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开花雷竹和未开花雷竹内源激素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ABA对促进雷竹开花起到了主要作用,而IAA和GA3对雷竹开花有拮抗作用;并且认为,为了抑制雷竹开花而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应施在雷竹的竹鞭部位较好。  相似文献   

2.
对浙江省临安市的开花雷竹林的花芽分化、开花征兆、开花林相、开花类型、花器官结构、小花开放及结实情况等开花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雷竹为零星开花竹种,开花类型复杂多样;雷竹花序属于典型的无限制花序或称假花序,基本单位为假小穗;雷竹结实率低。  相似文献   

3.
雷竹花期营养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雷竹的开花是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通过测定开花与不开花雷竹花前,花期,花后营养元素的含量动态变化,分析了雷竹开花与营养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延缓雷竹开花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影响雷竹开花的主要因素是与土壤条件,肥、水供应及人为经营措施有关系。通过及早砍除无叶开花竹,保留有叶开花竹,加强开花期的抚育管理、增施肥料等措施能延长雷竹营养生长、控制提早开花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对雷竹覆盖保护地栽培林地经营状况、竹林结构和土壤微生物调查表明:覆盖保护地栽培技术的干扰,导致竹林不能及时更新,立竹生长严重衰退,土壤微生物状况失调,影响了雷竹地下部分的生长环境;受母竹留养障碍和立竹生长衰退的影响,立竹结构严重失调,林分生长势显著下降,单位面积林分的叶面积指数较一般丰产竹林低10%左右,严重衰退林分要低50%以上,开花现象严重;地下结构状况恶化,总鞭长和幼壮鞭的比例明显下降,鞭芽绝对数量显著降低,仅为丰产竹林单位面积芽数的53%.这说明雷竹覆盖保护地竹林的持续生产力已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雷竹实生苗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竹是优良的笋用竹种,但近年来开花十分普遍,严重影响竹笋产量。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途径之一是培育雷竹实生苗并扩繁推广。在雷竹实生苗培育过程中发现植株间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差异显著。由于同工酶与形态特征、次生物质相比,是更为直接的基因产物,因此分析了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结果可见:雷竹子代与亲本比较有53%植株表现出条带数量差异,快带区差异最显著,相似系数不尽相同;实生苗过氧化物酶活性强度总趋势是:慢带>中间带>快带;实生苗过氧化物同工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可见植株间发生一定的基因表达上的差异,在生产中应选择优良无性系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7.
不同竹龄雷竹若干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竹龄雷竹的外围叶片为材料进行研究,1-2年生的雷竹生产同化物的能力明显强于3-5年生的雷竹,表现在1-2年生的雷竹比叶重较大,其净光合速率约为3-5年生雷竹的5倍,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也高于3-5年生的雷竹,虽然两者的叶绿素含量相差不大,但1-2年生雷竹的Cha/Chb比值较高,同时,分析了影响雷竹有机物同化能力的一此未免合生理指标。就不同竹龄雷竹的光合特性的差异对雷竹栽培技术的改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雷竹覆盖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详细介绍了雷竹覆盖的技术措施,分析了雷竹覆盖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雷竹覆盖是雷竹林获得优质丰产高效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雷竹新造林地进行套种黄豆、花生、地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雷竹+农作物混农模式对雷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雷竹+花生和雷竹+黄豆的混农套种模式对雷竹的出笋个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显著地提高了新竹的高生长。同时雷竹混农模式增加了经济效益,达到了以耕代抚,以短养长的目的,其中以雷竹+花生的混农模式效果最佳,比未套种的出笋个数增加675个.hm-2、新竹高生长增加90 cm、经济纯收入增加4 950元.hm-2。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雷竹资源的分布概况和利用现状,对雷竹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思路,以期提高雷竹在我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与白桦成花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有花史白桦大树与无花史白桦幼树的4种内源激素脱落酸(ABA)、细胞分裂素(iPA)、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其与白桦成花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白桦有花史大树与无花史幼树的4种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明显不同。在雌、雄花芽的生理发端期,有花史大树的IAA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而高含量的ABA和iPA含量的逐渐降低以及GA3含量的逐渐升高可能有利于白桦成花。  相似文献   

12.
雷竹开花期内源激素、氨基酸和营养成分含量变化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竹类植物开花较罕见 ,对其开花的原因也有不同的学说 ,如病理学说、营养学说、周期学说、个体变异和突变学说、气候学说等 (毛高喜等 ,1996 ;周芳纯 ,1998) ,但有学者认为内源激素对植物的开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王锋 ,1990 ;梁武元等 ,1986 ;王白坡等 ,1999;马国华等 ,1995 ;王彦清等 ,1998;陆军等 ,1993)。根据植物生长习性 ,开花植物有 2种不同衰老方式。其中一类是一生中只开一次花 ,即在开花结实后整株植株就衰老死亡 ,这类植物称为单稔植物 ,竹类植物就属于这一类植物。植物内源激素是体内十分重要的活性物质 ,它参与并调整植物的新陈…  相似文献   

13.
以4年生光皮树嫁接苗为材料,在研究花芽分化过程中解剖学特征的基础上,测定同品系、同龄的光皮树叶内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核苷素(ZR)、脱落酸(ABA)等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其成花过程中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与成花的关系。结果表明:光皮树花芽分化过程可划分为5个时期:花芽未分化期、花序分化期、花萼分化期、花瓣分化期和雌、雄蕊分化期,其中花序分化期还可分为分化前期和分化后期;在花芽分化阶段,IAA、GA3含量保持稳定的相对较低水平,ABA含量高且变化幅度较大,ZR含量相对较低,但随着花的形成含量逐渐升高;高水平的ABA/IAA有利于花芽的形态分化,低水平的ZR/GA3有利于花芽孕育。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均影响光皮树的成花过程。  相似文献   

14.
蓖麻叶片内源激素变化对主花序开花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蓖麻叶片中的内源激素对其主花序开花结实的影响情况,以蓖麻良种湘蓖1号为试验材料,测定了蓖麻主花序不同发育时期叶片中内源激素IAA、ABA、GA_3、ZR的含量,分析了主花序不同发育时期叶片中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主花序开花结实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IAA含量与雌花序长、雌花序比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ABA含量与雌花序长、果穗长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含油率间呈显著负相关;GA_3含量与果穗长呈正相关,ABA/IAA与雌花序长呈显著正相关,而ABA/(IAA+GA_3+ZR)与千粒质量和含油率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这一分析结果说明,内源激素ABA和IAA的含量及ABA/IAA的平衡状态对主花序花性分化均起重要作用,GA_3和ABA的含量及ABA/(IAA+GA_3+ZR)的平衡状态主要影响主花序的结实,文中建议,在蓖麻生产过程中应当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扁桃生殖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阐述了近年来扁桃生殖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新进展,就扁桃的花芽分化、开花授粉、坐果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今后进行扁桃生殖生物学特性研究提出了针对开花坐果特性,进行现有优良品种的区域化研究、加快不同品种生殖特性遗传分析研究、扁桃花芽分化过程中酶代谢规律及其外源激素和药物对其花芽分化的影响的研究、不同品种花粉性状及其授粉结实特性筛选各地适宜的授粉昆虫的研究、受精生理学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草果花期喷施激素对其坐果率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草果花期分别采用NAA(50 mg/L)、2,4-D(20 mg/L)、GA(100 mg/L)、6-BA(100 mg/L)、爱多收(水剂,0.67 mL/L)、矮壮素(水剂,670 mL/L)、芸苔素(2000 mg/L)和2,4-D钠盐(250 mg/L)喷施,以清水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激素处理对草果坐果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激素(含对照)对坐果率、单果重、单花序轴产量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影响,草果花期喷施激素后坐果率、单花序轴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都高于对照;(2)喷施2,4-D、2,4-D钠盐、6-BA和矮壮素后单位面积产量达4909.05 kg/hm2、4723.20 kg/hm2、4127.40 kg/hm2和4038.30 kg/hm2,分别比对照(239.25 kg/hm2)提高了1951.74%、1874.03%、1625.04%和1 587.78%,其中喷施2,4-D为生产中提高草果产量的最适激素。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生长阶段的长林53品系油茶,采用L27(313)正交试验设计,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TK)和芸苔素内酯(BRs),研究植物激素对油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IAA是影响产量和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关键因子,GA是影响叶片钾含量的关键因子,IAA与GA交互作用是影响籽出仁率和仁出油率的关键因子,影响花提前开放的关键因子是GA和CTK互作,IAA、GA和CTK互作是影响干物质积累的关键因子,IAA和BRs是影响叶片磷的关键因子,CTK和BRs互作是影响叶片含氮关键因子;②在5月和10月喷施10 mg/L IAA、10 mg/L GA、10 mg/L CTK和0.001 mg/L BRs,长林53号油茶最早开花;5月和9月喷施10 mg/L IAA、0.1 mg/L GA、0.1 mg/L CTK和0.001mg/L BRs,叶片SPAD值最高;5月和9月喷施0.1 mg/L IAA、0.1 mg/L GA、10 mg/L CTK和0.001 mg/L BRs,有最高的干物质积累;5月和10月喷施1 mg/L IAA、1 mg/L GA、10 mg/L CTK和0.0...  相似文献   

18.
山核桃保花保果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黎章矩  钱光林 《林业科学》1993,29(4):360-365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名贵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浙江省临安县是山核桃重点产区,有面积约1.27ha,大年产5000-6000t,产值5000多万元。但由于管理粗放,加上花期常遇低温多雨天气,座果率普遍很低。大小年极明显,据对临安县14年产量统计,年变异系数达53.3-92.2%。为了提高座果率和现有林产量,近年来我们在产区进行了人工辅助授粉、施肥、外源激素应用以及农业技术措施以提高座果率的试验研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用材林高世代种子园建园材料选择时,最初重点考虑的是其速生性,而对优树的开花物候关注较少。在高世代种子园营建时,无性系的配置常根据其种源在大范围内考虑其开花物候的遗传因素,但即使是小范围内相同种源的无性系,其开花物候也不可能绝对同步。因此,了解种子园无性系的开花物候,可为种子园的集约经营、产量预测、种子遗传品质调控等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2013年,在桂阳县苗圃马尾松二代种子园Ⅰ大区、Ⅴ大区分别随机选取不同类型的无性系10个和25个,对其开花物候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的雌、雄球花花期起止日期和持续时间均有差异,但无性系间雌、雄球花花期值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35个无性系总体雌、雄球花花期具有一定的同步性;35个无性系雌、雄球花的初花期基本同步,雌、雄球花的盛花期和末花期同步。株间花期差异相对于无性间要大,但雄球花花期较早的植株,其雌球花花期也较早,同一株建园亲本的雌、雄球花花期有一定的同步性。除雌球花的末花期与雄球花的初花期呈微弱负相关外,雌、雄球花的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间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各花期的相关性呈现初花期和盛花期的相关盛花期和末花期的相关初花期和末花期的相关,雌球花初花期与雄球花初花期的相关系数最大。坡位对母树的花期有极显著影响,生长在不同坡位的植株,其雌、雄球花花期值差异明显,其大小均为上坡中坡下坡。坡位对花期影响最大的是雌球花的初花期,其次是雄球花的初花期、雌球花的盛花期、雄球花的盛花期,而对雌、雄球花的末花期影响最小。偏北产地无性系的花期相对较早,不同的无性系类型,其雄球花的盛花期和雌球花的初花期的差异显著;雄球花的初花期、末花期以及雌球花的盛花期和末花期差异均不显著。不同的年份,雌、雄球花花期的早晚差异很大,2012年最早初花期较2013年最早初花期早25 d。[结论]桂阳马尾松二代种子园35个无性系总体雌、雄球花花期具有较好的同步性;从开花物候方面考虑,该种子园建园材料选择较合理,对种子园种子产量和遗传品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