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解南四湖流域主要类型农田肥料和农药的流失情况,以流失率为指标,分析了南四湖流域平原水田、旱田的地表径流、地下淋溶肥料、农药流失情况。结果表明,平原水田氮、磷、农药流失的主要途径是径流水;常规施肥条件下氮、磷、毒死蜱、氟虫氰流失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平均流失率分别为13.21%、2.65%、12.84%、18.72%,氮的流失率远大于磷。常规施肥条件下旱田氮、磷、毒死蜱流失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氮、磷流失率较水田高,且氮的流失率远大于磷,分别为20.89%、3.36%;毒死蜱流失率较水田低,为3.59%。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浙北平原区桑园氮磷径流流失负荷与肥料流失系数,开展了典型桑园原位定位试验,设置了常规施肥区和不施肥区对照处理,通过一个施肥周期(2年)内的径流氮磷流失量监测分析,研究了桑园氮磷养分的径流流失负荷与肥料氮磷流失率。结果表明,桑园年平均降雨径流系数约为0.253,一次施肥周期内常规施肥区TN和TP累积流失总负荷达到36.13 kg·hm-2和3.49 kg·hm-2,其中由施肥引起的N、P养分径流流失量分别达到6.415 kg·hm-2和1.090 kg·hm-2,肥料N、P径流流失系数分别为0.744%和3.047%。常规施肥区径流氮流失以可溶态为主,其中NO3-N和NH4-N分别占比约38.3%和14.4%;而常规施肥区径流液磷的流失以颗粒态为主,占比约为68.9%。施肥后前期的肥料氮磷养分流失较为严重,且磷流失风险比氮更大,施肥周期内桑园由降雨地表径流引起的氮、磷养分累计流失量与产流次数呈幂函数增加(R2>0.95)。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模式对早稻季农田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湖南双季稻区早稻季防控稻田氮、磷养分流失污染的施肥模式,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了不施氮磷肥处理(CK)和常规施肥(CF)、有机肥替代(OM)、控释肥减施(CRF)、绿肥还田(GM)4种施肥模式,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施肥模式,有机肥替代、绿肥还田和控释肥减施模式稻田总氮径流流失量分别减少了12.80%、16.62%、28.55%,各施肥处理早稻总氮素流失率大小表现为:常规施肥有机肥替代绿肥还田控释肥减施,氮素流失形态主要以可溶性氮为主,占流失总氮的80.48%~91.96%,可溶性氮中以铵态氮为主。控释肥减施和绿肥还田模式均能减少稻田磷素径流损失量,与常规施肥模式相比,总磷径流流失量分别减少了6.26%和28.30%;有机肥替代模式稻田总磷径流损失量较常规施肥模式增加26.33%;各施肥处理早稻总磷流失率表现为:有机肥替代常规施肥绿肥还田控释肥减施,磷素流失形态前期以颗粒态磷流失为主,后期以可溶态磷为主。在4种施肥模式中,控释肥减施和绿肥还田模式能降低稻田氮磷径流流失量,在南方双季稻区推广这两种施肥模式可有效防控农田氮、磷流失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黄壤旱地玉米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及其肥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贵州黄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的部分试验结果.分析探讨了贵州黄壤旱地玉米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及肥料效益.结果表明,黄壤旱地玉米氮肥利用率平均为40.6%.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比单施氮肥其肥料利用率提高6%;磷肥利用率平均为9.3%,在施用氮肥的基础上增施钾肥对提高磷肥利用率效果不大;钾肥利用率很低,平均仅为4.9%,施用钾肥的效果不明显.黄壤旱地玉米1 kg纯氮的增产量平均为16.0kg,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比单施氮肥增产2.4 kg,平均提高16.22%;1 kg纯P的增产量平均为17.5 kg;1 kg纯K的增产量平均为2.8kg.黄壤旱地玉米施肥建议以氮、磷肥为主,钾肥应少施或不施.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稻田地表径流氮磷养分流失规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湖北省水稻主要种植区设置3个田间原位监测点,采用径流池收集地表径流的方法,研究水稻田地表径流产生和氮磷养分流失的规律.结果表明,2010年,全省稻田平均产生地表径流8次,产流量平均为304.5 mm,产流系数为34.7%,径流主要发生在4~8月降雨比较集中的时段;施肥后全省稻田年平均总氮的流失量为4.90-10.67 kg/hm2,总磷流失量为0.63~1.44 kg/hm2;径流水中总氮平均浓度为1.83~3.83 mg/L,总磷浓度为0.16~0.49 mg/L;可溶态氮是地表径流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约占总氮的70.2%~86.7%,其中尤以硝态氮的流失量最大,占总氮的51.8%~69.5%,铵态氮流失量较小,约占总氮的7.4%~34.9%;磷素的流失以颗粒态磷为主,占总磷的60.4%~87.7%;肥料氮、磷养分流失量平均分别为当季施肥量的0.46%和0.37%.施肥和径流量是影响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主要因素,施肥导致氮、磷养分流失量增加,径流产生量大的时段,其氮、磷的流失量也增加.  相似文献   

6.
连续施用猪粪有机肥的高产稻田氮磷钾径流流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南粳44为供试材料,设计不施肥(CK)、常规化肥(氮磷钾,NPK)、高量猪粪有机肥(150%PM)共3个处理,研究连续施用高量猪粪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农田养分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50%PM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较常规化肥处理提高6. 28%;稻田地表径流水总量为1 708 m3/hm~2;常规化肥处理稻田氮、磷、钾地表径流流失总量分别为10. 07、0. 30、3. 10 kg/hm~2,流失率分别为2. 93%、0. 18%、0. 28%;虽然150%PM处理降低了稻田氮素地表径流流失总量和流失率,但极显著增加了磷、钾地表径流流失总量和流失率,分别达到常规化肥处理的14. 4、8. 3倍和4. 4、29. 3倍。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施用猪粪有机肥氮达到常规化肥1. 5倍可实现有机水稻高产,但会大量增加稻田地表径流流失磷钾总量。  相似文献   

7.
控释氮肥和氮磷减量对水稻产量及田面水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氮磷减量对降低水稻田氮磷流失风险的影响,在湖南省毛里湖地区,通过常规施肥(T_1)、控释氮肥减氮20%(T_2)、控释氮肥和过磷酸钙各减量20%(T_3)这3个处理,研究水稻产量、氮磷利用率和田面水氮磷养分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减氮20%或减氮减磷各20%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而肥料偏生产力(PFP)显著提高,T_2和T_3处理氮肥偏生产力(NPFP)分别较T_1处理提高了35.37%和31.31%,磷肥偏生产力(PPFP)分别提高了8.29%和31.30%。在试验期间,施肥后,T_1处理田面水氮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而T_2和T_3处理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施用控释氮肥的处理(T_2和T_3)总氮含量远低于施用普通尿素的处理(T_1),在施肥后27 d,T_2和T_3处理的田面水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分别比T_1处理下降了89.11%和89.42%、89.89%和89.64%、61.69%和58.93%。所有处理在施基肥后1 d全磷含量达到最高值,随后缓慢下降,磷肥减量处理全磷含量低于磷肥常量处理。研究结果显示,控释氮肥减量和磷肥减量既可以保证高产稳产,又可以有效降低稻田氮磷素径流损失风险。  相似文献   

8.
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系统氮、磷径流排放规律及流失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计算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系统中氮、磷的径流排放量,通过2年的小区径流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情况下氮、磷的流失规律及流失系数。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全氮流失量分别为14.20~65.17 kg/hm2和38.08~77.76 kg/hm2,流失系数分别为6.02%~9.67%和3.00%~5.16%,麦季氮素的流失以硝态氮为主,而稻季则以铵态氮为主。不同施肥处理2008年度和2009年度全磷流失量分别为0.65~1.21 kg/hm2和0.72~1.15 kg/hm2,流失系数分别为-0.34%~0.19%和-0.81%~-0.15%,但不同施肥处理对径流水中总磷浓度的影响不大。施肥量、降雨时间和降雨量是影响氮、磷流失的主要因素,并且肥料深施、秸秆覆盖、节水灌溉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氮的径流损失。  相似文献   

9.
对有单排单灌的12块木芙蓉紫色土旱地小区分别进行3种不同施肥方案与不施肥的对比试验,并对各小区因天然降雨产生的径流水样进行及时监测。结果表明,3种施肥方案CT、BS、NSPC-BS处在梅雨季节,产生的径流水中氮的流失率分别为44.9%、55.7%、30.7%,磷的流失率分别为1.7%、1.7%、0.7%。有机肥配施化肥能有效地降低氮的流失。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鄱阳湖生态区赣北棉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探究氮肥减施和部分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氮磷流失的影响,采用田间径流池法,在自然降雨条件下,连续4年进行定位监测。结果表明,试验区域暴雨主要出现在5~7月,该时期为径流发生的高风险期;棉田总氮和总磷年度累积流失量分别为7.59~22.49 kg·hm-2和0.43~1.61 kg·hm-2,地表径流以颗粒态氮和可溶性磷为主,硝态氮是无机氮流失的主要成分。地表径流、养分流失时间、流失量与降雨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常规施肥处理下,径流量和氮、磷流失量呈极显著的幂函数相关。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氮20%基础上配施部分(10%)有机肥的施肥措施有利于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径流系数、减少氮流失,且对磷的流失和棉花产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