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高效节水灌溉建设面积较大,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灌溉自动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已建滴灌系统自动化升级改造优化方案的对比分析发现,优化方案减少了滴灌工程出地桩数量,降低了已建滴灌工程自动化升级改造投资。同时,进一步讨论了已建滴灌工程中出地桩改造对改造成本、灌溉管理和病虫害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今后推广自动化滴灌技术、提升农业综合水平提供典型经验。  相似文献   

2.
新疆以滴灌为主要模式的农业高效节水面积有373万hm~2,占总灌溉面积的62. 8%,滴灌为新疆农业节水增效、协调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用水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滴灌节水技术大面积规模化应用,近年来滴灌自动化灌溉控制技术得到应用发展,为滴灌技术提质增效、工程综合效益发挥、灌溉农业现代化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对滴灌控制系统田间终端控制阀和控制方式关键技术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分析,介绍了新疆自主创新研发的互联网+新型节水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终端控制阀应用,并就拓展互联网和云端技术+灌溉自动化控制、灌溉用水数字化、农田灌溉监测智能化研发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滴灌是我国尤其是干旱区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的主要模式,随着滴灌技术规模化应用及提质增效的要求,大力发展应用滴灌自动化技术提升灌溉运行管理水平显得十分迫切。针对目前国内滴灌自动化灌溉系统关键技术之一的终端控制阀在田间应用过程中存在对灌溉水质和杂物处理运行能力不足等问题,研发出了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节水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本文利用这一新型自动化灌溉控制技术,在新疆博州灌溉试验站进行了为期2年的技术示范应用。结果表明,①新型节水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田间终端控制阀有明显的结构优势,对现有终端控制阀改进成为较大口径的过水通道,解决了灌溉水质含沙量较大难处理困境;②具有灌溉系统故障自动检测推送功能,保障了灌溉系统及时更换部件,提升了灌溉运行时效性;③对灌溉系统控制器模块断电、太阳能电池、存储器、电机及电缆等故障具有诊断检测推送功能,为自动化灌溉控制系统运行管护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前,设施农业主要灌溉方式为滴灌,滴灌有明显的节水效果,配合施肥机使用可以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但是单独使用有很多局限。微喷灌作为一种优良的节水灌溉方式,正好可以弥补滴灌的不足。本文介绍了滴灌-微喷水肥药一体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及系统设计要点,以期为提高设施农业灌溉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自动化控制滴灌技术是现代农业灌溉的典型技术类型,其在农业增产、节水方面的所具有的优势是其他灌溉技术所无法比拟的。文研究分析自动化控制滴灌技术的优势,并对自动化控制滴灌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自动化控制滴灌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我国属于农业生产大国,在农业生产当中因为对于农作物的灌溉需求,需要大量的水源进行灌溉。传统灌溉方式主要是应用水泵实现抽水灌溉为主,对于水资源的浪费比较突出,同时也无法实现科学性的灌溉。现代化灌溉方式不仅可以实现自动化的灌溉,同时灌溉的方式也非常多元,如滴灌等,不仅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同时也实现了现代化灌溉效果。对此,为了更好地优化甘蔗种植中滴灌实效性,本文简要分析滴灌条件下甘蔗减量施肥对甘蔗养分吸收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而一些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灌溉技术虽然在精准供水、智能控制等方面表现较好,但是往往价格昂贵,难以在我国农村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文立足于我国农村自动化控制灌溉的现实问题,设计了一套农村实用滴灌自动化控制系统,既符合节水环保要求,又适当减少了先进滴灌系统中的昂贵设备,具备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灌溉管理自动化,改变以往凭经验对农田进行灌溉的方式和人为影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时监测农田环境参数的变异,达到精准灌溉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减轻劳动强度,是农业现代化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为此,通过引进“大田自动化灌溉控制系统”,实施滴灌自动化。为节水增产起先导、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雷雨  王振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8):186-190
针对干旱缺水灌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地下水超采、无电牧区农业以及丘陵山地灌溉困难的现状,结合滴灌系统,以地表水为灌溉水源、管道输水的自压滴灌系统是解决当前农业灌溉问题的绿色高效节水灌溉方式。以新疆农业为例,总结了自压滴灌系统的应用现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并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可为大型自压滴灌系统在现代农业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瑾 《中国农垦》2013,(12):47-48
目前,甘肃河西地区已经投入运行的田间滴灌自动化系统管理面积约5万亩,滴灌设备来自以色列、美国、中国,控制方式有电缆、水命令管、总线、无线、GSM等,虽然这些系统的产地、设备结构、技术实现手段有所不同,但实现的功能大同小异,都起到了灌溉自动控制的作用,直接效果是降低劳动强度、严格执行灌溉计划、提高灌水均匀度。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很多系统出现了问题,必须研究与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科技水平的进步,我国的农业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伴随着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大量应用,我国的农业自动化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其中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自动化技术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条件。通过对农业灌溉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农业灌溉过程的动态监控以及管理,更好的推动农业的发展。本文结合实际简单介绍了农业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以及农业节水自动灌溉系统发展现状,并就如何改进现有的农业节水灌溉自动化系统发表了简单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以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农业灌溉中的应用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进行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述;其次,从系统设施的准备、传感器、控制管理中心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农业灌溉中的应用要点;最后,阐述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困境与发展策略,目的是更好地加强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效率,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正一、国内外灌溉现状农田灌溉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精细、适时灌溉,不仅能提高水利资源的利用率,还能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发达国家发展高效农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灌溉管理的自动化,对灌区内水情、墒情实时监测预报、并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制定相应灌溉规划。我国农田灌溉自动化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主要依靠人工测量和控制,数据收集和处理难,不利于用水的精确管理和合理化灌溉。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田灌溉自动化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一、国内外灌溉现状农田灌溉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精细、适时灌溉,不仅能提高水利资源的利用率,还能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发达国家发展高效农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灌溉管理的自动化,对灌区内水情、墒情实时监测预报、并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制定相应灌溉规划。我国农田灌溉自动化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主要依靠人工测量和控制,数据收集和处理难,不利于用水的精确管理和合理化灌溉。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田灌溉自动化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农业中灌溉技术对作物的生长以及水的利用率影响越来越显著,自动化控制应用于灌溉技术已经是发展的方向。本文介绍了农业灌溉自动化控制功能、技术特点以及利用G网络实现农业灌溉控制自动化的技术特点和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16.
<正>前言:截止2014年底,新疆阜康六运湖农场建成滴灌工程5.018亩,100%实施节水灌溉。节水灌溉的快速发展,既改善了农场职工的灌溉条件,又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农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滴灌技术的使用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使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基础设施不配套,输水渠道防渗率较低,运行操作不规范,轮灌制度不合理,造成系统压力较低,  相似文献   

17.
滴灌是农业灌溉中的一项新技术,应用于设施蔬菜栽培,不但对节省灌溉用水、实现高产稳产、抑制杂草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因此,滴灌系统在天水市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8.
结合民乐县葡萄日光温室大棚,从系统规划布置、施工安装、运行管理三个方面分析推广与应用滴灌节水灌溉技术,形成滴灌节水灌溉完整的技术体系,在应用中要依靠科技,不断开发新技术,健全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走科技兴水之路,发展高效、节水、特色农业。  相似文献   

19.
滴灌是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出现的新形势,对我国滴灌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未来我国滴灌可在规模化、低能耗、集成技术和自动化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为滴灌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在有着"中国草莓之乡"美誉的安徽省长丰县,滴灌、喷灌技术在该县20万亩草莓大棚中广泛应用,加快了水肥一体化进程,实现了水肥管理、节水增效的协同互进。据介绍,目前国内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已经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滴灌系统、微喷系统、喷灌系统和智能化灌溉系统的全套设备;价格上也明显优于进口产品。正是它的高性价比吸引了设施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