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鱼类鳃霉病目前发病较多,本文为了描述方便,把鱼类鳃霉病根据发病时个体大小和孵化的时间分成养成期鳃霉病和苗种期鳃霉病。因为对此病重视度不够、显微诊断不完善、苗种高发、治疗药物效果待提高等因素,此病将对我国鱼苗种产业和成鱼养殖产业带来大的困扰。一、鳃霉病的病原形态和流行病学1.病原形态鳃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疾病,主要病原是鳃霉。鱼类寄生的鳃霉,从菌丝的形态和寄生情况来看,有两种类型。寄生在草鱼鳃上的鳃霉,菌丝较粗直而少弯曲,分支很  相似文献   

2.
正鱼类鳃霉病目前发病较多,本文为了描述方便,把鱼类鳃霉病根据发病时个体大小和孵化的时间分成养成期鳃霉病和苗种期鳃霉病。此病将对我国鱼苗种产业和成鱼养殖产业带来大的困扰。一、鳃霉病的病原形态和致病机理鳃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疾病,主要病原是鳃霉。鱼类寄生的鳃霉,从菌丝的形态和寄生情况来看,有两种类型。寄生在草鱼鳃上的鳃霉,菌丝较粗直而少弯曲,分  相似文献   

3.
黎英  王文成 《科学养鱼》2023,(10):60-61
<正>草鱼水霉病又称为白毛病,其病原主要为水霉菌。该病一旦发生在鱼群中传播速率极快,可导致病鱼体表鳞片脱落,病变部位出现棉絮状白色菌丝,继而引起组织发炎等症状且死亡率高。指环虫是一种鱼养殖过程中十分常见的寄生虫。该病原主要寄生于鱼的鳃部,可导致病鱼消瘦、鳃丝分泌过多黏液而呼吸困难和继发感染其他病原,继而导致较高的死亡率,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引起鳗鱼烂鳃病的病源很多。因此,病源不同,防治方法也不相同,且常常多种病源共同危害,成为并发性感染(寄生虫、粘细菌和霉菌)。 一、病源:我国常见的烂鳃病病源有寄生虫、粘细菌和霉菌三大类型。 1、寄生虫引起的病源有: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三代虫、锚头鳋、杯体虫、两极虫等引起烂鳃病,主要寄生或附着在鳃上,刺激粘液增多,引起鳃组织的鳃丝红肿张大,有的吞食鳃上皮细胞,有的用齿环破坏鳃组织,影响鳃的呼吸功能。还有大量固着  相似文献   

5.
鳃霉病(Branchiomycosis)又称黑鳃病,近两年来辽宁省的沈阳、辽阳、营口等集约化养鱼区的鲶鱼、彭泽鲫广泛流行,发病率在 80%以上。2001年6月初仅辽阳沈旦镇就有30个鲶鱼养殖户带鱼前来诊治,彭泽鲫鱼鳃霉病更为普遍,给渔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下面将对此病做简要介绍。 [病原体]鳃霉(Branchiomyces SPP.),据Grimaldi认为属水霉目(Saprolegniales)真菌。 [镜下诊断]镜下观察,它的菌丝常弯曲成网状,较细而壁厚,分枝特别多,分枝菌丝由鳃耙、沿着鳃丝…  相似文献   

6.
<正> 2.3.2 烂鳃病 细菌性烂鳃病危害比较严重。鱼鳃是鱼类器官中与外界接触的最敏感区域,也是鱼类生存的最要害部位。发病鱼的呼吸器官遭到破坏后,不仅影响鱼的血液循环,破坏了供氧能力,随后是影响食欲和抗病能力,其严重性要大于细菌性皮肤病。2.3.2.1 病原 鱼类粘球菌。2.3.2.2 症状与诊断 肉眼观察,鳃丝腐  相似文献   

7.
水霉病又叫肤霉病、白毛病。它是一种真菌病,是由寄生性的冰霉菌感染造成的。鱼体上常见的寄生性水霉菌大约有六种,包括两科、五属,即水霉科中的水霉、绵霉、细囊霉和丝囊霉,以霉科中的腐毒等。 水霉广泛存在于水中,营腐生生活。在条件不适宜的情况下,水霉菌在水中以孢子的形式存在。 水霉菌不会寄生于健康的鱼体上。只有当遇到体表受伤的、体力衰弱的或其他紧迫(stress)的鱼时,水霉菌孢子才会在鱼的伤口处、体表上寄生,并开始萌发。由于水霉菌孢子很小,所以水霉菌孢子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什么异常。水霉菌的动孢…  相似文献   

8.
去年秋末,江苏省邳州市土山镇魏园村金鱼养殖基地暴发了大规模鳃霉和肤霉病,笔者选用二氧化氯+氨苄青霉素治疗这两种病,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一、养殖池的条件该基地占地面积150亩,养殖池为水泥池,池深0.4米,规格为4米×4米,平时水深为0.20~0.25米,每2~3天换水一次。二、病原和症状金鱼鳃霉和肤霉病发生于2002年10月初,初起,病鱼身上出现小白点,并逐渐扩大,继而出现棉絮状菌丝,部分鱼鳃边缘残缺,鳃丝边缘出现白点,病鱼行动缓慢,不摄食,并出现大批死鱼,镜检为水霉菌感染。三、治疗方法鱼病初起,基地技术人员采用了常规治…  相似文献   

9.
<正>一、发病情况2019年6月中旬,在重庆市荣昌区某草鱼养殖场发生草鱼患病死亡现象,主要症状表现为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常离群独游,打开鳃盖,发现鳃丝腐烂、鳃丝末端黏液较多,带有污泥和杂物碎屑(图见彩中插2),现场初步诊断为草鱼烂鳃病。在显微镜下观察病鱼体表发现有锚头鳋和较少量车轮虫寄生,鳃丝表面没发现寄生虫侵袭  相似文献   

10.
一、水霉病的发病条件与发生季节常见的水霉病是因捕捞、运输、转池操作时引起鱼体表受伤、鳞片脱落造成,水霉菌侵入伤口,向内外长出菌丝,分泌毒素,引起组织溃烂,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棉毛状菌丝。鱼体表被寄生虫咬伤,或因饲料中营养不良引起表皮溃烂,水霉菌随溃烂部位侵入,也可引起水霉病。水霉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其是早春和冬季,越冬鱼种、鱼卵、鱼苗易染此病。同属真菌病害的鳃霉病多发生在5~10月水质恶化、发臭的鱼塘,也可用成都芳草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的水霉净复合药防治。二、水霉净的使用方法:浸泡或泼洒1.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1.
邹新群 《内陆水产》2002,27(9):33-33
鱼类患病后,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但有些鱼病症状相似,如不能正确区别,就会失去治疗良机。现将几种容易混淆的鱼病区别方法介绍如下,供养鱼户参考。出血病与肠炎病两种病均主要危害当年的一龄草鱼种,病鱼肛门红肿,肠道充血呈鲜红色,但出血病由呼肠弧病毒引起,而肠炎病是由细菌引起的肠道充血发炎,严重的呈紫色,剖开肠道无食,有血脓,观察体表,鳍条被蛀蚀,腹部膨大,挤压有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鳃霉病与烂鳃病草鱼多患这两种病,病鱼头部乌黑,鳃瓣苍白。但鳃霉病病鱼的鳃丝肿大、发炎,而烂鳃病则出现鳃组织腐烂、崩溃,鳃丝…  相似文献   

12.
<正>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最早发现于1748年,William Arderon报道了英格兰一种名为斜齿鳊的淡水鱼感染水霉的情况,并绘制该病的病症图。后来,水霉病泛指由水霉科一些种属引起鱼及其卵病害的统称。由于水霉菌也能感染蛙类、龟鳖类等其他水生动物,如今水霉病这个概念的内涵广泛,感染对象包括大部分的经济水生动物。水霉病最主要的病原是水霉科的水霉和绵霉两个属,大多数水霉菌营腐生生活。水霉菌适应温度范围广  相似文献   

13.
鳗鱼疾病的发生、蔓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养鳗生产的发展。本文介绍鳗鱼的几种主要疾病的症状、流行危害及防治方法。1.水霉病该病是由于腐生性的水霉菌寄生在鳗鱼体表或鳃上而引起的疾病。亦有人认为是先感染赤鳍病,继发感染水霉病。症状:病鳗的体表,尤其是吻端、头部,有时在体侧、尾部等处寄生菌丝体,如覆盖一层灰白色棉絮状物。有的鳃部也寄生  相似文献   

14.
正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动物的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到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该病是由真菌寄生在水生动物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水生动物有什么异常症  相似文献   

15.
草鱼中华鱼蚤病的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草鱼中华鱼蚤病是由大中华鱼蚤寄生所引起的鳃病。虫体以其第二对触肢插入鳃组织而牢固地附着于寄主的鳃丝上。病鱼的血浆总蛋白含量和葡萄糖含量、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以及红细胞比积均低于健康草鱼;红细胞沉降率和白细胞数则高于健康草鱼;白细胞的血式也有明显变化。病鱼鳃上的粘液很多,鳃丝末端膨大成棒槌状,苍白而无血色。鳃组织的病变,主要为炎性水肿和呼吸上皮细胞、粘液细胞及间充质细胞增生,并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渗出。炎性水肿的发生使鳃小片的呼吸机能受到障碍和破坏;由细胞增生引起的鳃小片融合大大缩小了鳃的气体交换面积,因此当大中华鱼蚤大量寄生时,导致病鱼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产》2000,294(5)
每年的5-10月份的高水温期,特别是水中有机质突然增多,水质恶化的鳗池,容易发生鳃霉病。鳗额鳃霉病是由血鳃霉寄生于鳗闻鳃部微血管内引起的病害。患病的鳗阐外表几乎看不到特殊症状,打开鳃盖,可以看到鳃部糜烂缺损,常被误认为是烂鳃病,病重时鳃板大块缺损,有污点斑,鳃瓣失去正常的鲜红色,呈粉红色或苍白色,除鳃外,其他器官均无特殊病变,病鳗在水面无力缓游。鳃霉病的病情往往表现为急性型,开始发病时,发现少数鱼死亡,到第2-3天,突然出现大批死亡。诊断可取鳃组织制作压片镜检,若血管内含有菌丝(通常其内有较多的抱子…  相似文献   

17.
1出血为主的草鱼出血病与肠炎病共同症状 :患病鱼体色发黑 ,游动缓慢 ,对外界的剌激反应迟钝 ,食欲减退 ,以至完全不吃食。剖开腹部 ,可见肠壁充血发炎 ,肠腔内无食物。区别 :活检时出血病的肠壁弹性较好 ,肠腔内粘液较少 ,而肠炎病的肠壁弹性较差 ,肠腔内粘液较多 ,严重时腹腔内充满大量淡黄色液体。2鱼蚤病与细菌性烂鳃病共同症状 :患病鱼鳃上粘液增多 ,鳃丝肿胀 ,鳃的某些部位会出现灰白色或有小出血点。区别 :活检时如发现病鱼鳃上有如蛆一样的虫体可诊断为中华鱼蚤病 ;若肉眼观察不能确定 ,可通过镜检 ,镜检时如鳃上有寄生虫寄生即可诊…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产》2000,297(8)
一、草鱼的烂鳃病一般是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烂鳃病的主要症状是;解剖观察病鱼的鳃部,明显可见鳃片上有泥灰色、白色或蜡黄色的斑点,鳃片的表面,尤以鳃丝末端粘液很多,并常粘附着淤泥和杂物碎片,有时亦可看到瘀血和斑点沉积在鳃片上。严重患病病鱼的鳃盖片中央,表皮由于被鱼害粘球菌感染后腐蚀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故有“开天窗”之称。[诊断烂鳃病]1.组织病理观察,明显可见病鱼的鳃,特别是鳃丝、鳃小片由于粘球菌的侵袭而坏死、崩溃,往往不能辨认其细胞形态。呼吸上皮组织、呼吸上皮细胞及流经其间的红细胞均已坏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产》2000,298(9)
鳗鲡鳃霉病是由血鳃霉寄生于鳗鲡鳃部微血管内引起的病害。流行季节为每年5-10月的高水温期,特别是水中有机质突然增多,水质恶化时的鳗池,容易发生此病。患病鳗鲡外表几乎看不到特殊症状,打开鳃盖,可以看到鳃部糜烂、缺损,常被误认为是烂鳃病,病重时鳃板大块缺损,有污点斑,鳃瓣失去正常的鲜红色,呈粉红色或苍白色,除鳃外,其它器官均无特殊病变,病鳗在水面无力缓游,鳃霉病的病情往往表现为急性型,开始发病时,发现少数鱼死亡,到第2-3天,突然出现大批死亡。 [病理过程]鳃霉通过菌丝产生大量孢子散落于水中,孢子与…  相似文献   

20.
中草药治疗中华鳋病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网华 《科学养鱼》1999,(10):27-27
中华鳋俗称鳃蛆,是寄生在鱼鳃上的一种大型桡足类。且其种类依寄生宿主而异。如大中华鳋多喜寄生于草鱼,鲢中华鳋喜寄生于鲢鳙鱼,长刺新鳋和日本新鳋则喜寄生于鲤、鲫、鳊等鱼的体表、鳃丝、鳃耙和鼻孔内。该类寄生虫的流行地区广,遍及全国各地,流行盛期每年4-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