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 中华猕猴桃营养丰富,是当前世界各国引为重视的新兴果树之一,信阳地区猕猴桃资源极为丰富,全区年产量在220万斤左右.中华猕猴桃雌雄异株,雄多雌少,雌雄株在形态上十分相似,在无花、果的情况下,识别出雌雄植株,是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试验在信阳市林科所和新县山区进行,供试植株:一部分为1977年人工种籽育苗,1978年随机抽取70株定植,1980年部分植株开花,1981年全部开花.另一部分为山地野生猕猴桃.  相似文献   

2.
中华猕猴桃为我国原产的果树,其果实营养丰富,在国际水果市场上享有盛誉。而它是雌雄异株植物,实生苗需四、五年才能开花。因此,如何在早期迅速辨出雌雄,是杂交育种及扩大繁殖急待解决的问题。对于雌雄异株植物在生理生化上的差异,国内外都有不少研究报导,但还未在实践上应用。近来,王在明、王跃华等对中华猕猴桃研究报导了用本乃地试剂快速鉴别雌雄的方法;邓毓华等提出了用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作为鉴别指标;  相似文献   

3.
正在5月份果实发育期对绿肉中华猕猴桃进行环剥处理(环剥宽度为结果枝直径的1/5),来探讨环剥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猕猴桃原产于中国,是20世纪野生果树人工驯化栽培最有成就的果树树种之一。我国的栽培面积及产量在猕猴桃分布的30多个国家中最大,分别占世界栽培面积及产量的53%、38%。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非常高,当今已被誉为"水果之王"和"VC之王"。环剥技术是果树生产上常被用来调控生长结果  相似文献   

4.
引言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属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是一种多年生山地落叶藤本植物,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果树资源。一九○六年阿利森首先把中华猕猴桃引进新西兰栽培,植株在一九一○年结果,以后通过实生选种,新西兰果树工作者培育出“海沃德”、“布鲁诺”等许多优良品  相似文献   

5.
正猕猴桃是中华猕猴桃的简称,俗称阳桃、毛桃、山洋桃、毛梨桃等,原产于我国的古老野生藤本果树。作为原产地,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猕猴桃物种。猕猴桃是野生资源挖掘利用最成功的物种,自1904年新西兰从我国引种猕猴桃,并于1930年在新西兰建立第一个猕猴桃栽培园以来,猕猴桃人工栽培面积迅速扩大。我国人工栽培猕猴桃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其中以陕西、四川、湖  相似文献   

6.
中华猕猴桃原产我国。因其果实具有特殊的风味、含量极丰富的维生素C和医疗上的功效,而成为当今国际上一种新兴的栽培果树。 为了探索在苏北平原地区气候条件下,引种栽培中华猕猴桃的可能性,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繁殖技术等,于1975~1980年分别从北京植物园、河南西峡林科所、河南信阳地区林科所引进中华猕猴桃原种和硬毛变种的实生苗进行栽培试验,其后又从北京植物园、山东农学院等单位引进良种和优系接穗进行高接。  相似文献   

7.
猕猴桃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测定了猕猴桃不同种,不同器官,雌雄株以及嫁接苗与组培苗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对酶谱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美味猕猴桃(海沃德为代表)与中华猕猴桃(皖蜜为代表)叶片虽有共同的酶带,但都有自身酶谱的特异性,美味猕猴桃不同器官酶谱也具有特异性,猕猴桃雌雄株没有发现特殊的“性酶带”,但是雄株酶带活性明显高于雌性;中华猕猴桃嫁接苗与组培苗酶谱差异无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8.
<正> 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planch)是一种藤本果树,属猕猴桃科猕猴桃属,原产我国。我区群众称“羊桃”。近年来,国内外不断报道猕猴桃的实用价值,已成为一种新兴果树。为了很好地利用我区猕猴桃野生资源,并变野生为人工栽培,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改善人民生活,增加社队收益。于1979年春,我们对猕猴桃资源进行了调查。摸清了猕猴桃的分布面积和产量,以及生态环境和形态特征,为改造野生园和建立人工园提供了依据。现将调查情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显微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观察,对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雌雄植株叶片的形态学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中华猕猴桃不同品种之间在叶片形态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可作为品种区分的依据;同一品种不同性别植株叶片在叶形和叶柄直径方面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但没有发现性别相关的特征性参数;气孔器分布在下表皮,气孔形态相似,但保卫细胞长宽比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明显;雄株叶片保卫细胞长宽比大于3,雌株长宽比小于3,此标记在不同品种的雌、雄植株中表现稳定.根据猕猴桃气孔器保卫细胞长宽比值,可以有效区分猕猴桃雌雄性别,是一种良好的性别鉴定遗传标记,能够应用于猕猴桃实生苗性别鉴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调查了野生猕雄株资源的自然分布规律,观察了雄株的开花特性,比较了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雄株花器的形态特征和主要经济性状,并介绍了美味猕猴桃“湘峰83—06”、“湘峰83—11”和中华猕猴桃“岳-3”、岳-9’等四个优良雄性系的特征特性及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李荣  邹璞  唐源江  廖景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086-4088
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分布于广东西南地区的兰花蕉和广西十万大山的长萼兰花蕉种群的样地调查,分析兰花蕉分布规律、种群结构、濒危现状及其濒危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兰花蕉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型,种群规模小,致濒的原因是环境破坏和自身繁殖能力下降。从形态学特征上分析兰花蕉及长萼兰花蕉的5个叶部特征,结果表明不管在种水平还是在居群水平,兰花蕉及长萼兰花蕉5个形态特征差异都达显著(P<0.05),其变异相对不太稳定,已出现一定的分化,且呈连续性。  相似文献   

12.
赵彦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719-6721,6727
[目的]研究北五味子物候期及低温对幼苗的影响。[方法]在北五味子物候期与气象因子进行了平行观测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春秋季北五味子幼苗在0~8℃这段温度内葡萄糖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的测定,着重讨论低温对北五味子幼苗的影响。[结果]0~4℃时北五味子幼苗受到低温影响,在此段温度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北五味子幼苗内的葡萄糖、蛋白质的含量在升高;4~8℃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北五味子幼苗内的葡萄糖、蛋白质的含量在降低。[结论]温度4℃时北五味子幼苗的生长发育受到一定的影响,体内的蛋白质和葡萄糖含量降低,说明植株的呼吸和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3.
4种药剂处理对羊草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00μg.g^-1的PEG(聚乙二醇)、pH为8的NaOH溶液、300μg.g^-1IAA(吲哚乙酸)和300μg.g^-1GA3(赤霉素)4种药剂对2种基因型羊草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PEG、赤霉素GA3和NaOH溶液3种药剂均可提高羊草的发芽率,吲哚乙酸处理后发芽率低于对照,其中GA3处理后芽率增加最大,均达到显著水平;(2)赤霉素GA3处理后羊草种子萌发速率最高,分别为0.345个.d^-1和0.467个.d^-1,羊草发芽主要集中在发芽的5-15 d;(3)4种药剂处理均可促进羊草幼苗的生长,抑制根部发育,其中赤霉素GA3的促进作用最明显,NaOH溶液的抑制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4.
蟛蜞菊组成日粮对合浦鹅养分利用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蟛蜞菊作为日粮主要成分对鹅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方法】将96羽21日龄体重相近的合浦鹅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羽(4公4母);分别喂4种不同日粮:日粮1为基础精料+鲜象草;日粮2为基础精料+蟛蜞菊鲜草;日粮3为基础精料+10%蟛蜞菊干草粉+蟛蜞菊鲜草;日粮4为基础精料+22%蟛蜞菊干草粉+蟛蜞菊鲜草。试鹅全舍饲,预饲7d后开始进行42d的饲养,期间进行消化代谢跟踪,测定日粮养分的消化代谢率。试验结束后测定试鹅血液生化指标和屠宰性能。【结果】日粮组4的试鹅干物质和能量表观消化率明显低于日粮组1、2和3(P〈0.05);但日粮组2、3和4的纤维物质(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半纤维素)消化率明显高于日粮组1(P〈0.05);4组日粮间的养分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日粮组2试鹅的日均增重明显高于日粮组1和3(P〈0.05)以及日粮组4(P〈0.01);但日粮组1和3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4组试鹅之间的血液生化指标和主要屠宰性能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只要利用的形式和比例恰当,蟛蜞菊可作为饲养鹅的良好饲料。  相似文献   

15.
黄连组织培养细胞中生物碱的研究黄炼栋,胡之璧(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0032)摘要:在川连和云连组织培养细胞和培养基中.检测到小檗碱、巴马汀、药根减,川连培养细胞中药根碱含量高出川连生药的1.88倍.关键词川连;云连;组织培养细胞;生物碱;高压液相...  相似文献   

16.
缴丽莉  翟士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23-10324,10348
[目的]为七叶树、马褂木在北方推广应理论依据和有益参考.[方法]以七叶树、马褂木幼树1年生休眠枝条为材料,测定了不同冷冻处理条件下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和K+相对渗出率,利用Logistic方程计算了各树种的半致死温度(LT50),并通过苗木生长恢复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七叶树、马褂木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和K+相对渗出率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S”型上升,其枝条的LT50分别为-26.1 ~-27.3℃、-14.6~-15.2℃,与生长恢复试验的结果基本吻合.[结论]马褂木抗寒能力比七叶树低,推广应用时,应适当注意.  相似文献   

17.
聂江力  石聪  裴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48-17450,17454
[目的]对不同产地北五味[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的药材质量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并比较了不同产地北五味子中总木脂素含量;应用HPLC方法测定并比较了不同产地北五味子中甲素和乙素含量;应用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技术对不同产地北五味子进行了指纹图谱比较与分析。[结果]4个产地北五味子在化合物组成方面具有明显相似性;苇河产北五味子与桃山产北五味子相似度较高;苇河产地北五味子的品质较好。[结论]该研究可为评价北五味子产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及方法学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含氨基酸肥料在北苍术上的应用效果,研究了增施不同含氨基酸肥料对北苍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不同含氨基酸肥料均能促进北苍术植株和根系生长发育,提高北苍术茎叶和根茎生物量积累,有助于北苍术产量的提高。不同含氨基酸肥料对北苍术生长的影响有一定差异,益能肽对于北苍术茎叶生物量提升幅度较大,ABT生根液偏向于促进北苍术根茎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与提高,可在北苍术生产中对ABT生根液进行更深入试验研究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对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的杀虫活性及对3种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中华稻蝗4龄若虫为试验材料,用不同剂量的ALA(A1:250 mmol•L-1;A2:450 mmol•L-1;A3:750 mmol•L-1;A4:1 000 mmol•L-1)处理中华稻蝗,观察其对中华稻蝗的毒性效应和对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ALA处理组中华稻蝗死亡率依处理剂量呈现上升趋势,高浓度处理组A3、A4的死亡率分别达到66.19%和80.21%;LD50值为3.61(3.29~3.93)mg•g-1虫重(95%置信范围)。生化研究结果显示,最高浓度A4处理组雌、雄虫体内AChE活性分别较对照组下降了51.53%和42.65%,差异显著(P<0.05);GPx活性分别较对照组下降了42.82%和43.85%,差异显著(P<0.05)。同时,中华稻蝗GSTs活性随ALA处理剂量升高而增高,A4处理组雌、雄虫体内GSTs活性分别较对照组升高了171.05%及97.42%,差异显著(P<0.05)。【结论】ALA对雌、雄中华稻蝗均有明显的毒性效应;ALA可引起AChE和GPx光失活,从而导致中华稻蝗神经传导受阻同时抵御氧化损伤的能力下降;高剂量ALA激活GSTs,可引发昆虫对光毒性物质的自身反馈抵御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北五味子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北五味子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保证。[方法]采用RP-HPLC分析,利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不同批次北五味子药材HPLC图谱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建立了北五味子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以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酚、五味子乙素为参照峰确立了北五味子药材指纹图谱中的35个共有峰。[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重现性及稳定性均较好,可用于北五味子药材的质量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