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广东饲料》2012,21(Z1):11-13
一、"公司+农户"模式的历史沿革 温氏"公司+农户"合作模式产生于1986年.当时交通、信息不便,附近的农民兄弟希望勒竹鸡场(温氏前身)到县城及深圳、南海等地购买饲料、鸡苗时,帮忙代购.温氏出于帮助和带领公司附近农民兄弟一起养鸡致富、促进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创业初衷,顺应当地农民的合作愿望和诉求,开始帮助农户购买养殖所需的各种物品.而后由于市场起伏波动大,农户的盈亏不定,为稳定附近农户的收入,开始与当地农民合作发展养鸡.  相似文献   

2.
我县地处四川东郊,边临长江,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水草丰茂。全县辖五区三镇,10.2万个农户,养兔农户8.1万个,占总农户的79%。从1982年开始养兔,饲养数量从  相似文献   

3.
娄绪政原是荆州市菱湖农场的一名女职工,1987年开始从事家禽孵化和养鸡.单枪匹马、风风雨雨十几年,使她倍感养鸡业的艰辛.从2000年开始,她网络农户,建立养鸡联合体,利用其多年建立的关系和良好信誉,预付部分定金,从河南等地赊购鸡苗和饲料,按每户每月一批,每批1000只的数量提供给农户,农户只需花600元左右在房前屋后建2个大棚,并付定金3000-5000元就可以养鸡了.  相似文献   

4.
一、售粮时间有限 农户积极询价出粮 按照往年习惯,农历小年之后东北产地购销活动基本停滞,因此,春节前留给农户售粮和贸易商采购时间很短,无存粮条件农户开始着手出售地趴粮,避免后期坏粮带来的价格风险。  相似文献   

5.
进入春季,我县农户饲养的肉牛有的开始产犊,产后几天,农户多增加饲草饲料喂量,易引起瘤胃积食,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死亡。在治疗期间,有6头牛发病,治愈5头,死亡1头。  相似文献   

6.
《中国禽业导刊》2006,23(22):51-51
峪口禽业深知“农民富则企业兴,农村稳则国家昌”。从1998年开始,公司即致力于实施“企业 农户”的蛋鸡产业化工程,使企业和农户真正成为利益  相似文献   

7.
又是一年春季来,农户又开始张罗买小鸡.为了提高农村养鸡户的养殖效益,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农家养鸡育雏的特点,针对农户饲养雏鸡死亡原因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8.
国家粮食局日前在山东淄博市正式启动农村粮食产后减损安全保障试点工程。由此开始,我国将用10年左右时间,为500万农户改善储粮条件,年减少粮食损失55亿公斤。据介绍,由于农户储粮装具简陋、储粮技术水平低,储粮  相似文献   

9.
电子计算机在日本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是从1972年开始的,其目的在于改善经营和降低成本。日本的农协、中央畜产会(中畜)、家畜改良事业团、饲料会社等先后利用大型计算机为农户提供经营分析和情报服务,指导农户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
2005年3月底开始,大庙村民小组农户饲养的猪发生了一种突然死亡的怪病,到10月5日止,先后共有30户农户的87头猪发病,死亡61头,病死率为70.1%.  相似文献   

11.
<正>农户作为畜牧经营的基本决策单位,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状况,通过劳动力、资本的合理配置,来达到满足自身需求的最终目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动都将影响农户的决策行为~([1])。一旦外部经济因素发生变化,农户养殖规模必然随之改变。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劳动力价格不断提高和民间借贷日益活跃,机会成本对农户养殖决策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肉牛养殖业开始快速发  相似文献   

12.
<正>"不花一分钱,领回500只鸡,几个月我就赚了!"四川省长宁县竹海镇高峰村"乌鸡寄养"农户肖泽军高兴地说道。2010年3月,针对当地农户缺资金、缺技术的情况,长宁县一乌鸡繁育场开始探索"寄养"模式,他们向农户提供山地乌鸡苗和技术、免疫、防疫等支持,由农户饲养,待每只鸡喂到3~3.5千克重出售,公司每只鸡提成15元,其余收入归农户。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新邵县潭府乡周家村是一个山区村,这里山多田少,过去比较穷.人说靠山"吃山",可周家村有山却没有林.当地人守望着一个又一个山头,希望有一天能结束这紧巴巴的日子.自从2001年农户李贵林和朱能德开始肉牛"寄养"以后,越来越多的农户跟着搞养殖,周家村真的开始变富了.  相似文献   

14.
从2000年开始,我国农村信用社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开始推出小额信贷业务。小额信贷款是信用社以农户的信誉为保证,并根据信用社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经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镇赉县自1986年以来,由于奶源生产的开发,农户家庭养牛业开始向商品化发展。在这一形势下,探讨农户家庭养牛业经济效益,为指导养牛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对具有代表性的养牛户,1988年奶牛生产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当前户养奶牛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早在1891年印度尼西亚就开始了饲养奶牛,当时殖民政府从荷兰进口黑白花奶牛并运送到瓜哇岛东部饲养。四十年代印度尼西亚奶牛群开始在农村扩展,那时从事奶牛饲养者的规模很小,每个农户仅饲养1~2头奶牛。六十年代瓜哇岛地区仅有少数农户把饲养奶牛作为主业。由于牛奶在当地销售困难,因此组织起牛奶合作社,从事牛奶收购和销售工作。增加了兽医服务及综合性互助服务。较好地解决了牛奶易变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韩国农林部公布,从2005年10月14日开始将对国内的鸡、鸭农户发布禽流感警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养鸡》2004,(3):55-55
自去年国庆节开始,玉米价格一改近年平稳态势,迅速上涨,令不少农户收益增加,喜出望外。但也有农户对后市寄予厚望,还在持货待售,希望了解今后一段时间的玉米市场走势。就此,记者请中粮河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玉米部经理肖军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全国一些省市相继放开粮油价格以后,粮食加工机械需求开始升温。目前农村粮油加工户已不满足于小批量为农户加工的需要,开始转向为粮油大流通、高附加值的规  相似文献   

20.
从大面上说,中国奶牛业的快速发展是从农户散养开始的。进入上世纪90年代,奶类消费有一个快速增长期,原料奶市场开始兴旺,不少农户就尝试着养奶牛,一户养二三头,一户养了其他户就跟着养,几年时间就形成了“小规模,大群体”的格局。初时农户们按照过去养役牛的办法养奶牛,用自产的农作物秸秆做“粗饲料”,用自产的玉米再加点饼粕做“精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