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宜斗 《蜜蜂杂志》1994,(12):27-28
浅谈“爬蜂病”的观察及防治方法山东省鱼台县陈楼乡陈集蜂场(272345)陈宜斗意蜂“爬蜂病”是近几年出现的急性蜂病,一旦蜂群患了“爬蜂病”,群势很快衰落,蜂场经济效益严重受损。笔者认为“爬蜂病”有早春型、夏秋型和晚秋型三种,患病原因有侵入性感染和非侵...  相似文献   

2.
吴维强 《蜜蜂杂志》2010,30(7):28-28
<正>2010年《蜜蜂杂志》第3期《爬蜂之我见》一文,认为爬蜂病与喷施使用灭草剂有关,我认为爬蜂病与喷施灭草剂无关。因为我曾经在自己的蜂场喷施过灭草剂除草,蜂场附近的旱地与水田也会经常喷施灭草剂除草,但是从未引起蜂群患爬蜂病。  相似文献   

3.
蜂螨危害可导致“爬蜂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来,蜜蜂“爬蜂病”一直是蜂群管理中最让养蜂人头痛的一大病害“。爬蜂病”的发生与否不仅关系到蜂群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养蜂经济效益“。爬蜂病”的发生,除了与细菌、病毒、气候及管理不善有关外,蜂螨的危害,也是造成“爬蜂病”的重要原因。2003年7月,我场蜂群普遍患“爬蜂病”,其中有3群蜂爬得比较严重,在3次用药治疗后,其它蜂群很快痊愈,惟独这3群蜂治愈后很快复发,其主要症状是:部分幼虫及蜂蛹死亡,伴有白头蛹症状,出房的幼蜂翅膀残缺不全,在地面上蹦跳着爬行,腹部膨大。爬行蜂中有中、青年蜜蜂,但都是以幼蜂为主,这种症状在雨后的…  相似文献   

4.
蜜蜂“爬蜂病”是养蜂者的习惯称呼。其共同特点是成年蜂失去飞翔能力,在地面及蜂箱内爬行。可分为传染性“爬蜂病”与非传染性“爬蜂病”两大类型。传染性“爬蜂病”包括蜜蜂孢子虫病、蜜蜂螺旋体病和蜜蜂病毒病。非传染性“爬蜂病”包括寄生螨危害造成的爬蜂(多为幼蜂)、中毒性爬蜂如有毒蜜粉源植物和药物中毒、劣质饲料引起的大肚爬蜂、环境污染及工厂排放有毒气体和污水造成爬蜂和死亡。现将“爬蜂病”的防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紫剑 《蜜蜂杂志》2011,30(1):36-36
爬蜂病在我国普遍发生,危害很大。目前有许多针对爬蜂的防治方法,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爬蜂问题。 爬蜂病年年爆发,不能控制,笔者认为蜂友们对爬蜂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手段还不完全清楚,没有抓住引起爬蜂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我国发生的蜜蜂爬蜂病,其名称来源于蜜蜂发病后不能飞翔,爬行而死亡,是按蜜蜂病态行为命名。目前,蜜蜂爬蜂病应该归纳为五大类型的爬蜂,即A型爬蜂病(微生物感染型)、B型爬蜂病(蜂螨危害型)、c型爬蜂病(闷热与机械损伤型)、D型爬蜂病(药物中毒型)和E型爬蜂病(甘露蜜和有毒蜜粉植物型)。我国多年来流行的爬蜂病多为A型爬蜂病,它可称为蜜蜂的“癌症”,给蜂群带来极大伤害,给养蜂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病急乱投医,一旦蜂群患病,蜂农盲目用药,因用药不当造成蜂产品污染,直接影响蜂产品出口,因此A型爬蜂病的防治至关重要。至于B型、C型、D型、E型这四类爬蜂病,目前尚有办法可防可治,其造成的损失也较轻。  相似文献   

7.
孙希文 《中国蜂业》2004,55(4):14-14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气温差异大,引起蜜蜂爬蜂病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长白山地区的蜜蜂爬蜂病主要有3种:一、孢子虫引起的爬蜂病;二、麻痹病引起的爬蜂病;三、"油炸蜂".  相似文献   

8.
<正>蜜蜂患爬蜂病时,受害蜂群轻则死蜂成堆,重则可导致全场蜂群覆灭,是由螺原体病原体引起的一种成年蜂病。低洼潮湿,周围环境脏,水源不洁,蜂箱和巢脾没有进行清洗消毒,以及箱内湿度过大,都是导致爬蜂病的诱因;尤以天气长期低温阴雨,蜂群不能爽身飞翔排泄,易引起爬蜂病。一、预防措施选择抗病力强的无病蜂群作为育王群,保证蜂王产卵旺盛,增强群势,及时对巢脾、蜂箱及用具进行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最让蜂农伤脑筋的蜂病就是爬蜂病,严重时会使幼蜂、青壮年蜂,甚至老年蜂同时往蜂箱外爬,其蔓延速度令蜂农措手不及,爬蜂病高发时期,蜂场可以在一周左右连爬带盗全场崩溃,蜂尸遍地,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0.
董秉义  冯峰 《中国蜂业》1998,49(2):16-17
爬蜂病的病因与防治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100093)董秉义冯峰所谓爬蜂病,其主要症状为患病蜜蜂爬出箱外,在地上爬行死亡。其实爬蜂病这种命名并不科学,由于爬蜂病的病因复杂,尚未完全搞清楚,这种笼统的叫法也就不奇怪了。不管怎么说,现在看来爬蜂病已成...  相似文献   

11.
2008年3月初,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暴发"爬蜂病",此次发病范围广、患病蜂数多(近万群蜂)、发病突然.自从2003年以来,在豫西地区的灵宝市、陕县、渑池县、新安县、孟津县、偃师县、宜阳县等均暴发了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爬蜂现象,蜂友们称之为"爬死病"或"爬蜂病"."爬蜂病"来势凶猛,暴发范围广,给养蜂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相似文献   

12.
李玉春 《中国蜂业》2002,53(5):13-13
一、早春因消化不良引起的大肚病 (亦称花粉胀 )是东北地区 5~ 6月份的“爬蜂病”的病因。治疗方法 :用白糖水或者蜂蜜水溶解氟哌酸 ,夜晚加到饲喂器中饲喂 ,连续 3次即可治愈。剂量及配方为 1群蜂用 2粒氟哌酸溶解到 1 0 0 0克白糖水或蜂蜜水中。二、7月上旬期间患爬蜂病的 ,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继续爬蜂。预防措施 :注意防暑 ,箱盖要遮荫 ,揭掉覆布 ,加强通风。三、由小蜂螨的危害引起的爬蜂 (一般情况下 ,东北蜂群如不接触南方蜂群不得此病 )。特别是 8月下旬至 9月份在东北地区是培育越冬适龄蜂期 ,也是为下年建立强群打基础阶段 ,这时…  相似文献   

13.
关振英 《蜜蜂杂志》2007,27(11):38-38
"爬蜂病"是蜂群常见病.有由某种疾病引发的,如孢子虫病引起的"爬蜂病",受寄生虫如蜂螨引起的"爬蜂病";有受水污染或药物及有毒蜜、粉而引起的"爬蜂病"……但无论何种原因引发的"爬蜂病"都会影响蜂群发展,给养蜂效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其危害性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在养蜂生产实践中稍有不慎就会受到病虫害的袭击.下面谈几件事例,请蜂友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4.
黄坚 《中国蜂业》2006,57(12):21
蜜蜂爬蜂病在养蜂生产中普遍存在,它传播快,危害重,严重威胁着养蜂生产。我省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蜜蜂爬蜂病,1990年至1995年进入高发期。我市是爬蜂病的重灾区之一,当时全市80%的蜂场发生不同程度的爬蜂,损失严重。1991年我地5个蜂场,300多群蜂患上了严重的爬蜂病,死蜂满箱底,堵住了巢门。到来年春季蜜蜂所剩无几,一般死蜂在60%~70%。近年来,爬蜂病的势头有所减弱,但对养蜂仍存在威胁。  相似文献   

15.
赵永春 《中国蜂业》2003,54(3):15-15
对蜜蜂爬蜂病应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防治应讲究方法 ,否则会陷入被动 ,带来不良后果 (污染蜂蜜 )。笔者在此谈谈防治蜜蜂爬蜂病的方法和体会。1 爬蜂病的症状大体有三种 :一是孢子虫引起的爬蜂病 ,东北地区爬蜂主要因孢子虫引起 ,其症状是在地上一蹦一跳地爬 ,多为采集蜂 ,拉开肠道为白色 (正常为棕色 ) ,后肠有积水 ,并有谷粒状物质 ;发病时间 6月初至 8月末。二是麻痹病引起的爬蜂 ,此病症的爬蜂爬行速度极慢 ,后肠膨大。主要表现为病蜂身体震颤 ,翅膀一直震颤 ,不能飞行 ,大肚是一种类型 ,“油炸蜂”是另一种类型 ,发病时间为…  相似文献   

16.
马培德 《蜜蜂杂志》2006,26(9):24-24
近年来,“爬蜂病”像一枚“定时炸弹”一样潜伏在蜂场内,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一旦暴发会给蜂场带来重大损失,严重阻碍养蜂业的发展。目前防治“爬蜂病”的方法不少,但效果不是很好,真正的有效药物尚未研制出来。笔者养蜂几十年,深受“爬蜂病”危害,决心致力于蜂病的观察试验。下面发表拙见一二供同行参考。要想解决好爬蜂的难题,首先必须弄清楚引起爬蜂的原因。目前普遍认为“爬蜂病”是由孢子虫病、麻痹病、螺原体病几种病的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据本人数年观察,主要由孢子虫病引发的较多,因此就要细致观察并研究孢子虫病的发病特点。据…  相似文献   

17.
下启昌 《中国蜂业》2006,57(6):19-19
近几年春季爬蜂病较为常见,养蜂人对此病的感觉是“难治”,用尽各厂家生产的“爬蜂康”、“爬蜂宁”、“爬立停”均无明显疗效,有的甚至越治越严重。我通过对本场蜂群的观察以及与蜂友交流的经验,将爬蜂病概括为。  相似文献   

18.
"爬蜂病"是蜂群常见病.有由某种疾病引发的,如孢子虫病引起的"爬蜂病",受寄生虫如蜂螨引起的"爬蜂病";有受水污染或药物及有毒蜜、粉而引起的"爬蜂病"……但无论何种原因引发的"爬蜂病"都会影响蜂群发展,给养蜂效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其危害性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在养蜂生产实践中稍有不慎就会受到病虫害的袭击.下面谈几件事例,请蜂友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9.
我养蜂多年 ,以前多次遇到爬蜂 ,都用中草药控制住了。但在 2 0 0 0年晚秋 ,我的 90多群蜂都患了“爬蜂病” ,却怎么也治不好 ,到 2 0 0 1年早春合并后只剩 4 0余群 ,爬蜂仍然不断。油菜花期只采到 2 5 0kg蜜 ,洋槐花期滴蜜未收 ,只取了 6 0kg王浆。 2 0 0 1年 8月 ,我只好又把蜂群并成 2 8群 ,每群蜂只有 4框。对此病我十分苦恼。我突然想起败酱草可治疗五脏浓肿并能止痢。我就用黄花败酱草(干品 ) 2 5 0g ,煎水 2 5kg ,掺入白糖 5 0kg ,分作 2晚饲喂 ,后来 ,爬蜂消失了。用败酱草防治“爬蜂病”@李应林$安徽省繁昌县新港下高安村…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蜜蜂"爬蜂病"一直是蜂群管理中最让养蜂人头痛的一大病害."爬蜂病"的发生与否不仅关系到蜂群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养蜂经济效益."爬蜂病"的发生,除了与细菌、病毒、气候及管理不善有关外,蜂螨的危害,也是造成"爬蜂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