业参数是平行或垂直于种植行飞行,飞行高度为1.0 m,飞行速度为3.0 m/s;F5A电动单旋翼植保无人机最佳作业参数是垂直或平行于种植行飞行,飞行高度为2.0 m,飞行速度为2.0 m/s。这2种植保无人机飞行速度越小,飞行高度越低,其雾滴在火龙果冠层分布越好,雾滴穿透性也越好。在最优参数下,2种植保无人机喷雾雾滴在火龙果各个冠层都能达到比较好的分布效果,冠层下层雾滴密度高于冠层其他层。  相似文献   

4.
利用KT-10-Ⅱ型四旋翼植保无人机开展玉米灌浆期三点斑叶蝉的防治试验,研究无人机飞行高度、飞行速度、施药液量以及喷雾助剂等因素对农药雾滴在玉米冠层的沉积分布影响及对三点斑叶蝉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人机飞行高度为距玉米株冠顶部1m、飞行速度6m/s、施药液量15L/hm2,并加入1.5%喷雾助剂"迈飞"的条件下,喷雾雾滴在玉米冠层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沉积密度分别达到41.9、27.3和14.9个/cm2,对三点斑叶蝉药后1d防效可达91.3%,药后14d防效96.8%以上,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植保无人机对园林植物黄山栾喷雾的最优作业参数,使用四旋翼植保无人机开展园区内喷雾试验,调查喷雾作业后黄山栾上的雾滴沉积分布情况。经比较得出,试验机型对黄山栾喷雾较优的作业参数为喷液量750mL/株、作业高度3.5 m、作业速度1 m/s。调查发现,黄山栾不同冠层的雾滴覆盖密度和沉积量多数呈现为上层>中层>下层。极差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飞防作业中雾滴覆盖密度与沉积量的主要因素是作业速度,其次是喷液量和作业高度。研究结果可为植保无人机在高冠乔木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并为园林病虫害统防统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小麦蚜虫的防治中应用了小型多旋翼植保无人机进行低空喷洒。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多旋翼植保无人机低空喷洒,喷雾雾滴粒径在小麦植株穗部、中部(倒二叶)和下部(倒三叶)差异较小,但添加助剂后雾滴粒径分布均匀性明显提升;在小麦植株的沉积分布密度为穗部中部(倒二叶)下部(倒三叶),其中添加助剂后沉积密度可提升3~4倍,沉积分布均匀性也显著改善。植保无人机选择不同用量药剂和助剂兑水对小麦蚜虫进行喷雾试验时,7d后整体防治效果可达到90%,且添加助剂后防治速效性更佳。总体而言,添加专用助剂有利于提高药剂的沉积密度和分布均匀性,而且雾滴粒径更加稳定,有助于提升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植保无人机喷施26%噻酮·异■唑悬浮剂与38%莠去津悬浮剂混配剂对春玉米田杂草的防效,并筛选出植保无人机防治玉米田杂草的最佳作业参数,2021年在辽宁东港开展了植保无人机喷施除草剂防除春玉米田杂草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喷施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效均显著高于人工喷雾处理;无人机用水量由15 L/hm2增加到30 L/hm2时,防效显著增加;雾滴直径对防效的影响不明显;减药20%并使用1%迈飞飞防助剂处理的防效与正常剂量处理防效相当。与空白对照相比,植保无人机喷雾处理玉米增产17.96%~20.42%,与人工喷雾处理无显著差异。推荐在春玉米2.5~3.0叶期、杂草子叶至2叶期,采用植保无人机施用26%噻酮·异■唑悬浮剂117 mL/hm2和38%莠去津悬浮剂1 140 mL/hm2(或减药20%+1%迈飞助剂),植保无人机作业参数设置为作业高度2.0 m,作业间距3.0 m,流速1.08 L/min,速度2.0 m/s,用水量30 L/hm2,雾滴直径150μm,能有效防除...  相似文献   

8.
新型药械在小麦蚜虫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5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开展小麦蚜虫防治试验。其中采用了2种新型植保药械施药,通过调查、比较,对其田间应用效果做出评价。旋翼无人施药机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施药处理对小麦蚜虫的平均防效分别为94.7%、84.3%,作业效率分别为1 667、400 m2/min。旋翼无人施药机在小麦上层具有较高的药液沉积,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小麦中、下层具有较高的药液沉积。  相似文献   

9.
多旋翼无人机由于其质量轻、操作灵活、飞行稳定等优势,已成为中国植保无人机市场上的主流机型。为探究多旋翼无人机旋翼气流分布特性及其对雾滴运动和沉积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大疆MG-1P型八旋翼植保无人机的下洗气流场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了旋翼气流对喷雾雾滴的速度、粒径和沉积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人机旋翼下洗气流的强度伴随测试层高度的下降而降低,机体正下方的气流速度方向近似于竖直向下且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位于机体两侧区域的气流呈现“先收缩、后扩张”的喇叭状,近地位置测试点L和M的气流方向均指向测试区域外侧斜下方,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71.3°和81.5°。整体而言,无人机机身两侧旋翼下洗气流的速度和方向呈对称分布。在旋翼静止时,喷雾雾滴的沉降速度较慢,各测试层及测试点的雾滴速度均低于1 m/s。无人机悬停时,其旋翼风场极大地提高了雾滴速度,且雾滴速度分布特性与旋翼风场强度高度吻合。与旋翼静止相比,无人机悬停时产生的高速下洗气流可致使雾滴粒径增大。雾滴的沉积分布效果在距离地面20 cm处最好,其在旋翼静止和悬停条件下的平均沉积量分别为4.69μL/cm2和5....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小麦不同生育期的飞防作业参数和添加不同增效剂对除草剂的减量效应,以期给区域植保无人机麦田飞防和除草剂减量使用提供依据。通过田间雾滴沉降试验,分析小麦主要生育期不同飞防作业参数下的雾滴沉积数量及覆盖面积;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方法,探讨新疆麦田主要除草剂20%双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剂(WG)减量15%和30%的情况下,添加不同增效剂对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小麦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用无人机在作业高度1.8 m时,速度3.0 m/s的雾滴数量和覆盖度最高,不同生育期试验的雾滴数量分别为110.36、122.52、125.81、115.47滴/cm2,覆盖度分别为4.86%、4.93%、4.95%、4.89%,超过6 m/s时各不同生育期试验的雾滴数量和覆盖度均显著降低;飞行速度设定为5 m/s时,以高度1.8 m时雾滴数量和覆盖度整体最大,不同生育期试验的雾滴数量分别为152.16、148.36、155.43、154.16滴/cm2,覆盖度分别为3.19%、3.06%、3.23%、3.21%,超过3.0 m时各时期的雾滴数量和覆盖度均显...  相似文献   

11.
不同器械施药对小麦蚜虫的防效及农药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在山西万荣开展田间施药试验,研究植保无人机、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机、高压泵喷雾机、背负式电动风送式喷雾器的农药沉积量与利用率,并对比上述器械施药防治小麦蚜虫的效果。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各处理的农药沉积量、利用率均高于其余4种地面植保器械处理。喷液量0.8~1.2 L/667m2、添加0.5%或1.0%助剂的植保无人机施药处理的农药利用率均在40%以上,最高可达57.31%。应用各器械喷施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 g/667m2(制剂用量)对小麦蚜虫均具良好防效,药后7 d防效均在82%以上,地面植保器械施药处理的防效相对优于植保无人机。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多旋翼植保无人机的施药效果和效率,应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型号为大疆T16和大疆T20)在小麦不同生育期进行飞防作业试验,研究在小麦不同生育期不同飞行参数对雾滴沉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机型在小麦返青起身期和灌浆期的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对雾滴数量和覆盖度影响明显;雾滴数量和覆盖度与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均呈负相关.应...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植保无人机喷施草铵膦在叶菜田清园灭茬中的应用前景,以200 g/L草铵膦水剂作为试验药剂,对P20 2018款植保无人机雾滴沉积分布与飘移情况进行研究,并比较不同施药方式及喷液量处理对叶菜残茬及主要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当P20 2018款植保无人机飞行速度为3 m/s、高度为1. 5 m(距植物冠层)、喷液量为15. 0~22. 5 L/hm~2时,药剂处理区雾滴沉积总密度可达44. 8~60. 7个/cm~2,在飞行边界2. 5、5. 0 m处雾滴密度分别为3. 0~4. 3、1. 0~1. 4个/cm~2;当草铵膦有效成分用量为750~1 500 g a. i./hm~2时,施药后14 d植保无人机对杂草和叶菜残茬总体株防效达94. 2%~97. 3%,鲜质量防效达95. 8%~98. 4%。同等施药剂量下,不同施药方式或不同喷液量处理对杂草或叶菜残茬的防效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无人机低空喷施苯氧威防治亚洲玉米螟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TXC-8-5-0-1八旋翼无人机喷洒3%苯氧威乳油防治穗期玉米螟,研究该无人机飞行高度、施药液量以及加入雾滴蒸发抑制剂等因素对雾滴在玉米冠层的沉积分布及对玉米螟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2 m范围内,该无人机飞行高度对喷幅无显著影响;防治玉米螟最佳飞行高度为距离玉米冠层1 n;最佳施药液量为12 L/hm~2,此条件下雾滴在雌穗上的沉积密度为(20.4±3.0)个/cm~2,防治效果为(79.6±3.1)%;加入雾滴蒸发抑制剂可以把玉米雌穗上的雾滴沉积密度提高至(25.5±4.9)个/cm~2,防治效果提高至(83.3+5.1)%。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植保无人机在4~6叶期玉米田喷施除草剂雾滴沉积分布规律及杂草防除效果, 通过改变药液雾滴粒径及喷液量测定了靶标杂草的雾滴沉积规律及对药效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同喷液量条件下, 靶区雾滴覆盖率和雾滴沉积量随雾滴粒径增大而增加, 雾滴密度随雾滴粒径增大而减少; 施药后30 d对杂草的株防效为72.87%~92.63%, 鲜重防效为83.07%~97.30%?研究结果为玉米田除草剂合理喷施?安全喷施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6HYC-42A型热烟雾机喷施10%苯醚甲环唑WG防治温室黄瓜白粉病,以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常规喷雾为对照,比较了不同施药方式的农药在黄瓜植株不同部位的雾滴沉积分布规律以及对白粉病防效的差异.同时,利用液质联用检测了热烟雾法喷施苯醚甲环唑在黄瓜果实、叶片及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①热烟雾法的雾滴体积中径为15 μm,手动喷雾法的雾滴体积中径为215 μm.②热烟雾法施药,黄瓜叶片正面的雾滴沉积密度明显高于叶片反面.当热烟雾机背靠日光温室北墙、喷头向南在黄瓜行间对空喷雾时,农药雾滴在黄瓜上部、中部、下部的雾滴沉积分布都表现为距离喷口越远密度越大.热烟雾法的雾滴沉积密度明显大于手动喷雾法.③采用热烟雾法喷施苯醚甲环唑,在有效成分用量为5.0、6.7、8.3 g/667m2时,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4%、94.4%、97.9%,而手动喷雾法在相同有效成分用量时防效为74.2%、78.4%和83.6%.④热烟雾法施药时苯醚甲环唑在黄瓜果实中的原始沉积量为0.008 3 mg/kg,远低于UK/EC制定的苯醚甲环唑在黄瓜中最高残留量限值0.10 mg/kg.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植保无人机在核桃园低空低容量喷雾最优作业参数,本文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植保无人机喷雾后核桃树上雾滴沉积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影响雾滴覆盖密度和沉积量的主要因素是飞行速度,其次是飞行高度和施药液量;在树高6~7 m的核桃园中植保无人机喷雾效果较优的作业参数是飞行速度2.2~3.0 m/s,飞行高度2.0~2.5 m,施药液量22.5~30.0 L/hm~2,其平均雾滴覆盖密度和沉积量分别为26.36~37.94个/cm~2、0.24~0.29μg/cm~2;不同冠层雾滴覆盖密度和沉积量分布为上层中层下层,外围内膛;喷头型号对雾滴覆盖密度和雾滴直径有显著影响;中等喷头(Teejet110015)处理的沉积量最大,但粗、中、细3种喷头处理间的沉积量无显著性差异;植保无人机和地面人工+机动喷杆喷雾的农药地面流失率分别为3.61%和23.69%,两处理间有显著性差异。本文对无人机在核桃园喷雾作业参数进行了优选,可为无人机对高冠果树的合理喷施、提高喷施效果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喷施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飘移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植保无人机喷施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非靶标生物蜜蜂的飘移风险,在田间试验场景下,比较分析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新烟碱类杀虫剂时的雾滴飘移量及对蜜蜂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和多旋翼植保无人机进行施药作业时,距离施药区下风向5 m处的雾滴飘移率分别为0.50%和23.98%;而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施药时,即使距离施药区下风向17 m处的雾滴飘移率仍高达2.79%,且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施药时的飘移总量显著高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新烟碱类杀虫剂时,应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作业时距离下风向5 m处的蜜蜂在施药后1 d内的死亡数量为75头,分别是距离下风向17 m处和对照组的2.4倍和1.8倍,施药后2~8 d内蜜蜂的死亡数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应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作业时距离下风向5 m处的蜜蜂在施药后1 d内的死亡数量为4 721头,分别是距离下风向17 m、29 m处和对照组的3.0倍、6.1倍和112.4倍,施药后2~8 d内蜜蜂的死亡数量明显降低,但距离施药区较近的蜜蜂其死亡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喷施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存在较高的飘移风险。  相似文献   

19.
农药雾滴信息是评价农药施用质量的主要指标, 农药雾滴采集器的设置对于获取雾滴信息有较大的影响。针对如何科学地设置农药雾滴采集器从而准确地获取真实雾滴信息等问题, 本文以油动单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和电动六旋翼植保无人飞机为供试药械, 以诱惑红为雾滴示踪剂, 采用将卡罗米特纸卡直接固定在棉花叶片上和使用金属杆固定2种方法采集雾滴信息, 研究2种方法下采集的雾滴信息的差异。结果表明, 油动单旋翼植保无人飞机作业, 在添加助剂情况下, 金属杆固定法在棉花冠层上、中、下层采集的雾滴体积中径分别为(435.4±66.1)、(434.6±68.3)μm和(398.9±66.7)μm显著大于植株固定法在相应部位采集的雾滴体积中径(361.2±93.1)、(351.9±95.7)μm和(338.1±71.1)μm;金属杆固定法采集的雾滴密度在棉花冠层上层为(29.9±13.6)个/cm2, 中层为(13.4±4.5)个/cm2, 下层为(6.7±4.2)个/cm2, 显著大于植株固定法在相应冠层采集的雾滴密度(12.9±5.0)、(8.6±3.4)个/cm2和(1.9±1.3)个/cm2。添加助剂能够提升两种植保无人飞机喷施作业的雾滴覆盖率和雾滴的沉积量, 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飞防助剂和施药液量对植保无人飞机喷施在棉花冠层的雾滴沉积和对棉花上蓟马防效的影响,选择倍达通、功倍、杰效丰和迈丝4种飞防助剂,设置3种施药液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植保无人飞机喷施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后其在棉花冠层的雾滴密度、覆盖率、沉积量和雾滴均匀性以及对棉花上蓟马的防效。结果表明,4种飞防助剂和3种施药液量对植保无人飞机喷施的雾滴沉积和蓟马防效均有显著影响。增加施药液量可显著增加雾滴在棉花冠层的密度与覆盖率,添加飞防助剂对雾滴密度的提升效果显著。4种助剂对农药雾滴在棉花冠层上、中、下部的覆盖率的影响趋势较为一致,与棉花冠层上部相比,对中、下部位覆盖率的影响较低。施药液量为2 L/667 m2时,添加倍达通、功倍、杰效丰、迈丝及无助剂对照的雾滴穿透性分别为46.0%、49.1%、33.6%、36.1%和44.3%,该施药液量下各处理雾滴穿透性均较好。随着施药液量增加,药后1、3、7 d对棉花蓟马的防效也显著提升。在相同施药液量下,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药液中添加飞防助剂倍达通和杰效丰相较于功倍和迈丝,对棉花蓟马具有更高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为植保无人飞机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