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田中的杂草,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个十分重要因素。我国农田除草目前还是以化学药剂为主,易造成稻米农药残留不断增加,严重影响稻米品质。同时,能够在田间进行除草的相关机械技术还有一定的缺陷。本文通过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先进机械除草技术进行比较,借鉴国内外的各种除草机械的技术优势,研发了一种牵引式水稻田间机械除草机,该机械由乘坐式高速水稻插秧机提供配套动力,配有行间耙齿式除草器、株间除草钢丝、叶片式除草轮,可一次性完成株间和行间除草作业。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稻田杂草是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我国对于农田杂草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是化学农药除草和人工除草。化学除草会造成农药残留,影响稻米质量,也会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人工除草劳动强度过大且工作效率低下,作业环境也较为恶劣。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水田除草机。该型除草机由乘坐式高速插秧机提供前进动力,采用全被动式除草装置,由耙式除草辊、两排除草钢丝和叶片式除草轮组成,可满足同时完成行间和株间除草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3Z S-1型水田除草中耕机由吉林省延吉市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中心(电话:0433-2813982)研制生产,是国内首创的新型除草机具,性能优越,满足了农民发展“绿色有机大米”生产的需要。适用于水田的中耕除草作业,配备起垄机后可方便插秧前的起垄作业。该机采用独轮驱动、手提转向方式,在作业过程中不伤苗;采用立式回圆盘工作机构和挤压式中耕部件,不但能进行行间灭草,还能除去株间杂草;进行两次作业就能完成水田除草中耕作业。该机具有以下优点:①特殊结构的除草刀盘,既能消灭行间杂草,又能消灭株间杂草,除草率达95%以上。②一次完成进地除草、耕地…  相似文献   

4.
水稻机械除草技术装备研究现状及智能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杂草是造成水稻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施用化学除草剂会带来作物药害、杂草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诸多负面问题,机械除草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绿色除草方式,可以有效地替代化学除草,缓解施用除草剂带来的危害。本文针对水稻株间机械除草的技术难点,从苗草根系差异特点的角度对水稻株间机械除草装置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介绍,归纳了水稻机械除草新技术的类型和特点,总结了几种新型水稻机械除草装备的特色和优点。提出具有高精度杂草定位功能的智能除草技术将是未来水田机械除草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研制设计了一款6SDC型水田机械式滚动除草机,并对除草齿、除草笼的结构尺寸和排布方式进行设计分析,最后对研制的样机进行田间作业试验。结果显示,当机具作业速度在1.0m/s时,作业效果最好,对秧苗的损伤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种水田行间除草装置,并详述了该装置结构和工作原理。在秧苗插秧后第7天时进行除草试验,采用Box-Behnken设计试验方法,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获得了轮齿个数、除草深度和轮齿倾斜角度之间交互作用对除草率的影响,并优化得到工作参数范围。最终确定插秧后第7天作业时除草装置的最佳工作参数为轮齿个数12、除草深度42 mm和倾斜角度8°,此时除草率为68.7%。经过整机试验证明,行间除草装置为整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除草部件。  相似文献   

7.
基于水稻除草的问题,设计了一款水田除草粉碎还田机,主要针对环境污染、效率低等问题,使水田除草达到更环保、更方便、便捷和更高效的效果。首先,运用了PID算法作为视觉导航系统控制机器的行走路径;其次,在行间除草和株间除草的基础上增加了粉碎装置。  相似文献   

8.
气动式水稻株间机械除草装置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针对水稻株间机械除草自动化程度低、难度大的问题,在机器视觉识别定位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一种气动式水稻株间机械除草装置。方法 采用机械设计理论、离散元动力学仿真方法结合田间试验,研制出气动式水稻株间机械除草装置。首先对气动式株间除草机构的结构进行设计,运用运动学方程计算并确定机构的几何参数,通过Pro/E运动学仿真验证机构的可行性;然后对除草刀齿与水田土壤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试验;最后进行田间试验验证整机工作性能,并利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旋转正交试验对影响除草率与伤苗率的工作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气动式水稻株间除草机构连杆长35.00 mm,摆杆长72.24 mm,除草部件到回转中心水平距离为84 mm,垂直距离为191 mm。离散元动力学仿真分析表明,倾角为10°的弯齿刀除草刀齿与土壤的接触阻力较小,阻力平均值为3.12 N,且对土壤的扰动程度较大,受影响的面积达149.69 cm2。田间试验中,在机具前进速度0.25 m/s、气缸伸缩速度0.45 m/s和除草深度2.5 cm的工作参数下,平均除草率为83.91%、伤苗率为3.63%。结论 该机具满足除草率大于80%、伤苗率小于4%的设计要求,能够满足水稻株间避苗除草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9.
水田行间除草机是以水稻农艺种植技术为基础,利用现有水稻插秧机平台,研制的水稻行间除草专用机械。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国内果园除草机械大多仅实现行间除草,少数能实现株间除草的设备因各种因素未能普及,须要大量的人力进行2次作业的现状,设计了一种新疆果园专用的除草设备,采用错开的2组弹齿耙与旋转的除草刀具,可完成株间、行间除草。利用Adams软件建立避让装置模型并对其进行运动仿真,可得除草刀具运动学特性曲线,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可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并为后续的设计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机器视觉的中耕除草机的研制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中耕机械除草作业极易损伤作物,使其作业效果大打折扣.为了充分发挥中耕除草作业的优势,研制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新型中耕除草机.该机具采用双横梁摆动机构,并加装电液控制模块和作物行视觉检测模块.采用2层式控制结构,上位机实现作物行的视觉识别和定位算法,基于单片机的下位机控制器实现锄具的侧向运动控制,上、下位机间采用CAN总线通讯.通过测试表明,整个系统工作正常,锄具的侧向运动速度在50~75mm/s,作业精度小于15cm,可实现在无人参与下的行间除草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水田机械除草作业质量,以株间立式除草装置为研究载体,阐述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压埋式除草机理,建立除草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为提高除草部件作业性能,确定最佳工作参数,以除草弹齿旋转速度、机具前进速度及弹齿入土深度为试验因素,株间除草率及伤苗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分析不同工作参数下除草性能规律,运用Design-Expert 6.0.10软件处理试验数据,建立因素与指标间数学模型以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除草弹齿旋转速度69.3 r·min~(-1),机具前进速度0.44 m·s~(-1),弹齿入土深度38 mm时,机具除草性能质量最优,除草率81.5%,伤苗率4.6%,满足机械除草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玉米中后期追肥、行间机械除草,设计了1种高地隙可调式玉米液态追肥除草一体机,该机具主要由施肥机构、除草机构、镇压机构组成。追肥除草机可完成开沟、施肥、除草、覆土复式作业,能实现玉米根部双侧深施液态肥、精量排肥及除草轮转速调节。通过EDEM离散元仿真分析并结合Design-Expert软件对除草轮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出除草轮刀片的优化参数:焊接角度0°,刀齿厚度为3 mm,刀齿宽度为40 mm,对除草轮刀片最优结构的三维模型进行EDEM仿真分析,并利用Ansys Workbench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出工作过程中其最大变形量为0.161 mm,最大应力为11.392 MPa,远小于材料的许用应力(150~286 MPa),满足设计要求。田间试验表明:施肥量偏差平均为2.13%、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1.01%,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3.45%;平均除草率为93.91%,平均伤苗率为2.47%,均符合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设计一种新型除草机,提高除草效率,维护农业生态环境。[方法]对除草机的关键部件除草轮进行了设计,并对除草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确定了除草轮主要技术参数:相邻两齿的夹角α为22.5°、齿根宽L为60 mm、齿根过渡圆角r1为10°、刀齿前刀面圆弧r为400 mm和后刀面圆弧R为480 mm、入土角β为83°~88°、滚切刀中心离地间隙H为450 mm、刀齿后刀面圆弧中心离地间隙h为198 mm和刀齿前刀面圆弧中心离地间隙K为56 mm、刀齿的垂直长度M为80 mm、滚切刀的厚度δ为4mm。试验结果得出土壤含水率与相邻2除草轮之间的间距相互制约的关系。[结论]该滚切式除草机在土壤含水率为16.6%,滚切式除草机相邻2个除草轮之间的间距为60~80 mm时,除草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有机农业中杂草的影响及主要防治方式,着重分析了我国应用于有机果园除草机械的现状,并对当前农业机械新技术做了简要介绍和归纳,为农业机械新技术在果园除草机上的应用与研究提供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苗间除草装置是水田除草机的核心部件,其工作时的功率消耗为该机具总功消耗的主要部分.利用自制扭矩传感器测取除草机工作过程中除草刀轴上产生的扭矩.选取影响除草机功率消耗的刀盘转速、机具前进速度、除草作业深度三因素为试验因子,采用二次正交旋转设计方法进行试验研究.运用minitab15.1软件处理扭矩测试结果,根据田间试验分析,得出苗间除草刀在最佳工作状况下产生的扭矩值,该数值可为机具关键部件可靠性分析和寿命估算等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ProE的复合式水田除草器设计与运动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ProE软件设计了一种由指辊和刀辊组合的新型复合式水田除草器,工作时可对杂草进行拉拔、埋压等复合式机械作用。应用ProE软件中的运动仿真模块对除草关键部件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得到了机具前进速度一定时指辊的指齿顶点在3种不同转速下工作的运动轨迹,通过对运动轨迹的分析可优化除草部件的最佳转速范围。  相似文献   

18.
田间杂草识别与除草技术智能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计算机与电子技术的发展,田间杂草识别与除草技术逐步走向智能化,自动除草系统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对组成田间杂草识别与自动除草系统的4个主要模块(系统导航模块、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杂草识别模块和除草控制模块)分别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阴山北麓保护性耕作油菜田间杂草控制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调查,阴山北麓保护性耕作油菜田初期杂草密度增加,田间杂草发生时间提前,上下茬农田杂草重叠发生,多年生杂草为害加重。采用化学除草、机械除草、人工除草、农业轮作等单因素和多因素除草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综合除草"深松+高特克+胺苯磺隆+龙拳"和"中耕+高特克+胺苯磺隆+龙拳"除草效果好,杂草株防除率和鲜质量防除率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水稻生产过程中常遇到杂草与水稻争光、争肥,是制约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水稻田化学除草是目前防治水田草害的主要手段。近年随着水稻高产、超高产新栽培模式的逐步推广,如宽行窄株、浅水湿润栽培、机插秧技术的应用,对水稻田间杂草相的分布和发生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另外,部分杂草对一些常用除草剂的敏感度下降,田间主要为害杂草种群也随之在不断变化当中。栽后一次性封闭除草效果及持效期影响后期肥水运筹和用工成本,为筛选出能有效防治我地稻田主要杂草的高效安全除草剂,特开展本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