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平基因转移,一般分为细胞内部或者跨越物种边界的遗传物质交流。跨界直接介导方式,包括共生、内共生、寄生、嫁接等。细胞内的基因转移,主要包括细胞核与细胞器基因组间的相互渗透;跨越物种边界的遗传物质交流,主要涉及寄生与寄主植物的基因横向转移,寄主与寄生植物mRNA也会发生大规模的水平转移。基于基因组学研究进展,本研究综述了植物水平基因转移的迁移序列类型、迁移方向及迁移机制:首先,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基因组能够整合细胞核转座元件以及叶绿体起源的tRNA基因,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的功能基因及间区序列能够迁移到核基因组;其次,植物种间,通过寄生、嫁接等方式转移大量的DNA(如线粒体基因、叶绿体基因和转座元件)和RNA(如mRNA)序列;迁移机制涉及到DNA介导和RNA介导方式,迁移方向包括单向和双向转移。迁移序列的基因功能活性研究是重要的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叶绿体遗传学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末,Strasburger最早观察到藻类叶绿体能够分裂,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完成了分裂的叶绿体分别进入子代细胞。同时其他研究者也认为,叶绿体是已经存在的质体分裂形成的。随后,Baur和Corrne认为紫茉莉枝条三种不同颜色的花斑性状是由母本细胞质传递的,与核基因没有直接关系,从而产生了叶绿体自主性遗传概念[1]。现已逐步知道植物细胞的核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之间存在复杂相互作用关系,叶绿体遗传应属于半自主系统( Semiautonomous system)。在应用电…  相似文献   

3.
藻类叶绿体DNA和基因图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绿体遗传学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末,Strasburger最早观察到藻类叶绿体能够分裂,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完成了分裂的叶绿体分别进入子代细胞。同时其他研究者也认为,叶绿体是已经存在的质体分裂形成的。随后,Baur和Corrne认为紫茉莉枝条三种不同颜色的花斑性状是由母本细胞质传递的,与核基因没有直接关系,从而产生了叶绿体自主性遗传概念[1]。现已逐步知道植物细胞的核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之间存在复杂相互作用关系,叶绿体遗传应属于半自主系统( Semiautonomous system)。在应用电…  相似文献   

4.
质体基因工程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的核转化相比,质体遗传转化作为外源基因表达更精确、安全和高效的新一代转基因技术对作物品质改良和产量提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也给人们提供了植物育种的新思路。综述了质体遗传转化技术、筛选标记(体系)及其在植物抗性性状改良、产量提高、品质改良、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质体基因工程在植物遗传改良,尤其是在单子叶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将拟南芥早花基因FPFI(flowering promoting factor 1)插入双元高效表达栽体pBI 121中,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IUbi-FPFI.以"双低"甘蓝型晚熟油菜品种2000F4102,2000F4153的下胚轴为转化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获得抗卡那霉素的再生转基因植株,并探讨了影响油菜再生频率以及遗传转化效率的几个因素.对部分经卡那霉素筛选得到的再生植株进行了PCR检测,其中70%以上的卡那霉素抗性植株表现阳性,初步证明FPFI基因已整合到油菜细胞核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6.
莱茵衣藻细胞核转化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是一种3套基因组都能进行遗传转化的真核生物.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完善,利用衣藻作为受体生物进行外源基因表达的研究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利用衣藻核基因组转化系统表达外源基因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在受体衣藻品系的选择、遗传转化效率、表达调控等方面进行的系列研究,为建立一套稳定高效的外源基因表达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章对近几年在衣藻细胞核遗传转化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系统发育研究是进化生物中的基本问题,也是其他众多生物学分支学科的基础问题,其核心在于研究不同生物类群间的亲缘关系与进化命运。利用分子数据研究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是系统发育研究的重要手段。随着测序技术的提升和测序成本的持续下降,系统发育研究由早期基于单基因或联合少数片段逐步发展到现阶段利用大规模基因组数据对个体、群体、物种以及更高水平的进化关系进行探讨。讨论了目前植物体内的3套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与核基因组)在系统发育研究中的代表性成果,总结了植物不同基因组的特征及其在系统发育研究中的优势与局限,探讨了系统发育树构建的主要方法,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目前,植物体内的3套基因组适用于不同阶元和类群的系统发育研究,不同基因组之间的遗传特性差异使其在系统发育研究中具备不同的优势和应用:(1)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相对简单,序列保守,不易重组,单亲遗传,是广泛应用于系统发育学和进化生物学等研究领域的理想分子数据资源;(2)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化速率较慢,目前仅适用于早期植物和大尺度水平的系统发育研究;(3)核基因组为双亲遗传,可综合揭示双亲谱系及系统网状进化关系,在系统发育研究中具有巨...  相似文献   

8.
理论上,改变一个植物基因组只需在该基因组中加入一个特定基因。而从生物学意义上来说,植物基因转移成功必须符合能产生具有完全两性细胞或产生具有单克隆遗传连接的植物。 1984年,世界上首次成功地进行了植物外源基因转移。之后几年又相继取得一批重  相似文献   

9.
高等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在目前已知生物中是最大、最复杂的, 阐述了高等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全基因组的测序方法开始,重点介绍了高等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特别是基因含量、内含子、基因间隔序列、RNA编辑、重复序列、叶绿体和细胞核与线粒体之间的DNA交换以及线粒体基因的遗传起源和进化等热点问题,以期为更好的了解核质互作、植物进化等科学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和贮藏有机物的细胞器。Fibrillin是一种由核基因编码的质体脂类结合蛋白,起源于光合原核生物蓝藻,并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质体中。其分子大小介于21~42 kDa,pI为4~9。它们含有导肽、脂类结合基序DLDKLQGKWRLLY和细胞粘附基序RGD以及蛋白激酶C结构域。研究表明,该家族基因的表达增强可以维持植物质体的稳定性,调控质体醌(PQ)、三酯酰甘油(TAG)和茉莉酸(JA)的合成,介导脱落酸(ABA)的抗逆信号传导过程。而且该家族基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耐逆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综述了Fibrillin家族成员的蛋白结构特征、基因的表达与功能研究进展,并提供了本领域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基因转移(Gene transfer),是指通过杂交或转化等生物学措施,将一种生物体的某些基因转移到另一生物体的基因组内。在植物中,进行基因转移的方法有利用Ti质粒等载体将供体的基因转入受体植株:对子房、胚珠、胚囊或原生质体注射外源DNA;利用亲和花粉将外源DNA导入胚囊等等。但这些方法在技术上较复杂,且不够成熟,所需仪器、设备、药品较昂贵,一时尚难应用到植物育种中。近年来一些国家的科学家采用辐射过的花粉进行授粉,使供粉植株的部分基因转移到母本基因组内,并在主要表现母本形态特征的后代中表达出这些基因所决定的性状。由于这种基因转移的方法简便易行,而所转移的基因仅涉及到父本基因组的很小部分,这就使得植物育种工作者在进行杂交育种时,有可能避免把父本中目的基因以外的复杂的遗传背景也牵涉进去,因而可能减少冗长的  相似文献   

12.
TMV侵染番茄引起的细胞结构变化及细胞程序化死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植物系统反应过程中出现的细胞程序化死亡(PCD)现象,用烟草花叶病毒(TMV)接种番茄叶片,光镜和电镜观察到茎尖顶端细胞出现:PCD特征:线粒体嵴数目减少直至双层膜破毁、前质体基粒扭曲变形、细胞核畸形、核染色质浓缩并边缘化、细胞质和液泡中出现大量环状片层及酚类物质、多泡体出现、细胞壁膨胀扭曲、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粒和基质片层结构破坏。试验表明:TMV侵染番茄引起的系统反应过程中有:PCD发生;茎尖细胞发生的PCD现象类似于动物细胞中细胞质的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3.
农杆菌介导外源基因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植物转基因方法。本文对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机理,以及T-DNA介导在植物基因组中的加工、转移、整合的分子机理和桑树遗传转化的近几年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桑树基因工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尝试水稻质体多顺反子定点整合表达载体转化到烟草质体中表达。【方法】根据已发表的相关序列,分别设计引物,通过PCR技术克隆了一系列构建水稻质体多顺反子定点整合表达载体所需的元件:质体核糖体(16S)RNA操纵元启动子(Prrn)、质体psbA基因3′端终止子(psbA3′)、氨基糖苷3′-腺苷酰基转移酶基因(aadA)、水稻质体基因组高频同源重组片段(psbC/trnG,大小3362 bp),命名为crDNA、甘露聚糖酶基因(man)、绿荧光蛋白基因(gfp)。构建了水稻质体多顺反子定点整合表达载体pLM21(-psbC-Prrn-RBS -man-RBS-gfp-RBS-aadA-psbA3′- trnG-)。将该载体用基因枪轰击烟草叶片5枪,用添加了壮观霉素的选择分化培养基筛选。【结果】获得质体转基因烟草4株。用PCR、激光扫描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都证实man、gfp、aadA三个基因且均得到表达,用RFLP证实表达盒整合到烟草质体基因组中。【结论】水稻质体多顺反子定点整合表达载体已整合到烟草质体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植物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从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中分离到的目的基因转移到植物的基因组中,使之表达并稳定遗传,从而赋予新性状的技术。目前植物转基因技术主要在以下方面达到应用。  相似文献   

16.
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HGT)指通过受精以外的方式进行的跨物种遗传物质传递,是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组构成的重要来源,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近年来,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证明了植物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水平基因转移事件。文章主要对国内外植物间水平基因转移的途径、转移的基因分类,以及水平基因转移在农业中的应用潜力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分析了当前植物水平基因转移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基础理论研究及利用的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芍药AP1(APETALA 1)基因密码子使用的偏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期克隆芍药AP1基因(登录号为KC354376)的基础上,运用CHIPS、CUSP和CodonW在线程序,分析芍药AP1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并与其他物种的AP1基因以及模式生物的基因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芍药AP1基因大部分偏好使用以A/T结尾的密码子,29种偏好密码子(RSCU值>1)中,偏好性较强的有CCA、AGG、TCA、GTT(RSCU值≥2);通过比较12种植物的AP1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发现AP1基因在芒果和梨中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而在芍药和牡丹等植物中的表达水平一般,并且大多偏好以A/T结尾的密码子,这可能与该基因的特殊功能有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芍药科中芍药与牡丹聚为一类,梨和碧桃聚为一类;在密码子的使用频率上,芍药AP1基因与酵母基因组的差异小于与大肠杆菌和拟南芥基因组的差异,酵母真核表达更适合作为芍药AP1基因的外源表达系统。本研究结果可为芍药AP1基因在遗传改良中选择合适的受体植物、选择较佳的外源表达系统以及提高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昆虫共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水平基因转移在昆虫-共生菌系统中普遍存在。然而,水平转移基因(HTGs)在昆虫-共生菌系统中的作用仍属推测。例如,植物韧皮部缺乏B族维生素,然而,水平转移基因如何帮助昆虫适应植物韧皮部的机制尚不清楚。之前发现,由于烟粉虱基因组携带细菌源的HTGS,烟粉虱及其共生菌Hamiltonella在生物素合成途径方面存在代谢重复。  相似文献   

19.
作物杂种优势可分为核核互作和核质互作两部分。细胞质基因和细胞质、细胞核基因互作对杂种优势效应的遗传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对水稻野败型三系和杂种F1花粉育性遗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细胞质基因、细胞核基因互为优势效应”的概念,认为“细胞质基因、细胞核基因互为优势效应和核、质优势效应基因互作产生核、质杂种优势”同时还提出核、质杂种优势育种应用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0.
作物杂种优势可分为核核互作和核质互作两部分.细胞质基因和细胞质、细胞核基因互作对杂种优势效应的遗传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对水稻野败型三系和杂种F1花粉育性遗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细胞质基因、细胞核基因互为优势效应”的概念,认为“细胞质基因、细胞核基因互为优势效应和核、质优势效应基因互作产生核、质杂种优势”.同时还提出核、质杂种优势育种应用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