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林下经济是当下的朝阳产业、希望产业、绿色产业,发展林下经济是实施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森工经济转型、促进林区职工群众就业致富的必要途径。发展林下经济也是森工的优势所在。但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与集体林区在林下经济发展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需要了解和处理好相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林区产业结构单一,以木材生产为主导产业的产品结构,不适应当前林业的发展需要。笔者认为:该林区在森林资源和经济危急之际,应调整林业和产业结构,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等基础的产业建设。加快森林资源面积、林木蓄积的增长。立足于本地的优势,建立以市场为导向,门类齐全的加工体系,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建立林区经济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林业产业的发展对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起着重要作用。作为林下经济的主体,林区职工对风险的感知程度影响着林下经济的持久性。因此,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对从事林下经济的林区职工风险态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延边林区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林区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本文主要对延边国有林区产业结构变化、延边林业资源优势及政策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延边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从而为实现延边州林业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当前国有森工林区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国有森工林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开辟林业碳汇市场,建立生态型林业循环经济模式,既能从根本上解决林区可采资源结构性短缺的弊病,也能够实现林区产业经济与林区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海伦市国有林场管理局辖6个国营林场,施业区总面积74万亩,有林地面积41万亩,林木总蓄积205万立方米。在森林资源枯竭、全面禁伐的新形势下,紧紧依托林区资源环境优势,积极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养殖为主的林下经济,促进林区替代产业健康发展。1产业发展现状1.1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坚持产业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招商引资,成功地引进了汉麻加工项目。由北安世通麻业  相似文献   

7.
以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滩歌林场产业发展为例,结合林场产业发展的现状,总结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今后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旨在为描绘林区未来生态经济发展新蓝图,打造林区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构建林区生态经济发展新体系,推动幸福林区建设进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收集《中国林业统计年鉴》上2008~2015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40个林业局的林业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和职工收入及在岗职工人数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建立基于面板数据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黑龙江省国有村区林业发展对职工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营林产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对于增加国有林区职工收入有重要而显著地带动作用,国有林区林业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林业第三产业对于林区职工的收入带动作用明显增加,而由于禁止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使得林业第二产业萎缩,从而对林区职工的收入带动作用非常有限,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对职工收入有着积极地带动作用,劳动人数对职工收入的影响为负。提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着力发展林业一、三产业,拓展林业第二产业的发展空间,增加林区职工收入,推进劳动人事改革及加大财政扶持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林区,乡村的振兴离不开林下经济的发展,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应在林下经济上下功夫。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林业产业开始蓬勃发展,林下经济也随之步入了高速发展之列。林下经济是以林下土地资源、植被资源等条件为基础,结合种植、养殖以及休闲游憩的一种新生态模式,在推动林区经济发展和帮助农民实现脱贫致富方面有极大的作用。针对霞浦县林下经济的林菌模式、林禽模式进行了研究,了解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不足和优势,通过林下经济的概念、意义、发展模式、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这些方面来分析霞浦县的林下经济。  相似文献   

10.
运用DEA分析方法,基于黑龙江森工林区的产业体系,对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业生态经济模式进行产业划分,以最具代表性的营林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林下经济产业的产值作为产出指标,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及在岗职工年均工资为投入指标,对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业生态经济模式进行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结果表明,增加林业投入,扩大林业生态经济发展规模可以有效提高黑龙江森工林区的生态经济效益.另外,应将森林生态旅游作为投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在南方集体林区,把林业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加快林业产业发展,需要妥善处理好影响林业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十二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发展林下经济助力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伴随着林下经济产业的飞速发展,林下经济在推动林区区域经济发展和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等方面的作用与时俱增,已经成为扶贫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从林下经济精准扶贫的内涵出发,以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发展优势的角度分析了林下经济精准扶贫的必要性,并结合目前林下经济精准扶贫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释了精准扶贫中林下经济的战略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虎林市北药开发已具备一定条件,同时也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依托林区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林下人参种植项目,是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林区职工收入、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的有效途径。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下人参种植不断上规模,上档次,形成产业链,即可以拓宽林区职工就业渠道,又可以依托自然优势,增加职工经济收入。1项目区概况虎林市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下参种植基地示范项目,示范区位于虎林市示范林场施业区内,  相似文献   

14.
充分利用红松果材兼用树种特性,发展红松坚果产业,对于调整林区产业产品结构,加速林区经济转型步伐,改变林区经济落后面貌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总结了红松坚果园的建园技术环节,以期为红松坚果生产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全力创办民营林场,推进林区林地合理流转;大力发展公益林下经济,促进林区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培育皮胎果特色产业,推动多种经营持续发展;强化人才培养培训,提高产业发展技术含量4个方面论述了马浪村村级产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分析宁蒗县宁利乡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并提出当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对策,以促进农村经济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中国杂交水稻产业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杂交水稻产业经济是进一步扩大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增加杂交水稻生产效益、确保杂交水稻高产高效的有效途径.概述了杂交水稻产业经济的基本内涵和中国发展杂交水稻产业经济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了中国发展杂交水稻产业经济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杂交水稻产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战略和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智华 《农业展望》2007,3(11):38-40
林木资源型城市目前面临着林木资源匮乏,经济结构单一,城市经济发展滞后等矛盾和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林业企业和涉林城市对林木资源过度依赖,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缓慢。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林区的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状况、制约因素分析,提出了林区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野生山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以副养林,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搞活林区经济,增加林业收入,提高林区人民生活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我省林区,有着丰富的野生山菜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立体开发林区这种资源,充分挥野生山菜的经济效益势在必行。进行野生山菜资源的开发首先对资源做好清查工作,并对加工、保鲜、储运等技术做大量研究。要合理经营,逐步实行基地的同时,还要保护好野生山菜资源,做到有计划,有组织的经营,变野生山菜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使野生山菜生产良性循环,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林下经济正蓬勃发展,拉动林区经济发展,带动林农收入增加,是协调林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金钥匙,显著提高了森林资源利用水平,促进了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助力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诸多贡献。多年的理论攻关与生产实践产出了大量喜人成果,但也存在诸多短板。结合《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与近年林下经济研究进展,对我国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未来趋势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