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2004—2008年,对彭水电站沿河段库区鱼类资源进行调查,结合文献记载,查明沿河段库区有鱼类125种,分别隶属7目18科80属,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鲇形目次之,鲈形目第三,其他目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
2014—2015年对大仰湖保护区内的鱼类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包括重点保护物种的分布和数量特征及栖息地现状调查,采集鱼类标本200余尾。经鉴定发现,鱼类计25种,占浙江省139种纯淡水鱼类的18.0%,隶属于4目7科19属。鱼类小型化,鱼类资源需要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调查腾冲北海湿地鱼类资源现状及资源利用情况,填补北海湿地鱼类资源研究空白,探索维持北海湿地社会—生态系统(SES)可持续性的途径。【方法】2015年12月、2016年4—5月、7—8月,采用野外调查及民族生态学访谈等方法,对北海湿地鱼类种类、渔获数量及渔业活动发展与管理进行统计,结合Ostrom公共池塘资源理论对北海湿地鱼类资源与利用进行分析。【结果】(1)记录湿地鱼类13种,隶属于4目5科12属。泥鳅、褐栉鰕虎鱼、麦穗鱼为主要鱼类优势种。(2)由于水体面积变化、生境破坏、捕鱼行为改变、捕鱼数量增加,鱼类资源显著减少。【结论】当地鱼类资源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可持续性不高。当地居民应转变观念、改变捕鱼模式,当地政府可让社区居民参与湿地共同管理,以应对资源困境,维持鱼类资源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鱼类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合理保护黄河下游鱼类资源,对黄河下游的鱼类组成及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发现鱼类27种,其中鲤形目19种,鲈形目4种,鲇形目2种,鲻形目和合鳃鱼目各1种。此次调查结果显示,黄河下游鱼类群落结构以小型化、低经济价值鱼类为主,而重要经济鱼类较少。郑州花园口段鲤在渔获物中比例较高,可能是近年来开展增殖放流的结果。造成鱼类资源下降的原因主要有水库调水调沙、水温偏低和酷渔滥捕。为合理开发利用黄河下游鱼类资源,应采取调水调沙对鱼类影响专题研究、全面调查鱼类资源现状、优化鱼类生境和放流技术、推广适度休渔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淮河流域安徽段共采集到鱼类65种,隶属于8目17科,其中鲤形目39种,鲈形目12种,鲶形目和鲑形目各4种,鳉形目和鲱形目各3种,鳗鲡目和合鳃鱼目各1种。淮河流域安徽段的鱼类可划分为中国江河平原鱼类复合体、古第三纪鱼类复合体、南方平原鱼类复合体和海水鱼类复合体4个区系。本文还分析了该地区鱼类资源的现状,并就进一步加强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鸭绿江的鱼类资源群落组成现状,于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在鸭绿江丹东段进行鱼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共获得31种鱼类,隶属于6目12科29属,其中以鲤形目种类最多,共2科17属19种,占总种类数的61.29%;其次为鲈形目,共4科5属5种,占总种类数的16.13%;其他包括鲇形目2科3属3种,鲑形目2科2属2种,鳗鲡目和七鳃鳗目各1科1属1种。从分区和区系组成上看,鸭绿江丹东流域鱼类大多数属于中国平原区系复合体和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其次为晚第三纪早期区系复合体和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因此,中国平原区系复合体、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晚第三纪早期区系复合体和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是组成鸭绿江丹东段鱼类区系的基础。对比已有资料,鱼类种类数明显减少,其原因可能是人类活动加剧造成环境的污染和采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等。  相似文献   

7.
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鱼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的鱼类资源情况,为丹江口水库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及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于2013年10月—2014年8月对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到鱼类62种,分别隶属于5目11科49属。其中,鲤形目鱼类占71.0%,鲇形目和鲈形目分别占11.3%。喜流水型鱼类有15种,占丹江口水库鱼类总数的24.2%;喜静水型鱼类共40种,占64.5%;静水生活、流水繁殖型鱼类有7种,占11.3%。对2013年10月份采集的42种渔获物进行分析发现,共采集渔获物8 253尾,总质量为74.30 kg,其中鲤形目最多,占65.36%,其次是鲇形目和鲑形目,分别占13.19%和12.10%,鲈形目占9.35%。从体长组成来看,体长13 cm以下的占95.94%,而体长超过30 cm的鱼类仅占0.19%。可见,丹江口水库鱼类规格偏小,大中型鱼类数量少。  相似文献   

8.
林芝地区鱼类资源调查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9~10月对林芝地区主要是林芝县、波密县和察隅县的鱼类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共采集到鱼类标本515号18种,隶属2目3科12属.其区系组成以中亚高原鱼类区系复合体为主,裂腹鱼类为优势类群,这与整个青藏高原的鱼类组成特点相一致,属典型的高原鱼类区系.根据资源现状与保护管理现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摸清目前坡岗自然保护区鱼类区系组成,于2017年和2018年2次对保护区鱼类进行了野外调查,共整理出鱼类73种(亚种),隶属于6目17科54属,其中纯淡水鱼类72种(亚种),降河洄游1种,原著鱼类62种,外来11种(亚种)。与之前调查相比,本次调查新增鱼类25种(亚种)。综合分析表明,保护区鱼类物种数较高,区系成分复杂,起源古老,生态类群多样,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保护价值,但人为干扰影响较大,加强其鱼类资源的保护,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长宁河鱼类组成现状,为该流域鱼类资源的保护提供基础资料。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对长宁河鱼类进行捕捞收集及访问调查。在3个采样河段共采集鱼类标本482尾,经鉴定为41种,隶属于4目9科,在标本数量上,鲤科鱼中鲫最多,占总数的13.48%。结合访问调查,长宁河历史上共有鱼类47种,隶属于4目11科。长宁河鱼类以鲤形目和鲇形目鱼类为主,同时发现了一种长宁河的入侵鱼类物种,经鉴定为河川沙塘鳢。结合长宁河鱼类资源现状,提出了打击非法捕捞、增殖放流、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宣传4个方面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金志民  杨春文  刘铸  李殿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289-1290,1316
2007年3月~2009年7月,利用网捕、专访周边农户、贸易调查、市场走访、标本采集等形式对牡丹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鱼类37种,隶属于6目13科,其中,主要经济鱼类14种,占被调查鱼类的37.83%。调查结果表明,牡丹江的鱼类资源有减少的趋势,部分名优鱼类濒临灭绝。基于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对江西井冈山境内鱼类资源进行了本底调查,共采集鱼类样本1062尾,经鉴定有鱼类39种,隶属4目12科32属.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24种,占此次调查井冈山鱼类物种总数的61.5%,以鲤形目鲤科的泥鳅、侧条光唇鱼和鲫鱼在区域内分布最广,在井冈山主要溪流均有分布.鱼类群落以山区溪流小型鱼类为主,其中杂食性鱼类最多,占总种数的51.3%;其次是动食性鱼类,占总种数的48.7%,此次未捕获植食性和滤食性鱼类.从区系分析结果看,井冈山地区鱼类种类分为5个区系复合体,南方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和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种类较多,分别占此次调查鱼类总种数的46.2%和30.8%;其次是晚第三纪早期区系复合体,占此次调查鱼类总种数的12.8%,南方山地和北方山地区系复合体较少,分别占此次调查鱼类总种数的5.1%和2.6%.与以前研究结果相比,此次调查新记录鱼类17种;同时,有15种鱼类在此次调查中未采集到.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松花江鱼类种类组成的现状及变化趋势,笔者于2010年5—10月,通过走访当地居民、农贸市场调查、标本采集等形式对松花江干流嫩江至同江段鱼类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发现鱼类69种,隶属于2纲8目18科,占黑龙江省鱼类种类的63.9%,其中鲤科鱼类的种数最多,计有35种,占50.7%,多为重要的经济鱼类;其次为鳅科,计有7种,占10.2%;鲑科和鲿科各4种,各占5.8%,其他鱼类14科19种,占27.5%。调查结果显示,松花江干流嫩江至同江段的鱼类资源有减少的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参考《广西淡水鱼类志》和《广西中北部森林溪流淡水鱼类资源调查及区系分析》等文献,对桑江鱼类进行整理汇总,同时结合近几年野外实地调查,确定桑江分布有鱼类4目13科91种,并对保护桑江鱼类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曲靖市多依河鱼类自然保护区建立于2006年,是以保护鱼类濒危物种种群及栖息生态系统为宗旨,集资源保护、科学研究于一体的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对该保护区的鱼类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多依河鱼类保护区有鱼类4目9科34属36种,并对保护和利用多依河鱼类种质资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通过走访相关渔政部门、渔业从业人员及垂钓者、到野杂鱼捕捞船上采样等方式对塔里木河干流上游及附属水渠、胜利水库、上游水库、多浪(渠)水库进行了鱼类调查,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形态学分类鉴定,共鉴定外来鱼类18种,隶属5个目(鲤形目、鲈形目、鲇形目、鳉形目、鲑形目),其中鲤形目2科6亚科12属12种...  相似文献   

17.
梯级开发对北盘江中下游鱼类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水利开发和鱼类资源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2009—2010年对北盘江中下游石板寨以下河段的水生生境和鱼类资源进行了4次调查。结果表明:北盘江中下游生境片断化明显,已不具备产漂流性卵鱼类完成整个繁育过程的生境条件。共采获鱼类45种,其中在流水河段采获鱼类24种,大多数为喜流水生境鱼类;在库区河段采获鱼类21种,喜静水或缓流鱼类12种,喜流水鱼类9种,董箐库区喜流水鱼类种类及比例明显高于光照库区;北盘江中下游新记录鱼类25种,其中11种为喜静水生境鱼类。结合历史资料,北盘江中下游分布鱼类有78种,分属4目15科64属。从渔获物分析来看,流水河段受梯级开发影响相对较小,成为喜急流或流水生境鱼类生活的主要水域,但资源数量未见明显增长;库区水域喜急流或流水生境鱼类仍有少量分布,随着蓄水时间的增长,喜静水生境鱼类在库区鱼类组成的比例将进一步增大,一些急流或流水类型鱼类可能退出库区水域。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淡水鱼类资源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行环保部山东省生物多样性评价试点工作,对山东内陆水系的淡水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和采集,共采集到:野生鱼类153种,分别隶属于15个目31个科,其中鲤形目2科79种,占51.6%,在山东淡水鱼资源中占优势。对所调查的120个县级单元内淡水鱼类分布的区域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3-2015年普洱市开展了土著野生鱼类资源调查工作。经对调查资料整理和实物标本鉴定,普洱市共记录土著鱼类158种,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共107种,占总种数的67.7%;鲇形目40种,占总种数的25.3%;鲈形目5种,占总种数的3.2%;鳗鲡目、颌针鱼目和合鳃鱼目各2种,分别占总种数的1.3%。调查发现,普洱市列入国家珍稀和保护物种的土著鱼类有16种,经济鱼类10余种,需要得到保护和利用,否则渔业资源将会进一步枯竭,甚至有物种灭绝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于2008-2010年对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青海省湟水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并对渔业资源变化、生物多样性和鱼类面临的生态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湟水流域有鱼类36种,隶属于4目8科26属,鲤形目鱼类为主要类群,有2科19属25种,鲑形有3科4属6种,鲈形目有2科2属4种,合鳃鱼目有1科1属1种,其中土著鱼类有14种,外来鱼类有22种;湟水流域土著鱼类呈现出个体小型化趋势,生物多样性指数整体不高,水域污染、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以及外来鱼类物种的入侵,对湟水鱼类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为此,提出了保护湟水渔业资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