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寻找正安县稻草最佳还田方式,进行了稻草不同还田方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稻草不同还田方式对油菜的产量和经济性状都有影响,其中以稻草粉碎堆腐后还田最利于养分的释放,也利于油菜生长;其次是稻草堆腐后还田;再次是稻草加腐熟剂后覆盖还田;最后是稻草直接覆盖还田。  相似文献   

2.
为寻求蚕豆种植稻草还田的最佳方式,对稻草还田的不同方式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对蚕豆生育期没有影响,可促进蚕豆生长发育,增产幅度较大,但投入成本较大,净增产值为负值;稻草+腐熟剂撒施与稻草直接还田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寒地稻区稻草还田培肥地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稻草直接还田的适宜量,化肥施用量、施用比例、田间管理方式,机械粉碎、高留茬及耕整地机具、作业标准;介绍了快速堆腐有机肥方法,提出方便可行的寒地稻草还田培肥地力技术。  相似文献   

4.
稻草不同还田量和还田方式对烤烟养分吸收及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稻草不同还田方式和还田量对烟株养分吸收及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稻草还田能明显增加烤烟的生物量,腐解还田和直接还田优于覆盖还田,各处理效果一般与其用量呈正相关,但直接还田量超过5 250 kg.hm-2时效果反而下降;(2)稻草还田促进烟株体内N、P、K、Ca、Mg、Zn、Mn等元素的吸收累积,腐解还田和直接还田优于覆盖还田,对N、P、K的影响一般与还田量呈正相关,但对Ca、Mg、Zn、Mn的影响与还田量关系不明显;(3)稻草还田降低了中部叶的烟叶总糖、还原糖和糖碱比,提高了中上部叶的烟碱和总氮含量,对上部叶的影响以腐解方式最明显,一般与其用量呈正相关,对中部叶的影响以直接还田方式最明显,也与其用量呈正相关;(4)稻草还田不同程度改善了烤烟的经济性状,但稻草腐解还田和直接还田秸秆用量过大时,效果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稻草还田的长期(10年以上)定位试验研究表明,稻草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和有机无机复合体数量提高了,土壤主要物理性质与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土壤速效钾、速效磷、有效磷、全氮含量也都有比较大的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强,生产力提高,水稻增产。稻草直接还田模式省工增效,目前生产上利用比较多,但也存在稻茬影响农民田间作业,腐解产生有机酸、微生物与秧苗争肥,传播病害等缺点,稻草堆沤还田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但堆沤时要占场地,花工比较大,且这两种还田模式都没有充分利用稻草中的粗蛋白和生物质能,所以稻草利用应该向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转换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稻草还田腐熟技术对土壤培肥,增产节肥效果,2012~2014年在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开展稻草全量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稻草还田3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3.9g/kg、全氮含量增加0.15 g/kg、有效磷含量增加4.2 mg/kg、速效钾含量增加33 mg/kg,土壤容重降低0.0 5 g/cm3,连续3年稻草全量还田处理比稻草不还田处理分别增产6.77%、7.08%、7.54%.因此稻草全量还田对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逐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水稻增产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不同稻草还田模式下双季稻田周年CH4排放特征及温室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南方双季稻田稻季无草翻耕冬季休闲(CK)、周年稻草焚烧还田翻耕(BST)、稻季稻草覆盖免耕冬季高桩(SNTH)、稻季稻草覆盖免耕冬季翻埋(SNTB)和稻季稻草翻耕还田冬季稻草翻埋(STB)5种稻草还田模式下双季稻田周年CH4排放进行观测,分析双季稻田周年CH4排放特征及其温室效应,旨在探索双季稻田CH4减排最佳的稻草还田方式及土壤耕作调控技术模式。结果表明:早、晚稻季CH4排放总量分别占全年CH4排放总量的43.9%和52.1%,冬闲季CH4排放比例很小,仅为4.0%;稻草还田显著增加了周年CH4排放总量(P<0.05),增加幅度为25.9%~92.8%(P<0.05),与STB处理相比,SNTH处理和SNTB处理均能显著降低CH4排放(P<0.05);不同稻草还田处理周年CH4温室效应大小顺序为:STB>BST>SNTB>SNTH>CK。可以看出,双季稻田稻季稻草覆盖免耕还田、冬季翻埋稻草还田或留桩还田能显著减缓因稻草直接还田CH4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在南方双季稻区是一项可行的CH4周年减排的稻草还田调控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8.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有效地避免了因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经之一。为有效落实环保理念、提升土壤腐殖质含量与有机质、消除稻草全量还田对小麦播种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稻草全量还田后对下茬小麦产生的影响,并介绍了稻草全量还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优化整地效果、掌握播种时期与播种量、播后与冬前加强压实、合理施用肥料并落实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稻草全量还田小麦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长期的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并改善土壤酸碱度。小麦播前稻草半量还田(E50)、播后稻草半量还田(L50)、播前稻草全量还田(E100)对小麦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处理的小麦产量、有效穗、每穗粒数及千粒重均高于无稻草还田处理,E50、L50和E100处理小麦产量较无稻草还田处理分别高39.7%、31.5%和12.3%;稻草半量还田小麦产量、有效穗、每穗粒数及千粒重均高于稻草全量还田,小麦产量E50、L50处理较E100分别高24.4%和17.1%;同是稻草半量还田,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E50处理高于L50。可见,稻草还田时机和还田量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生产上建议采用播前稻草半量还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稻草机械化直接还田的适宜量 ,化肥施用量、施用比例、田间管理方式 ,机械粉碎、高留茬及耕整地机具、作业标准 ,提出方便可行的寒地稻草还田培肥地力技术。  相似文献   

11.
稻草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和水稻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娄底市娄星区水田稻草覆盖还田用量对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稻草还田量在2250-9000kg(风干重)的范围内,土壤有机质与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随稻草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容重随稻草还田量的增加而下降,水稻有效穗和稻谷产量随稻草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试验还得出,每公顷施稻草6750-9000kg,基本上能满足水稻生产对钾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稻草不同还田方式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以未进行稻草还田处理作为对照,采用大型手捡和干、湿漏斗法,于2016年6月和9月(稻草还田后2个月和5个月),对稻草焚烧、覆盖、填埋3种还田方式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调查获得的土壤动物隶属于50个类群,各处理下均以线虫纲为优势类群。还田后,稻草覆盖处理的土壤动物密度较对照显著(P<0.05)提高,但二者动物类群数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还田2个月后,各处理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间无显著差异;但还田5个月后,稻草覆盖和填埋处理的土壤动物优势度指数显著(P<0.05)高于对照。说明恰当的稻草还田方式有利于改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3.
危天进 《农技服务》2014,(11):88-88
试验表明稻草还田300公斤配施腐熟剂处理能提高水稻产量,与学规施肥无稻草还田对照区相比可增加水稻产量75.5kg,增幅15.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比稻草直接还田增产24.4 kg,增幅4.4%,差异达显著水平。同时可较大幅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升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已成为郊区补充土壤有机质消耗、改善理化性质的重要措施.晚稻秸秆,因下茬作物多免耕栽培而不能翻压入土还田,收割机喷撒在田面的稻草又会阻隔种子接触土壤,或影响幼苗出土生长,常被就地焚烧.为充分利用有机肥资源并减轻环境污染,探索稻草秸秆直接还田途径,1999~2000年进行了两年稻草覆盖油菜地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稻草还田免耕直播、稻草还田翻耕直播、非稻草还田免耕直播和非稻草还田翻耕直播4种耕作方式,探讨其时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免耕直播的水稻出苗率、低位分蘖发生率、成熟期绿叶数均为最高,分别达94.98%、93.20%和2.7张叶;无倒伏现象.稻草还田和免耕直播对水稻出苗率、低位分蘖发生率、成熟期绿叶数的单效应均为正效应,表现为促进作用,并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倒伏率的单效应为负效应,表现为抑制作用.稻草还田与免耕直播配合.对水稻出苗率、低位分蘖发生率、成熟期绿叶数的交互作用也表现正效应,而对倒伏率表现负效应.  相似文献   

16.
稻草还田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随着肥料结构的变化,稻草还田越来越被农业生产单位所重视。因为稻草还田是提高地力、增加有机肥源的有效途径。但稻草还田效应受气候条件和作物养分供给状况的影响,它不象单纯施用化学肥料的效应那么明显。因此只有多年定位试验才能对稻草的效应做出客观的评价。为探讨稻草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我所自1983~1988年进行了长期定位试验,现将6年的试验结果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1.稻草短切翻耕还田技术。将稻草人工或经机械切成长15~20厘米,均匀撒在稻田里。一般亩撒入干稻草量为200~250千克;若用早稻草还田,每亩大田撒入量为亩稻草总量的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创博”牌和“保得”牌这2种秸秆腐熟剂在稻草直接还田模式下的应用效果,选用4处理3重复随机区组设计方案,以新鲜稻草粉碎直接还田,以晚稻种“博Ⅱ优15”为供试品种,研究这2种秸秆腐熟剂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秸秆腐熟剂后,稻草达到最终腐烂状态要比自然腐烂缩短一半时间(即15 d),在促进稻草腐烂的进程上,这2种秸秆腐熟剂没有差异.稻草还田施入秸秆腐熟剂,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和养分含量,可增产3.36 %~5.35%,可减少杂草19.32 %~29.55%,可降低水稻发病病情指数9.77 %~35.12%,在施用总体效果排序上,“创博”牌>“保得”牌>不施入秸秆腐熟剂的.这2种秸秆腐熟剂可以在澄迈县继续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对湖南郴州烟区稻草覆盖还田、稻草翻压还田、作圈肥沤制后腐熟还田等3种稻草还田方式的技术特点作了介绍,对郴州烟区近年来应用稻草还田技术所产生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用稻草还田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06年选择湘南红壤地区稻田植烟土壤,采用稻草还田的方法进行土壤改良技术研究表明:前茬作物烤烟,采取稻草还田翻埋、稻草覆盖对促进烤烟植株生长有良好的效果.且稻草还田翻埋的效果明显优于稻草覆盖.烟叶平均产量:稻草还田翻埋区、稻草覆盖处理分别为2550kg/hm2 、2469kg/hm2 ,分别比对照增产5.8%、2.5%.烟叶平均产值:稻草还田翻埋区为30746元/hm2,比对照增加11.5%;稻草覆盖区为29806元/hm2,比对照增加8.1%.后茬作物晚稻平均谷粒产量:稻草还田翻埋、稻草覆盖处理分别为4889kg/hm2、3667kg/hm2,比对照增产83.3%、45.8%,差异极显著;前者比稻草覆盖处理产量高38.0%,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