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黄淮海平原农区的林业经过长期曲折的道路,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政府决心把这一地区的林业建设再推向一个新阶段。随着林业的发展,平原农区的林业经营方针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目前,对于平原农区的林业经营方针问题看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的有两种,一为农区林业主要是防护林种,其经营方  相似文献   

2.
应用产权理论 管理好平原农区的森林资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平原林业用地多为“四旁” (住宅、村、道路、河川旁 )荒废地。从人民公社化以后到农村改革 ,这些林业用地都是集体的“共有资源” ,被农民称为“鸡叨地、猪啃地”。新中国建国后 50多年来 ,特别是农村改革 2 0多年来 ,平原农区林业用地及林木产权问题的解决 ,保证了平原农区乡、镇木材市场较好地运行。从平原林业再生产来看 ,平原农区林业用地及林木产权制度的建立 ,是平原农区木材市场得以正常运行的保证。本文通过对平原农区林业发展历史过程的描述、分析 ,论证了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的产权制度的改革 ,即把林业用土地的使用权和林权交给农民所有、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按照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是平原农区林业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平原林业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证明了林木产权制度的重要性。今后平原农区林业深化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全面、正确地贯彻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继续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的产权制度的改革 ,稳定和完善平原农区农民关于林业用地使用权及林木所有权制度。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为农业的综合开发创造了良好条件,也给发展农区林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林业生产在平原农区产业结构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作为大自然的“卫土”和“保姆”为改善农区生态环境,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缓解地方木材供需矛盾,致富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和部门对发展农区林业日趋重视,认识逐步深化,对于发展农区林业的理论探索和研究、科研成果、专题研讨,也经常出现于各种报刊和专业杂志或各类会议中,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分肯定了农区林业的地位和作用。这里,仅根据平原农区林业结构的分布特点,探索在农业综合开发中的林业发展方向问题。 1 农区林业的基本特征及构成因素 所谓农区林业,实际上是一种建立在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平原地区进行林业生产活动的特有形式。  相似文献   

4.
论平原林业     
平原林业,亦可称谓平原农区林业(下同)。它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建国初期的五十年代,平原林业主要是“四旁植树”的形式,六十年代形成了第一个高潮。进入七十年代,由于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主要是桐粮间作)的发展,平原林业开始由“四旁植树”迅速地转向“平原绿化”。经过八十年代的奋斗与实践,我们开始掌握了平原农区林业发展的规律,并初步把握了它发展的方向、路  相似文献   

5.
山东平原农区的林业建设,经历了五十年代的“四旁植树”;六十年代的“封沙造林”;七十年代的“农田林网”和八十年代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几个主要发展阶段。回顾40年的历程,经验十分丰富,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突破。对平原林业的众多问题,笔者感到很有必要加以精心总结,深入地探讨。鉴于此,本文仅根据德州地区的实践以及我们所掌握的有关资料,对平原农区林业发展的理论指导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发展“一优两高”林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吴和平(安徽太湖县林业局,太湖,246400)发展高效林业,内涵丰富,任务繁重。我们结合实践,谈谈在发展“一优两高”林业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要正确全面理解“一优两高”林业的概念山区广大干群对“一优两高”林业,其理...  相似文献   

7.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林业部要求,结合我省实际,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完善平原绿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完善农田林网为重点,点、片、网、带相结合,建设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坚持“一优双高”的方向,加快调整平原林业结构,建立比较发达的平原农区林业产业体系;走以集体管理为主的路子,以法治林,科学经营,促进平原林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高度统一。具体工作重点是:  相似文献   

8.
浅议平原农区林业的基本特点与经营策略李国钊(徐州市多种经营管理局,221003)在平原农区植树造林,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以林促农,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是平原农区林业的基本目标之一。在以农产品生产为主的平原农区发展林业,除了具有林业生产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外...  相似文献   

9.
平原林业是整个林业事业的一部分。平原林业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建国前,平原几近无树景观,没有“平原林业”这个概念。建国后到80年代,我们摸索出了以带、网、片、点相结合为特征的平原绿化体系,即平原农区综合防护林体系。山东省的平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3,平原林业在全省林业建设中,在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研究平原林业的战略地位,对加快全省造林步伐,增强木材自给能力,进一步改善平原农区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10.
我市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市),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8.1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7.7%。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是振兴建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一优两高”林业的主战场。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就如何加快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一优两高”林业,进行专题调查与研讨。本文从我市林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自身规律的分析入手,论述了加快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建设“一优两高”林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注,确定了建设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且建设“一优两高”林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1调整林…  相似文献   

11.
作者根据40年来德州地区林业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提出平原农区发展林业的指导思想主要是防护农田,农区林业只能在护农的过程中求得发展壮大;发展平原农区林业的出路是挖掘农区土地的潜力,充分利用农作物难以利用的土地;平原农区林业发展的目标是高效益,首先要有较高的防护农田的生态效益,在此基础上争取较高的经济效益。总之,平原农区林业是护农、挖潜、高效型的林业。  相似文献   

12.
石首市是湖北省平原林业重点县市之一。如何进行平原农区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还是一项新的课题。编制平原农区县级森林经营方案,是进行科学经营平原森林,实现绿林常在,永续利用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编制科学、实用、可行的具有平原林业特点的森林经营方案,对森林实行集约经营,为平原森林在多层次上发挥其多种效益,以促进当地农、林、牧、副业的发展,这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河南省平原农区生态屏障不同类型区及各区发展方向,提出林业生态屏障建设布局。在统一布局的基础上,分别给出各区不同的树种配置主要模式,为河南省平原农区林业生态屏障建设指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7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的平原林业建设跨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并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林业的发展,为农牧业生产创造了优良的生态条件,使农田(牧场)小气候向着有利于农(牧)作物生长的方向转化,提高了农(牧)业生产力。为了解决平原林业与农(牧)业发展争夺土地的矛盾,农区广大群众和科技人员进行了多方面探索与尝试,通过合理安排农、林、牧业的时间顺序与空间结构,实行多林种复合,多产业结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复种指数,进而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建立了农村生态经济的“雏型”。同时,平原林业的振兴,为林业科研推广工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在广大农村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服务网络,一些地方实现了农、林、牧科研、推广一体化,农村经济水平明显提高。经过十多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平原林业已经成为我国林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资源量的迅速增长使林业成为平原农区不可忽视的基础产业之一。更因为平原林业兴  相似文献   

15.
1977至1980年连续四年中央召开了华北、中原平原绿化现场会,1983和1986年又召开第五和第六次平原绿化会议,目的在于引导和敦促这两大平原的林业建设和发展。第六次平原绿化现场会,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之后,突出地提到了两个问题,一是对平原林业的认识问题,二是探讨发展平原林业的正确道路。 林业工作者历来反对普遍倡导高熵技术,尤其在平原农区,农、林、牧、副、渔以至水利部门,都不宜单纯强调本专业过高的系统状态程度,而排除其它事业的存在和发展。农林之间、林牧之间、林水之间,各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其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当前引起争论的“环境问题”,正是由于这种矛盾激化的结果。否定相互间矛盾的存在,只能是强调某一方面而压制另一方面。承认矛盾、解决矛盾;区别情况、分清主次;各有侧重、协调发展,以充分发挥不同生物的边缘效应,才能促进各业生产,进而达到不断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近年来,新农业生产结构以至“生态农业” 的提出;平原绿化以至“综合防护林体系”的建立,其生态经济目标是一致的,不应事先相互排挤,事后相互争功。过去的农林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不平衡。今后河北平原林业能否有突破性的发展?如何认识林业在平原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林业资源、土地、交通等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平原农区现代林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平原农区现代林业建设的基本框架与内容。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生态为先——市场取向——区域特色”三元立交林业技术经营体系的内容,特点是在既定的资源条件下能够根据区位交通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瞄准市场容量、走势来找区位发展的切入点,再通过技术把生态环境意识、市场法规意识灌输于经营中,并制定相应的运行模式和运行图。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围山转”模式、实施生态建设的拉动模式、借助林业工程的项目带动模式、延伸主导产业链的黄土丘陵模式及依托林网发展林果业的平原农区模式等5种经营模式,并对各模式经济效益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李淑芳 《河南林业科技》2002,22(1):37-39,43
1 平原农区特色林果业的概念所谓特色林果业 ,即在生产定位、栽培模式、经营方略及产品质量与用向等方面 ,有其一至几项特色。归纳起来应具备“适、新、早、优、高”5个特点。“适” 首先要适应国内外的新形势 ;还要适合市场对产品的需求 ;又要适宜于当地的实际。“新” 一是要理清新思路 ,制定新的政策和措施 ;二是引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农资产品和新的栽培模式与经营方法 ,创出林果业发展的新途径。“早” 一要早认识、早决策、快行动 ;二要突出“四早” ,即重点发展早果性树种及早熟品种 ,实行促早栽培 ,早建基地成规模 ;三…  相似文献   

19.
河南平原面积93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55.7%,拥有2/3的人口和70%的耕地。建国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河南平原林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河南林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善平原农区生态环境条件、缓解木材供需矛盾、提高经济收入等做出了巨大贡献c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河南平原林业的发展遇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部分县(市)出现了绿化滑坡现象。可持续林业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应是河南平原林业发展的必然决择。1对可持续林业的认识持续林业所蕴含的、为世界林业发…  相似文献   

20.
加强平原农区综合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促进平原林业发展,确保平原生态安全的基础。菏泽是建设平原防护林体系较好的市之一,总结分析其发展经验,研究探讨其发展对策,对巩固发展平原农区综合防护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