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脱毒甘薯主要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甘薯感染病毒后种性严重退化、品质变劣、产量下降,一般减产20%以上.重者减产50%采用甘薯脱毒技术是防冶病毒病,恢复品种种性,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泉州市1998年开始从龙岩市农科所和福建农林大学引进脱毒甘薯种薯(苗)进行试种,增产幅度在10%-30%。近几年来推广面积逐年扩大,2005年我市脱毒甘薯种植面积203万亩,占全市甘薯种植面积的25.4%,平均亩产鲜薯2047公斤,  相似文献   

2.
甘薯病毒病广泛见于福建省各甘薯主产区,甘薯病毒种类主要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 V)、甘薯潜隐病毒(SPLV)、甘薯褪绿斑病毒(SPCFV),其中甘薯羽状斑驳病毒是最主要的种类。各种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甘薯品种田间带毒率为100%。通过对甘薯脱毒技术、指示植物法甘薯茎尖苗带毒检测技术、脱毒苗的增产效果和增产机理及脱毒苗繁殖和利用等进行研究,建立了福建的甘薯脱毒薯(苗)生产技术体系,为今后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甘薯是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80万hm2。由于甘薯病毒病的侵染,使甘薯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每年造成近20IS元的经济损失。利用生物技术培育的脱毒甘薯。不仅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品质也明显改善。为了加速脱毒甘薯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其增产效果。现将脱毒甘薯的增产特性和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农业结构调整和人们膳食结构变化,甘薯在江苏省已有增加趋势.但因甘薯病毒病侵染,使甘薯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利用生物技术培育的脱毒甘薯,不仅产量大幅度提高,且品质也明显改善.为加速脱毒甘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业结构调整,现将脱毒甘薯的增产特性和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甘薯茎尖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明权  王钰  林毅  阮龙  张瑛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1038-1039,1044
综述了甘薯病毒病的种类、危害、症状及传播方式 ,甘薯茎尖脱毒的生物学原理及进展 ;介绍了甘薯的茎尖培养、病毒检测及脱毒苗快繁技术 ;扼要说明了甘薯茎尖脱毒增产机理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甘薯脱毒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 ,对河南省 1 0个主栽甘薯品种进行了脱毒培养 ,经过对脱毒甘薯原原种、原种及良种的三级繁育和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结果表明 :脱毒甘薯比非脱毒甘薯平均增产 6 1 .8%,商品性状明显改善。此外 ,还对河南省甘薯病毒种类进行了鉴定 ,明确了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SPFMV)、甘薯潜隐病毒 (SPLV)和甘薯G病毒 (SPVG)等为河南省甘薯主要病毒 ,并对甘薯茎尖苗病毒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病毒病在田间的发生较为普遍,病毒病为害损失一般在20%以上。根据病毒传播途径。利用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茎尖分生组织不带毒或带毒少的原理,采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无病毒薯苗,对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具有显著效果。推广甘薯脱毒技术成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甘薯脱毒是一项高新农业增产技术。其推广应用是迅速提高甘薯产量,改进品质的有效方法。试验表明,脱毒甘薯一般可增产30%左右。目前,脱毒甘薯的推广刚刚起步,虽已推广一定面积,但发展很不平衡。本文就推广中的问题予以剖析,并提出对策。以加速脱毒甘薯的推广,使...  相似文献   

9.
甘薯脱毒苗是目前利用茎尖培养防治植株病毒病最有效方法.我公司脱毒中心在2000年脱毒薯田间对比试验中,用甘薯茎尖培养并获得的植株增产16%~17.9%.脱毒甘薯苗对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快繁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
豫西丘陵旱地脱毒甘薯的增产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豫西丘陵旱地脱毒甘薯的生长规律和其增产机理,对脱毒甘薯的地上和地下部生长动态、T/R值及病毒病发生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脱毒苗茎叶生长快,光合面积大,光合能力强。栽后50 d,脱毒原原种苗、原种苗茎叶鲜重分别为5.69 t/hm  相似文献   

11.
由于多年的无性繁殖,使甘薯受到多种病毒病的影响致使种性退化,严重影响着产量及品质。利用甘薯微茎尖进行诱导培育获得脱毒植株。脱毒甘薯由于不携带病毒因而生理习性有所不同,其明显表现在茎叶生长势强、块茎膨大速度快,增产幅度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泉州市自1998年开始从本省龙岩市农科所和福建农林大学引进脱毒甘薯种薯(苗)进行试种,增产幅度在10%~30%,近几年来推广面积逐年扩大,2002年我市脱毒甘薯种植面积17.3万亩,占全市甘薯种植面积的19.6%,平均亩产鲜薯2143.2kg,比未脱毒增长14%,种植脱毒甘薯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提高,可大力推广。脱毒甘薯的主要特点和栽培技术如下:1主要特点1.1抗病性能力增加脱毒甘薯是应用生物技术脱去苗中的羽状斑驳病毒(SPEMV)、甘薯潜稳病毒(SPL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等侵染甘薯的病毒,减少或避免了甘薯病毒病的发生。甘薯脱毒同时脱去多种真菌、细…  相似文献   

13.
脱毒甘薯培育、增产效果及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1991~1994年通过甘薯茎尖培养,筛选出适于甘薯茎尖成苗的培养基和简便快速的消毒方法;并采用目测、指示植物鉴定、血清检测和电镜观察法汰除带毒苗,采用切段培养、单叶扦插或防虫冬暖大棚越冬繁苗,加速脱毒苗繁育;1991~1993年在济南选地区用7个品种在田间系统挖株调查,看出脱毒苗长势旺,结薯早,薯块膨大快,平均增产88.7%,大、中薯率平均提高19.9%,出干率平均提高1.8个百分点。1993年用5个品种,在9个点进行大田示范试验,平均增产42.9%,增产幅度为16.7~158.1%。脱毒苗对甘薯黑斑病、黑痣病的抗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脱毒甘薯生长发育特性和增产效果,选育出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脱毒甘薯。[方法]以"一窝红"和"卢选1号"2个甘薯品种为研究材料,对其整个生育过程进行调查,对各关键时期植株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脱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甘薯植株的生长发育,一些形态及产量指标如蔓长,茎、叶鲜重,块根直径,块根重量,茎分支数,结薯数和单株产量都发生显著变化。生育前期脱毒甘薯植株的生长优势表现在地上部,后期优势表现在以产量形成为主的地下根部。[结论]脱毒甘薯的增产效果明显,因此应用脱毒苗是当前解决病毒病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甘薯病毒病脱毒及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培养技术是目前防治病毒病最有效的方法。阐述了我国甘薯病的田间症状及病原种类,并综述了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及检测甘薯病毒常用的生物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几种主要检测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脱毒甘薯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增产幅度在20%以上,已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脱毒甘薯由于脱除了病毒,营养生长旺盛,生理机能协调,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但和普通甘薯种植一样,脱毒甘薯高产种植也要采取相应的载培措施,才能充分发挥脱毒甘薯的增产潜力,现将脱毒甘薯的载培技术简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唐河县是个农业大县 ,也是甘薯主产县 ,常年甘薯种植面积 2 .33万hm2 左右 ,由于病毒病的影响 ,造成产量低 ,品质劣 ,效益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唐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自 1998年开始引进脱毒甘薯 ,经过试验、示范获得成功。 1999~ 2 0 0 1年累计推广近 5 .33万hm2 ,单产在 375 0 0kg/hm2 左右 ,较未脱毒的甘薯增产 35 %以上 ,增加效益 2 .4 8亿元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在推广应用脱毒甘薯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多数人对脱毒甘薯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 ,从而影响了脱毒甘薯在生产中的持续推广 ,为此 ,我们就一些常见问题作以…  相似文献   

18.
甘薯营养丰富、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是我省主要的粮饲兼用作物。但在生产上长期采用无性繁殖,病毒在无性繁殖中逐代积累,造成质量和产量的下降。为了攻克甘薯病毒病,我国科技人员不断攻关,成功地将脱毒苗应用于生产,并在甘薯大面积生产中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脱毒甘薯增产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1998年在福建省9个点进行脱毒甘薯示范试验及田间系统管理,结果表明:脱毒甘薯生长势强、发棵早、茎叶生长快、叶绿素含量提高、薯块膨大早、结薯数多、薯块光滑、烘干率提高、抗逆性增强。脱毒甘薯大薯率提高8.1%~13.5%,商品薯率提高9.4%~15.3%,增产幅度达8.2%~28.3%,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20.
由于脱毒甘薯增产效果显著,在全国甘薯产区得到了迅速推广应用,为探讨脱毒甘薯不同种代的增产效果,我们对不同级别种薯(苗)进行了栽培试验,以期为生产上推广应用脱毒甘薯和及时更换脱毒种薯,充分发挥脱毒甘薯增产潜力,提高甘薯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