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紫花苜蓿叶片形态结构及其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对7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叶片组织结构进行解剖观察、比较、描述,并测定了叶片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各品种间叶片长、叶片宽长比、叶片厚度、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疏松度和叶脉突起度等指标差异较大;叶宽、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气孔长度、气孔宽度各品种间无明显差异;其中叶宽长比小、气孔密度大,叶片组织紧密度大、疏松度小,叶脉突起度大者抗寒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与苜蓿白粉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8个对白粉病有不同抗性的苜蓿品种(Medicgo sativa L.)为材料,研究人工接菌后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未接菌的品种间PAL活性差异不显著,而POD活性则差异显著(P<0.05);感病品种POD活显著高于抗病品种;接种白粉病菌后,供试品种间叶片PAL活性和POD活性均升高,其中抗病品种间PAL活性升高幅度显著大于感病品种,其变化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而POD活性的变化则相反;POD活性和PAL活性与苜蓿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以辽南地区引种的6个高丛蓝莓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叶片扫描、“指甲油印迹法”和石蜡切片法对比研究了各品种叶片形态解剖特征。结果表明:北高品种叶片的分形维数高于南高,大粒蓝金最大,库帕最小,但北高品种叶厚小于南高;南高品种气孔大于北高,而气孔密度小于北高品种,品种间气孔形状无明显差异;气孔分布随观察视野的变大皆呈均匀分布到随机分布,北高品种先于南高变为随机分布;南高品种表皮细胞、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大于北高,角质层和中脉厚度南北差异较小,但北高品种的中脉与叶片厚度之比高于南高品种;叶片组织紧密度、疏松度和栅海比南北两大种植品系之间无规律性变异,品种之间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行间种不同草后对幼龄苹果树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果园种草后不同草种对苹果树光合特性的影响,于苹果园建植第1年春季,果树行间分别种植不同草种,以不种草为对照,在7月高温干旱时研究种草后对苹果树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外,种其他草后苹果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均显著提高(P<0.05);百脉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对苹果树叶片蒸腾速率(Tr)无显著影响,而种其他草种后苹果树的Tr显著高于对照(P<0.05);种大部分草后使苹果树叶片气孔导度(Gs)显著升高(P<0.05);种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后,会使苹果树叶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显著升高(P<0.05),其余种草处理均对苹果树Ci无显著影响;种草后,苹果树的水分利用效率(WUE)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匍匐翦股颖>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多年生黑麦草>狗牙根>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草地早熟禾>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百脉根>紫羊茅(Festuca rubra)>对照,但只有50%与对照达显著差异(P<0.05)。说明果园种草后对苹果树光合特性的影响及程度与所生草种及其组合的不同有关,草种的选择是提高果园生草效益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王静  魏小红  龙瑞军 《草地学报》2007,15(6):537-542
以高寒草甸22种植物叶片为材料,研究草本、灌木、蕨类和苔藓植物在低温胁迫下叶片膜透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变化。结果显示:受低温胁迫后,叶片膜透性变化特征为蕨类植物>草本植物>灌木>苔藓,其中8种草本植物膜透性较对照的增加幅度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嵩草(Kobresia bellardii)、马蔺(Iris lactea Pall.var.chinensis)和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增幅明显低于阔叶型杂草和毒草;12种灌木膜透性的增幅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增幅24.0%~241.9%;蕨类植物问荆(E.arvense)膜透性较对照升高达518.2%;苔藓(Aulacomnium glaucuta)增加不显著,仅高于对照6.7%;8种草本植物MDA含量大幅度上升(P<0.05或P<0.01),其中嵩草、醉马草和马蔺MDA增幅明显低于阔叶毒杂草;12种灌木MDA含量,除鬼箭锦鸡儿(Caragana jubata)、百里香杜鹃(Rhododendron thymifolium)(P<0.05)和青海杜鹃(R.Prze-walskii)(P<0.01)较对照降低外,其余增加显著(P<0.05或P<0.01);问荆MDA变化幅度最高,达210.7%;苔藓含量降低,仅为对照的68.2%;蕨类植物MDA增幅大于草本植物和灌木,以苔藓最小;22种供试材料的抗寒性顺序为苔藓>灌木>草本植物>蕨类植物。  相似文献   

6.
禾谷缢管蚜与内生真菌互作对醉马草幼苗的生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测定一系列生理变化指标,研究人工接种条件下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 (L.))对带内生真菌(E+)与不带菌(E-)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 (Hance) Keng)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时期内,禾谷缢管蚜刺吸可使醉马草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一个虫口密度E+与E-植株之间差异显著(P<0.05);幼苗体内SOD活性和POD活性均随危害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P<0.05),同一个虫口密度E+与E-植株之间差异显著(P<0.05);接种蚜虫可使MDA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同一个虫口密度内E+与E-植株之间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内生真菌的侵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影响禾谷缢管蚜取食,进而影响醉马草幼苗生理生化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冷冻前添加热休克蛋白A8(heat shock protein A8, HSPA8)和解冻后添加不同浓度精浆(seminal plasma, SP)对冻融猪精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手握法采集长白猪精液, 添加0.5 μg/mL HSPA8到猪精液冷冻保护剂中进行细管分装, 投入液氮中保存3周后进行解冻, 解冻后添加不同浓度精浆(0、10%、30%和50%), 对冻融后长白猪精子的运动能力、质膜完整性、顶体完整性、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鱼精蛋白缺乏及体外获能水平等进行评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无HSPA8和精浆), 添加0.5 μg/mL HSPA8处理组(无精浆)的精子直线速度(VSL)、曲线速度(VCL)、平均路径速度(VAP)和前向性运动(STR)均显著提升(P<0.05), 精子直线性运动(LIN)和运动的摆动性(WOB)均无显著差异(P>0.05);精子质量参数中活力、质膜完整性和顶体完整性均显著升高(P<0.05), 细胞凋亡水平与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降低(P<0.05);精子鱼精蛋白缺失率显著降低(P<0.05);精子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显著提高(P<0.05)。之后在解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精浆, 与添加0.5 μg/mL HSPA8处理组(无精浆)相比, 精浆添加量达到50%时, 精子VSL、VCL、VAP、LIN、STR和WOB均显著提升(P<0.05);精子活力、质膜完整性、顶体完整性和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提高(P<0.05), 细胞凋亡水平显著降低(P<0.05);精子鱼精蛋白缺失率显著降低(P<0.05);精子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显著提高(P<0.05)。【结论】 在冷冻基础液中添加0.5 μg/mL HSPA8和解冻稀释液中添加50%精浆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改善冻融精子质量, 将会对猪精液的冷冻保存及商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外源性金属硫蛋白对奶牛泌乳性能和抗氧化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选取24头中国荷斯坦奶牛经产泌乳母牛,随机等分为A、B、C、D四组,分别每头静脉注射经生理盐水溶解的Zn-MT 0 (对照),4.0,8.0和12.0 mg,以探讨外源性金属硫蛋白(MT)对奶牛泌乳性能和血清抗氧化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C和D组的4%标准乳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组间的乳脂率无显著差异(P>0.05)。B、C和D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显著高于B组(P<0.05)和对照组(P<0.01);C组血清CAT活性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和D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和B组(P<0.05)。B、C和 D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MT不失为一种能够有效调控奶牛泌乳量和抗氧化能力的生理活性物质和高效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9.
生物发酵床养猪效能和猪肉营养成分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用健康无病的杜长甘三元杂交育肥猪40头,以水泥地面传统养猪为对照,研究了干旱半干旱区生物发酵床养猪效能和对猪肉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养猪相比,头均日增重提高12.46%,差异显著(P<0.05);头均饲料消耗量节省5.75%,头均纯收益增加89.57元;试验组必需氨基酸总量(EAA)、主要鲜味氨基酸总量(FA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重金属残留量与传统养殖差异不显著(P>0.05),低于国家行业标准;试验组猪肉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常规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试验,在干旱半干旱区应用生物发酵床养猪可保障动物福利,经济效益显著,肉品营养成份和风味优于传统饲养方式,重金属残留低于国家行业标准,品质安全健康。但由于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高血脂类人群应控制多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围封23年的样地进行凋落物去除处理后,连续5年的植被调查研究,探讨凋落物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及对群落各功能群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的不同去除处理对同年植被地上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相同处理不同年际间地上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但在处理后的第2年起,草原地上生物量随着凋落物去除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凋落物去除对各个功能群生物量的影响表现在处理后的第5年,中度去除条件下的多年生杂类草生物量明显多于重度去除处理和对照区(P<0.05);多年生丛生型禾草在重度处理区的生物量明显高于中度处理区(P<0.05),但二者与对照区均无显著差别(P>0.05);其余各年影响均不显著(P>0.05)。通过对各功能群生物量与总的地上生物量的相关分析得出:在重度去除处理下,地上生物量与禾草的地上生物量相关性较高,多年生杂类草其次。多年生根茎型禾草在中度处理区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最高且显著(P<0.05),其次是一、二年生草本。对照区的多年生丛生型禾草与总地上生物量有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的桑果其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固酸比、氨基态氮含量存在差异 ,可作为评价桑果品质的重要参考指标.经测试 :龙椹2号和龙椹3号可溶性固形物的百分含量高出对照品种4个百分点 ;总酸的百分含量远低于对照品种 ;固酸比远大于对照品种 ;氨基态氮的含量小于对照品种.初步认为龙椹2号和龙椹3号桑果品质优于野生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沿海滩涂地区牧草高产栽培技术,以4种禾本科牧草为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的栽培措施对不同饲草品种的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覆秸秆与添加保水剂处理饲草的产量和叶/茎比显著高于对照(P<0.05)。同一品种,覆秸秆处理饲草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粗蛋白(CP)、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和体外可消化干物质产量最高,粗灰分(Ash)、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最低,品质最好,其次是添加保水剂处理,对照最差。不同品种之间的饲草产量和品质差异显著(P<0.05),其中青贮玉米(Zea mays L.)和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orghum sudanese)表现较好。在沿海滩涂地区,覆秸秆和添加保水剂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饲草产量,改善饲草品质,但不同品种之间产量和品质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盐生和中生环境中宁枸杞叶显微和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中生环境和盐生环境生长的中宁枸杞(Lyciumbarbarum)叶进行了显微和超微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盐生环境生长的中宁枸杞叶叶绿体变化较多,叶绿体富含淀粉粒,而中生环境生长的中宁枸杞叶,叶绿体内外膜和类囊体正常,数量丰富,叶绿体中淀粉粒很少,细胞内细胞器丰富。通过对其叶进行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盐生环境生长的中宁枸杞叶片显著增厚,上下角质层显著地变薄,上表皮细胞变化不显著,栅栏细胞变化不显著,但栅栏组织层显著加厚,海绵组织层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叶片组织结构与生境的关系,以来自我国7个省市(自治区)的扁蓿豆种质资源共59个居群的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制片法,用光学显微技术测定叶片上表皮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维管束直径、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和叶片海绵组织结构疏松度。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地区扁蓿豆解剖结构的9个特征表现出很大程度的差异性,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7.47%~24.49%;相关分析表明:各指标之间大多都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维管束直径及叶片厚度基本可以代表大部分叶片解剖结构特征的变异信息。聚类分析把59个居群分为6大类,表现出居群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关联;生态因子分析表明:年降水量与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及叶片厚度成显著正相关(P<0.05),推测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的大小与扁蓿豆种质资源的抗旱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不同光照强度对叉花草叶片结构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叉花草的耐荫特性,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对其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及叶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光照相比,株高、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随遮光度的增加而增加,遮光70%以上使植株变得柔软;叉花草的栅栏组织为1层,海绵组织相对较为发达,在不同遮荫条件下,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均变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值减小;叶片中叶绿素 a/b 随遮光度的增加而减小,表明叉花草适宜在遮光度60%~70%的环境下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外源硒引发对不同品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浓度为0.5 mmol·L-1的亚硒酸钠溶液对12个品种的紫花苜蓿种子进行了0(CK),3,6,9和12 h的引发处理后,分析了其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个品种的紫花苜蓿种子抗氧化能力对外源硒引发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大多数品种的紫花苜蓿种子在短时间(3~6 h)硒引发下仍保持较高的抗氧化能力,而仅有‘偏关苜蓿’种子的抗氧化能力在长时间(12 h)硒引发时仍显著高于CK(P<0.05),其他品种紫花苜蓿种子的抗氧化能力则均显著低于CK(P<0.05)。从抗氧化能力变化来看,12个紫花苜蓿品种中以‘偏关苜蓿’最适宜采用引发技术进行富硒草产品生产,而‘WL343HQ’,‘WL363HQ’,‘WL656HQ’,‘WL319HQ’和‘WL903HQ’紫花苜蓿品种则不适宜。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光照和水分条件对不同品种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生长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TKPR和TNSP 2个白三叶品种为试验对象,通过温室控制设定了3个光照梯度和3个水分梯度共9个组合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下白三叶形态、生物量积累、生物量分配比及其可塑性指标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品种TKPR各指标受光照强度影响较大,品种TNSP受水分强度、光照与水分交互作用的影响较大;品种TNSP的相对生长速率大于TKPR;在适宜的环境下品种TNSP的生物量积累高于品种TKPR;光照与水分的交互作用对品种TKPR的开花繁殖策略影响较大;在不利的环境下品种TKPR适应可塑性较强,TNSP较弱。本研究结果为培育白三叶的新品种和高效生产栽培管理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Two crossbred puppies exhibited a generalized tremor that was accentuated by excitement or voluntary movement. Hypermetria was also present. Neurohistologic examination showed a bilaterally symmetric spongy condition, predominantly of the gray matter in the brain and spinal cord. These two dogs were different, both in their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histologic appearance, from other reported cases of spongy degeneration. The clinicopathologic correlation between spongy degeneration and tremor is unclear. Spongy degeneration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remor syndromes in puppies.  相似文献   

19.
民勤荒漠区优良苜蓿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过3年对引进国外的4个紫花苜蓿优良品种,在民勤荒漠区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随春季播期提前,各个品种均有明显提前成熟的趋势。在夏季气温39℃以下和冬季最低气温-30.4℃以上,这些品种均可安全度夏和越冬。不同留茬高度处理下均表现出从留茬0,3,5到7 cm成活率显著提高的趋势,并以留茬高度7 cm最好。“Algonquin”和“Mathias”2个品种在种植第2年可刈割3茬,年度平均风干草产量分别可达到15.3 和16.2 t/hm2,比对照品种分别提高32.8%和40.6%;种子产量分别可达到750和765 kg/hm2,比对照品种分别提高150.0%和155.0%。同时,这2个品种均表现出明显的产草量、产种量高的优势,并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寒、抗病虫能力,在民勤荒漠区及同类地区具有推广价值。“Beaver”和“Rangelander”2个品种的种子产量和牧草产量,与对照品种差异不显著,没有太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白三叶叶片解剖可塑性及其对光强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史刚荣  蔡庆生 《草地学报》2006,14(4):301-305
探讨不同光照强度下白三叶叶片解剖特征,叶片可塑性及其对光强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白三叶叶片结构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其中表皮和叶肉的可塑性较大,而中脉则相对较为稳定;在全光照条件下,叶片为阳生叶特征,叶片较厚,上表皮外切向壁平展,气孔密度大,栅栏组织发达,栅栏细胞长柱形,排列紧密,海绵组织较薄,细胞较小,排列疏松,中脉较厚;在弱光照条件下,叶片为阴生叶特征,叶片较薄,上表皮细胞凸透镜状,气孔密度较小,栅栏组织极不发达,栅栏细胞不规则或漏斗形,海绵组织发达,细胞较大,排列紧密,中脉较薄;非参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上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与相对光照强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上表皮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栅栏细胞长宽比和中脉厚度等性状与相对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