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该试验主要研究了南方温室中一天内不同时段遮阳降温效果及对甜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遮阳降温效果显著,最大降温幅度可达7℃,但不同时段及不同时间长度遮阳降温效果差异不大,有效降温和有效降温时间段基本是一致的。不同时段遮阳降温对甜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在中午12:00至下午15:00时间段进行遮光降温,植株净光合速率最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促进生殖生长,提高坐果率,甜椒前期产量和总产量显著提高。随着遮阳降温时间的段前移和延长,植株表现徒长,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坐果率降低,产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强筋小麦郑麦9023灌浆期旗叶衰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灌水,叶绿素含量、SOD活性、净光合速率增加,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降低,产量提高.施铵态氮肥提高了灌浆前期的叶绿素含量和整个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降低了灌浆后期的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有效延缓了 郑麦9023旗叶的衰老,从而使产量提高.从水分和氮素形态互作效应来看,W3N3处理叶绿素含量、SOD活性和净光合速率最高,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最低,产量最高.总的来看,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郑麦9023旗叶衰老和产量具有明显的调控效应,且水分的调控效应大于氮素形态.  相似文献   

3.
钴对番茄生长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素萍  樊文华 《土壤通报》2005,36(6):925-928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钴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钴在番茄植株体内的分布情况和土壤中有效钴含量的变化状况。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钴能提高番茄植株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花蕾数和开花数、地上部分鲜重;而对植株的株高、复叶数和根重(AW)无显著影响。但钴对产量构成因素中的作用较明显,能显著提高坐果率、单株结果数和产量。钴在植株体内各部位的含量及土壤有效钴的含量均随施钴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钴的最大处理(64mg kg-1土)未对番茄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厚皮甜瓜迎春为试材,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硝酸钙对坐果节位叶片衰老及果实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坐果节位雌花开放后,叶面喷施10、 20、 30 mmol/L 的硝酸钙均可延缓坐果节位叶片叶绿素、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下降,提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Pn )和过氧化物酶(POD)、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 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MDA) 含量,提高果实的小区产量、 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其中20 mmol/L 的硝酸钙处理效果与对照差异显著。叶面喷施20 mmol/L 硝酸钙,可延缓厚皮甜瓜坐果节位叶片衰老,提高厚皮甜瓜的果实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地表覆盖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秸秆加膜覆盖对结瓜期日光温室嫁接和未嫁接黄瓜生长发育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覆盖可有效促进植株生长,有利于雌花分化、提高坐瓜率、降低畸形瓜比例、缩短成瓜时间以及增加单瓜重、早期产量和总产量,其中以秸秆加膜覆盖效果最明显,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次之,嫁接效果优于未嫁接。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秸秆加膜覆盖均可不同程度提高黄瓜净光合速率、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且以秸秆加膜覆盖效果最好,嫁接优于未嫁接。秸秆覆盖与秸秆加膜覆盖均可显著增加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黄瓜根系活力,而地膜覆盖却使叶绿素含量低于对照,根系活力在结瓜后期低于秸秆覆盖与秸秆加膜覆盖处理,但仍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6.
长期施用无机NPK肥对保护地黄瓜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长期单施无机氮肥(15年)条件下,黄瓜生长发育正常,而且随着施N量的增加(试验中的最高施N处理为每年600kghm-2),叶面积显著增大,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显著提高,但处理间叶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无显著差异,说明不同N水平对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作用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造成的,长期单施无机氮肥还显著地提高了黄瓜的产量、结瓜数、座瓜率,降低了畸形瓜率。N、P、K配施可进一步提高黄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产量、结瓜数和座瓜率,降低畸形瓜率,但处理间叶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仍无显著差异,说明不同N、P、K配施对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作用主要也是由非气孔因素造成的。同时,在N、P、K配施试验中,以N对黄瓜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最大,P次之,K较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土垄内嵌基质的栽培方式以缓解日光温室春甜椒生长季遭受的高温影响。通过设置土垄栽培(S处理)、土垄嵌PE槽基质栽培(P处理)、土垄嵌铁丝网槽基质栽培(W处理)3种处理,以单纯PE槽基质栽培(CK)为对照,在春甜椒果实成熟采摘期(5-6月)每日气温较高时段(12:00-16:00)观测各处理根区环境温度,在甜椒不同生育时期观测各处理植株的生长指标及产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P和W处理的根区温度分别比CK低1.50、2.17和1.47℃,说明P和W处理能够有效缓冲高温时甜椒根区环境温度的升高,且P处理的温度缓冲效果略优于W处理。S、P和W处理甜椒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和地上干鲜重均显著高于CK,能显著促进甜椒生长发育,其中W处理对甜椒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基质栽培根系鲜重较大,但CK根区高温减少了甜椒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积累。此外,第一次采摘时土垄栽培的结实数显著低于其它3个处理,说明基质栽培相对土壤栽培能促进甜椒开花坐果,缩短生育期。W处理结实数、单果重、单株产量、果实大小及单产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产量为3.78kg·m-2,分别比S、P和CK处理提高80.9%、31.3%和51.8%。总之,土垄嵌铁丝网槽基质栽培能够在有效增强根区温度缓冲能力的前提下,明显提高甜椒产量,在日光温室高温环境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播种量和施肥水平对春播甜荞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甜荞起源于中国,具有很高的营养、 药用及保健品质,已成为21世纪人类的绿色食品之一。目前,甜荞从国内市场到外贸出口都比较紧缺,且产量较低。因此,本试验研究播种量和施肥水平对春播西大花荞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确定甜荞的最佳栽培措施。【方法】以西大花荞为材料,采用四因素五水平的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种量和施肥水平对春播甜荞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因素为播种量、 氮肥、 磷肥、 钾肥,于2012年3月6月和2013年3月6月在西南大学歇马科研基地进行田间试验。小区面积10 m2(2 m 5 m),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行距33 cm,种植6行,试验地四周播种3行保护行。于盛花期一晴天的9: 3011: 30之间在各小区的中间条带随机选择3株植株,用LI-6400 XT光合仪和SPAD 502叶绿素仪测定其倒数第3片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待籽粒70%~80%成熟后对每个小区进行单独收获,脱粒风干后称重、 计产。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和SPSS 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Surfer 8软件作两因子互作效应的等值线图。【结果】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播种量和钾肥对产量有显著影响,随播种量和施钾量的增加,产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 播种量、 氮肥、 钾肥对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随播种量、 施氮量、 施钾量的增加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研究的4个因素中,施氮水平、 施钾水平以及与播种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产量有显著影响; 播种量与施氮水平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净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 播种量与施氮水平之间、 施氮水平与施磷水平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4个因素与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含量及产量间的回归关系极显著,拟合程度较高,可用于实际生产预测。使西大花荞产量、 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最大的农艺方案为播种量37.5 kg/hm2、 施N 17.25 kg/hm2、 施P2O5 46.8 kg/hm2、 施K2O 52.5 kg/hm2,预期产量为1656.16 kg/hm2,净光合速率为16.46 mol/(m2s),叶绿素含量(SPAD值)为55.34。【结论】播种量、 氮、 磷、 钾及其相互作用对西大花荞产量、 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含量有一定影响。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西大花荞的最佳农艺方案为播种量37.5 kg/hm2、 施N 17.25 kg/hm2、 施P2O5 46.8 kg/hm2、 施K2O 52.50 kg/hm2,预期产量为1656.16 kg/hm2,净光合速率为16.46 mol/(m2s),叶绿素含量(SPAD值)为55.34。  相似文献   

9.
氮磷调控及紫云英配施提高早稻冠层特性和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氮、磷施用量及配合翻压适量紫云英入田对早稻冠层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在7个施氮、3个施磷及2个不施氮/磷水平下,开展早稻全生育期叶面积指数LAI、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传输特性、叶片叶绿素SPAD值、生育后期剑叶净光合速率Pn及产量的试验观测。结果表明,氮磷调控可显著影响早稻LAI、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光合速率,进而通过调节LAI影响冠层PAR传输特性,最终表现为产量上的差异。缺氮对早稻的影响显著高于缺磷,但在施肥充足时,磷肥对产量的影响比氮肥更加显著。早稻冠层特性和产量随氮、磷施用量的增加表现出边际递减效应,当施用量超过某一值时出现拐点,最终表现为产量的下降。在赣抚平原灌区,187.5~225 kg/hm2施氮量和60~120 kg/hm2施磷量以及翻压15 000 kg/hm2紫云英鲜草入田可有效提高早稻LAI和冠层PAR截获率In以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维持剑叶生长期内较高的净光合速率Pn,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0.
光合细菌菌液对甜椒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研究光合细菌菌液对温室甜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合细菌菌液可增强甜椒光合速率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叶绿素含量,进而增产。  相似文献   

11.
弱光条件下不同基因型辣椒幼苗光合与生长的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遮光方式,使光照强度降低65%~70%,以研究弱光对不同基因型辣椒幼苗光合、蒸腾以及生长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光环境下辣椒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下降,并且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是非气孔限制的结果。弱光下辣椒幼苗同化物合成与积累受到抑制,表现为叶片数减少,高粗比增加,根冠比、比叶鲜样质量、比叶干样质量、全株干样质量和壮苗指数下降。弱光使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绿素a/b比值下降,叶片含水量上升。小果型辣椒的耐弱光性普遍强于大果型甜椒,并且弱光环境下相对壮苗指数较高,以及净光合速率下降较少的辣椒或甜椒,具有耐弱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低温对弱光影响甜椒光合作用的胁迫效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弱光耐受性不同的甜椒(Capsicumannuum L.)幼苗为材料,研究弱光低温逆境下及其恢复过程中叶片光合特性、PSⅡ光化学活性和吸收光能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弱光低温及弱光适温处理均导致甜椒净光合速率(Pn)、PSⅡ光化学效率(Ф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明显下降,PSⅡ光化学反应中心能量(P)显著减少,天线耗散(D),尤其是反应中心能量耗散(Ex)显著增加。弱光低温或弱光适温处理下Pn的下降是非气孔限制的结果,低温降低了植株的弱光耐受性。光温逆境解除后,甜椒光合碳同化的恢复滞后于PSⅡ光化学效率的恢复,并且弱光下不同试材对低温的耐受性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遮阴及复光对花果期番茄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无限生长型番茄“粉冠”为试材,在花果期于日光温室上加盖遮阳网的方式进行为期3d(T1)、6d(T2)、9d(T3)、12d(T4)和15d(T5)的遮阴处理,遮阴结束立即恢复自然光照,以日光温室内自然光为对照(CK);分别于遮阴结束时和恢复光照第3、6、9、12、15天观测番茄叶片的光合参数,分析其在遮阴条件下的变化特点及复光后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遮阴使番茄叶片的光饱和点降低,光补偿点升高。遮阴15d后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49.0%,胞间CO2浓度增加68.3%。随着遮阴日数增加,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遮阴15d后,分别下降32.9%和1.6%。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遮阴日数的增加分别上升125.2%、182.6%和115.4%,其中叶绿素b含量变化显著(P<0.05)。番茄叶片荧光参数中,F0随着遮阴日数的增加而增加,遮阴15d后增加30.9%,ΦPSⅡ、qP和ETR随着遮阴日数的增加而降低,遮阴后分别减少32.1%、29.8%和36.7%。而Fv/Fm对遮阴环境的响应不显著。遮阴日数对叶片不同参数的恢复能力有不同影响,12d以上的遮阴使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无法恢复,9d以上的遮阴使叶片叶绿素含量无法恢复,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恢复能力高于叶绿素b。遮阴日数小于9d时,番茄叶片的光合参数及叶绿素含量均能恢复至初始状态。  相似文献   

14.
遮荫对水稻冠层叶片SPAD值及光合、 形态特性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PAD(soil-plant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计是一种快速、 方便、 非破坏性的诊断植物叶片相对叶绿素或氮含量的仪器,与传统的氮营养诊断方法相比,此仪器节省时间、 劳力和资源。本试验通过未遮荫和遮荫的方法观察水稻冠层叶片SPAD值、 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荧光、 光合参数、 叶片厚度和比叶重(叶片干重除以叶片的面积)等生理形态指标的变化,建立SPAD值与光系统II(PSII)最大量子产量(Fv/Fm)之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遮荫条件下,甬优9号(YY9)和丙9363(B9363)冠层叶片变薄、 SPAD值、 叶绿素a/b、 比叶重、 电子传递速率(ETR)降低,但快速光曲线的初始斜率无明显变化; 同时, 遮荫导致了叶片的呼吸速率、 最大净光合(Pmax)、 量子效率、 光补偿点和饱和点降低,表明水稻叶片为适应弱光环境, 降低光合能力、 减少呼吸消耗, 以增加对有限光能的利用。不同光照条件下,水稻冠层叶片SPAD值与PSII的Fv/Fm的回归方程呈指数式关系(YY9 R2=0.896; B9363 R2=0.833), 表明SPAD计可以快速、 无损、 有效地评估水稻冠层叶片的光合作用进程,当SPAD值小于35时,其光合过程可能处于受损状态。  相似文献   

15.
树冠微域环境对茶树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树冠微域环境对植物的生长有着显著影响,改善植物树冠环境可提升收获对象的品质。因此茶树的生长特别是其碳氮代谢及茶叶品质可能会受到树冠微域环境影响,本文拟通过覆盖遮荫的方式人为改变茶树树冠微域环境,以探明树冠微域环境对茶树碳氮代谢等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在茶树树冠面上分别覆盖光热透过性能不同的三种遮荫材料,人为改变茶树树冠面的微域环境,以不覆盖为对照,比较不同树冠微域环境条件下树冠面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及光合速率等的差异,并通过氨基酸组分分析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不同季节茶树新梢中碳氮初级代谢产物进行分析,以比较树冠微域环境变化对茶树碳氮代谢及茶鲜叶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茶树树冠面经三种光热透过性能不同的遮阳网在蓬面直接覆盖后,茶树新梢的生长小环境及碳氮代谢均发生了变化: 1)树冠面的光照强度、空气温度及叶片温度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覆盖隔热网的降温效果最好,降温幅度最高可达3.1℃;覆盖银色网在早晚有较好的降温效果,降温幅度可达1.6℃,但在12时、14时和16时未有明显的降温效果。而覆盖黑网后早晨的树冠面空气温度与叶片温度却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且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黑网下的两种温度与不覆盖比表现出了波动现象。2)茶树被覆盖后,其净光合速率表现出显著的降低趋势,其中黑网覆盖处理与不覆盖处理均在中午12点左右出现一个低谷,出现了午睡现象,而银色网与隔热网覆盖处理没有表现出午睡现象;覆盖后茶树叶片胞间CO2浓度较不覆盖表现出升高趋势,其中以隔热网处理为最高。3)在高温强光季节对茶树进行适度遮荫覆盖,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茶树氮代谢,减弱茶树碳代谢,改善各季茶树新梢的品质。主要表现为茶新梢的叶绿素含量、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增加;氨基酸组分如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等也均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茶新梢中总碳含量及茶多酚等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总碳、C/N、茶多酚含量等显著降低,儿茶素组分降低但儿茶素品质指数增加、苦涩味指数降低;三种茶树微域环境中,隔热网覆盖的树冠环境对茶叶品质提升方面效果最明显。4)与不覆盖相比,茶树新梢产量表现出了降低的趋势。【结论】通过遮荫覆盖等方式调控茶树树冠微域环境会影响茶树碳氮代谢等生理活动、提高茶鲜叶品质,但茶鲜叶的产量表现出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氮素营养对甜椒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了氮素营养对甜椒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营养过高,门椒难以座果,首次商品果实的上市时间推迟7d以上。氮素营养对甜椒前期商品果产量及产量性状的综合影响看出,中氮营养处理可获得最高的商品果产量,主要是各层位果实的高收果数,而与单果鲜重差异不明显;氮素营养过高或过低均导致商品果产量降低,因单株平均收果数降低,且单果重下降。高氮营养有利于提高后期幼果座果率。试验还发现,甜椒的结果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植物学特性,氮素营养对果实发育进程的促进或延缓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大于对结果数量的影响。中氮营养条件下,二分侧枝整枝方式对甜椒的结果数量和产量的影响符合等比数列Y=2(n-1)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7.
遮阴和施氮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为了探明弱光条件下小麦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为黄淮海麦区小麦生产中合理施氮和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拔节期至成熟期弱光胁迫(透光率为50%的黑色遮阳网遮阴)和氮素水平[N0,0 kg(N)×hm~(-2);N1,120 kg(N)×hm~(-2);N2,240 kg(N)×hm~(-2)]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拔节期至成熟期长期遮阴,导致旗叶叶绿素含量、PSⅡ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和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II)在3个施氮水平下均显著增加,其中以N2施氮水平下增幅最大,同时显著降低了叶绿素a/b和荧光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 N),进而提高了旗叶光化学效率,降低了热能耗散,提高光能利用率。在开花期至灌浆中期,由于光能不足造成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降低,而在灌浆后期,遮阴处理较正常光照能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光能转化效率,从而Pn高于正常光照。在相同光照条件下,随施氮量增加,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PSⅡ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和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显著提高,这有利于植株充分利用光能,增强光合作用。弱光导致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显著降低(P0.05),穗粒数降低幅度最大(13%~46.8%),千粒重降低幅度最小(3.4%~8.5%),穗数的降低幅度为8.6%~22.5%,严重影响氮肥的增产效应。遮阴和施氮水平间交互显著影响了叶绿素含量、穗粒数和产量,但对其他指标影响并不显著。综合而言,增施氮肥缓解了弱光胁迫对光合作用的不利影响,遮阴条件下施氮处理(N1、N2)净光合速率Pn较对照(N0)增幅为11.5%~27.4%,其中以N2[240 kg(N)×hm~(-2)]水平增幅最大。在不同施氮水平下,遮阴处理均提高了光能转化效率,但遮阴显著降低了植株光合速率及产量构成因素,导致产量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