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哲  鲍时翔  邓传明  郑育声 《水产养殖》2005,26(6):16-17,43
试验利用微生物制剂对水质进行调控,人参皂甙等增强虾体免疫力,用绿色环保天然抗病毒剂防治虾病,结果表明:采用生物制剂综合防治效果显著,无违规药物残留,产出的红脚对虾全部出口,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对虾白黑斑病的病原病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生力 《水产学报》1996,20(4):325-331
对虾白黑斑病是养殖中国对虾的常见病,曾被怀疑是细菌性疾病,本试验通过对病虾肝胰腺、血液和病灶组织的细菌分离,对正常虾用白黑斑虾的细菌注射感染等一系列试验发现:细菌或其它生物性病原与对虾白黑斑病并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养虾池的水质是各种环境条件(包括理化因子及生物因子)的综合反映,也是制约养虾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对虾是养殖水体环境中生物群落主要成员,不能脱离环境因子的影响而独立生存。在良好的水质环境中,对虾生长良好,反之,在不良的水质中,对虾摄食量下降,甚至停止摄食,生长缓慢,体质消瘦,抗病力下降,感染疾病。水质严重恶化时,直接造成大批甚至全池对虾缺氧窒息死亡。不良的水质助长各种寄生虫、细菌、病毒及原生动物等病原生物的大量繁殖,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红体病易感的南美白对虾、日本沼虾、斑节对虾和罗氏沼虾进行分析阐述,从病毒、细菌和环境因素等方面,总结了虾类红体病的病原和病理特征,归纳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以期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以及临床诊断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方哲  鲍时翔  邓传明  郑育声 《水利渔业》2006,26(2):46-46,72
在养殖基地实施生态养虾试验,利用微生物制剂对水质进行调控,用人参皂甙增强虾体免疫力,用绿色环保天然抗病毒剂综合防治虾病。虾体无违规药物残留,产出的虾全部出口美国、日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黑鳃病在对虾养殖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危害程度可大可小,如处理不当,可引起对虾大量死亡。一、对虾黑鳃病的病原、症状及解剖变化1.病原:取病虾鳃丝磨片直接镜检及实验室检验,确定黑鳃病的病原主要为细菌,但池塘底质与水质不良会促使该病的发生。2.症状:病虾在水面慢游,尤其在傍晚及早晨日出之前多见;病虾不摄食,肠道空虚,外观其鳃部发黑;增氧机周围的池底有死虾。3.解剖变化:解剖病虾,可见鳃部发黑,胃、肠空虚;镜检鳃片,可见鳃丝发黑、肿胀及溃烂。病虾往往因鳃部呼吸功能受损、机体严重缺氧而死亡。二、对虾黑鳃病的病因经过大量的病例…  相似文献   

7.
病毒、弧菌共同作用引发虾病的预防与治疗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用肉眼观察、镜检,并配合核酸探针法检测池塘对虾病虾的病毒、细菌感染情况,结果发现,由细菌引起的白斑病症较多,携带病毒和感染上病毒的虾数量很少。经分离培养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1号菌是很强的致病菌。经药敏试验找出了首选药物阿莫西林。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虾育苗池细菌种群数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虾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虫、藻类等。据不少文献报道[1~5],引起对虾发病和死亡的条件致病菌多是正常虾体和养殖环境中的正常菌群成员,在一般情况下不表现出病害。当水质恶化、养殖密度过高、饵料不适等情况发生时,虾的抗菌作用减弱,这些细菌便侵入虾...  相似文献   

9.
汪燕玲 《内陆水产》2004,29(9):25-25
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其他化学药物防治养殖病害已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近年来.人们开始尝试在养殖水体中施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来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抑制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微生物制剂是由一些对人类和养殖对象无致病危害并能改良水质、抑制水产病害的有益微生物制成,主要包括硝化细菌、光合细菌、枯草杆菌、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链球菌和EM微生物菌群等。它具有改良水质、增加溶氧、降低氨氮、抑制致病菌生长、改善动物体内水环境生态平衡、提高动物抗病与免疫力,促进养殖对象生长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王吉桥 《水产科学》2003,22(2):49-51
这里的安全系指生物安全和食品安全。南美白对虾的安全养殖即保证对虾存活和成品虾为无公害健康食品的养殖技术。安全养殖的核心是彻底隔离病原(尤其是病毒)和增强对虾的免疫力,关键要抓好“四大”环节:彻底清池消毒、合理投放健康虾苗、科学投喂药饵和保持良好水质。对虾的暴发型病毒病原来自水生物(主要是甲壳动物),因此,隔离病原就是隔离可能染病的水和带病载体。目前国内外成功可行的隔离病原的方法主要有:高盐水(卤水)兑淡水、井盐水兑淡水、低盐(5以下)淡水(半咸水)和工厂化封闭式循环养殖。1 高盐水(卤水)兑淡水安全养虾收虾后,…  相似文献   

11.
<正>混养或轮养是我国池塘养殖模式中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重要方法,极大限度地发挥了池塘水体的生产潜力。而生物拮抗则是通过一种生物的物质或生物活动,抑制、排斥和抗御另一种生物的物质或微生物活动~([1]),虾鱼混养或轮养正是利用生物拮抗作用发展而来一种新型高效模式~([2-5]),通过虾塘中混养鱼类掠食病虾、死虾,阻断病原链式传播,体表分泌的粘液抑制危害对虾的病原生物,防止虾病的蔓延~([1]),这已在生产实践中产生了有益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虾类肌肉白浊病易感染的罗氏沼虾、凡纳滨对虾、中国对虾进行了分析。从病毒、细菌、寄生虫和环境因素方面,总结了近十几年来虾类肌肉白浊病的病原和病理特征。归纳了虾类肌肉白浊病的流行病学、检测方法及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养虾池塘的塘底和养殖水体常因环境变异而滋生细菌,病毒以及附生物,导致虾病发生。养殖对虾放养前的清塘及养殖过程中的水体消毒,是关系到养虾成功或失败的一项重要工作。常用于清塘和消毒的药物十几种。放养前清塘常用的有生石灰、茶麸、敌百虫、强氯精等药物。养殖期间常用的有生石灰、强氯精、二氧化氯,高锰酸钾、新洁尔灭等药物。 本文只就养虾过程中的放养前清塘及放养后的水体消毒使用药物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他们及水体消毒的目的 在养虾池塘中,从大海进入的海水,会带进鱼类、甲壳类和各种原生动物、有害细菌及病毒。鱼类是…  相似文献   

14.
<正> 针对对虾暴发性病毒病的防治新药——对虾克毒王(AVIS),经过1995年在福建、深圳、山东、辽宁、天津等地共333多hm~2大面积养虾生产推广试验表明,只要按照《中国对虾养成技术规范》操作,以“对虾克毒王”药物做成药饵,在养殖对虾发病之前或发病初期投喂,可以增强对虾抗病能力,抑制病毒的传播感染,使病虾康复,延长生长时间,减少死虾量,对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要养好虾,首先要养好水”。在养虾过程中,大量的有机污染物的沉淀积累(如残饵、虾的排泄物、动植物尸体、药物残留及有机碎屑等)给有害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提供了极好的生存繁殖环境,给养虾带来了难以预测的潜在危险。如何营造良好的虾池水环境,抑制或消除有害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的繁殖生长,维护虾池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减少对虾病害的发生,是广大虾农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笔者根据近年来从事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的经验,谈谈几点做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种杆状病毒及其与细菌对两种养殖对虾的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养殖对虾发生了严重流行性虾病,经对病虾肝胰腺、胃、肠、鳃等部位进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和分离提纯,发现有大量杆病毒和细菌感染。超薄切片显:病毒粒子短杆状、两端钝圆、具羹膜、大小约250—310mm×90—110mm,提纯的核衣壳大小约300—320mm×70mm。将粗提纯的病毒和细菌口饲感染健康的日本对虾和长毛对虾,可同时引起对虾发病死亡,病毒感染8天后引起的死亡率分别是50%和41.7%,病毒与细菌共感染8天后的死亡率比前者高。这些结果说明:所分离的杆状病毒是日本对虾和长毛对虾的共同病原,在它们之间具有流行性,而细菌与这种病毒对虾体的共同侵染,造成更高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张冬冬 《齐鲁渔业》2020,37(2):18-19
锦州是辽西地区海水养殖规模最大最集中的区域,主导养殖品种是海参和中国对虾。在参、虾混养过程中多使用微生态制剂对池塘进行改善水质、调节微生态平衡、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等。光合细菌简称PSB,是优质的水质改良剂和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多使用红色假单胞菌属的混合菌株[1],它能够降解水体中的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有毒物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将PSB应用于池水净化,对虾养殖池塘应用PSB后,氨态氮下降58%,硫化氢下降50%,溶氧增加13.6%[2],邢华3利用PSB对虾池进行净化.  相似文献   

18.
张良尧 《内陆水产》2006,31(2):30-33
水是对虾的生存、生活和栖息环境,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对虾的生长发育,从而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在良好的水质条件下,对虾摄食旺盛,成活率高,发病率低,饵料系数低,生长快,养殖效益高;而不良的水质致使对虾摄食量下降,抑制对虾正常生长发育,并助长细菌等病原体增殖和有毒物质的积累,降低对虾抗病力,引发虾体发病,甚至造成对虾大量死亡, 使养殖失败。因此,渔谚有“养好一池虾,先要管好一池水”的说法,可见虾池的水质调控是养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1993年6月上旬至8月中旬,全省养殖对虾普遍发病,发病面积达90%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达4亿多元,其中有4.2万亩虾塘绝产,使对虾养殖陷入了新的困境。对于今后怎样养虾的问题,我们认为虾病暴发是宿主、病原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只要从阻断病原、改善环境、优化养殖技术和药物防治等方面认真考虑,采取有效措施还是能养好对虾的。  相似文献   

20.
虾夷扇贝脓胞病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开展对大连市长海县附近养殖海域近几年夏季出现的大规模虾夷扇贝死亡现象的研究,能为虾夷扇贝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治提供基础理论支持。以患病虾夷扇贝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分离、提纯培养,并采用人工感染试验确定虾夷扇贝脓胞病的病原性质;通过生理生化特性、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和药物敏感性测定,对虾夷扇贝脓胞病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从患病组织中分离出的其中一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为虾夷扇贝脓胞病的病原菌,在水温19℃、注射浓度为1.09×105CFU/mL的条件下,该菌有较强的致病性。通过对该病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分析,确定虾夷扇贝脓胞病的病原为查氏弧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