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广学  李普庆  周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418-7419,7473
[目的]分析气候变暖对朝阳地区畜牧业生产的影响,为政府指导畜牧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近60年的气候资料和近30年的畜牧业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和Excel程序对朝阳地区的热量历年变化情况、生猪和羊的历年出栏数及畜牧总产值增长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朝阳地区的热量资源逐年增加,猪和羊的年出栏数迅速增加,畜牧业生产总值大幅提高。[结论]气候变暖对朝阳地区畜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朝阳地区霜期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霜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为朝阳地区霜期农业顺利发展、趋利避害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朝阳1953—2010年气象资料,采用倾向率、标准偏差统计方法,分析霜期光热水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 a来,因气候变暖朝阳地区霜期缩短趋势明显,气象要素有不同的表现。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近20 a里霜期气温升高2.0℃,日照时间减少159 h,降水量增加6.6 mm,阴天日数变化平稳。光能资源丰富、气候变暖明显是朝阳地区霜期农业气候特点,霜期自然灾害发生率低对霜期设施农业发展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3.
宗艳伟  宗英飞  孙福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81-13882,13932
利用朝阳1953~2010年气象资料,采用倾向率、标准偏差统计方法,分析霜期光热水资源变化特征研究蔬菜大棚生产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结果表明,近58年来,因气候变暖辽西地区霜期缩短趋势明显,气象要素有不同的表现。与20世纪50~60年代相比,近20年霜期气温升高2.0℃,日照时间减少159 h,降水量增加6.6 mm,阴天日数变化平稳。光能资源丰富、气候变暖明显是辽西地区霜期农业气候特点,霜期自然灾害发生率低对霜期设施农业发展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暖对巴州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1960—2001年巴州平原地区气候资料分析得出,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巴州地区年平均气温也处于上升趋势,体现在冬季气温的明显偏高上,并从农作物生长发育、草场变化、病虫害、农药化肥等方面讨论了气候变暖对巴州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防范和适应气候变暖的农业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隋景跃  张国林  梁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732-9734
[目的]分析掌握朝阳地区热量资源变化趋势,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充分利用热量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一元线性拟合渐近线在Excel程序中解析出热量资源要素增加幅度。[结果]朝阳地区3个气候区变暖幅度存在差异,50年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1.9 ℃,≥10 ℃积温增加330 ℃ 西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1.6 ℃,≥10 ℃积温增加210 ℃ 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0.8 ℃,≥10 ℃积温增加200 ℃。[结论]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对农业气象资源和灾害存在着不同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弊共存。  相似文献   

6.
利用莫力达瓦旗1959—2008年的气温、降水、无霜期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地区气候有明显变暖的趋势,尤以冬季升温最为明显;积温增加、无霜期变长;同时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农业所产生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1981~2010年西峡县气象观测站的地面气象资料和近20年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得出西峡县30a气温气候倾向率为0.159℃/10a,气候变暖趋势明显。通过分析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的影响,发现气候变暖使冬小麦的播种期推延,返青开春提前,既对冬小麦增产有利,也对玉米生育期的延长和产量提高有利。  相似文献   

8.
采用1981~2010年西峡县气象观测站的地面气象资料和近20年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得出西峡县30a气温气候倾向率为0.159℃/10a,气候变暖趋势明显。通过分析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的影响,发现气候变暖使冬小麦的播种期推延,返青开春提前,既对冬小麦增产有利,也对玉米生育期的延长和产量提高有利。  相似文献   

9.
根据浚县气象台站近38年气温资料,分析了浚县气候变暖特征,并分析了气候变暖对浚县农业生产的影响,为提高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及抗灾减灾水平,应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调整农业结构和种植制度,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调整管理措施,确保农业稳产增产。  相似文献   

10.
利用酒泉市2004—2017年气候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近14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并阐述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酒泉市年平均温度大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96℃/10年;降水量总体呈波动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6.029 mm/10年;日照时数逐年增加,气候倾向率为99.508 h/10年。气候趋于变暖对作物品种结构及农业病虫害均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全球气候变暖给世界各国带来诸多方面的挑战,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受到很大的影响,近几年北京市在逐步探索适合北京市农业低碳化的发展之路。笔者结合北京市农业的碳排放现状及数据资料对其发展状况进行讨论,并分析影响北京市农业低碳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分析北京市今后发展低碳农业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梁群  张国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694-13696
[目的]掌握朝阳地区热量及水资源变化趋势,为农业结构调整及趋利避害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一元线性拟合渐近线在Escel程序中解析出热量资源要素增加幅度。[结果]朝阳地区3个气候区变暖幅度存在差异,1960~2008年的年平均气温升高0.8~1.9℃,以冬季升温最明显;年降水量减少50mm左右,减少时间主要在夏季。[结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对农业气象资源和灾害存在着不同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弊共存。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产量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以及主要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气候变暖给东北地区农业带来的影响利弊共存,主要表现为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生长季节温度升高、热量资源增加,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期延长、适种区域扩大,为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以及产量的提高提供了潜在的可能。但由于光照及水资源的限制以及CO2浓度的增加而引发的温室效应,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农作物生态环境恶化,干旱、洪涝、盐碱化速度加快,尤其是近几年受全球变暖的影响,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受干旱灾害的影响最为明显。降水总量减少和降水分布不均匀,使东北地区成为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敏感和脆弱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利用石岛地区1981—2010年气温与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30年石岛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石岛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205℃/10 a的速度上升,除秋季外,春、夏、冬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以33.4 mm/10 a的速度缓慢增加,春、夏、秋季降水量均呈缓慢上升趋势,冬季降水量呈缓慢减少趋势。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利有弊,灾害性天气和极端降水事件将有所增加,干旱和洪涝可能趋于增加,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与中国农业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知识经济影响下,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征。包括知识武装农业,生产要素智能化;经济活动信息化;农业产业高级化;资源和资本高效利用;环境与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农业,农民,农村“三位一体”;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知识化“四化”联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统一等。  相似文献   

16.
农药减量施用和绿色替代技术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为了有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了适宜四川丘区农业生产的农药高效减量施用和绿色替代技术(化学农药零施用技术、农药节约减量施用技术和农药精准高效施用技术)。(1)化学农药零施用技术是通过物理、生物和农业措施等达到不施农药防治病虫害目的;(2)农药节约减量施用技术主要通过开发高效农药品种和添加高效助剂实现化学农药减量施用;(3)农药精准高效施用技术即在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做到“八准”施药,以求使用最少的药剂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科学高效的农药施用和绿色替代技术是实现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为四川丘区农业高效绿色生产提出了病虫防控研究与技术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