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业专家系统在作物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概述了国内外农业专家系统研究的进展,介绍了农业专家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分析了农业专家系统在作物栽培上的应用,指出了作物栽培专家系统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深化作物栽培学科研究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作物栽培学科近年来的发展动态,包括作物栽培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和水肥调控技术、土壤耕作技术、节水灌溉与施肥技术等作物栽培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等。分析了现代生物技术在作物栽培学科发展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应用现状和技术条件分析,提出生物技术在作物栽培学科上应用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温室计算机分布自动控制系统开发,温室环境自动监控,温室的自动控制设计及实现,基于农作物生长特征的作物栽培专家系统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等研究,均取得较好的结果。随着智能控制技术不断发展,如何使这项技术操作系统在温室环境调控中应用,这需要一定的力量进一步研究并整合成高产、优质模型及专家系统,从而达到智能化应用水平,使设施农业生产迈上一个新台阶。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和要求,首先急待解决以下问题:■农业部、科技部应将设施农业、园区智能化、专家系统等列为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增加必要的设备和运转资金,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将设施农业…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其作物栽培科学也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从作物栽培科学具有的特点出发,分析了作物栽培科学的作用,还对作物栽培科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提高作物生产技术。而作物栽培科学的研究与应用,有利于提高作物的生产率与质量,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文章阐述了作物栽培科学的特点及其与作物生产的关系,研究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展望了作物栽培学的发展趋势,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一种有效地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形势下,我国多数农业高等院校农学专业"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已经明显滞后于农业发展的要求。"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应用学科,其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基于"作物栽培学"课程的特点,分析"作物栽培学"课程改革与创新需要把握的三个"统一",提出了当前"作物栽培学"课程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我国新时期作物栽培学科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对策,以及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的优化设计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作物栽培技术是我国农业生产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农业生产中实行作物栽培技术的必要性,其次,简要阐述了作物栽培技术的特点,最后重点探析了作物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作物栽培学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作物栽培学是农业科学的前沿科学之一,在解决我国农产品的安全供给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20世纪我国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历程与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展望21世纪作物栽培学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提出了作物栽培学在新时期创新与加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作物栽培学与新兴学科领域的交叉与融合,作物栽培管理正从传统的模式化和规范化,向着定量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作物精确栽培技术即是将系统科学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作物栽培学,并对作物栽培学所涉及的对象和过程进行数字化设计、信息化感知、动态化模拟,从而实现作物栽培管理的定量化与精确化。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基本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作物精确栽培技术体系,重点在作物栽培方案的定量设计、作物生长指标的光谱监测、作物生产力的模拟预测三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并在试验示范中实现了基于生产因子的作物栽培管理方案优化设计、基于光谱信息的作物生长指标监测诊断、基于生长过程的作物产量品质预测预报。作物精确栽培技术的未来发展将需要深入推进作物栽培学与模拟技术、传感技术、决策技术等的交叉融合,完善适用于单点到区域不同尺度的作物栽培方案精确设计、作物生长状况精确诊断、作物生产力精确预测等关键技术,加强作物精确栽培技术软件系统和硬件产品的开发应用与示范推广,从而促进现代作物栽培管理不断向着智慧化方向迈进。作物精确栽培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将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加快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改进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我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建立品种审定专家库;根据生态环境明确品种适宜种植区域;根据市场需求修改品种审定标准;根据社会发展及时撤销不适宜品种审定;完善监管机制及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2.
曹恒  张茜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348-10351
根据中文信息处理的理论分析和当前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现状,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研究了农作物垂直搜索引擎的总体设计过程,设计过程重点论述了需求分析、功能规划和总结结构,其中详细介绍了信息采集、信息过滤和正文提取等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流程。通过该搜索引擎不仅能够更加直观地找到需要了解的知识,而且数据的结构化处理、分类整理与知识库的建立,可为今后的专家系统与农作物种植决策支持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樊同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886-13887
结合我国辣椒的种植情况和开发专家系统的必要性,利用.NET开发技术,构建基于Internet的辣椒种植专家系统,并对其体系结构和功能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贵州山区复杂生态条件下农作物生产知识进行分析 ,提出“平台—框架—应用系统”的作物专家系统开发技术路线。其中对知识模型的建立、应用框架的开发设计和系统集成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其技术思想对在相应的生态条件下开发作物专家系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汉中平坝区种植制度演变规律的研究,指出种植业和畜牧业不配套是目前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在实际调查和试验研究基础上,确定水田以引入“西引二号”饲料大麦,水旱地以开展间作套种为主的种植制度改革途径,并用线性规划方法对种植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结构调整,保证了当地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面积的稳定和产量的提高,可基本解决因畜牧业发展而导致饲料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旱地作物免耕垄作土壤供肥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抑制山地红壤肥力退化,提高旱地作物产量,以传统翻耕垄作法为对照,3a定位试验研究了高原旱地作物免耕垄作下的土壤供肥性能及其产量.结果表明:在冬春季节干旱少雨的高原气候区,传统翻耕垄作法旱地冬小麦早衰突出,产量低,而免耕垄作对提高旱地红壤的保水肥能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旱地作物产量及抑制旱地红壤磷素固定和氮素养分淋失的作用最为明显,是高原红壤区旱作农业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及混合模式的生态农业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上海市崇明岛前卫村生态农业的特点,通过引入混合模式(整合C/S、B/S及其它模式)及利用Internet和Intranet,研究循环农业及生态资源管理信息流程,为用户提供生态农业空间、属性信息的接口,实现生态农业生产过程数字化控制,开发农药肥料施用专家系统.该系统能提高管理的科学性以及促进农业信息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runoff forecasting, an uncertain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UMLR) model i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The proposed model avoids the transfer of random error generated in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to the dependent variable, as this affects prediction accuracy. On this basis, an inexact two-stage stochastic programming (ITSP) model is used for crop planting structure optimization (CPSO) with the inputs that are interval flow values under different probabilities obtained from the UMLR model. The developed system, in which the UMLR model for runoff forecasting and the ITSP model for crop planting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re integrated, is applied to a real case study. The aim of the developed system is to optimize crops planting area with limited available water resources base on the downstream runoff forecasting in order to obtain the maximum system benefit in the future. The solution obtained can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and suitability of the developed system, and help decision makers to identify reasonable crop planting structure under multiple uncertainties.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西藏主要农区的种植制度现状,阐述了与西藏种植制度密切相关的光、热、水、土农业资源状况。通过分析全区不同时期种植指数,粮、经、饲作物结构,单产,总产,种植方式和轮作体制,以及拉萨、山南、日喀则等河谷农区的种植情况,概括和总结出目前西藏主要农区:(1)作物布局不尽合理;(2)多熟种植制的发展缓慢;(3)种植体制模式单一。并初步提出了今后西藏种植制度改革和发展方向:(1)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是合理规划农业大区的种植制度;(2)在适宜的农区有目的地发展多熟种植制是合理利用剩余农业资源的有效措施;(3)把草田轮作纳入种植体制中是农牧结合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