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MAPP对麦秸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麦秸纤维为增强材料、聚丙烯为基体物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PP)为改性剂,制备麦秸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利用DMA、DSC、TG和SEM,探讨了MAPP的添加量(质量百分比1%、2%、5%、10%)和麦秸纤维形态(9、9~28、28~35、35目)对麦秸纤维 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MAPP的添加量为2%时,麦秸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储能弹性模量减小;当MAPP的添加量增加到5%、10%时,复合材料的储能弹性模量增加。②在麦秸纤维-聚丙烯体系内添加MAPP后,麦秸纤维 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提高约1℃,结晶度增加了4%~8%;麦秸纤维以28~35目的形态作为聚丙烯基体的增强材料时,其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为122.7℃,结晶率达到45.8%。③麦秸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热分解峰温分别为355和460℃。④麦秸纤维以纤维束的形态分布在基体聚丙烯中起增强作用,在整个体系内,麦秸纤维局部团聚且断裂明显。添加MAPP后,有利于基体物质在麦秸纤维表面的均匀覆盖。   相似文献   

2.
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及增韧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改善木纤维与聚丙烯之间的界面相容性,提高木塑复合材的刚度和韧性,该文利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及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g-MAH)对其进行增强和增韧改性.静态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分别添加适量的PP-g-MAH及SEBS-g-MAH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动态力学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证明了木纤维与聚丙烯之间的界面结合有了明显的改善,添加PP-g-MAH和SEBS-g-MAH增强了木纤维和聚丙烯基体之间的粘合性,使两相结合得更加紧密,进而提高了木塑复合材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PVC木塑复合材料中添加低熔点尼龙,并引入3种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EVA(EVA-g-MAH)、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和马来酸酐接枝POE(POE-g-MAH),以提高材料的性能。力学性能测试显示:尼龙及增容剂的添加提高了PVC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其中,EVA-g-MAH的使用效果最为明显,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了39.02%,弯曲强度提高了16.37%。动态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添加低熔点尼龙及增容剂,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转矩流变性能测试表明:低熔点尼龙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平衡转矩。而EVA-gMAH及POE-g-MAH提高了尼龙-PVC复合材料的平衡转矩,对材料的加工性有不利的影响。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加入增容剂后,复合材料界面不同程度发生钝化,复合材料相容性提高。吸水率测试结果表明:低熔点尼龙的加入提高了PVC复合材料的吸水率,而增容剂对降低材料吸水率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4.
热压温度对麦秸塑料刨花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以麦秸和废旧聚乙烯塑料为原料,使用异氰酸酯胶黏剂压制麦秸塑料刨花板,分析热压温度对麦秸/聚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温度对板坯中胶黏剂的固化速度、水分传递速度、塑料熔融程度、麦秸分解程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在热压时间、聚乙烯比例、施胶量、复合材料密度相同的条件下,热压温度为190℃时压制出的麦秸/聚乙烯复合板材各项物理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挤出技术制备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反应挤出技术和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马来酸酐(MAH)接枝聚丙烯(PP)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纯化后的马来酸酐接枝产物(PP-g-MAH)的红外光谱显示,在1700~1900cm-1处出现吸收峰,这是马来酸酐的C=O键的特征吸收峰,说明马来酸酐接枝到了聚丙烯上。当MAH用量在1~9份(PP为100份)、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用量在0.2~0.4份范围内时,PP-g-MAH接枝率的变化规律如下:在一定量引发剂的作用下,随着马来酸酐用量的增加,聚丙烯接枝产物的接枝率有所增加;马来酸酐用量达到4份以后,聚丙烯接枝产物的接枝率不再明显增大;马来酸酐用量达到7份后,接枝率出现下降趋势。研究表明,聚丙烯树脂、马来酸酐单体和引发剂用量的质量比为100.0∶4.0∶0.3时,接枝效果较好,接枝率为0.84%。  相似文献   

6.
为了增强木粉与聚丙烯间的相容性,改善木塑复合材料的性能,制备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接枝聚乙二醇(MAPP-g-PEG)作为增容剂添加到聚丙烯木塑复合材料中,考察增容剂对制备的木塑复合材料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缺口冲击强度及吸水厚度膨胀率等指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断面形貌.结果表明,添加MAPP-g-PEG增容剂后,木塑复合材料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升高,缺口冲击强度增强,吸水厚度膨胀率降低.聚丙烯基体与木粉填料的界面结合紧密,且填料分散均匀,很好地改善了聚丙烯木塑复合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竹粉粒径对竹/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竹粉和聚丙烯粉料为原料,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为偶联剂,通过注塑成型制备了竹塑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粒径竹粉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竹粉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及冲击强度均有显著的影响.竹粉粒径在40~120目时,随着粒径的减小,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以及缺口冲击强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当粒径达到200目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缺口冲击强度却有所增大.竹粉粒径为20目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以及缺口冲击强度均比40目的要低.大粒径竹粉(40目)与小粒径竹粉(200目)填充的复合材料表现出的不同力学性能,可能与竹粉与基体塑料界面结合、纤维形态、表面粗糙度以及内部空隙状况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引入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与辛烯共聚物(MA-POE)提高了木粉/聚丙烯(WF/PP)复合材料的韧性,并通过动弹性模量分析探讨了MA-POE对WF/PP复合材料低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MA-POE后复合材料冲击强度在-20℃和20℃条件下比未添加MA-POE的空白样分别提高了60%和68%;在常温下弯曲强度从41.70MPa升高到50.86MPa,提高了22%;MA-POE能够有效地降低WF/PP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使三者都向低温偏移;采用MA-POE先与PP熔融共混后再与木粉混合的工艺可以进一步提高复合材的强度。动弹性模量分析证明添加MA-POE能够改善WF/PP复合材料的低温韧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也进一步印证了两相结合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9.
利用转矩流变仪和旋转流变仪研究了偶联剂、木粉含量及润滑剂对木粉/聚丙烯(WF/PP)复合体系加工流动性能和动态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PP)偶联剂的添加能够改善木粉和聚丙烯之间的界面结合,使得熔体的平衡转矩和复数黏度升高;随着木粉含量的增加,复合体系的平衡转矩和剪切热增大,线性黏弹性区域减小,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复数黏度均增大,特征松弛时间延长;硬脂酸的添加,可显著降低复合体系的平衡转矩和剪切热,而且硬脂酸的加入可大幅度降低由木粉含量增加所引起的熔体黏度升高现象,这表明硬脂酸能有效改善高木粉填充体系下,WF/PP复合材料的加工流动性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及其改性木粉的用量对聚丙烯(PP)/木粉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发现适量的TDI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用接触角、SEM等手段研究了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接触角分析表明改性后木粉亲水性下降,与PP界面张力减小,TDI有利于木粉与PP相容性的提高.SEM结果显示,改性后木粉...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胶黏剂体系中游离的甲醛含量,增加其耐久性,以改性大豆蛋白为改性剂,合成改性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MUF-1,并对其基本性能、胶合性能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弱碱-弱酸-弱碱"合成工艺的初始碱性阶段,添加9%改性大豆蛋白改性MUF树脂效果最佳,合成树脂黏度适中,操作性好,利于集成材生产,体系中游离甲醛含量较未改性树脂降低52%;用改性后的MUF-1树脂制备的胶合木具有良好的胶合性能及耐水性能,满足国家结构集成材标准。核磁共振(13C-NMR)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大豆蛋白的引入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缩聚反应的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亦与之印证。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DMA)测试分析表明改性后的MUF-1树脂起始固化温度降低,在固化速率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较之未改性MUF树脂固化更彻底,体现出较优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竹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竹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改性剂及其界面改性机理进行研究,以聚乙二醇和马来酸酐为原料,用热催化法合成具有线型结构的羧化聚醚。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聚醚链上成功地接枝马来酸酐;经羧化聚醚界面改性剂改性后,羧化聚醚中的马来酸酐可与竹纤维中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聚酰胺树脂端氨基和酰胺键中的亚氨基与羧化聚醚中马来酸酐发生酰胺化反应。经2%羧化聚醚改性后,竹纤维聚酰胺树脂复合材料强度性能指标和热变形温度均有大幅度地提高,竹纤维增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一种应用于麦秸/回收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材料的新型偶联剂——羟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体系对单体转化率及聚合反应稳定性的影响及合成的共聚物与复合材料性能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同时引入较高比例的功能性官能团单体N 羟甲基丙稀酰胺(NMA)和丙烯酸 β 羟乙酯(HEA),用K2S2O8或K2S2O8/FeSO4热引发聚合,近100%的单体转化率和无凝胶的乳液聚合不可兼得;使用助还原剂NaSO2的K2S2O8/FeSO4引发体系,单体转化率可接近100%,而且乳液的综合性能好.将合成的羟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与异氰酸酯PAPI复合偶联麦秸/回收LDPE复合材料,其物理及力学性能提高显著,达到GB/T4897-7—2003规定的在潮湿状态下使用的增强结构用板要求.   相似文献   

14.
麦秸预处理方式对麦秸-无机凝胶复合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麦秸、水泥和石膏为原料,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原料预处理方式对麦秸/无机凝胶复合材性能的影响,并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复合材的胶接状况。结果表明:麦秸经过稀碱处理或热水处理后,所制得的麦秸/水泥复合材和麦秸/石膏复合材物理力学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脂肪酶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及脂肪酶处理对麦秸纤维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处理温度50℃,时间12h,pH值7.5,酶用量20g/L.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利用酶处理过的麦秸纤维,观察其微观结构和表面官能团的变化,发现经过酶处理的麦秸纤维表面粗糙,蜡质层部分脱落和翘起;3300cm-1处的羟基(-OH)峰增加,有利于提高其胶合性能.  相似文献   

16.
改性异氰酸酯树脂胶玉米秸秆皮板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异氰酸酯(PMDI)改性的脲醛胶作为胶黏剂,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热压时间、成板密度、施胶量、胶混合比对玉米秸秆皮板主要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时间对玉米秸秆皮板的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24h TS)、弹性模量(MOE),成板密度和改性脲醛胶/异氰酸酯(UF/PMDI)的混合比例对24 h TSI、B、MOE以及施胶量对24 h TS均有高度显著性影响。在一定范围内,秸秆皮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随着热压时间、密度以及施胶量的增加而增大,异氰酸酯施加量的增加能持续提高板的性能。当工艺条件为:热压时间4~5 min,板密度0.9 g/cm3,施胶量12%,胶量比(UF/PMDI)7∶3时制得的板材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7.
木纤维/铁丝网复合中密度纤维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研究了不同目数的铁丝网和木纤维压制具有电磁屏蔽效能的复合中密度纤维板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采用异氰酸酯涂刷铁丝网,可显著改善复合中密度纤维板的胶合性能,其胶合强度可以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铁丝网的层数对复合中密度纤维板的电磁屏蔽效能影响显著,铁丝网在复合板中的放置位置对复合板的电磁屏蔽效能影响较显著,复合中密度纤维板双表面放置铁丝网时其电磁屏蔽效能可达到60dB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