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改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105-2106
中国特殊的地理条件形成了中国古代封闭分散的农业经济,它是人们形成保守心理的经济根源。中国古代体制和文化不能改变中国农业经济的保守性和缺乏创新动力的状况。而与中国实际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是克服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人们心理的保守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
政治心理是人们对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传统的中国农民的政治心理主要表现为宗法观念、顺从与依附、绝对平均主义和人治。实现农村政治现代化,必须矫正中国传统农民的政治心理,实行村民自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政治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在政冶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可以说,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农民政治心理是传统政治心理: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的政治心理已属现代政治心理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不断升级的教科书事件是日本对中国的民族优越心理的再现。日本对中国的民族优越感起始于近代,在侵华期间和战后以一贯之,现在又有了新特点,不仅存在于国家关系上,更多地则集中于经济和文化领域。造成这种社会心理传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社会老龄化问题开始突显。中国首批中产阶级(50-65岁)人群即将步入退休阶段,受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这部分人对养老的需求更看重的是自己剩余价值的再体现,经济条件上不再是制约这部分人养老质量的因素。本文将通过对这部分中产退休老年人的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活动需求。通过城市设计的手法为他们的心理、生理活动创造有效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一、师范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一)知识经济的挑战21世纪,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这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已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使得社会变化更为迅速,高技术的劳动力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知识更新频率更为短时化,人们生存处境更加复杂化。这一系列变化,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更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也有一些无法回避的心理重负和挑战。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十几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等社会因素,导致儿童行为问题、大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有专家预测,21世纪将是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大流行的世纪。这…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果树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相应的贡献和影响。随着人们生活 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水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果树种植的发展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 文针对此提出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政治文化是指政治关系在人们心理和精神上的反映,政治文化世俗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层面。经济全球化在给我国政治文化注入了强大的外部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我们应以政治文化世俗化为目标,建构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型政治文化,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精神支柱和核心灵魂。  相似文献   

9.
由于人们衣、食、住、行、娱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以及社会的、经济的、精神的、文化的各个方面的不良因素导致躯体或心理的疾病,称之为生活方式病。当今社会,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已构成了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食品质量问题是人们十分关注的,尤其是肉类方面,它关系到人们的健康。本文就目前我国畜牧兽医卫生方面的问题及个人的粗浅建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公共图书馆是人类知识和信息的数据库,是人类精神文明宝贵财富的集中地,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场所,在推动人们知识文化建设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因此,加快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对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公共图书馆在管理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不当之处,对此,公共图书管理人员要加强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建设,加快图书馆多方面管理的创新,促进公共图书馆充分发挥其效能。  相似文献   

12.
建设山地旅游度假区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一处回归自然,享受田园的栖息地,另一方面为当地经济结构的转型,农民的增收提供了契机,不失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途径。同时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生活节奏持续加快,现代人面临着严重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多方面的失衡,使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的健康、心神的安宁,养生日益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养生与旅游度假区的结合是现代园林学科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亟待实践探索和理论指导。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研究,将为现代旅游度假区的探索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住宅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购房时除了关注小区的建筑地段、房价、区位、交通等因素外,更关注的是楼盘的绿化和景观等自然环境的营造,因而对小区绿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再限于一个简单的栽花栽草的美化,而是需要置身于一个融汇着自然、文化、艺术的高品质生活环境,满足人们对绿化的生理和心理上需求。  相似文献   

14.
《北京农业》2013,(20):42-47
在当代中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各种环境诱发的疾病与日俱增,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关注健康。健康是一种在生理、心理、社会3个方面都良好的状态,不仅是没有疾病和残障。人的健康是指生命的活力、情绪的稳定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康复花园作为新兴的园林形式,对人体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逐渐为人们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5.
广告创意产生的公众心理效应,往往是顺应了人们的健康心理、从众心理、情感心理、化心理、以及追求新奇的心理需求,采用相应的攻心策略是形成广告效应的核心机因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变革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与传统经济理论的矛盾激发了人们对传统理论的反思和批判。中国经济学正逐步冲破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束缚,并在引进西方经济学的成果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是,西方经济学可供借鉴,不能照抄照搬,全盘西化。邓小平理论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所取得的划时代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中国国情出发,创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1中国经济学逐步冲破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束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我…  相似文献   

17.
秦利  王世富  张涛 《新农业》2001,(8):48-49
中国饲养柞蚕已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人们从养蚕中得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柞蚕是人类最宝贵的生物资源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史的杰出贡献之一。它为柞蚕产区的人民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源泉,也为中国经济尤其是辽宁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柞蚕生产是发展山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刘志琴 《百姓》2004,(9):31-33
20世纪初年的辛亥革命,在中国是惊天动地之举,这不仅表现在自古以来的封建专制王朝从此被推翻,成就了几千年未有的大变局,而且是席卷全社会的大浪潮,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心理、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这是影响社会各阶层的全方位的大变动.  相似文献   

19.
农业现代化使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剩余不断增加,人口庞大的中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县域经济实力的线性分析与托达罗模型相结合,发现发展小城镇和县域经济在解决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人地关系紧张、转移成本风险提高以及乡镇企业劳动力吸纳能力降低等问题存在较强的操作性与可行性,能够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心理预期,是实现当代中国劳动力合理有效转移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是必不可少的。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目前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因此对于食物的品质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水稻作为人们的日常主食之一更是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