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不同加工工艺,将漳州野生茶鲜叶制成4个茶类,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分析,比较不同工艺野生茶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野生茶红茶花果蜜香浓郁,白茶清香带花蜜,乌龙茶清香带青花香,绿茶较清香带栗香花香。4个茶类野生茶均带有不同程度的苦感,其中绿茶滋味浓厚、苦涩味最明显;白茶味浓醇、甘爽,稍带苦;红茶的滋味浓醇、厚带甜,回味甘,微苦;乌龙茶滋味浓醇、爽口,微苦涩。审评得分:红茶(90.8分)白茶(87.5分)乌龙茶(86.5分)绿茶(84.8分)。分析认为,采用不同工艺加工而成的野生茶红茶、白茶、乌龙茶品质优,不同茶类间品质成分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各茶类香味风格特征明显,体现漳州野生茶多茶类适制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桂香22号茶树良种的主要特点是适制绿茶、红茶等茶类。该品种制作的绿茶外形翠绿、紧细显毫,汤色翠绿明亮,滋味醇爽、带花香;制作的红茶外形乌润、香气显毫,滋味带花香,浓郁持久。近年来,该品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进一步规范与提升桂香22号茶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及产品质量,编制了相应的标准化配套加工技术,以期促进该品种的规模化种植和规范化生产,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梁斯雅  黄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7):142-143,146
[目的]分析六堡茶的主要理化指标成分,并与其他茶类比较,探索六堡茶的品质特征和地方特色。[方法]对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中的水分、总灰分、茶梗、水浸出物(干态)等理化成分进行分析,并与工夫红茶、大叶种绿茶、茯砖茶、普洱茶(熟茶)国标中的技术要求限量等进行比较。[结果]采集茶样中的总灰分与工夫红茶、大叶种绿茶的最高限量值接近,比六堡茶国标中的最高限量值低31.4%,水浸出物含量平均水平比国标中绿茶最低限量值要求高18.4%,比红茶(大叶)和其他类别的紧压茶(花砖茶)最低限量值要求高出33.0%、93.7%,结合水分与茶梗的特点,得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产工艺形成了六堡茶独特的滋味和风味。[结论]应通过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发挥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的特色特点,促进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古茶树资源具有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各种优质基因,是开发茶叶新产品、丰富茶产品结构的宝库。探明六盘水蟠龙镇古茶树资源鲜叶品质成分及不同工艺对六盘水蟠龙镇古茶树制成茶品质的影响,为开展地方特色茶树新品种的选育及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六盘水蟠龙镇古茶树鲜叶为原料,采用绿茶工艺、红茶工艺、红茶创新工艺、绿茶创新工艺共4种不同加工工艺试制茶叶,分析比较其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可溶性总糖、酚氨比及儿茶素等生化品质成分和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感官品质。【结果】蟠龙镇古茶树茶青水浸出物含量44.17%~53.58%,茶多酚含量28.45%~34.98%,咖啡碱含量2.43%~3.36%,氨基酸总量2.19%~5.35%,可溶性总糖在4.50%~6.58%,酚氨比6.54~14.64。各主要品质成分大致呈绿茶工艺绿茶创新工艺红茶工艺、红茶创新工艺的趋势,感官审评得分呈绿茶工艺绿茶创新工艺红茶工艺红茶创新工艺。绿茶工艺制作的茶样感官品质最佳,较协调地保留了生化品质成分;绿茶创新工艺制作的茶样茶香气最好,且各品质感官审评得分和生化品质成分含量仅次于绿茶工艺。【结论】蟠龙镇古茶树主要适制绿茶,初步确定绿茶工艺为古茶树的最佳加工工艺;绿茶创新工艺也适合蟠龙镇古茶树的加工。  相似文献   

5.
茶树新品种“桂香22号”特征特性及其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香22号茶树新品种是广西省级良种,2010年6月获广西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属特早芽中叶种,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其主要特点是适制绿茶、红茶等茶类,制作的绿茶外形翠绿、紧细显毫,汤色翠绿明亮,香气有花香,滋味醇爽带花香,红茶外形乌润,香气有花香、滋味带花香、浓郁持久。近年来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种植示范面积不断扩大,为尽快满足生产上的需要,本文针对该品种特征特性及配套种植、管理技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生产的白雪毫茶属于高档绿茶类,其茶树品种名称为桂热2号,属于乔木型大叶种,适宜制作绿茶、白茶、黄茶、红茶等,品质优良。该站用桂热2号制成的高档绿茶(白雪毫茶)外形锋苗好,身披白毫似银霜,香高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明亮。  相似文献   

7.
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鲜叶为原料,分别加工绿茶、红茶和白茶,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分析方法,评价桂热2号的适制性.结果表明,茶树新品种桂热2号适制性广,加工绿茶条直显毫,香高持久,滋味醇厚鲜爽;加工红茶汤色红亮,甜毫香明显,滋味醇爽;加工白茶形似月芽,滋味清甜醇,香高带毫香.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福建茶树品种资源搜集保护与利用、茶树育种目标的变迁与品种选育、育成品种来源与茶类适制性、品种对产业推动和茶类贡献及茶农增效等概况,结果表明:福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已搜集保护与利用品种资源或育种材料7 000多个;随着早生、高产到优质育种目标的变迁,现已育成品种45个,其中35.6%的品种适制乌龙茶、红茶和绿茶,26.7%的品种适制白茶,具有多茶类适制和转制茶类灵活的优势;茶树良种的陆续育成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促进了茶园面积的增长、茶叶单产的提高和茶类结构的优化,进而推动福建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并对今后福建茶树资源搜集、多元化和个性化特色育种、良种推广和茶类加工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湘茶研10号是以槠叶齐为母本、薮北种为父本,经杂交选育出的优质高产红绿茶兼制型茶树新品系,属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树姿半开张,叶片稍上斜,叶色绿,叶面微隆起,芽叶黄绿,茸毛中等;产量高,生长势和扦插繁殖能力强,抗逆性和适应性均较强.湘茶研10号的内含物丰富、氨基酸含量高,制绿茶汤色黄绿明亮,嫩栗香,高长,滋味鲜醇;制红茶汤色红浓明亮,有甜香.  相似文献   

10.
六堡茶属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的黑茶类,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六堡茶产业是苍梧县农业中具有持续性发展的产业,近年来,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加快六堡茶生产原料基地建设;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利用现代科技提升六堡茶加工技术水平;加强对六堡茶生产经营的监管;精心培育以“茶”为主题的旅游文化资源;加强六堡茶品牌建设从而推进六堡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六堡茶属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的黑茶类,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六堡茶产业是苍梧县农业中具有持续性发展的产业,近年来,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加快六堡茶生产原料基地建设;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利用现代科技提升六堡茶加工技术水平;加强对六堡茶生产经营的监管;精心培育以“茶”为主题的旅游文化资源;加强六堡茶品牌建设从而推进六堡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利用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引种种植的茶树良种‘黔茶1号’分别试制绿茶、红茶和白茶3个产品。结果表明:该品种在广西龙州茶区气候条件下适合加工绿茶、红茶及白茶等产品,且生产出的茶叶产品在香气上都具备着浓郁的毫香,滋味甘甜滑口。  相似文献   

13.
五峰地方茶树品种区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经6年的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五峰地方茶树品种212与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相比,春梢物候期早1 d,制绿茶栗香持久,比对照增产11.66%,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平均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10、3.95、0.15个百分点,酚氨比6.34,适宜制绿茶.五峰107属早芽种,制绿茶清香尚持久,滋味鲜醇尚爽;制红茶外形乌黑紧结,甜香持久,内含物丰富,荼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分别比对照高13.84、1.08、7.53个百分点,适宜制红茶、绿茶.五峰310制绿茶外形紧细深绿尚显毫,氨基酸含量高于对照3.65个百分点.属特异性品种.  相似文献   

14.
六堡茶属黑茶类,是广西悠久的传统历史名茶,固长年盛销于各国特别是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因而成为中国著名的“侨销茶”,它是以广西境内生长的群体茶树鲜叶为原料,经初制工序和精致工序两大过程制作而成的,其中的沤堆和陈化工艺是六堡茶特有品质风格形成的关键。重点介绍六堡茶的加工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以五指山茶园茶为对照,对五指山野生茶制得红茶、绿茶的主要生化品质成分茶多糖、茶多酚、茶氨酸进行分析检测,同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五指山野生红茶茶多糖、茶多酚、茶氨酸质量分数均高于五指山茶园红茶,生化品质优异,且茶汤油亮、滋味甘甜浓醇、香气持久,有奶蜜香,具备优质红茶特性。五指山野生绿茶茶多酚、茶氨酸质量分数高于五指山茶园茶;茶多糖质量分数低于茶园茶,但因茶氨酸质量分数较高,弥补了茶多糖质量分数低的不足;茶汤鲜爽、甘甜,带花香气且香气持久,具备优质绿茶特性。五指山野生茶制得的红茶和绿茶,感官审评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6.
桂香18号是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从广西凌云白毫茶群体种中采用系统选育法选育的新品种,用其原料与不同茶类国家级对照种进行制作绿茶、乌龙茶、黑茶的适制性对比试验,并与其亲本及国家级对照种进行感官审评对比。结果表明,桂香18号继承了母本适制性广的优良特性,产品品质独特,制作的各种茶类产品品质优,花香突显,其中绿茶、红茶品质均优于母本对照种和国家级标准对照种;乌龙茶品质与国家级乌龙茶标准对照种相当,优于母本对照种;黑茶品质与母本相当,优于广西六堡茶(黑茶)标准对照种。为今后推广该品种适制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广西六堡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堡茶是一种后发酵紧压茶,品质特点是“红、浓、陈、醇”,传统工艺的特点是渥堆发酵、蒸压、陈化。渥堆发酵主要机理是湿热和微生物作用,由此形成了六堡茶特有的的品质风格。六堡茶加工品质的高低与茶树品种的内含生物化学成分及适制性密切相关。本文介绍六堡茶品质及加工工艺特点,阐述了适制六堡茶的主要品种特性,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产业效益,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出口茶叶种类繁多 当前世界茶叶的生产和贸易主要是红碎茶,约占90%左右。中国是世界上产、制茶最多的国家,按不同的加工方法,一般可分为六大茶类:即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花茶和紧压茶。 (一)红茶 红茶是经过完全发酵制成的,干茶外形呈黑色,故国外称“Black tea”;冲泡后汤色浓郁红艳,一般加糖和牛奶饮用。品质优良的红茶即使加糖和牛奶后,汤色仍不失其明亮  相似文献   

19.
白云特早茶树新品系按传统加工工艺分别制作绿茶、红茶和白茶,采用感官审评5项因子法鉴定茶类适制性,并用GC/MS气质联用仪定性、定量分析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白云特早最适制绿茶、红茶和白茶,其3年感官审评得分达90.2~94.9分,分别比对照高1.3~5.2分、0.6~4.5分和-2.1~2.2分;3类茶样共检测出43种香...  相似文献   

20.
桂绿1号茶树新品种适制性试验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绿1号茶树新品种是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于1981-2002年从浙江引进的黄叶早有性群体种中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2002年12月通过省级鉴定,2003年获广西科技成果登记证书,2003年6月获广西农作物品种合格证书,2004年6月获得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证书。该品种的主要特点:特早芽,节间特短,立体发芽,产量高;抗逆性强,低温临界温度为-9℃,高温临界温度为40℃;适制性广,适制名优绿茶、红茶、乌龙茶及六堡茶。主要叙述该品种创制各种茶类的加工工艺、品质特点及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