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阿城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水稻机插秧技术呈现快速发展之势,但部分地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进度一直较为缓慢,机插秧发展呈现不平衡局势,极大地影响了机插秧工作的全面推广.针对如何加快水稻机插秧进程,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
淮安市水稻机插秧服务组织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调查了淮安市水稻机插秧发展现状,指出制约水稻机插秧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水稻机插秧服务组织的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水稻机插秧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借助水稻插秧机技术,可实现水稻合理密植,减少了人力劳动量,提高水稻种植效益,优化水稻栽培质量.本文分析了水稻机插秧的育秧、播种、移栽、管理等相关栽培措施,充分凸显水稻机插秧技术对促进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直播和机插水稻生产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安徽水稻生产情况,分析直播水稻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危险,建议加强适宜地区直播水稻的生产技术研究、直播稻生产技术培训和服务、推广轮耕(作)栽培技术等措施,解决直播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安徽机插秧水稻生产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出通过适度增加生产规模、大力建设和发展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以及强化技术指导和项目示范带动、筛选和选育适宜机械化制种和机械化插秧的水稻新品种、不断改进和完善机插秧技术,以适应安徽省机插秧水稻生产的需求,推动安徽省机插秧水稻生产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谈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红河州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生长发育环境和技术措施复杂,耕作栽培工艺细致,生产环节多,季节性强,用工量大,劳动强度大.水稻机插秧技术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节本增效,节约农田用地.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对稳定水稻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简介红河州目前水稻机插秧有关方面的情况,红河州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一些建议和办法.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母本机插秧与人工插秧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发展杂交水稻规模化制种母本机插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杂交水稻母本机插秧与人工插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水稻母本机插秧秧龄短、栽插浅、活棵返青快、有效分蘖开始早、分蘖速度快、成穗率高、穗型大、苗足穗多、均匀度好,有利于获得制种高产.  相似文献   

7.
农机农艺相融合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森 《云南农业》2014,(3):61-62
1 主要做法和经验 1.1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确保水稻机插秧开好头、起好步,完成好水稻机插秧示范推广工作,推进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楚雄州农业局高度重视,将水稻机插秧工作纳入年度科技推广重点工作和重大事项进行督查.州、县两级农业局成立了由农机和农科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加强项目的领导和协调,指导机插秧工作,因地制宜规划项目,制定实施方案和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8.
机插水稻旱育秧的生育特点和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水稻机插秧技术经过多年的试验完善正日渐成熟,水稻机插秧面积进一步扩大,已基本满足大面积高产栽培的要求.由于机插水稻的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受外部影响的因素较多,本文仅就机插水稻一般特点和病虫害防治提出一些粗浅认识,以使广大农民能熟悉和掌握机插水稻特有的生育特性,因地、因苗、因时予以合理的肥水运筹和及时有效地进行病虫草害防治,进而实现机插水稻的高产稳产,促进水稻机插秧的健康快速发展,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  相似文献   

9.
水稻机插秧的种植方式是水稻生产发展的趋势。本文介绍了水稻机插秧的特点和优点及机插秧水稻的农艺特征和营养特点。希望能从养分的角度为机插秧水稻高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43-44
水稻机插秧技术有节本增效增收的作用,对推动水稻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结合江津地区机插水稻生产实际,从培育壮秧、起秧插秧、插秧后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水稻机插秧栽培体系中植保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比水稻直播、机插秧的应用优势,分析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及植保技术的应用,统计分析机插秧栽培及植保技术推广应用后水稻的亩产量及经济效益,了解水稻机插秧栽培中植保技术推广应用的效果。【结果】水稻机插秧栽培及植保技术的应用平均单产达到10 440-11 970kg/hm2,比直播水稻种植增产630-757kg/hm2。连续监测数据显示,水稻机插秧栽培及植保技术的应用相比水稻直播,平均增产达到5%以上。【结论】水稻机插秧栽培及配套植保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水稻栽培的产量,确保水稻栽培高产稳产,帮助农民提升水稻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2.
抓好水稻机插秧大田移栽与管理,是实现水稻优质、高产和稳产的必要条件。经过近5年在基层进行水稻机插秧试验、示范和推广实践,总结出水稻机插秧大田栽培主要技术措施,旨在为水稻机插秧大田生产提供指导,实现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3.
水稻机插技术是一项节本、高效的轻型栽培技术,它解决了多年来水稻人工栽插这一原始的劳作方式,是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乃至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由于水稻机插秧秧龄短,秧苗小,栽插基本苗较手插秧多,田间水层要求较浅,若不注意加强栽后田间管理,难以实现其稳产、高产,从而影响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的推广. 一、人工补苗水稻机插后应及时对田块四周及漏插处进行人工补苗,确保栽足基本苗.  相似文献   

14.
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促进水稻生产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全面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就必须全面认识机械的性能,机插水稻的生育特点,因地制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机械化插秧程度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水稻机插秧不同插秧深度、不同液压灵敏度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稻机插秧不同插秧深度、不同液压灵敏度试验,探索适宜的机插秧深度和液压灵敏度,以促进水稻早发,形成合理群体结构和穗部性状,提高水稻产量,为大面积推广水稻机插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稻2种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水稻机器旱直播(旱直播)和旱育秧机器插秧(机插秧)2种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方法]在一般栽培条件下进行水稻测产,对采用旱直播和机插秧2种栽培方式农户水稻生产的栽培成本、经济效益进行考察,分析其优劣。[结果]机插秧水稻产量远超过旱直播水稻。旱直播水稻产量相当不稳定,最高单产是最低单产的176%;而机插秧水稻最高单产是最低单产的133%。机插秧成本低于旱直播成本,旱直播稻的化学除草比机插秧多1次,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加重了除草剂对环境的污染。机插秧水稻经济效益高于旱直播水稻。[结论]水稻旱直播栽培既不省工也不省成本,更不能增收。在具有机器插秧条件的地区,应该限制水稻旱直播,推广机插秧。  相似文献   

17.
水稻机插秧技术在宣州区推广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机插秧是当前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也是薄弱环节。通过总结2009年宣州区在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中采取的措施,分析了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搞好水稻机插秧工作的对策,以为实现宣州区水稻全程机械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稻机插育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上水稻种植面积第二大国,我国水稻机械化生产程度相对薄弱,高效的稻作生产模式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实现水稻机械化,解决好工厂化育苗、机插秧问题是关键。文中综合了前人对水稻机插秧育秧的研究,结合近几年水稻机插秧生产实践,讨论了水稻机插秧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统筹协调,按需育苗;科学管控,精量播种;合理配比,科学施肥;种水稻机插秧育秧实施方案。以期为水稻机插秧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初探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水稻机插秧高产培育技术优势水稻机插秧和传统的插秧方式相比,有以下几点应用优势:一,降低经济成本。传统的插秧方式,大田与秧田的比例为10:1,而水稻机插秧方式,大田与秧田的比例可达到100:1,在此情况下,秧田的节约面积可达到80%。二,提升水稻产量。水稻机插秧的生产规模较大,且使用水稻机插秧的秧苗成熟期较早,如此一来,可有效提升水稻的产量。2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水稻是云南省禄丰市仁兴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生长发育环境和技术措施复杂,生产环节多,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水稻机插秧技术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而且可节本增效,提高生产效益,节约农田用地。推广水稻机插秧的栽培技术,对稳定水稻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从水稻机插秧的育秧、栽插、肥水管理、移栽技术等方面阐述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促进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的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