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测定分析江苏省连云港海域野生矛尾复鰕虎鱼肌肉的营养成分,与辽宁省盘锦海域产野生矛尾复鰕虎鱼及其他经济鱼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连云港野生矛尾复鰕虎鱼含肉率为67.51%,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74.49%和1.08%,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为20.73%和2.53%.肌肉(鲜样)中18种氨基酸总量为18.38%,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为7.73%,占氨基酸总量的42.06%,低于鸡蛋蛋白模式,但显著高于WHO/FAO模式.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计算结果,得出矛尾复鰕虎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7.93,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为6.45%(鲜样).鰕虎鱼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占脂肪酸总量的72.70%,其中EPA、DHA分别为2.05%和20.28%,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DH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几种经济鱼类;铁含量和锌含量丰富,镉、铬、镍等有害元素含量低.与辽宁省盘锦海域的野生矛尾复鰕虎鱼相比,连云港野生矛尾复鰕虎鱼肌肉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粗脂肪含量相近,水分和粗灰分含量较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DHA含量丰富,说明连云港野生矛尾复鰕虎鱼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矛尾复鰕虎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生长快且抗病力强,是优良的海水池塘养殖种类。本文综述了矛尾复鰕虎鱼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特征、食性、繁殖和发育特性等,以及苗种繁育和养殖技术研究进展,为人工增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矛尾复鰕虎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生长快且抗病力强,是优良的海水养殖对象。本文综述了矛尾复鰕虎鱼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特征、食性及生态位、繁殖和发育特性等,以及苗种繁育和养殖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其人工增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6年7月,2016年9月,2016年11月,2017年1月以及2017年3月唐山海洋牧场周围海域调查数据,分析了矛尾鰕虎鱼的生长特征,并对矛尾鰕虎鱼的资源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矛尾鰕虎鱼的最小体长83mm,最大体长357mm,平均体长156.81mm,体长优势组在113~143mm;最大体质量232.8g,最小体质量6.50g,平均体质量46.37g,体重优势组在6.5~29.13g;体长和体质量关系式为W=0.0001L2.5681,(n=87,R2=0.9863),体长生长方程为Lt=370.65×[1-e-0.87(t+0.1533)],体质量生长方程为Wt=219.01×[1-e-0.87(t+0.1533)]2.5681;总死亡系数Z为1.836,自然死亡系数M为1.25,捕捞死亡系数F为1.145;拐点年龄为0.89龄,临界年龄为1.644龄;资源生物量约为15.57t,总资源尾数约3628564尾,基于该海域矛尾鰕虎鱼资源现状,估算其最适开捕体长为113~143mm。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舌鰕虎鱼Glossogobius giuris的人工繁殖技术及其胚胎发育特点,进行了舌鰕虎鱼人工繁殖试验和胚胎发育观察,研究了舌鰕虎鱼亲鱼强化培育、人工催产、产卵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并描述了胚胎各发育时期的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性腺成熟的舌鰕虎鱼亲鱼经两次激素注射催熟催产,催产率为60%~80%,受精率为73.4%~81.2%,孵化率为63.8%~77.2%;舌鰕虎鱼受精卵为纺锤形,呈黏性且半透明;胚胎发育分为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7个阶段,以及26个发育时期;在25~27℃条件下需要108 h完成孵化过程,初孵仔鱼体长为2.5~3.5 mm,全长为2.7~3.8 mm,肌节为26~28对,心跳为50~55次/min。本研究结果可为舌鰕虎鱼资源的保护和人工繁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在野外自然海区取100尾矛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as hasta),挑选体重一致、健康无病的虾虎鱼做实验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尾,投放到3个室内流水玻璃纤维钢水族箱中,以冻虾喂养30 d后称重、取样.在捕获野生虾虎鱼同一水域取同样规格的矛尾复虾虎鱼24尾,进行同样的称重、取样和分析,比较研究野生虾虎鱼和养殖虾虎鱼体组成及形态学的异同.结果表明:野生组全鱼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组(P<0.05),而肌肉中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养殖组与野生组矛尾复虾虎鱼在肥满度(CF)、脏体比(VSI)和肝体比(HIS)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组全鱼总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及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含量的百分比例显著高于养殖组(P<0.05).肝脏脂肪酸组成方面,野生虾虎鱼的C18:2n-6和C18:3n-3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养殖虾虎鱼(P<0.05),而养殖虾虎鱼的C22:6n-3(DHA)比例显著高于野生虾虎鱼(P<0.05).野生和养殖组C20:5n-3(EP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野生和养殖矛尾复虾虎鱼营养组成和形态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自然海区取100尾矛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as hasta),挑选体重一致、健康无病的虾虎鱼做实验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尾,投放到3个室内流水玻璃纤维钢水族箱中,以冻虾喂养30 d后称重、取样.在捕获野生虾虎鱼同一水域取同样规格的矛尾复虾虎鱼24尾,进行同样的称重、取样和分析,比较研究野生虾虎鱼和养殖虾虎鱼体组成及形态学的异同.结果表明:野生组全鱼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组(P<0.05),而肌肉中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养殖组与野生组矛尾复虾虎鱼在肥满度(CF)、脏体比(VSI)和肝体比(HIS)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组全鱼总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及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含量的百分比例显著高于养殖组(P<0.05).肝脏脂肪酸组成方面,野生虾虎鱼的C18:2n-6和C18:3n-3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养殖虾虎鱼(P<0.05),而养殖虾虎鱼的C22:6n-3(DHA)比例显著高于野生虾虎鱼(P<0.05).野生和养殖组C20:5n-3(EP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鰕虎鱼亚目四种鱼的染色体组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鰕虎鱼类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咸水、淡水、沿海滩涂上的小型鱼类。具有体被栉鳞,又被园鳞这种介于鲈形目和鲤形目之间的分类性状。因此,研究鰕虎鱼类的核型不仅对探讨鰕虎鱼类的起源,进化和分类有一定的意义。而且也可能为探讨鱼类的起源,进化和分类提供一些有意义的资料。迄今,国内对种类繁多的鰕虎鱼类的核型研究报导较少,  相似文献   

9.
矛尾复虾虎鱼繁殖前营养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三角洲附近海叉设拦网捕繁殖亲鱼矛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对繁殖前该鱼的怀卵量、形态学指标及各组织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产卵前矛尾复虾虎鱼的卵径为(1150.41±186.64)μm,个体绝对怀卵量与体重、体长均呈直线相关关系.(2)雌性矛尾复虾虎鱼在性腺从Ⅲ期发育至Ⅳ期的过程中,鱼体的肥满度略有上升,肝体比、脏体比显著下降(P<0.05),成熟系数显著增加(P<0.05);鱼体蛋白质和脂类的含量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背部肌肉和性腺中蛋白质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脂类含量增加不显著(P>0.05);肝脏中蛋白质和脂类的变化不显著(P>0.05).(3)矛尾复虾虎鱼在性腺发育至Ⅳ期时,雌鱼的肥满度和成熟系数均显著高于雄鱼(P<0.05),而雌鱼和雄鱼的脏体比和肝体比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雌鱼体内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雄鱼(P<0.05),而雌鱼体内水分的含量却显著低于雄鱼(P<0.05);雌鱼和雄鱼肌肉和肝脏内的蛋白质、脂肪和水分含量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斑尾复鰕虎鱼的渗透压调节机制,设置0.5、10、15、20、25、30、35、40、50共10个盐度组,采用外界盐度渐变的方法对该鱼幼鱼血清渗透压、血清离子浓度及鳃丝Na+/K+–ATP酶活力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在盐度0~50内,血清渗透压及血清离子含量均随盐度升高而升高,盐度为40~50时,血清渗透压及各离子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盐度6);在0~35的盐度中,血清渗透压及离子含量都保持相对稳定,在0盐度组,鳃丝Na+/K+–ATP酶活性最强,25和35盐度组的鳃丝Na+/K+–ATP酶活性比5~20和40~50盐度组的明显增强,25和35盐度组之间Na+/K+–ATP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5~20和40~50盐度组之间也均无显著差异,在盐度5~35内,鳃丝Na+/K+–ATP酶活性随外界盐度升高呈升高趋势;回归分析得到血清等渗点为0.308 mol/kg,相对应的盐度为10.8;Na+、Cl–、K+等离子点分别为340.28、137.08和4.51 mmol/L,相对应的盐度分别为28.1、8.9和18.5。以上结果表明,斑尾复鰕虎鱼幼鱼对外界盐度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属于广盐性鱼类,其盐度的耐受范围和适宜范围分别为0.3~35和5~15。  相似文献   

11.
太湖沙塘鳢生长与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塘鳢是太湖沿岸区一种常见的小型鱼类,本文对其生长与摄食习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塘鳢对太湖经济鱼类危害不大,反而能抑制野杂鱼的过量繁殖,而且它生长快,肉质好,应作为优质鱼加以保护,同时提出了沙塘鳢的起捕规格及其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刺虾虎鱼是西太平洋沿岸的本地物种,常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交汇处。为了准确了解浙江沿海刺虾虎鱼的物种多样性,本文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亚基I (COI) DNA序列对浙江沿岸的刺虾虎鱼进行条形码研究。从获得的30个个体615 bp 的COI DNA序列中,检测出10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69;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033;根据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的遗传距离得知,刺虾虎鱼种内的遗传距离为0.002~0.013(平均值0.007),刺虾虎鱼属内种间遗传距离为0.158~0.217(平均值0.186),属内种间的距离显著大于种内的距离(约27倍)。条形码结果显示,浙江沿海30个刺虾虎鱼样本共有7个单倍型(在GenBank登录号:KF642947-KF642953),都属于斑尾刺虾虎,它们与斑尾复虾虎和矛尾刺虾虎共同形成一个亲缘关系很近的单系群。  相似文献   

13.
几种近海底层鱼类和中上层鱼类隐蔽伪装色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近海不同生态类型鱼类隐蔽伪装色的差异,研究了6种中上层鱼类和5种底层鱼类的隐蔽伪装色,结果表明:无论近海中上层鱼类(包括大甲鲹Megalaspis cordyla、斑■Hemiramphus far、五条■Seriola quinqueradiata、竹■鱼Trachurus japonicus、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还是近海底层鱼类(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斑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us ommaturus、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单角革鲀Aluterus monoceros、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黑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均为背部多腹部少,差异显著;相比近海底层鱼类,近海中上层鱼类背腹部体色差异更加明显,中上层鱼类黑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差异更大;虹彩细胞在背腹部皮肤中都存在,而近海底层鱼类的腹部主要为虹彩细胞;红色素细胞在近海底层鱼类中很少存在,但在中上层鱼类中较多。上述结果显示,鱼类背部体色的深浅主要与皮肤中黑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的数量有关,腹部体色的形成主要与虹彩细胞的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14.
春马铃薯早收栽培是一种早种早收、提高经济效益的栽培方法。通过13个马铃薯品种(系)春季早收栽培的块茎生育规律分析,以期为春马铃薯早收栽培的品种选择提供依据,并对优质品系的春马铃薯早收栽培适用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马铃薯早熟品种块茎前期生长快而后期生长慢,55 d生育期前收获块茎产量具有一定的优势。中熟品种块茎前后期生长均较快,55 d生育期后逐渐显现块茎产量优势。晚熟品种块茎前期生长慢,后期68 d生育期左右才迎来生长高峰。块茎产量主要与平均单薯质量、茎粗、大中薯质量比率和大中薯个数比率有关。AG187为中熟大薯型品系,块茎产量高,大中薯率高,十分适宜作春马铃薯早收栽培。CG366为早熟小薯型品系,单株块茎数多,小薯率高,块茎产量与费乌瑞它相当,十分适宜作小薯型春马铃薯早收栽培的早中期收获。  相似文献   

15.
二元分类法在荷花品种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中国荷花品种图志》(1989)制定的荷花品种分类系统作出了若干调整,即按二元分类法认定美国莲为中国莲亚种后重新确定其分类地位,将中小株型品种并列,与大株型品种分开.补充重台型,增设新类型和间色品种.调整后制定的荷花品种分类新系统检索表,包括3种系、6群、14类、38型,含278个品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中小型绿地的意义、必要性及可行性,根据北京地区的城市规划特点,提出北京市的绿化应在注重大公园、行道树的基础上,加强中小型绿地建设,并对中小型绿地的建设模式提出一些意见及方法,从而提高绿化的质量和数量,更好地发挥绿化的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室内进行8种淡水小型鱼类吞食鱼卵的试验观察表明:小型鱼吞食鱼卵带有普遍性,吞食强度依次为宽鳍、麦穗鱼、马口鱼、虎鱼、棒花鱼、鱼旁鱼皮、银鱼句、,其中7种鱼具有昼夜摄食节律,高峰期各异,但每天皆有16h的停食期.由此可见,小型鱼类通过摄食鱼卵,对能够在湖泊水库中自然繁殖的经济鱼类及凶猛鱼类的种群具有一定调控作用,对公鱼等孵化期较长的鱼类移植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调查苗圃及种植基地的雷公藤植株叶片形态的基础上,对叶片的长、宽、长宽比、叶面积、叶脉数、叶柄长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泰宁产的雷公藤可分为小叶型、大叶型、大叶浓密型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采用民猪和哈白猪的初生仔猪(生后5天以内)各15头,观察总结了小肠位置和排列的各种不同类型,井对两品种小肠各段的长度和周长进行测量比较,为初生仔猪解剖学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20.
取32例初生仔猪,分离其小肠、大肠,并将血管用乳胶灌注,然后测量其体长、小肠、大肠长度及口径以及分布到小肠、大肠上的动脉分枝数目。利用计算机处理得出:小肠长度与直径之间,体长与小肠长度之间,体长与小肠直径之间,小肠的1级分枝与终末枝之间,小肠长度与1级分枝之间,小肠长度与终末分枝之间有相关性;但是小肠直径与动脉分枝间无相关性。大肠长度与直径之间,体长与大肠长度之间,体长与大肠直径之间、大肠的长度与终末枝之间、大肠的直径与终末枝之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