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难以全面提升林业经济效益。在此情况下,应结合林业的发展需求以及辽宁省的实际状况,使林业经济向着林下经济转移方向,创建能源类型、园林类型以及林下参类型的林下经济模式,促使当地的林业经济发展,为其后续进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面临能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而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基于此,分析农村可再生能源的涵义以及农村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可行性,就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大量数据,说明辽宁省东部山区清原等6县生态环境及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情况,提出加强东部山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建议。东部山区森林资源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巨大,是辽宁省绿色天然屏障。清原等6县森林资源在全省占有重要份额,但农户生活耗柴对森林资源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进一步加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已经成为保护森林资源的重大举措,成为东部山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建议从认识、法制、科研、培训、投入、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大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供需问题是影响区域生态发展及经济开发与协调的关键问题,水资源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使用对缓解水资源供需平衡、提高治理利用效果将起到重要作用。结合辽宁省实际情况,就水资源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提出了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以便为辽宁省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实现生态补偿机制在辽宁省的实施与完善提供技术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提出中国能源体系现存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效应,并说明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中国能源体系的不足。最后提出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生物能源发展及科技创新机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能源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能源安全问题关系到政治稳定、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目前,世界各国从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考虑,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包括生物质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以减少能源进口,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该文利用大量数据分析了中国能源利用的特点、现状和问题,指出科学利用生物质能源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出路之一,并提出了建设中国生物质能持续发展体系的构想,为中国生物质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实现了持续和稳步的增长,农村经济整体上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和结构不合理矛盾仍然很突出,这一问题业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从农村公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医疗公共卫生和农村教育等四个方面,对辽宁省近几年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进行描述,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提高辽宁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对辽宁省农村信息化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辽宁省地域和经济等方面的特征以及辽宁省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模式推进信息化,结合小城镇建设等发展战略加快辽宁省农村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辽宁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提出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措施,为推动辽宁农业与农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农村能源是当今世界上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农村能源严重短缺,黄土高原地区农村能源尤为突出,而发展薪炭林则是解决我国农村能源最现实、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通过试验提出建立水土保持型薪炭林的系列技术及提高其生产力的有效措施,可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发展和建造薪炭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Copula函数的水-能源-粮食共生安全风险概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能源和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被称为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Water-Energy-Food nexus,WEF nexus)。基于共生理论,以稳定性(Stability,S)、协调性(Coordination,C)和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E)指数评价辽宁省WEF系统协同安全水平,采用Copula函数计算其联合风险率分析不同组合的风险。结果表明:2000—2018年辽宁省WEF系统联合风险率(S≤0.4,C≤0.4,E≤0.4)为0.16,极不安全概率(S≤0.2,C≤0.2,E≤0.2)为0.06,协同安全水平指数为0.33~0.65,由不安全转向较安全状态,说明辽宁省WEF系统发生风险的概率较小、协同安全水平逐渐被改善。此外,S-C、S-E和C-E联合风险率分别为0.26、0.17、0.18,且随WEF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任一指数增加,协调性风险率(C≤0.4)可达60%~70%,说明辽宁省WEF系统协调性安全有待加强,尤其是农业用水效率的提高和能源消费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探讨了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系统总结和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地区农村能源建设的主要模式和做法,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地区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国在经济领域的激烈竞争。使化石燃料等传统能源过度消耗.进而不断引发了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等问题。各国在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代价.各种环境灾害和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低碳经济正式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2003年英国政府首先在《能源白皮书》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耗能低污染的绿色经济,  相似文献   

14.
柳绕流域位于内蒙古科尔沁沙漠东南边缘,辽宁省中部。在新民市区域面积为2 011 km2,风蚀已成为该地区主要自然灾害。多年来虽坚持综合治理,但农田防护林带林分单一,因部分缺苗断条而遗留“风口”;林相单调,林下透风系数大;农村能源紧张,作物秸秆全部归仓作燃料,致使农田大面积裸露,构成沙源;荒滩植物群落只有几种单一旱生草种,不能有效保护沙地。针对该流域的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调整农村能源结构,发展薪炭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调整防护林结构营造复层异龄混交林分,增设新林种,改部分乔木林带为灌化管理,引进新草种,增加植被覆盖;发展农田水利,实施生态用水固沙;喷施聚丙烯酰胺,实施化学固沙等有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短缺、水环境的恶化以及洪涝灾害的发生,使得水资源问题成为了制约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促进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辽宁省朝阳市水文水资源信息的现状,结合目前朝阳地区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的发展实际情况,分析并提出实现水资源信息共享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网络版摘要     
《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27(3):93-94
<正>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经济发展的关系林雪娥(福安市农村环保能源办公室,福建福安355000)从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发展意义入手,阐述了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经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指出可再生能源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效保障,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是改善和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关键环节,也是推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近年来,辽宁省朝阳县大力发展以“四位一体”为重点的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在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农村环境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影响能源植物产量和燃烧质量的农田管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化石燃料短缺日益成为困扰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植物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能源植物的产量和燃烧质量是决定其能量产出的关键;然而,国内尚未见有关能源植物生产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和报道。该文在分析生物质能源植物的特性、类型和燃烧质量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能源植物的相关研究,重点讨论了水分、养分和收获时间等农田生产措施对能源植物产量和燃烧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中国生物质能源植物的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能源消费与CO2排放的系统动力学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在人口总量增加、经济持续发展、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能源供需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对保障我国能源供给、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CO2减排,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我国现阶段能源消费和人口、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了我国能源需求和CO2排放量,提出能源发展和削减CO2排放量的设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辽宁省玉米种业发展现状,指出辽宁省现代玉米种业发展中起点低、行业集中度低、企业研发能力弱、养殖规模小及种子行业的创新人才培训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策略,即建设辽宁省商业化玉米育种体系,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优势,加强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资源整合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