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河套平原碱蓬种群空间布局特征与土壤微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河套平原盐碱荒地碱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采样和室内分析,探讨河套平原碱蓬野生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其土壤微域特征,以及土壤水盐等环境条件对碱蓬群落格局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套平原碱蓬野生种群主要呈聚集分布格局。碱蓬群落的盖度与根区土壤水分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根区土壤盐分含量显著负相关,与根区土壤中K~+、Na~+的含量显著负相关,说明河套平原碱蓬群落的分布主要受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盐分含量的双重影响,各离子中以钾、钠离子影响最为显著。碱蓬群落对降低土壤含盐量有一定作用,对根区土壤中SO_4~(2-)、Na~+降低最多,K~+降低最少,也会降低根区土壤pH值。土壤环境与碱蓬群落相互影响,盐碱程度影响碱蓬群落的盖度,碱蓬作为耐盐碱植物对盐碱地土壤含盐量有良好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磷营养供应比例对盐地碱蓬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优势物种盐地碱蓬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控制试验,设置3个氮磷供应比例(5:1、15:1和45:1),研究氮磷供应比例变化对盐地碱蓬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未施肥处理,不同氮磷供应比例下盐地碱蓬株高、基径均有所增加。氮磷添加促进了其生物量的积累,以低供应比例下盐地碱蓬生物量增加最为显著。相对于氮供应量的增加,磷供应量增加对盐地碱蓬生物量的提高效果更为显著,表明该区限制盐地碱蓬生长的因子可能为磷元素。  相似文献   

3.
运用双向指示种TWINSPAN分析方法将黄河三角洲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湿地植物群落划分为4个群落类型,分别是柽柳-翅碱蓬-青蒿-补血草-碱蓬群落(Tamarix chinensis Lour-Suaeda heteroptera-Herba Artemisiae Annuae-Limoninum bicolor Bunge-Suaeda glauca Bunge community)、柽柳-翅碱蓬-芦苇群落(Tamarix chinensis Lour-Suaeda heteroptera-Phragmites communis(L.) Trin community)、芦苇-罗布麻-苣荬菜-翅碱蓬-柽柳群落(Phrag-mites communis(L.)Trin-Apocyman venetum-Sonchus brachyotus-Suaeda heteroptera-Tamarix chinensis Lour community)和芦苇-香蒲-狐尾藻群落(Phragmites communis(L.) Trin-Lepiironia rticulate(Retz) Domin-Myriophyllum spicatumcommunity)。通过分析了解了影响芦苇湿地植被分布的关键因子,确定了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的主要环境梯度是水位和土壤盐分、Na+、K+、Cl-。根据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确定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盐分的主要构成形式是NaCl、KCl,并指出引水提高水深可以显著降低土壤盐分。  相似文献   

4.
通过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结合TWINASPAN分类和DCA排序,研究北京首云铁矿自然恢复植物群落的主要物种的生态位的梯度变化,以及这些种的生态关系。利用调查数据筛选出9个主要种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恢复群落中荆条的生态位宽度最大。比较不同种对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得出,种群生态位宽度越宽,与其他种群生态位重叠的机会就越大。TWINASPAN分类结合DCA排序对主要种群的生态位重叠进行分析,可以很好地反映种的生态关系,以及以这些种为优势种的群落的结构梯度和环境梯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3.5%的Na Cl溶液分别对碱蓬、三七景天和星星草等3种植物进行浇灌,研究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其植株和土壤中离子含量、生物量、土壤p H值、全盐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盐胁迫环境下,3种植物均表现出很强的耐盐性,碱篷植株体内可聚集大量的Cl-和Na+,但是,在碱蓬生长的土壤中含有很高的交换性钠含量,因其不断进入土壤胶体,从而加重了土壤碱性化程度;三七景天在生长过程中可有效降低土壤中的全盐量及交换性钠离子含量,对降低土壤盐碱性具有较好的作用;星星草通过迅速增加其体内可溶性糖含量来降低其渗透势,缓解体内盐分浓度,以抗盐胁迫环境,且能积累较高的干物质,保持相对稳定的含水率。因此,这3种植物都是较好的耐盐植物,可用以进行耐盐植物资源的开发和选育。  相似文献   

6.
新疆盐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全面调查和样方调查的方法,研究新疆盐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新疆盐生植物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约305种15变种7亚种.分布的一般规律为北疆多于南疆,集中分布于各种山前冲、洪积扇扇缘的地下水溢出带、河流两岸的绿洲外侧和沙漠边缘;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受土壤含盐量的制约,物种丰富度及β多样性和土壤含盐量的关系呈二次抛物线型.土壤含盐量在4%左右时盐生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盐生灌木、半灌木和1年生盐生草本植物种类最多,含盐量超过5%~6%时,随含盐量的增加物种丰富度和β多样性呈直线下降,含盐量超过12%时,物种多样性最低,1年生草本植物基本不存在,仅可见到2~4种盐生灌木或半灌木.随土壤含盐量变化,群落中不同生活型植物所占比重有不同的变化趋势,1年生草本植物比重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灌木半灌木植物比重则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对几种盐生植被建群种或优势种生态分布特点的研究表明:12种高分布频率盐生植物的耐盐能力和对盐分的适应幅度有很大差异.柽柳、盐穗木、白刺可广泛分布于0.2%~27.0%的盐分范围内,并形成优势群落,盐节木很少见于轻度盐渍化环境,主要分布于含盐量2%以上的重度盐渍化环境,芦苇可分布于含盐量17%以下的生境,盐爪爪、骆驼刺常见于含盐量8%以下的生境,黑果枸杞和花花柴则常见于含盐量6%以下的生境,碱蓬、猪毛菜仅见于含盐量8%以下的生境,琵琶柴一般生长于4%以下的土壤中.在各种植物分布的盐分区间内,柽柳、盐穗木、盐节木、骆驼刺和花花柴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分布频率直线增加,白刺、芦苇、盐爪爪、黑果枸杞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分布频率呈抛物线型变化,其中白刺、芦苇在土壤含盐量10%左右分布频率最高,盐爪爪则在4%含盐量附近分布频率最大,而碱蓬、猪毛菜、琵琶柴则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分布频率呈直线降低.结合野外调查观察结果,对新疆盐生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过程进行了设想,提出新疆盐生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过程实质上就是土壤盐分和水分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或降低.  相似文献   

7.
更新生态位及物种共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兴富  曹敏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4):248-252,269
更新生态位是一个新成熟个体成功代替另一个成熟个体所要求的可能生态位,是植物群落中物种共存的潜在机制和影响物种共存的关键因子;物种间能有效地分配生物和非生物资源而实现物种在时间和空间异质性的生境中共存;更新生态位分化表现为群落中共存物种间在较小时空尺度上的多种权衡;虽然共存物种间和种内个体竞争是森林群落物种共存的基本机制,但竞争和更新生态位分化并不矛盾,二者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相互作用共同实现物种共存。  相似文献   

8.
青海云杉群落植物种群生态位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土壤水分、海拔2个资源位、7个资源水平,采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计测公式,定量计测了祁连山青海云杉群落主要优势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值。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资源位对物种生态位宽度的影响大于海拔变化对物种生态位宽度的影响;群落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具有较宽的生态位,群落优势种平均生态位宽度为0.958 6~0.203 2,很好地表征了物种的生态适应性和分布的幅度;在土壤含水率、海拔资源位上,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发生的种对分别占90.72%、86.72%,表明植物种在土壤含水率资源位上存在着潜在的竞争。这种结果与生态位宽度的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辽宁泥质海岸植物群落与土壤的关系及其在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泥质海岸盐,碱生植被与土壤盐分,有机质等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有机质,pH值,地下水位决定植物群落类型,空间分布及演替情况,生长成片翅碱蓬或碱蒿,稀疏的白刺,碱蓬群落,指示土壤含盐量在1.0%以上,不经改造不能造林,獐毛,茵陈蒿,补血草群落土壤含盐量为0.65%左右,可直接栽柽柳枸杞,沙枣,修白田可栽群众杨,109柳等,白茅,罗布麻,狗尾草群落土壤含盐量0.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湿地群落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群落样地作为资源状态,用Levins、Shannon-wiener和Pianka的生态位公式,对黄河三角洲的17个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芦苇、萝肇、碱蓬、野大豆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BL值依次为0.762、0.536、0.533和0.454;B(sw)i值依次为0.827、0.722、O.720和0.661。(2)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8的物种有:碱蓬和柽柳(O.925),香蒲和获(O.899),碱蓬和狗尾草(0.879)。生态位宽的物种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并不一定高。  相似文献   

11.
辽宁泥质海岸植物群落与土壤的关系及其在造林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辽宁泥质海岸盐、碱生植被与土壤盐分、有机质等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有机质、pH值、地下水位决定植物群落类型、空间分布及演替情况。生长成片翅碱蓬或碱蒿、稀疏的白刺、碱蓬群落,指示土壤含盐量在1.0%以上,不经改造不能造林。獐毛、茵陈蒿、补血草群落土壤含盐量0.65%左右,可直接栽柽柳、枸杞、沙枣,修台田可栽群众杨、109柳等。白茅、罗布麻、狗尾草群落土壤含盐量0.1%~0.3%,可直接用于造林。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不同潮位红树林群落结构及动态规律,本文对雷州半岛徐闻官曹红树林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年龄结构和多样性等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离岸高潮位和和中潮位均为白骨壤+红海榄群落,低潮位为白骨壤群落,反映随潮位的降低,群落物种数逐渐减少,白骨壤种群在各潮位均为优势种,具较宽生态位,而次优势种群红海榄则只分布于中高潮位,生态位相对较窄.白骨壤和红海榄在所出现的潮位中,其幼苗和苗木均较多,年龄结构均属于增长型.各群落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D)、Shannon(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大小顺序关系均为中潮位的白骨壤+红海榄群落>高潮位的白骨壤+红海榄>低潮位的白骨壤群落.隐含着高潮位物种竞争剧烈,均匀度较小,中潮位物种关系稳定,均匀度较大,低潮位物种受环境严重胁迫表现适生选择性.白骨壤和红海榄在所出现的潮位中,种群格局均属于集群分布,反映其典型的胎生红树特征.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演替规律及生态修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类型进行了划分,并详细介绍了各生态系统的分布和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研究区植物种群的演替过程为:盐质荒地——盐地碱蓬——柽柳——草地。这些种群大多数处在较低演替阶段,芦苇+柽柳种群和白茅+柽柳种群接近草地群落的演替阶段。湿地恢复结果表明,恢复区植被群落呈正向演替,湿地人工恢复具有可行性。研究对于黄河三角洲其他类型湿地的恢复及改善其生态功能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群落内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以及群落结构,利用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以20 m×20 m为基本测树单元,用物种重要值等作为基础指标,对东白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 hm2木荷Schima superb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统计,应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公式对群落内15个优势物种进行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计算。结果表明:(1)根据树种的重要值信息,木荷和马尾松在群落中占有显著优势,为该群落的主要建群种。(2)群落中木荷的生态位宽度明显大于其它物种,在维护群落结构和功能、创造群落内部环境等生态功能方面起到了决定作用,在资源轴上占据主要的生态位置,同时,马尾松、柯Lithocarpus glaber等主要优势乔木种群的生态宽度也较大,而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山槐Albizia kalkora等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反映出它们在资源位中的生态适应范围较窄,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弱。(3)从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来看,群落中各优势种对资源的利用相似程度较大,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在0.6以上的有5...  相似文献   

15.
仙湖苏铁Cycas fairylakea D.Y.Wang是深圳市唯一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附录一)》的物种,具有重要的科学、生态和观赏价值。深圳市梅林水库的仙湖苏铁群落是该物种现存最大的野生种群,因此研究深圳市梅林水库仙湖苏铁群落的生态位特征对制定仙湖苏铁野生种群的保护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应用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Levins生态位重叠以及生态响应速率计算公式对深圳市梅林水库仙湖苏铁群落主要种群的生态位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乔灌层中仙湖苏铁、假萍婆、银柴、九节在群落中的生态位宽度较大,草本层中九节、粗叶榕、仙湖苏铁、牛白藤的在群落中的生态位宽度较大,这些物种的资源利用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较强;2)仙湖苏铁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重叠现象较普遍,但总体上重叠程度偏低,种间竞争不激烈,群落结构处于稳定状态;3)仙湖苏铁在乔灌层和草本层中均呈发展趋势,优势地位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镉胁迫下不同硅肥浓度下盐地碱蓬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测量法、分光光度法、考马斯亮蓝法等对盐地碱蓬的株高与根长、鲜重和与干重、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碱蓬对重金属镉的胁迫下,加入范围在0.975 g/m~2浓度以内的硅肥铭,植物表现出适应这种重金属镉胁迫的状态,相应的生理反应;当超过0.975 g/m~2的硅肥浓度时,碱蓬将表现出无法继续适应状态,严重的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对植物造成伤害。本研究将为盐生植物修复和监测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以鄂西南地区珍稀植物鹅掌楸天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探究鄂西南地区鹅掌楸天然林群落主要优势树种的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特征;基于样地调查数据,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与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对群落中重要值排名前20的优势树种生态位与种间关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群落中鹅掌楸重要值最大,为14.38%,Shannon-Weaver生态位宽度与Levins生态位宽度也最大,分别为3.48和4.56,各物种重要值与生态位排序并不相同,群落整体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平均值为0.288,鹅掌楸与其他优势树种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平均值为0.413,说明该群落中鹅掌楸种群资源利用程度与宽度均较强,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且群落目前处于结构不稳定阶段,存在充足的资源环境,生物多样性发展潜力较大。群落总体联结性表现为不显著负联结,大部分物种之间独立性较强。各种对中相关性达到显著以上的极少,大多数种对之间联结性较弱,正负关联比均小于1,说明该群落目前可能存在较为频繁的物种更迭,且鹅掌楸种群与其它种群联结性均呈不显著或相互独立状态,在不考虑人为...  相似文献   

18.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陇山白皮松群落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小陇山林区白皮松群落中8个主要种群进行了生态位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值大小顺序依次为:白皮松、黄栌、狼牙刺、侧柏、秦岭海桐、野花椒、灰木紫宛、栓皮栎;白皮松种群为优势种群,黄栌、狼牙刺则为次优势种群,其余为常见种群或偶见种群;群落具有单优势种群并兼具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在0~0.16(Lih)和0~0.14(Lhi)之间波动,各种群对生境资源的分享充分,各物种间竞争较小,群落相对稳定。生态位相似比例在0.5以上的种对有12对,占42.9%。各种群对资源利用的相似程度较大,群落内的生境相对单一;白皮松种群与生态位宽度值高的种群对生境需求的相似性较大,而与生态位较窄的种群相似程度小。  相似文献   

19.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陇山白皮松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小陇山林区白皮松群落(Pinus bungeana Community)中8个主要种群及海拔梯度900~1 050 m综合为一维资源位,定量计算白皮松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比例指数值,分析群落各种群生态位的意义。结果表明,白皮松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值大小顺序为白皮松黄栌狼牙刺侧柏秦岭海桐野花椒灰木紫宛栓皮栎;白皮松为优势种群或者建群种,黄栌和狼牙刺为次优势种群;白皮松与生态位宽度值较大的种群有较大的相似性,与生态位窄的种群相似程度小;白皮松与其他树种生态位重叠较高,但互相间并不存在较剧烈的竞争;各树种可利用的资源位较充分,都能各自占据适宜的生态位而和谐共存,整个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0.
珍稀濒危植物五小叶槭(Acer pentaphyllum)仅分布于雅砻江中游干旱河谷地区,现今只在四川省雅江县、九龙县、康定市和木里县发现其分布点。本文对这4处五小叶槭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位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⑴由于五小叶槭群落地处雅砻江干旱河谷地区,其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不高。⑵五小叶槭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大,但与其它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并不高,说明它是干旱河谷区域的特化种。⑶群落中其它物种之间生态位重叠值普遍很高,显现出其它一些侵入物种组成杂乱,生态位分化水平低,物种间竞争激烈的状况。由此可见,五小叶槭致危的原因并不是来自于其它物种的直接竞争,而更多可能是由于其生态位特化后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