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疆不同香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筛选出适合新疆稻区种植的优质丰产香型水稻品种。【方法】以11份香型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不同香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和品质指标,利用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不同香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11份香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变异系数2.70%~69.19%,变异主要体现在穗粒数、垩白度和垩白率上。产量及品质性状间存在较多的相关关系,千粒重与粒长存在显著正相关,产量与垩白率、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得分新粳伊20号最高为2.565 9,新粳香53号最低为-2.022 6,当欧式距离为10时香型水稻品种被分为3类,第I类香型水稻品种占比63.64%,第Ⅱ类香型水稻品种占比27.27%,第Ⅲ类香型水稻品种是新粳伊20号,占比9.09%,第Ⅲ类香型水稻优质丰产性最好,第I类优质丰产性居中,第Ⅱ类最差。新粳伊20号优质丰产性最好。【结论】香型水稻品种新粳伊20号优质丰产性最好,提高穗粒数、降低垩白率可以作为新疆香型水稻产量和品质改良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以黑龙江省2009-2018年审定的187份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利用SPSS和MATLAB软件,对不同积温带不同年度品种以及生育期、活动积温、糙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千粒重、产量、日产量、积温产量、穗颈瘟、空壳率等12个主要农艺性状表型值进行统计分析、熵权-功效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具有明显积温带生态环境归属特性,品种选育应该以适应积温带生态环境要求为前提,在重点提高抗穗颈瘟和结实率基础上,稳步开展品质、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选择。利用综合指数值能够对各积温带水稻品种进行评价排序和优良稻种资源筛选发掘,并按其值可划分5个类群,但遗传距离存在差异,其类群差异离散程度大小依次为:第3积温带第1积温带第2积温带第4积温带;筛选和发掘出综合性状前10位的优良种质资源,第1积温带品种有龙稻18、龙稻23、龙稻16、龙稻19、东富102、龙香稻2号、龙洋1号、东农430、松粳香1号和龙稻24,第2积温带品种有绥粳14、东农428、金禾2号、北稻4号、牡响1号、绥稻2号、绥粳18、绥稻3号、金禾1号和绥稻1号,第3积温带品种有龙粳25号、龙粳26号、龙洋11、龙粳27号、龙粳53、龙粳32号、龙盾107、龙粳28号、龙花04-050和稼禾1号,第4积温带品种有富合3号、绥粳12、莲惠1号、龙粳65、莲育625、龙粳66、垦稻19号、龙粳48、绥粳25和龙庆稻22号,这些优良种质可作为杂交亲本使用。  相似文献   

3.
绥粳8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水稻新品种,于2007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其特征特性、产量及抗病表现进行绥粳8号的高产性状分析,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广等特点,在黑龙江省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贵州水稻品种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利用优质水稻品种资源,给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以贵州省65个供试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7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有效穗、穗实粒数、产量4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超过10%,是影响水稻特征特性的主要农艺性状。参试品种分为2类,第2类(苟当1号、苟当2号、苟当3号、糯7优8号、毕粳44、毕粳45、云光101、云光109、宁粳7号)综合表现较优,且品种的产量、千粒重、结实率、有效穗较高,生育期、株高适中,是综合性状表现较为理想的育种选择材料。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不同产量类型水稻品种穗部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龙江省三积温带主栽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比较了不同产量类型的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穗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黑龙江三积温带水稻多数为中产或中低产品种,高产品种较少。高产类型的产量构成特征为穗粒数和结实率较高,穗数和千粒重表现中等。一次枝梗数呈低产类型高产类型中产类型中低产类型的趋势,高产和低产类型一次枝梗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产类型,各类型一次枝梗结实率均高于90%,一次枝梗的千粒重均在27 g左右。高产类型的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粒数、千粒重、二次粒率都极显著高于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对宁夏区试中10个水稻品种的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达87.35%;根据各品种主成分综合得分,对所参试品种综合评价,表现较好的是2003Y-266、花82和花95。[结论]应选择米粒光泽度较好的水稻后代材料,兼顾高产和优质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筛选出适宜新疆稻区种植的优质丰产水稻品种。【方法】 以16份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品种比较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水稻品种在生长发育、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产量及品质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 供试16份水稻品种全生育期在163~173 d,株高随生育进程呈增长趋势,齐穗期株高达到最大值,在85.97~101.30 cm;从分蘖前期到齐穗期时叶绿素SPAD值呈上升趋势,齐穗期到成熟期时叶绿素SPAD值大幅度下降,品种间存在差异,其中新农粳伊4号灌浆期最长,叶绿素SPAD值高,显著优于其他品种。各水稻品种产量与整精米率、食味值、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存在相关关系,且主成分分析得出新农粳伊4号综合得分最高,其次为新稻36号和新稻57号,09-57综合得分最低。【结论】 新农粳伊4号优质丰产性最好,其次是新稻36号和新稻57号。  相似文献   

8.
里下河稻区优质机插水稻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水平,建湖县于2013、2014年对里下河稻区优质水稻品种进行了机插种植比较试验,对这些品种(系)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南粳9108经历了2013年极端高温和2014年低温阴雨寡照天气的考验,分蘖性好,成穗率高,穗型大,田间综合表现较好,品质、产量优势明显,具有推广价值。中熟中粳品种对极端高温天气较敏感,相比较连粳7号、宁粳4号和武运粳27号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抗性强,易种好管,适宜在里下河稻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
新疆春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4个新疆春小麦品种的14主要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根据主成分值对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春小麦品种主要性状变异丰富,各性状变异系数表现为每穗不育小穗数>成穗率>总茎数>主穗粒质量>收获穗数>产量>每穗主穗粒数>每穗结实小穗数>千粒质量>穗长>基本苗>每穗小穗数>株高>生育期。61.76%的品种产量高于5 250 kg/hm,产量较高的有新春20号、新春23号和新春26号。主成分分析显示,7个主成分的特征向量累计贡献率达89.34%,依次为穗部性状因子、籽粒形成因子、株高因子、群体大小因子、生育期因子、产量因子和粒质量因子。根据7个主成分因子得分,可将34个品种聚为2类,类群Ⅰ是群体较大、产量较高品种的代表群;类群Ⅱ是群体较小、产量较低品种的代表群。新疆春小麦主要性状存在丰富变异,产量性状选择范围广;生育期是新疆春小麦的重要性状之一,且群体大小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因素;新春2号、新春17号、新春19号、新春20号和宁春33号的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以65份来自种质资源库的水稻品种为材料,根据品种的产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多样性指数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产量性状上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样性指数介于1.607~2.000之间,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及穗着粒数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6、0.586和0.50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5个水稻材料可聚为22个类群,说明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较远,种质资源分化程度较高;通过主成分分析,获得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5.212%,并通过对应的特征向量获得3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为粒数因子、结实率因子及有效穗数因子,可以作为种质资源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每个品种的各主成分排名及综合排名对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排前5名的水稻材料分别为奥野占6号、R995、油粘8号、丝苗12和R998。在水稻育种中应注意利用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种质资源,并在亲本选配时选择遗传距离较远且综合性状表现差异较大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和掌握不同水稻品种的特征特性,筛选出适宜东台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2019年,东台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以丰粳1606、南粳5718、丰粳3227等9个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对比试验,比较分析了各品种的生育期、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抗逆性、稻米品质等。结果表明,金香玉1号、南粳5718、南粳9108、丰粳3227、丰粳1606等5个品种产量潜力较高,综合表现较优,可以在东台地区进一步示范种植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评价不同鲜食甜玉米品种在浙江省东阳市的适应性情况,开展了15个品种的比较试验。对参试品种在生育期、株高、穗高等农艺性状和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等穗部性状进行比较,运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个品种的生育期差异较大,雪甜7401的生育期最短;在产量上,广良甜27号千粒重最大,产量最高;农艺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秃尖长,为85.2%;鲜穗产量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0.71%。综合产量和品质,筛选出适应当地种植的早熟优质品种有雪甜7401和圣甜白珠,晚熟品种有广良甜27号、金百甜10号和万鲜甜159。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影响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因素与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笔者剖析了几十年来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的生产力、特征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以及品种的耐肥性.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基本分为4个增长阶段,各阶段主栽品种分别为‘合江19号’、‘合江23号’、‘空育131’与‘龙粳31’.分析发现,这4个代表不同时期的主栽品种的产量构成四因素中,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变化不大,每穗粒数的增加是持续再创高产的关键因素.同时品种的抗病性与抗倒伏性以及吸肥能力依次增强.通过分析阐明在育种方面应致力于增加每穗粒数,在栽培方面应增施有机肥料,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影响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因素与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笔者剖析了几十年来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的生产力、特征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以及品种的耐肥性。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基本分为4个增长阶段,各阶段主栽品种分别为‘合江19号’、‘合江23号’、‘空育131’与‘龙粳31’。分析发现,这4个代表不同时期的主栽品种的产量构成四因素中,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变化不大,每穗粒数的增加是持续再创高产的关键因素。同时品种的抗病性与抗倒伏性以及吸肥能力依次增强。通过分析阐明在育种方面应致力于增加每穗粒数,在栽培方面应增施有机肥料,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品种的抗穗颈瘟能力,以69份水稻品种为寄主,210株稻瘟病病菌菌株为接种体,按照积温带通过人工接种方式完成鉴定。结果显示,以抗性频率80.00%为阈值,共筛选到松836、中科804等抗穗颈瘟品种11份。应用联合抗病性分析,共预测出中科804&中科发5号、中科发5号&松836等10个组合适合搭配种植。以相似系数0.70为阈值,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及以上品种分别划分为3、2、3个抗性类群;各积温带抗性相似度最高的品种分别为中科804和中科发5号、绥粳8和龙粳21、龙粳3047和龙粳3407。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用宁粳43号、宁粳45号、宁粳48号、宁粳28号等4个中晚熟优质水稻品种,在保墒旱直播栽培条件下比较其各生育时期、产量构成因素、产量等性状,以期筛选出适宜旱直播栽培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从而为大面积推广示范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4个水稻品种均适宜水稻保墒旱直播轻简栽培。旱直播条件下,参试品种的产量由高至低依次为宁粳48号、宁粳28号、宁粳43号、宁粳45号,产量分别为11 782.5 kg/hm~2、11 347.5 kg/hm~2、10 966.5 kg/hm~2、10 524.0 kg/hm~2。  相似文献   

17.
为探寻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育种多 目标性状优化方案,利用7个主推水稻品种的22个农艺性状值和NSGA-Ⅱ遗传算法、熵权综合评价法,对适宜的育种目标性状参数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水稻育种各优化参数值为:食味品质分值90.9~94.5分,较供试品种均值增加8.5~13.0分;产量9 916.3~10 9...  相似文献   

18.
对2009~2012年浙江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单季杂交粳稻组试验45组数据的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穗实粒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率最大,其次为有效穗。构成单季粳杂稻产量的主成分因子是生育期、穗实粒数和株高等,其中,熟期因子贡献率最大,其次为穗数因子,株高因子的贡献率相对较小。单季杂交粳稻高产组合单产8215 kg/hm2以上的产量构成因素为:穗总粒数171.6~197.6粒,结实率82.8%~87.2%,穗数195.8万~208.9万/hm2,千粒重24.9~26.4 g,株高101.3~106.8 cm。  相似文献   

19.
盐粳11号为中熟中粳水稻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性强等特点.重点介绍了盐粳11号在麦秸全量机械还田机插栽培的群体构成及产量表现,研究了麦秸全量机械还田对其茎蘖动态、产量构成等农艺性状的影响,提出了盐粳11号麦秸全量机械还田条件下的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云南省德宏州籼稻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采用单相关、偏相关、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2020年德宏州品比试验中的42个水稻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千粒质量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了穗数因子、粒数因子、粒重因子和穗长因子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29%。根据各品种主成分得分进行综合排序,锦两优906、泸优164、花优33分列前3位。聚类分析将42个品种聚为5个类群,第Ⅵ类可作为生产上高产栽培的优势品种,第Ⅴ类可作为早熟高产育种的优异资源。依据各类型品种的特征,笔者提出了针对性的高产育种目标和栽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